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素质农民培育:“精准”功夫做好“实用”文章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工作思路,以“培训一批学员、带动一方农民、助推一项产业”为培育目标,2013年以来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3万人次,今年计划培训3600人,其中,省级示范性培训242人,市级示范性培训965人,区县级培训2393人,分层分类分专题开展培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各县区紧紧围绕市农业农村局“13815”工作思路,坚持把“强化精准培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作为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全市各地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壮大,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切切实实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着力量。

市农广校:抓住关键节点,强化精准培育

今年市农广校创新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市级示范性培训,承担市级培训任务965人,紧紧围绕区域产业规划布局,以区县为单位设置培训专题,根据培训对象制定差异化培训计划,从关键节点、重要关口和工作机制着手,实现精准培育。

把好三道质量提升关,夯实高素质农民质量基石:守好“入门关”。根据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培育对象遴选标准;把好“师资关”。师资选聘农职业院校的教师、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基层农业干部、乡土专家及生产经营一线的优秀高素质农民等;做好“实施关”。围绕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订本区域具体实施方案。重点是统筹好培训课程、培训形式以及培训师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等资源。

市农广校紧紧围绕“聚焦主责主业、深耕农民培育、服务农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强化精准培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作为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教育资源保障机制、创新服务机制、氛围营造及宣传机制三套机制,做优做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继续稳定各级农广校作为培训主阵地作用,推动高素质农民继续接受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学员学历提升咨询推介会、优质农产品进社区、乡村振兴人才直播电商技能大赛等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树立一批优秀农民学员、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树立发展标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教育培训良好氛围。

莱芜区:把跟踪服务贯穿在培育过程始终

11月20日到24日,莱芜区组织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学员40余人到江浙地区开展跟踪服务。现场观摩了安吉余村,宋茗茶博园、中南百草园、安吉草滩家庭农场、小边农场等,通过座谈交流、现场学习的方式,与浙江省农民田间学校和高素质农民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对照自身不足,取精华补短板,开展南北对话,探索多元化培育模式,为今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和后续跟踪服务开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莱芜区将加大部门之间联动合作,从根本上激发学员参与培训热情,延伸跟踪服务链条,把跟踪服务贯穿在培育过程始终,多种形式服务学员,对学员进行孵化陪跑,实现学员通过培训成长发展,培育高素质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带头人“头雁”。

针对高素质农民对学历提升和专业技术的需求,组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和农机手专题培训班、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培训班共计150余人走进青岛农业大学,邀请青岛农业大学专家教授为学员讲授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推介与品牌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民合作社规范建设与运营等课程,学员与大学教授面对面深入交流,开阔了思路,拓宽了眼界,学员受益匪浅。

历城区:以“精、新、实”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训水平

为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区农业农村局坚持把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并适应现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一是培训对象突出“精”。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精准遴选合作社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等培训对象,今年以来,开展培训专题班3个班次,共计培训190人次。通过重点强化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技能培训,提高合作社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服务能力,帮助农业生产经营至少提升掌握1项技能,实现持续增收。

二是培训方式突出“新”。采取理论与实践、室内与实地相融合的模式,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等形式,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开展培训,极大提高参训学员学习积极性。截至目前,累计授课30次,培训时长达140小时。

三是培训内容突出“实”。立足全区特色产业发展,聚焦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农业发展人才需求,注重培训内容形式多样,包括小麦种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草莓种植等培训,并组织参训学员分别赴泰安三棵树家庭农场、莱芜万兴食品有限公司、平阴芳蕾玫瑰基地等多个园区实地观摩学习,现场教学。

平阴县:高素质农民培训与学历提升衔接试点

平阴县农广校充分发挥农民教育培育主阵地的作用,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后续跟踪服务。今年先后组织高素质农民培育后续跟踪服务系列培训活动11次,累计参训学员295人次。今年平阴县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训与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历提升衔接试点县,试点层次为首批5个全国试点之一,试点数量50人,全部纳入2023年高素质农民省级示范性培训任务。

平阴高素质农民学员大土妞联合社充分发挥农民联合主体的带动作用。2023年联合社总计接待来自吉林省、辽宁省、滨州市、枣庄、济宁、烟台、威海、淄博、潍坊、济南市农广校市级班等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总计7千余人。

今年7月3日-9月26日平阴农广校焦春梅代表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赴重庆武隆圆满完成东西部协作工作。配合当地农广校总计培育武隆区农民素养提升学员618人。焦春梅还被选派"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的驻平阴县玫瑰镇东唐、西唐村第一书记。

钢城区:选取周边优秀典型,可借鉴可模仿可复制

11月8日上午,钢城区2023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粮油单产提升培训班在棋山温泉小镇正式开班。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培训服务保障工作、落实培训效果、培训过程管理等方面,全力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本年度培育工作共遴选了优秀学员150名,针对学员的需求和主要课程要求,有针对性的设置了相对应的课程,聘请业内知名优秀教师授课,做到学习有针对性。在现场教学点选择上,经过了多次筛选,选取了周边地区的优秀典型,做到可借鉴可模仿可复制。

近年来,钢城区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新农人,如艾山街道“金谷小米”史新强、大润苹果徐西武、润弘蔬菜徐家强、康源农牧邹彬、金源禽蛋张庆强、棋山艾乡刘炜昊等等,要发挥优秀学员的示范作用,定期开展交流,当好引路人。在培训中发现优秀学员,在农民职称申报和上级农业人才评选中积极推荐,目前已申报各级农民职称30人,推荐海右人才、齐鲁乡村之星20余人。

济阳区:田间课堂教学和外出现场教学相结合

近日,为进一步提升高素质农民生产技能服务能力,促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济南市济阳区举办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题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以田间课堂教学和外出现场教学相结合方式,包含大豆玉米种植技术管理、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对策等培训内容。通过专家讲课、现场答疑、案例剖析等环节,切实解决了学员种植过程、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培育发展壮大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济阳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长清区:深度挖掘“服务”内容与新业态培育有机整合

积极构建“培训+就业对接平台”,帮助有就业意愿的迁建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在迁建社区建立“创业导师工作室”“迁建社区家政工作室”及“慧心巧编手工编织工作室”,并帮助农民群众对接滩区迁建专场招聘会,共计完成滩区外迁安置群众实现就业9000余人,获得务工收入。构建的“培育+销售平台”,通过电商直播、农超对接等方式,帮助农民群众销售农产品增收3000多万元。构建“培育+政策平台”,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和种植大户等争取国家农业发展扶持资金1亿多元。同时,帮助农业企业对接银行,共计申请贷款5000多万元。

章丘区:选聘农技推广人员和乡土专家现场授课

9月至11月,济南市章丘区抢抓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聚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产提升、豇豆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农机手、小麦稳产保供等培训行动,连续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各项专题培训,聚力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应。

据了解,今年济南市章丘区共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650人。区县级培训任务章丘区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和提升农民素质素养为目标,强化田间地头实习实训,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专题培训370人,围绕豇豆质量安全控制、蔬菜生产管理及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专题培训80人。

章丘区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开展理论培训,聘请省、市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辅导授课;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产提升、绿色蔬菜种植、机收减损与农机维护、小麦冬季管理与高产高效栽培等开展理论与实习实训,组织学员到本地及周边县区规模化、标准化粮油种植基地,优秀农机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示范合作社现场教学,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技推广人员和乡土专家现场授课,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参训学员的综合素质和生产技术技能,助力了今年秋收秋种和稳粮保供任务的完成。

商河县: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商河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商河县农广校培训高素质农民学员340人,温泉农业科技示范培训中心培训高素质农民学员310人,2023年“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大师”庞尚水“师傅带徒”15人。商河县已经完成的专题班5个(2个农业机械专班于9月4日-9月16日完成培训;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专题班于9月5日-9月15日完成培训;小麦、玉米专题班于9月16日-9月26日完成培训)。其他专题班经营管理培训阶段已完成,下一步将按计划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商河县将认真开展、强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确保12月10日前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王洪滨)

THE END
1.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课程返回首页首页 | 在线学习 | 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课程 政策法规 农业技术 农业信息化 经营管理 乡村文明 创业创新 网站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2020www.ngx.net.cn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京ICP备05072014号-7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4840地址https://www.ngx.net.cn/zxjyn/zsgxycpxkc101/
2.赵县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技术培训会2024年11月28日赵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科教信息中心、种植业管理股,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赵县宝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技术培训会。 培训会邀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宋炜、石家庄市农技中心植保站站长推广研究员江彦军和石家庄市农技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孙明清,主要围绕夏玉米规模http://www.zhaoxian.gov.cn/columns/00ea96db-8afa-4556-852b-c13ac463252e/202412/04/ae2feabc-59e0-4894-8981-3701983e745f.html
3.农业生产的知识耕作技术农药管理作物育种农业生产的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智慧,是指在农业活动中所需要掌握的一系列科学原理、技术方法和经验规律。它包括了从土地利用到作物栽培,从种子选育到农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 怎么学好农业生产的知识? 学习农业生产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其基础理论。在植物生理学、土壤科学、气象学等领域获取必要的基础知识,这些理论为实https://www.3svb9bc3.cn/xue-shu-huo-dong/337502.html
4.关于举办“农艺与种业领域研究进展”系列学术报告(四)的通知200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粮食作物、园艺作物技术推广工作,尤其是对水稻生产和技术推广有较深研究。先后参与水稻无盘旱育抛秧、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粮食作物增产模式攻关、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示范、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治理等一大批项目实施,https://nxy.nwsuaf.edu.cn/pub/nxy/xzjl2/975f76eef9014bbf80705b5c634cbebb.htm
5.水稻栽培及农业技术推广水稻栽培及农业技术推广 夕阳西下,稻田里金黄色的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腰杆,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稻谷特有的芬芳。但这丰收的景象背后,是无数农业科研工作者默默付出的汗水和智慧。近年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增产和优质栽培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一场以科技为引擎的水稻增产革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020606150670576&wfr=spider&for=pc
6.遵义日报数字报永安镇将目光聚焦于示范办点和散户移栽,围绕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核心课程内容,把农技课堂巧妙地搬到田间地头。在这里,理论讲解与实操培训完美融合,原本静谧的秋冬种生产示范点,如今已成为热闹非凡的“田间课堂”。截至目前,永安镇已成功设置8个现场教学基地,精心打造2个示范课堂,并组建了8支共50人的专业农技队伍。http://zyrb.zunyiol.cn/html/2024-11/07/content_97629_17965745.htm
7.2022年3月15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每日新闻联播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将于近期择机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授课内容是从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中广泛遴选的,并结合中国空间站设施条件进行了精心设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全程直播授课活动。 2月份我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3% http://mrxwlb.com/?p=4444
8.四川三农新闻网丹棱县农技专家在田间地头指导培训果农防冻害技在一次次果园培训课中,像罗宇这样的农技专家通过“实地讲解+现场观摩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答了种植户如何让柑橘“温暖过冬”等问题。这种“课堂+果园”的培训模式提升了农业生产技能,为打造一批懂技术、会种植、善经营、能管理的高素质种植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极大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15.html?page=32
9.田间课堂:莱州市中观为农供销合作有限公司田间课堂烟台新闻网胶东在在每年保障培训经费的同时,公司还采取 “七个结合”保障农民培训的顺利开展:即“传、帮、带”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长班与短训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指导结合;巡回讲学与现场观摩结合;印发资料与设点咨询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重点抓好专职农技员、周六周日兼职培训人员以及种植大户的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培养https://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24/05/13/200321906.shtml
10.“农技课堂”助农忙2015年起,潘虹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实地指导、乡村课堂、线上直播等方式开展多种多样的农技培训活动235次,培训农民超1.1万人次,为服务农民作贡献。潘虹宇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张 丹 秦丽萍)朗读分享返回放大缩小顶部 展开https://paper.tuanjiewang.cn/tjb/h5/html5/2024-08/27/content_143994_1216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