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育

专业技术人员指依照国家人才法律法规,经过国家人事部门全国统考合格,并经国家主管部委注册备案,颁发注册执业证书,在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及具有前述执业证书并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在1983年以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或在1984年以后考取了国家执行资格并具有专业技术执业证书的人员。

一、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育总论

(一)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目的及意义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育工程作为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进行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它以各领域的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和重要课题为主要内容,以业内学术技术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主要对象,采取集中培训与交流研讨相结合、学习与考察相结合、成果交流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对于持续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加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农科院发展中心分别承担了国家级高研班2项、省级高研班4项及市级高研班3项,共计培训人数达598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5期,计1800人次。

(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指导思想

(三)工作内容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项目每年由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及市人社局下达培训计划及任务,由各地市州继续教育基地承办。

培训学员面向全国、省、市、自治区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单位,招生从事科研、养殖技术、管理和技术推广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应当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每期培训人数50~70人。

3.培训教学方式

采取参与式教学方式,通过集中授课、案例讲解、课堂讨论、实地观摩等方式来对学员们进行授课。

4.培训组织落实

5.设置培训内容

在研修方式上,高研班研修课程紧紧围绕研修目标任务要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汇编讲义、开发教材,开展体验式教学,组织学员实地参观学习。

6.培训管理方式

为了更好的进行研修班管理,研修班专门设立了在双班主任辅导下的临时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及组长组成,尽心尽责服务学员。广大学员通过学习与沟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培育工程

“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级高研班2期,参训人员167人。现分述如下:

(一)水生蔬菜关键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高级研修班(2014年)

此次国家水生蔬菜高研班的举办,对优化水生蔬菜栽培技术模式,提高水生蔬菜科技水平有着现实意义,对促进我国主要水生蔬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1.工作亮点

(2)创新研修方式,科学设置内容。在研修方式上,采取参与式教学方式,通过集中授课、案例讲解、课堂讨论等环节对学员们进行授课。本次高研班研修课程紧紧围绕水生蔬菜来设置,针对性强,科技含量高,聚集我国水生蔬菜科研与生产发展现状及子莲、茭白、芋、荸荠、水芹、芡实等主要水生蔬菜的育种、种苗繁殖、高效种植、高效种养结合、病虫害防治、保鲜与加工等19个专题内容;汇编讲义集聚了知名、权威、专业、顶尖的水生蔬菜实用技术,即将成为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的智慧集锦和瑰丽奇葩。同时,开展体验式教学,组织学员实地参观了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武汉市江夏区范湖莲藕生产基地、武汉市江夏区法泗子莲生产基地。

(3)重视研修效果,突显培训特色。

——办班定位高。本次高研班不单是培训,更注重研修。本次高研班邀请了国内19名从事水生蔬菜研究的知名专家授课,授课老师有农业部水生蔬菜行业计划及科技部支撑计划首席专家。

——学员层次高。参加研修的学员来自全国13个省份,其中高级农艺师、农艺师30名,推广研究员20名,博士、硕士16名,各地蔬菜研究所所长、副所长20名,共计86名学员,覆盖了全国大部分水生蔬菜种植的地区和单位。

——产品销售旺。一是促进了水生蔬菜产业发展。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充分展示了我院水生蔬菜的特色,展示了我院水生蔬菜研究的最高水平;二是宣传水生蔬菜成果的同时,还有效地推介了我院科技成果产品,大大地促进了我院水生蔬菜种子种苗的销售;三是擦亮了我院水生蔬菜产品的名片,为广大学员提供了获取市场、科技信息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四是推动了招商引资。

2.培训课程设置

国家水生蔬菜关键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高级研修班课程安排

续表

3.课堂剪影

参观剪影

(二)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2015年)

为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及时解决当前水产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加大水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依靠水产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素质提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水产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实现水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5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人社厅函〔2015〕94号),武汉市农科院承担了2015年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项目工作任务。

(1)引入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参与式教学,专家授课互动研讨5天,实训观摩1天。

观摩学习。参观汉南湘口河蟹养殖基地,武汉市水科所名优苗种繁育基地、“鱼大夫”远程诊断及鱼药、水产品加工GMP生产车间。专家们现场讲解互联网应用原理、范围及使用方法,并耐心解答学员们的提问,研修专家们通过考察学习,对互联网在渔业上的应用以及水产品深加工现代化流水作业方式有了感性认识。

(2)遴选学员。本次研修班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企业等从事科研、养殖技术、管理和技术推广方面的高级研究人员,其中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1/3多数,大学本科以上占2/3以上,大部分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学员们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交流研讨积极性高,有力地保证了研修效果。

本次研修班精心组织培训教材编制,采取专题研讨、互动交流、现场教学等多种有效方式进行。课程设置实用性强,深受研修专家好评,培训效果良好。

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课程安排

3.培训班活动剪影

三、(湖北)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培育工程

“十二五”期间,承担湖北省省级高研班4项,参训人员166人。现分述如下:

(一)湖北省名优水产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2013年)

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特种水产养殖业发展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培养名优水产养殖高层次人才,武汉市农科院发展中心首次获得“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授牌,并于2013年11月12日至15日,承担湖北省名优水产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培训任务,为期4天。本次培训班特别邀请了5位水产资深专家授课,来自湖北省各地市州水产系统高级职称及以上专业科技人员45名参加了培训。

(1)积累了一套成功的办班经验。认真组织安排培训班次的教学、学员管理和跟班服务工作。在培训项目的设置上力求既注重社会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在课程的设置上,既体现农业特色,又满足受训单位的需求;在教师的选聘上,既考虑安排品牌教师,又着力推出实用的教师;在跟班服务上,既有中心辅导员跟班听课,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及教学组织管理情况,又有基地后勤团队全程跟班服务。

细致入微地做好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工作。在师资上,在利用好湖北省水产界名师的基础上,着力请基层较为实用的名师为培训班授课,形成了结构合理、适应需求、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在现场教学上,逐步走出了单纯参观考察的模式,努力在现场教学基地设立课堂,在参观考察的基础上请老师现场讲解点评,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和生动性,激发教学吸引力。在服务上,为学员服务、为教师服务、全程跟踪服务的意识在全院上下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整体服务水平有所提升。

积极拓展教学示范基地的建立。武汉市农科院发展中心在加强教学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依托武汉市农科院园区建设平台,建立了江南、江北两个科研农业示范基地,学员到基地参观学习考察后反响良好。

基地环境宁静,保障学员能静下心安心学习,是学习培训取得真正效果、排除干扰的理想场所。

(2)在教学中较好地进行了交流互动。过去,各地市州之间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应用于自己的生产实践,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四天的培训期间,每次课安排30~40分钟的交流互动,气氛热烈,把平时不敢提出的观点和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请教水产界专家现场解答,解决了生产实践中的难题近30余个,学员们表示在教授们的精心指导下,感到自己的水产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学员们更加如饥似渴地追求新知的摄入。

(3)教学管理工作规范高效。武汉市农科院发展中心省级继续教育基地认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严格把控好质量关,完善教务管理程序,选聘教师、落实教学等一系列工作组织有序、管理规范,本次培训班共提交交流论文30余份,学习心得20余份。强化教学服务,稳定学员们到课率、听讲认真度;强化教学管理,以优质的管理和服务让学员们满意放心;强化班级管理,由中心任辅导员,成立了班委会,发挥了较强组织能力的作用。

4天的培训学习,基地提供了舒适的居住条件、可口的饭菜、一流的教学培训环境和师资,让专家、学员既轻松又充实。授课时,专家们语言生动,学员们认真投入,互动环节畅所欲言,学员们通过专家们的专题报告了解了我国名优水产的养殖现状和趋势,掌握了行业动态,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对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名优水产养殖发展及培养水产养殖业高层次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2.高研班剪影

3.培训课程设置

湖北省名优水产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课程安排

(二)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高级研修班(2014年)

2014年4月13~14日,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高级研修班在我院江南科技研发区金口基地顺利结业。本次高研班为期2天,参训学员共计26人次,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对促进我国生态畜牧业科研和生产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2)研修方式创新提高。本次高研班,为提高教学质量,专门从各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请来专业领域有造诣的顶级专家作为授课老师。在研修方式上,采取参与式教学方式,通过集中授课、案例讲解、课堂讨论等环节来对学员们进行授课。专家们图文并茂的精彩讲解,不仅增强了授课的吸引力,也提高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开展体验式教学,组织学员实地参观了武汉市畜科所金旭牧场生产基地。在开班之前明确研修报告撰写要求,使学员带着问题去学、去听、去想,培训结束后结合学习收获,完成一篇研修论文或交流材料,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4)有效促进宣传和信息交流。一是宣传和推介了我院科技成果产品。二是为广大学员提供了获取市场、科技信息的机会,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高级研修班课程安排

(三)设施蔬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高级研修班(2014年)

(1)办班定位高。本次高研班不单是授课,而更注重互动研讨。本次高研班邀请了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湖北省蔬菜办公室专家及湖北省从事设施蔬菜研究、我院蔬菜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等知名专家授课。

(2)研修层次高。参加研修的专家都是全省各地市州从事设施蔬菜研发及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高级农艺师、农艺师15名,博士、硕士6名。

(3)学习内容新。本次高研班研修课程紧紧围绕设施蔬菜来设置内容,针对性强,科技含量高。同时,还开展体验式教学,在“参观交流”活动板块,研修专家们参观了“武汉市设施蔬菜集成示范基地”及“维尔福种苗试验示范基地”。

湖北省设施蔬菜关键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高级研修班课程安排

(四)湖北省奶牛乳房炎防控技术高级研修班(2014年)

长期以来,奶牛乳房炎疾病在我省奶牛群中发生情况一直比较严重,据调查:我省现有奶牛群中,临床乳房炎的年均发病率一般在10%左右,隐性乳房炎阳性率达到50%~60%;奶产量损失10%~15%,全省每年因乳房炎损失鲜奶约1.5万~2万吨,鲜奶及其制品经济损失达到1.5亿元以上;每年淘汰该类奶牛约5000头,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500万元以上。因此,举办奶牛乳房炎防控技术研讨及培训很有必要。

根据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举办湖北省奶牛乳房炎防控技术高研班的通知》(鄂人社办函〔2014〕83号)要求,2014年5月25~29日,武汉市农科院发展中心、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承担的湖北省奶牛乳房炎防控技术高级研修班在我院江南研发区培训基地圆满收官。来自全省、县(市、区)奶牛养殖企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奶牛养殖专业户共计5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为期5天。

(1)学员圆满结业。本次高研班为期5天,参加研修班的学员分别来自武汉、黄冈、孝感、咸宁、宜昌、荆门等12个市州的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奶牛养殖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专业大户等,共计50人获得结业证书。

湖北省奶牛乳房炎防控技术高级研修班课程安排

四、(武汉)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培育工程

为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鼓励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提升和专业学科的发展,市农科院发展中心承担全市科技服务与培训公益职能。“十二五”期间,按照市人社局有关文件精神,承办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高研班培训工作,累计承办各类高研班培训3项,参训人数265人,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分述如下:

(一)武汉地区特色农业高级研修班(2011年)

按照建设武汉“城市圈”战略要求,围绕四个一体化,大力推广1+8城市圈之间农业经济和技术交流;加大水禽、生猪、特种水产、西甜瓜、有机菜等优势农产品建设,突显武汉农业发展都市特色,人才培养、知识更新是关键。2011年3~12月,武汉市农科院发展中心受市人社局委托,在全市开展武汉特色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市现代农业的了解与认识,掌握现代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高研班分6期开班,培训学员156人。

1.培训内容

(1)畜禽及特种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及模式示范。包括畜禽、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及新品种选用、利用发酵床养殖生猪、生物床养殖鸭及蛋鸡技术。

(2)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瓜菜新品种技术示范。包括瓜菜品种结构调整、西甜瓜高效栽培技术、有机菜高效栽培技术等。

2.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在选择上本着“实际、实效、实用”和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选择实用技术、前沿技术进行面授,采取专题讲座、现场讲授、田间观摩和相互交流等教学方式,按需施教,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通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着力提高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武汉地区特色农业高级研修班课程安排

(二)现代都市畜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2012年)

(1)畜禽养殖小区标准化示范创建。

(2)生猪高效品种与现代猪育种新技术。

(3)蛋鸡、肉鸡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4)水禽业发展与“四新”技术。

(5)现代规模猪场工艺与管理、生猪标准化建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化养猪发展。

(6)畜产品四项制度之标准化生产与准出制度。

现代都市畜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课程安排

(三)武汉市瓜菜高效种植高级研修班(2015年)

工作亮点:

(2)教学选题精准,教学质量到位。一是在邀请师资方面,首先立足于邀请在全国瓜菜研究前沿的高水平的专家教授,特别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别之龙教授、省农科院戴照义研究员、市农科所孙玉宏高级农艺师等6名业内权威专家为学员授课,确保讲课质量;二是认真研究,科学地安排培训课程。针对目前瓜菜种植中显现出来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出几大共性问题,安排设置了湖北省西甜瓜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早春西甜瓜一种多收技术、西甜瓜平衡配方施肥技术、西甜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促进我省瓜菜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THE END
1.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课程返回首页首页 | 在线学习 | 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课程 政策法规 农业技术 农业信息化 经营管理 乡村文明 创业创新 网站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2020www.ngx.net.cn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京ICP备05072014号-7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4840地址https://www.ngx.net.cn/zxjyn/zsgxycpxkc101/
2.赵县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技术培训会2024年11月28日赵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科教信息中心、种植业管理股,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赵县宝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技术培训会。 培训会邀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宋炜、石家庄市农技中心植保站站长推广研究员江彦军和石家庄市农技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孙明清,主要围绕夏玉米规模http://www.zhaoxian.gov.cn/columns/00ea96db-8afa-4556-852b-c13ac463252e/202412/04/ae2feabc-59e0-4894-8981-3701983e745f.html
3.农业生产的知识耕作技术农药管理作物育种农业生产的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智慧,是指在农业活动中所需要掌握的一系列科学原理、技术方法和经验规律。它包括了从土地利用到作物栽培,从种子选育到农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 怎么学好农业生产的知识? 学习农业生产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其基础理论。在植物生理学、土壤科学、气象学等领域获取必要的基础知识,这些理论为实https://www.3svb9bc3.cn/xue-shu-huo-dong/337502.html
4.关于举办“农艺与种业领域研究进展”系列学术报告(四)的通知200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粮食作物、园艺作物技术推广工作,尤其是对水稻生产和技术推广有较深研究。先后参与水稻无盘旱育抛秧、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粮食作物增产模式攻关、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示范、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治理等一大批项目实施,https://nxy.nwsuaf.edu.cn/pub/nxy/xzjl2/975f76eef9014bbf80705b5c634cbebb.htm
5.水稻栽培及农业技术推广水稻栽培及农业技术推广 夕阳西下,稻田里金黄色的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腰杆,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稻谷特有的芬芳。但这丰收的景象背后,是无数农业科研工作者默默付出的汗水和智慧。近年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增产和优质栽培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一场以科技为引擎的水稻增产革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020606150670576&wfr=spider&for=pc
6.遵义日报数字报永安镇将目光聚焦于示范办点和散户移栽,围绕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核心课程内容,把农技课堂巧妙地搬到田间地头。在这里,理论讲解与实操培训完美融合,原本静谧的秋冬种生产示范点,如今已成为热闹非凡的“田间课堂”。截至目前,永安镇已成功设置8个现场教学基地,精心打造2个示范课堂,并组建了8支共50人的专业农技队伍。http://zyrb.zunyiol.cn/html/2024-11/07/content_97629_17965745.htm
7.2022年3月15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每日新闻联播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将于近期择机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授课内容是从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中广泛遴选的,并结合中国空间站设施条件进行了精心设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全程直播授课活动。 2月份我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3% http://mrxwlb.com/?p=4444
8.四川三农新闻网丹棱县农技专家在田间地头指导培训果农防冻害技在一次次果园培训课中,像罗宇这样的农技专家通过“实地讲解+现场观摩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答了种植户如何让柑橘“温暖过冬”等问题。这种“课堂+果园”的培训模式提升了农业生产技能,为打造一批懂技术、会种植、善经营、能管理的高素质种植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极大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15.html?page=32
9.田间课堂:莱州市中观为农供销合作有限公司田间课堂烟台新闻网胶东在在每年保障培训经费的同时,公司还采取 “七个结合”保障农民培训的顺利开展:即“传、帮、带”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长班与短训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指导结合;巡回讲学与现场观摩结合;印发资料与设点咨询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重点抓好专职农技员、周六周日兼职培训人员以及种植大户的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培养https://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24/05/13/200321906.shtml
10.“农技课堂”助农忙2015年起,潘虹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实地指导、乡村课堂、线上直播等方式开展多种多样的农技培训活动235次,培训农民超1.1万人次,为服务农民作贡献。潘虹宇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张 丹 秦丽萍)朗读分享返回放大缩小顶部 展开https://paper.tuanjiewang.cn/tjb/h5/html5/2024-08/27/content_143994_1216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