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讯(全媒体记者陈鹏段王洁)11月6日,资兴市唐洞街道大王寨村邓家组村民黄财文打开郴州市职称改革工作协调小组邮寄的一份快递件,一本深蓝色外皮的专业技术职称证很亮眼。翻开证书的瞬间,他眼眶湿润了:“农民也可以评职称了!”
经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首批乡村振兴农民职称(试点)认定委员会认定、郴州市人社局颁证,黄财文成为郴州市首个乡村振兴农艺师(农业系列中级职称)。
黄财文今年44岁,获得由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2015年起,他牵头筹资400多万元,流转荒山废地300多亩,相继成立了资兴市窑上财文家庭农场、资兴市稻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各类农机26台),安排8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
去年2月,黄财文首次进入养鱼行业,就用上“高科技”:投入4万多元,建立智慧养鱼系统,利用手机App,随时调控鱼塘的水温、溶氧度,20多万条鱼儿的生长概况触屏尽知。
“向书本学,向同行学,科学种养,科技增产,这是我的致富经。”黄财文说,评上中级职称是新的起点,要用自己所学所悟的经验,服务好邻里乡亲。
得益于黄财文的“传帮带”,今年65岁的大王寨村脱贫户曹晓明在窑上家庭农场负责水稻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月均工资2000元。
今年9月,为了加强乡村振兴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湖南省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首期研修班在湖南开放大学举行,黄财文等23名农民被授予湖南省首批乡村振兴农艺师中级职称。
“农民职称评定是对职业农民的认可和尊重,我们将按省里安排探索新机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技科科长姚立新说,农民作为一种职业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