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

5月4日晚,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以《管不住的“神农丹”》为题,曝光了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姜农在种植大姜时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神农丹事件,使用剂量之大、使用面积之广,令人望而生畏。随着该事件的日渐升温,让消费者神经瞬间又紧张起来,再次把食品安全中农药残留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为此,中国农资传媒记者专访了业界有关人士。

事件回放

5月4日,据央视报道介绍,记者不久前来到了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下辖的农村,田地里随处可见高毒农药神农丹包装袋。由于正值种植生姜的时节,在安丘市赵戈镇西波浪泉村附近的生姜田里,记者看到农户正拿着一个蓝色袋子,往地里撒着一种东西。记者找到农户丢弃的包装袋,发现这是一种叫神农丹的农药。这种神农丹每包1公斤,正面印有“严禁用于蔬菜、瓜果”的大字,背面有骷髅标志和红色“剧毒”字样。种姜时,农户直接把神农丹和化肥一起撒在已经发芽的种姜边上。当地有姜农说:“之所以使用神农丹,是因为虫害厉害,不使用大姜会减产一半以上。”

5月7日,潍坊市农业局局长王汉成通过媒体披露潍坊市对神农丹种姜事件的最新拉网式排查结果。据介绍,销售神农丹的赵戈果树(蔬)医院共购入38箱380公斤“神农丹”,已售出375公斤,售给峡山区董家套和西波浪泉两个村,两村共126亩土地在播种时使用了神农丹,目前使用神农丹的种姜地块已全部翻种其他作物。赵戈果树(蔬)医院负责人周爱花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未销售的5公斤神农丹被公安机关依法查扣。

另据了解,在排查农田的同时,潍坊市还加强了对农药经营户的排查工作。经调查,峡山区共有农药经营业户202家,峡山区公安、农业、安监、食安办、环保、街道等部门参与的5支排查队伍对202家农药经营者进行排查,截至到现在,共排查农药经营业户115家,未发现经营销售和库存神农丹等高毒农药。

记者调查

姜农滥用神农丹以求增产增收

不仅违规使用还高频率大剂量

按照农业部规定,神农丹只能用在棉花、烟草、月季、花生、甘薯上。神农丹使用说明书中还特别规定:用于甘薯,仅限河北、山东、河南春天发生严重线虫病时使用;用于花生,仅限于春播。这两种作物生长期较长,实验证明能保证安全。即使如此,在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上也有严格的限制。但这里的农民每亩要用神农丹8公斤至20公斤,是规定用药量的3-6倍。另外,按规定,即使在批准的作物上,在其生长周期里也最多准许使用一次,但这里的姜农要用两次。

农残检测手段简单暴露监管不力

中国北方最大的姜蒜批发市场设在潍坊安丘市大黑埠村,峡山区紧挨着安丘市,生产的生姜最后都汇集到这里交易。看到记者要农药残留检测报告,一位自称做加工出口姜生意的老板告诉记者,这并不难。因为检测都是自己送样品,只要找几斤合格的姜去检验,就可以拿到农药残留合格的检测报告。

据了解,潍坊当地出产的大姜分出口姜和内销姜两种。因为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所以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同属于潍坊市管辖的安丘市生姜种植面积有15万亩左右,其中大多数供出口。和峡山区不同的是,安丘市对高毒农药管理非常严格,每个镇和街道,每个社区,每个村都设有农药监管员和信息员,对农药的经营和使用实现无缝隙监管。

与出口姜的严格管理不同,潍坊其他地区生产的内销姜对农药残留实行的是抽查制度,一年抽查不了几次,无论是做内销姜生意的姜贩还是农户,对这种抽查都不太担心。

要从源头管住“神农丹”

□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汪建沃

姜农明知故犯,施用剧毒农药的大姜自己不吃,“问题姜”冒“安全姜”品牌入市,真是令人切齿。这是一起典型的违规使用农药事件。此风不刹,海南“毒豇豆”事件、福建“毒乌龙茶”事件、山东“毒韭菜”事件、湖南“毒金银花”事件等悲剧又会“卷土重来”。

目前,由于小宗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缺乏用药,导致无药可用、乱用药、滥用药、用错药现象十分普遍,小宗作物生产中使用未登记农药现象十分严重,超登记范围、不按农药标签要求用药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到小宗作物的生产安全,而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些经销商为了获取利益铤而走险“偷着卖”,一些种植业者图便宜“偷着买”、“偷着用”,一条违规使用剧毒农药的“利益链”就这么形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解铃还须系铃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要积极开发、登记、生产和供应能够满足各种小宗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药剂,而且要求这些药剂必须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安全。只有这样,小宗作物种植者在病虫草害的防治中才会“有药可选”,才会确保“药到虫死”、“药到病除”,才会取得“事倍功半”的防治效果,才会保障小宗作物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才会促进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业持续可健康发展。

目前而言,我们只能就事论事,必须严监严管,必须严查严处,必须从源头管住并杜绝违规经营和使用农药、特别是违规经营和使用高毒、剧毒农药的问题。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各级执法部门加强责任心,农资监管“无小事”,农资监管“无淡旺”,必须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农资监管“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

二是严格执行农业部的规定要求,对高毒、剧毒农药进行定点经营,管理部门在摸清“谁在卖,卖什么,卖给谁”的家底基础上,进一步将农药监管工作做细做实。

三是加强对高毒、剧毒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管,特别是要严把高毒、剧毒农药的市场流向关,从根本上解决“产什么,卖给谁,怎么卖”的问题,从源头杜绝违规生产高毒、剧毒农药。

四是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对物流、经营实行全面监管,坚决打击和取缔违规运输、经营高毒、剧毒农药行为。

五是加大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违规使用农药、特别是违规使用高毒和剧毒农药的行为,必须要摸清“在哪买,买什么,用在哪”的家底,对农药使用进行有效监管。

六是强化种植业产品整治,分区域、分季节、分品种,对违规使用农药严重的作物生产,集中力量开展专项行动,进行“拉网式”排查。

七是坚持农药使用管理与技术指导并重的原则,加强对种植业者的农药使用技术培训,严防超范围使用农药。

八是加大对违规生产、经营和超范围使用高毒、剧毒农药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九是针对违规使用农药的农产品市场“内外有别”问题,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杜绝超标农产品入市,确保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THE END
1.上半年全国农业部门农资打假为农民挽回5.8亿元经济损失农业部有关负责人11日说,上半年农业部组织全国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8亿元。 据农业部统计,上半年全国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18。5万人次,检查各类农资企业50。5万家次,整顿农资市场12。1万多个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8880件http://www.53dg.com/dagong4198
2.#态度营销快讯##涉案金额1.2亿的坑农害农案件#,#工业原料摇身一#态度营销快讯#【#涉案金额1.2亿的坑农害农案件#,#工业原料摇身一变成正品农药#】四川苍溪警方破获一起制售假农药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余元。经调查,多个制假团伙在外省利用从化工厂买来的工业原材料生产假农药,再经过广告公司包装,最终以十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更多案件细节>>CCTV1#今日说法#《追踪假农药源头(https://weibo.com/2682454221/P39oWkaii
3.3万条记录牵出农药造假大案!9000人网购,遍及全国31省矛头指向同一家农资店 3万条物流记录 牵出10条假农药源头 收货人9000余人 涉及全省31个省份 看起来包装精致的农药 里面装的什么物质 案情摘要 2021年7月,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农业农村局接到了县政府热线办转来一起投诉。投诉人称,他在苍溪县注册的某电商销售平台购买了一款农药;使用后没有效果,投诉人要求县政府给予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zxdt/content/5626292f-1831-4fd6-88e3-5fa8aa2b5524.html
4.种植未审先推种子致“大减产”法院:农资商店应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销售。”农资商店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了李某的财产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规定,李某可以要求作为销售者的农资商店承担侵权责任。http://e.mzyfz.com/paper/2335/paper_62572_12801.html
5.农资质量:农民的一块“心病”另外,还积极建立健全假劣农资投诉举报网络,向新闻媒体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在农资质量问题反映较多的地区建立了农资打假信息员队伍,从而把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甘肃省质监部门还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加大了农资产品的监督检验力度,并将检验结果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对名优产品予以通报表扬,对假劣https://www.cqn.com.cn/zj/content/2008-04/28/content_805002.htm
6.湖北公布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湖北省农资打假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当前农资市场秩序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存在,坑农害农事件仍有发生。”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震慑不法分子,持续保持农资打假高压严打态势,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该厅严格甄选了10起典型案例。 http://www.jgj.moa.gov.cn/nzdj/202310/t20231031_6439542.htm
7.践行承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通用14篇)审查的合格的农资产品;实时发布农资打假工作动态,曝光农资违法案事件;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时动态申请备案所经营的农资产品;广大群众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投诉举报农资违法案事件;农民朋友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上传农资产品图片或信息,由相关专业人员帮助其鉴别假冒伪劣等不合格农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te954n9.html
8.2019年中国种业大事件盘点–北方农资网事件: 2016-2017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种子法》及配套法规实施等,让种子产业经历了颠覆式的冲击。2018年种业新格局初显端倪:去产能、品类优化、新技术“窗口”、服务社会化、中小型企业被边缘化和寡头时代来临,2019年“后临储时代”中国种业迎来新动力,提升产业维度和布局正在进行之中。 http://www.bfnz.cn/?p=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