坑农害农!湖北公布农资打假案例

“湖北省农资打假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当前农资市场秩序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存在,坑农害农事件仍有发生。”

其中涉及肥料的案例3起如下:

荆门市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假冒肥料登记证号生产销售肥料产品案

2022年3月上旬,荆门市农业农村局接群众举报,称有一营销团队在东宝区石桥驿镇杨桥等村大肆推销肥料。执法人员立即前往调查,发现该团伙采取拉老百姓吃饭、送生活用品等方式销售“荆三祥”微生物菌剂的肥料。

经调查证实,当事人生产销售的肥料品包装袋上标注的肥料登记证号“微生物肥(2018)准字(4222)号”,系假冒湖北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肥料登记证号。

2022年1月9日至1月12日,当事人将生产的“荆三祥”微生物菌剂肥料产品30.94吨,分四次销售,销售价格为1250元/吨,销售收入为38675元。

依据《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之规定,荆门市农业农村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警告,并处罚款30000元的行政处罚。

随州市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销售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符的肥料产品案

2022年1月17日,随州市农业农村局收到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下发的《关于依法查处不合格肥料产品的函》,称随州市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鄂峰40kg/袋、总养分≥40%N-P205-K2028-6-6含氯(中氯)含缩二脲”复合肥在农业农村部2021年肥料质量监督抽检中判定为不合格。

经立案查明,当事人生产、销售的肥料产品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符,数量1.6吨,货值金额3200元,当事人在生产、销售的肥料产品包装上擅自修改标签内容,数量1.6吨,货值金额3200元。

依据《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之规定,随州市农业农村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警告,并处罚款9600元的行政处罚。

天门市某农化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假农药案

2022年3月16日,天门市农业农村局收到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转来的农业农村部的《关于转办群众来信的函》,称群众举报天门市某农化有限公司涉嫌生产、销售含未经登记农药成分的肥料产品。

经检验,当事人生产、销售的绿核金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水剂内含6-糠氨基嘌呤。

经立案查明,6-糠氨基嘌呤属农药成分,当事人生产、销售的肥料产品应当作为农药进行管理,而涉案农药产品并没有取得《农药登记证》以及未附具农药标签,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认定为假农药。

至案发时止,当事人销售上述肥料产品共120.05件,违法所得29016元,货值金额52200元。

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之规定,天门市农业农村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29016元,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绿核金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水剂77件,并处罚款783000元的行政处罚。

THE END
1.上半年全国农业部门农资打假为农民挽回5.8亿元经济损失农业部有关负责人11日说,上半年农业部组织全国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8亿元。 据农业部统计,上半年全国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18。5万人次,检查各类农资企业50。5万家次,整顿农资市场12。1万多个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8880件http://www.53dg.com/dagong4198
2.#态度营销快讯##涉案金额1.2亿的坑农害农案件#,#工业原料摇身一#态度营销快讯#【#涉案金额1.2亿的坑农害农案件#,#工业原料摇身一变成正品农药#】四川苍溪警方破获一起制售假农药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余元。经调查,多个制假团伙在外省利用从化工厂买来的工业原材料生产假农药,再经过广告公司包装,最终以十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更多案件细节>>CCTV1#今日说法#《追踪假农药源头(https://weibo.com/2682454221/P39oWkaii
3.3万条记录牵出农药造假大案!9000人网购,遍及全国31省矛头指向同一家农资店 3万条物流记录 牵出10条假农药源头 收货人9000余人 涉及全省31个省份 看起来包装精致的农药 里面装的什么物质 案情摘要 2021年7月,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农业农村局接到了县政府热线办转来一起投诉。投诉人称,他在苍溪县注册的某电商销售平台购买了一款农药;使用后没有效果,投诉人要求县政府给予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zxdt/content/5626292f-1831-4fd6-88e3-5fa8aa2b5524.html
4.种植未审先推种子致“大减产”法院:农资商店应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销售。”农资商店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了李某的财产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规定,李某可以要求作为销售者的农资商店承担侵权责任。http://e.mzyfz.com/paper/2335/paper_62572_12801.html
5.农资质量:农民的一块“心病”另外,还积极建立健全假劣农资投诉举报网络,向新闻媒体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在农资质量问题反映较多的地区建立了农资打假信息员队伍,从而把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甘肃省质监部门还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加大了农资产品的监督检验力度,并将检验结果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对名优产品予以通报表扬,对假劣https://www.cqn.com.cn/zj/content/2008-04/28/content_805002.htm
6.湖北公布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湖北省农资打假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当前农资市场秩序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存在,坑农害农事件仍有发生。”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震慑不法分子,持续保持农资打假高压严打态势,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该厅严格甄选了10起典型案例。 http://www.jgj.moa.gov.cn/nzdj/202310/t20231031_6439542.htm
7.践行承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通用14篇)审查的合格的农资产品;实时发布农资打假工作动态,曝光农资违法案事件;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时动态申请备案所经营的农资产品;广大群众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投诉举报农资违法案事件;农民朋友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上传农资产品图片或信息,由相关专业人员帮助其鉴别假冒伪劣等不合格农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te954n9.html
8.2019年中国种业大事件盘点–北方农资网事件: 2016-2017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种子法》及配套法规实施等,让种子产业经历了颠覆式的冲击。2018年种业新格局初显端倪:去产能、品类优化、新技术“窗口”、服务社会化、中小型企业被边缘化和寡头时代来临,2019年“后临储时代”中国种业迎来新动力,提升产业维度和布局正在进行之中。 http://www.bfnz.cn/?p=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