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生养成记功勋值怎么获得如何给孩子取个好名字

中国人取名字历来是非常讲究的。不过总觉得有些老一辈的名字挺好听的,又不做作。

先看看众网友祖辈的名字:

老狼老狼几点钟:“谦修。我外公的名。”

奔跑的曲奇:“绍礼,我爷爷的名字。”

虽然语法不一,但字里行间,满是自豪。

芥末味不给你吃:“我爷爷叫立焕。”

小檗:“我外公叫弘杉。”

芥末:“老太爷叫玉轩,外公叫靖安;爷爷叫茂贞,奶奶叫冬青。”

青村-逗:“外公是席儒,爷爷是慕谦。都觉得好。”

对于祖辈名号的赞美,由衷而发,首先是好听。

柒川:“奶奶叫俞子美,感觉好好听。”

Echo君:“申甫,我爷爷名字,感觉很有文人气息。”

已注销:“我奶奶叫孙蓬,我觉得特别有气节的感觉!”

七喜的感觉看来更深:“朋友的爷爷叫钰鹤,好听的哭了。”

当然,赞美之外,感觉也不一:

喵~:“我爷爷名字叫念孝,那时候是家里最小的,说是希望他孝顺顾家,就叫念孝,奶奶名字叫凤兰,也挺雅致的感觉。感觉那时候真的挺有知识书卷气的。”

橘子就说:“我姥姥叫玉贤,好有大家闺秀的感觉,最喜欢姥姥!姥爷叫宜法,好严肃地说。”

而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那一辈人的名字,都非常有讲究。

HWJ:“爷爷叫公达,爸爸叫齐顺。感觉老一辈的名字都起得好大气文艺。”

兔子Monika的叙说充满故事:“外公叫敬仁!原来绍兴大户人家的孩子,哎!”

每一个名字对大家来说都是特别:

郗鶠:“奶奶叫念慈。读起来感觉暖到心里去。”

桃花山下一碗粥:“外公那一辈的叫和笙,聿修,沛民,唯一一个女性叫慕昭。好听到哭,都是外公的父亲取的名字,是那时候的老师特别有文化。”

看完后,不得不被那个逐渐逝去的时代浓郁的知识书卷气儿所折服。

其实,那时候的人取名是很严肃的一件事情,都不是瞎胡起的,而是按照族谱和五行八字来起的,是啥字辈的就按啥字辈起,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他们取名多在伦理纲常之内,不外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端,以至君子贞人,还有些文人取名,多寄予山水,抒情梅竹,所以不会显得很世俗。

父辈的名字——大路化

爸妈这一辈好像就特别爱国爱民什么的,男的就是什么卫东卫国建国建平,女的什么萍什么琴什么什么梅什么香的!虽然没那么好听但是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转变之兆:“姥爷荣先,姥姥淑兰,爷爷希进。父辈名字开始大路化。虹啊晖啊爱民啊鸿志啊!”

“大路化”的名字看来普遍让大家无感。

egoist就说:“爷爷俞荣生,奶奶付淑英,觉得都不错,很有民国时期的感觉。到爸妈这辈的确没那么有感觉了。”

文森也说:“爷爷叫恩满,太爷爷叫承善,都是按照家谱取得名字。到爸爸姑姑这辈就没按家谱取名,变成了立军立红什么的。”

不好听倒是其次,而那种名字可能更让年轻人用一种无恶意的方式调侃。

Estrellaz:“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叫琼如、章纪、渭崖、素琴......我妈妈三姐妹的名字连起来是东方红,哈哈。”

西瓜卷卷:“爷爷叫西臣,我爹那辈就海波海涛了。”

被调笑的名字看来是具有一定共性的。

忧郁的小秋裤:“脑海中瞬间飘过胜利、建国、国庆、红梅、杜鹃、*艳、*霞、大妞、狗剩、二蛋等等,哈哈。”

名字也怕对:

胖达桑的自然态:“延卿,我爷爷。当我第一次知道我爷爷名字的时候都震惊了。因为我爸我姑的名字就是楼上那类建国什么的。”

Pangebo:“我爷爷叫義轩,到了我爸就叫建明了,唉。”

不眴:“爷爷守业,奶奶桂莲,姥爷玉庆,姥姥家荣;太祖青山、玉山。我妈是宝字辈,我爸和我都是单字名,土爆了真的。”

饕餮鱼:“我爷爷的名字好像是兰亭,还有字。等到我爹我姑就叫建军建国建平,土爆了。”

黄轩的太太:“爷爷叫恩吉,奶奶叫景真。轮到我爸这辈就土气了。貌似是听我爸说某一年响应国家才改的名字,就全都是改成跟新中国有关的。”

确实,一个名字反映了一个时代。

斯芬:这种变化出在一个“乱”字上:“外公家世代读书,家里辈分都有对应字的。外公那边叫“开功明义”,外公叫开贤(同辈开哲开远之类的);舅舅叫功国(功勋,功程);同辈明锋,明宇,明烨;小辈开始说是义字辈,其实都乱起了[拜拜],实在可惜。”

我们的名字——不忍直视

规则一旦被打破,很难再延续起来了。

段露露168:“爷爷景林,奶奶秋歌。爷爷是读书人,到了爸爸这一辈都是广字辈,到了我们这一辈就乱套了。”

对于自己的名字,看来都不愿提及,欲言又止,可能,说多了都是泪吧。

黑猫小卷:“爷爷叫仲坦,爸爸叫庆苏,我觉得都挺好的,但是到我的......”

天线宝宝摘蘑菇:“奶奶叫景蕙,奶奶的姐姐叫景兰。我的名字,可惜不怎么样。”

怎么到我们这一辈就成了无法描述了?

先看看人民日报早在2014年统计的一个数据:

有人感慨到:再过20年,大街上一对对的子涵拉着欣怡在谈情说爱;30年后,一堆子涵和欣怡在帮孩子取名字......

当代人——有学历没文化

满大街同名现象,从侧面也反映出当代国人人文素养的匮乏。

民国时期识书写字的人很少,在唐朝能识字书写的人也只不过占了人口的2%,一人读书往往是全家人、甚至一个家族的人做劳力支持的结果,试想这样的人怎能不拼命读书呢?四书五经在他们这里无不烂熟于胸,甚至三教九流只要是书,无不过目不忘。

这是因为能读书的人,本身就已经经过淘汰,留下都是优秀的人。再说考秀才举人,这是要命的事,全国这么多人,选几十个,选上是不正常的,选不上才正常!范进中举疯掉是真的,全家干活养你考试,你考到几十年才中,不疯才怪。

因为不识字,所以民国时期老百姓取名字的时候,都会去找读过书的取,这些没中秀才的人可不代表他们没文化,从《易经》《诗经》中信手而来,名字自然就好听又有喻意,有文化的人一读就知取名人对其的寄托。

古代取名字,还要求读音的声调,像写诗一样平仄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又要有喻意,这名字真不是普通半桶水的人能取好的。

反过来再看看我们现代人,有学历的倒是不少,但有文化的却是真没几个,明明只识字,偏偏要说自己有文化,除了会写字,还会什么?尊重传统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了。大多数家长给孩子起名要考虑生辰八字和五行盈缺,前途未来,但毕竟肚子里墨水有限,要么求救度娘,要么用取名软件,甚至让专业取名公司取名,附庸风雅,重字重名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

其实取名在民国及之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大都从四书五经中某句取意,又讲究平仄,自然好听了(也仅限有条件的人家)。现代人不讲究和文化的水平有关,自己倒想取好,水平不够也就随便了。

文末,再看下最美的10个名字,初见惊艳,再见留念!

10、仓央嘉措

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

仓央嘉措,藏语意思为“梵音海”,很美的名字。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仓央嘉措有他存在的理由,他是人,不是佛,纵然有天有佛,也不能勉强他做任何事。

但这毕竟为统治者所不容,在他被押往北京的途中,23岁的仓央嘉措死在那片“青色的海”边——梵音之海,湖水用它通透意达的胸怀,包容了这个犯戒的少年,鹫鹰滑翔天际,叼去少年的骸骨,传说流淌在山高水远的另一边。

9、卓文君

你若无情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

卓文君(生卒年不详)。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

“文君”二字没有过多的艳丽、矫情,可它踱步而来,水墨丹青中,就映出那个文采斐然的卓然君子,就映出那个决绝女子的才情和不输男儿的智慧果断。她不需要葬花,自然风情万种;她不需要醉酒,自然敢作敢为。

8、魏无忌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魏无忌(?-前243年),号信陵君。魏昭王少子,战国四君子之首。

无忌太多,春秋费无忌(又作费无极),战国魏无忌,晋代何无忌,唐初长孙无忌,武侠张无忌……无论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还是胸襟宽广的侠义少年郎,公子无忌,也许他名声不大,一生不完美,可他是战国人心之所向,是王侯将相中无二的存在。

无忌,不猜忌,不忌惮,不避忌,这不是恣行无忌,发而无忌,而是我心从容,所以无忌。

长孙无忌魏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司马相如蔺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7、柳如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柳如是(1618~1664),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柳隐是读辛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取的名,想来是愿同辛弃疾一样的摒弃尘世,心静如青山。流连章台时,柳如是爱好女扮男装,这也可以看出其人同稼轩一般,有豪放的浩然之气。

柳如是嫁与颇有才名的大官钱谦益,夫妻伉俪情深。后来柳如是暗地支助抗清力量,巾帼不让须眉,欲一雪国耻,可惜钱谦益去世,她为保护家产,悬梁自尽,一代风流奇女子香消玉殒,连与丈夫合葬一墓都是奢望。

6.、南怀瑾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南怀瑾,出身于书香世家,怀瑾是他的本名。

名字涵义为“怀瑾握瑜”,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意思: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南老说过:“譬如说我姓南,生下来叫什么名字,读书的时候叫什么名字,有小名、乳名(吃奶的时候的名字),有学名,像我,现在叫南怀瑾,一辈子三个字,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5、李清照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给人以文弱纤细的形象纯粹是她的名字和后期凄凄惨惨词作的影响。

每每读到“清照”二字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冷冷清清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的感觉。她就象一轮宋朝的月亮,那清寒皎洁的光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直抵达今天人们的眼眸。“名字清照”让人感到冷清而怜惜。

4、林徽因

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的名字出自《诗经·大雅》: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赞美周文王及其母亲妻子的颂歌,“徽音”意为美誉,她祖父先是为她取名林徽音,在她身上载了许多希望。早年间,有一个名叫“林徽音”的男子常发表诗歌,林徽音(女)便改名为“林徽因”,以示区别此林徽因非彼林徽音。

林家女子总是优雅而有才情,或许是双木给了她们诗意的栖居,得以纵横。“徽因”比“徽音”少了一份女子娇气,多了一点因果看透的豁达。

3、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之一。

纳兰性德和知交从来不称呼“性德”,他们更为偏好的,是“容若”这个字。原因现在早已不清楚,但可以说明,无论是纳兰本身,还是我们,更为喜爱的,始终是“容若”。

纳兰容若,容若。虽然是音译,但这也是一阕绝佳的好词,好词不必过分字字追究,如此反而味同嚼蜡,食之无味。我们只需把它轻轻放在舌尖,幽转不息的味道便缱绻于唇齿,涤荡开来。

2、徐悲鸿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流艺术家画派创始人。

前面这么多名字,许多都带有悲剧色彩,纵然的确是悲剧,可取名也不会有“悲”字。有些东西,还是婉约点好,毕竟“悲”的重量,不是一个单薄字体所能承受得了的。而艺术家是永远不会悲的,他们有的,顶多是未完的遗憾。

徐悲鸿就用了“悲”字。据说在他十七岁那年,他去亲友家吃喜酒,满座衣冠楚楚,只有徐悲鸿一人粗布大褂,人们的嘲讽和白眼,使他如坐针毡。顶着世俗的压力和平寒的出身,他借钱读书,可贵人们眼高于顶,怎会瞧得起这个贫家子?

世态炎凉,前途渺茫。千里马不得伯乐,是否将姘死於槽枥之间?他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

我是赏心乐史,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详细说明秦国时期士兵怎么计算功勋的。中国军功制最早称为五等爵制,它萌芽于春秋,确立于战国。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五等爵制逐渐向军功爵制转变。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军功爵制,但由于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焚书坑儒”导致六国的政府档案被毁,其军功爵制除保存一些零星资料外,全貌已无从考察,惟独秦国的军功爵制被较为完整保存下来。

军功制打破了长期束缚社会成员的身份等级的限制,使得奴隶、平民都可以通过战场上的战功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对于参战的平民士兵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激励机制,也大大提升了各国军队的战斗力,将军功制政策发挥到极致的正是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离不开商鞅变法中对军功爵制的明确规定,秦国军功爵制的变革,大大提升的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秦军功爵制在春秋时代就建立了,只是这一时期的秦军功爵制还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制度。秦军功爵制真正走向成熟是在商鞅变法时期。商鞅继承了山东六国特别是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所确立的“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的改革精神,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确立了“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的变法原则,建立起既有深厚的理论底蕴,又具有相当可操作性的秦军功爵制。

第一,关于授赏的标准,商鞅明确规定是军功

“彼能战者践富贵之门”,这就使得宗室贵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凭血缘关系就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就成为秦人政治生活的一般原则。

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问答》中有“内公孙毋爵者”字样;直到秦始皇统一后,大臣还说,“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可证这条法令在秦国确已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也说明商鞅变法以后,人的政治地位由军工来决定。

第二,关于受赏的具体内容,主要保存在《商君书·境内》中,大致有:

(1)设置了二十等级的爵位

如此众多等级的爵位,显然有利于引导士兵不断进取,始终保持高昂的劲头,奋勇杀敌,永不懈怠,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对于士兵和军官授爵有不同的规定,奖罚严明

在士兵中,“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关于军官,能得一甲首者,其赏赐与士兵同。“屯长”(五人一屯),“百将”

(百人一将)一级的军官,如不能亲自斩敌得甲首,其所部士卒斩敌计三十三首以上,则赐爵一级,即所谓“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按满额论功行赏),赐爵一级”。其他如统领五百人、千人的将领以及俸禄为六百石、八百石、千石的县令以及“国封尉”,能斩敌一甲首者,赐爵从优。在较大的战役中,如“攻城围邑斩首八千以上”,“野战斩首二千”,皆算“盈论”。凡是参加战斗的各级将领和官吏,从无爵位的“校徒”、“操士向上算起,各赐爵一级。其中,高级将领如大将、御、参,则赐爵三级。(只要参加较大的战斗,全部人都有普通奖励,后面根据个人在战场上获得的甲首【人头】在分别进行奖励)。

当然这么丰厚的奖励,对应的惩罚也是相当严苛的。对于战争中没有战功或逃跑者,秦军功爵制也规定了严厉的处分,以致家属临战前都要嘱咐战士“不得,无返”。如果“失法离令,若汝死,我死。乡治之。行间无所逃,迁徙无所入”。

一方面是功名利禄,一方面是严刑峻法,于是英勇杀敌就成为士兵的唯一选择,“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虎狼之师的秦军就是在一次次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3)不仅赏赐军功爵位,也会因为违法,剥夺爵位

这是说,有二级以上爵位的人,犯了罪要受降级处分;有一级以下爵位的人,犯了罪就要取消他的爵位。例如,大将白起因在攻打赵都邯郸问题上,与秦昭王意见不合,拒绝服从调令,而被剥夺了全部爵位(“免武安君为士伍”)。

(4)对于不同爵位所享受的经济、政治、法律方面的权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即现代社会中的贵宾特权,VIP待遇)

主要有:役庶子,益田宅,当官吏,免徭役,受食邑,抵刑罪,赎奴隶,树封墓等。

举例说明:秦军功爵制还规定,根据爵位高低,可享受不同标准的“传食”待遇。秦代官吏出差,都要住在官办的传舍(招待所)里,传舍对于住宿的各级官吏及其随员,根据有爵无爵和爵位的高低,规定供应不同标准的伙食,这个规定当时叫做“传食律”。(即现在酒店的总统套房和普通标间的区别)。

商鞅变法关于军功制中的细节规定都是为了提高军队士兵的战斗欲望和激情,从而提升军队整体的战斗力。这么完整且详细的规定,要具体实施下去,当然也就需要专门有机构来负责,于是组建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官员。

中央有太尉、主爵中尉、大鸿胪主管军功爵工作,在军队中有大将、将军、五百主、二百五主、百将、屯长各级军官、军吏具体执行,在地方有县丞、县尉颁赐得爵者应得食邑、田宅和其他奖赏。另一方面还建立起以劳、论、赐为特征的严格的军功爵执行程序。

为了消除士兵中的弄虚作假,以及政府机关的低效率现象,充分向社会宜示政府的诚信,商鞅既重视对士兵“斩首”业绩的考核,也重视对政府机构办事质量、效率的考核。

就是说,对于在战争中被杀死的敌人,要把他们的首级摆放出来陈列三天,加以核对。没有疑问的,才要把与功劳相称的爵位赏给将士,过了三天还没有办理好的,就罢免有关官员。对于弄虚作假的士兵,秦军功爵制规定了严厉的惩罚。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各诸侯国没有不进行从五等爵制向军功爵制的转变的。历史学家许倬云指出,“春秋时期至少有110个国家被灭绝,剩下的22个国家为生存继续斗争(著名的有七个,即齐楚燕韩赵魏秦)。”可见,能幸存到战国的无疑都是对包括军功爵制在内的各项改革进行得比较彻底的佼佼者。但毋庸置疑,六国的军功爵制确实没有秦国实行得更好。因为秦国后来灭掉六国,实现了一统天下。“军功制”的改革对于秦统一六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资料:

晏景楠《论中国军功奖励制度改革》、周建波《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史记》、《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

徐达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同时也是开国“六王”之首,生前被封为魏国公,与其他大部分功臣被屠戮爵除不同,其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真正做到了世袭,一直传到明末,可谓代代相传。

徐家就拥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世系爵位,后来更是成为仅有的5个与大明相始相终的公爵,魏国公一系继续留在南京,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

魏国公和定国公的世系传承:

魏国公系(1370年-1645年)

第一代:徐达,1370年进封魏国公,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去世后,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

第二代:徐辉祖,徐达长子,1388年袭爵魏国公。南明朝廷追赠太师,谥号“忠贞”。

第三代:徐钦,徐辉祖长子,1407年朱棣以“中山王(徐达)不可无后”为理由袭爵魏国公。

第四代:徐显宗,徐钦之子,明仁宗即位后于1425年赐名徐显宗,袭爵魏国公,直至1448年去世。

第五代:徐承宗,徐显宗之弟,1448年,袭爵魏国公,领前府,直至1463年去世。

第六代:徐俌,徐承宗之子,1464年,袭爵魏国公,于1517年去世,赠太傅,谥号“庄靖”。

第七代:徐鹏举,徐俌之孙,1518年,袭爵魏国公,两次担任南京守备,领中府,于1571年去世。

第八代:徐邦瑞,徐鹏举之子,1572年,袭爵魏国公,担任南京中府佥书,于1589年去世。

第九代:徐维志,徐邦瑞之子,1589年,袭爵魏国公,担任南京守备兼领后府,于1593年去世。

第十代:徐弘基,徐维志之子,1595年,袭爵魏国公,同年去世,赠太师,谥“庄武”。

第十一代:徐文爵,徐弘基之子,1645年,袭爵魏国公。

定国公系(1404年-1644年)

第一代:徐增寿,徐达第四子,进爵为定国公,子孙世袭,谥号“忠愍”。

第二代:徐景昌,徐增寿长子,1404年,袭爵定国公,于1439年去世。

第三代:徐显忠,徐景昌之子,1438年,袭爵定国公,于1448年去世。

第四代:徐永宁,徐显忠之子,1455年,袭爵定国公,明宪宗,于1504年去世。

第五代:徐光祚,徐永宁之孙,1504年,袭爵定国公,加太师,于1526年去世,谥号“荣僖”。

第六代:徐延德,徐光祚之子,1529年,袭爵定国公,于1567年去世。

第七代:徐文璧,徐延德之子,1568年,袭爵定国公,累加至太师兼太子太傅。于1602年去世,获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傅,谥号“康惠”。

第八代:徐希,又作徐希皋,徐文璧之孙,1602年,袭爵定国公,于1630年去世。

第九代:徐允祯,徐希之子,1630年,袭爵定国公,加太子太保。

徐达在明朝开国战争中功劳显赫,嫡系子孙得以世袭魏国公爵,后其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竭力支持朱棣,得以世袭定国公爵,一门两国公,福萌子孙200余年。

为了防止家族内耗,古代贵族的爵位继承,通常情况下,都遵循着嫡长子继承制的习俗。但如果嫡长子也立功封爵了,那父亲的爵位应该由谁继承呢?这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情况是:

儿子的爵位级别比父亲还高,怎么办?

儿子的爵位级别跟父亲差不多,怎么办?

儿子的爵位级别比父亲低,怎么办?

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周朝时,拥有爵位的贵族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极高的自主权,甚至于在周天子势力衰微后,他们已经成为了各自领地内实际上的统治者,堪称一位位“土皇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他废除了分封制,改为推行郡县制的政治模式治理国家。因而,自秦以后,爵位的赐予就被严格控制在历朝历代的君主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要想获得爵位,就只能通过在战场上立下大功的方式。

在爵位可世袭的情况下,大臣们可以用军功获得赐封的资格,这一制度就使得子孙的爵位很有可能会高于自己的父辈。

古代嫡长子本来拥有爵位的优先继承权,但如果他靠自己的功劳,获得了比父亲更高的成就,那么此时爵位的继承就遇到了阻碍:爵位体现的是君王的恩宠,如果继承的爵位低于自身已有的爵位,那这种“封赐”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跟我们家里孩子长大后,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事业,并且做得有声有色的话,通常情况下此时他们都会独立出去跟父辈分家自力更生一样。一旦继承人的爵位高于父辈了,他就已经脱离了父辈爵位的继承体系,已经拥有了独立的传承体系。

当嫡长子在脱离爵位继承的体系后,此时,爵位的继承人选就会从非嫡长子的血亲中选择,例如次子、嫡长孙之类的。

以战国名将王翦、王贲为例,这对父子都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大功,因而两人都走到了军功爵位的最高级——彻侯。

其中王翦被封为武成侯,王贲被封为了通武侯,武成二字出自《尚书》篇名,《武成》篇记载的是武王伐纣,建立周朝的事情,可见秦始皇册封王翦的时候,是认为他在秦朝建立过程中立下的功劳是足以和武王伐纣相提并论的。

在父子俩爵位相当的情况下,秦始皇为了表达对王家的恩宠,又将这份恩宠分了一部分给王翦的孙辈“王离”。

因而,年纪轻轻的王离在世袭家族的军功爵位后,便坐到了和父亲一样的彻侯的位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

通过王翦、王贲和王离的爵位继承事件,我们发现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当父子爵位相当时,爵位的继承优先级怎么算?

此时,又需要考虑两件事,一是父子俩的爵位等级在当朝爵位等级中处于什么档次,二是父子俩的爵位如果都是最高等级的怎么办。

针对这两种情况,汉律,《二年律令·置后律》给出了应对方法:及爵与死事者之爵等,各加其故爵一级,盈大夫者食之。

按照这种规定,父子俩爵位都未达到最高级时,则继承人可以在父子俩原有级别的基础上,加爵一等继承。

若是父子俩的爵位已经到达最高级,往上没有上升渠道了,此时朝廷就额外赐予食物、钱财等作为礼物。

这种规定很有意思,里面可以找到很多人性化的东西,比如光宗耀祖、赏罚分明的思想。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君王为了体现自己的恩宠,他们在父子俩都立下大功的时候,并没在继承权问题上直接克扣继承人本身的功劳,而是给父子俩都提高一个级别的爵位,这样一来父辈因为子孙的成就获得了名义上的辉煌,而子辈也得到了祖辈和自身努力的奖赏,算得上皆大欢喜的局面。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事迹,某人创业失败,他在解散团队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回家继承家产了。”

古代的爵位继承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能够靠自己的功劳封爵的人,在古代都属于年少有为的人了,但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都不相同,尤其生在权贵家族,天然便渴望能够建功立业,超过自己的父辈。

但爵位这种东西,不比其它,爵位代表着君王的恩宠,除了个别皇帝将这份恩宠当成了交易的商品,大多数时候,大臣们想获得这份恩宠,还是需要立下大功劳才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功劳这东西并不好获得,就拿军功来说,就算贵族有这个能力,能够支撑封爵功劳的战争也并不多见,且朝廷未必敢让未经沙场的年轻人上阵指挥杀敌。

赵括“纸上谈兵”,这件事造成的最大影响,恐怕就在于此了。

在这种时候,嫡长子自己创业的结果不理想,那么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回家继承家产一条路了。对于嫡长子而言,当他的爵位低于父亲的爵位时,他的最优选择便是继承父亲的爵位。

聊一点爵位继承之外的话,在经历过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事件后,为何历朝历代还会实行爵位制度呢?

古代爵位的获得者,一般来自于开国功臣的后裔、君王的子嗣、受宠的大臣和历代军功卓著的将领,对于爵位获得者而言,爵位是一种荣耀和资产,而对于君王而言,爵位是他对各方势力做出的妥协及平衡各方的手段。

古代的君王面临着来自宦官、外戚、权臣和兄弟等等各方的挑战,君王要想坐稳自己的位置,除了打压,他还需要通过利益交换的手段来拉拢各方势力。例如分封自己的子嗣做拱卫四方的藩王,扶立亲信、功臣做享受富贵的贵族,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如此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籓,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续资治通鉴·卷二·宋纪二》)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一、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广东韶关市南雄市百顺镇(亦说始兴江口或重庆潼南)人。起初因贫而被迫做贼。被俘后当了陈后主撑伞的卫士。但恶习依然不改,白天打伞,晚上窜至南徐州打劫偷盗。事败后陈后主因爱惜麦铁杖勇猛敏捷,不深究此事。

隋灭陈后,麦铁杖到了大将军杨素的军中,屡立战功,被隋炀帝升于右屯卫大将军。征讨高句丽时,麦铁杖自请先锋。后英勇战死。被隋炀帝赠光禄大夫之职,追封宿国公,谥号武烈。

二、唐朝宰相张九龄: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人称”张曲江“或”文献公“的他,是唐代著名的宰相。最重要的是举止优雅、出口成章、嫉恶如仇、直言敢谏、不结党营私、深得当时唐玄宗的喜爱。以至于张九龄亡故后,每当有人推荐宰相之选时,唐玄宗李隆基第一句话就是:风度得如九龄否?

三、国民党抗日名将薛岳将军: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人称”老虎仔“。薛岳将军经过长期的与日作战经验与研究,推出了”天炉战法“、”八字口袋战法“等对日战法理论。

在万家岭战役中、薛岳将军所部共击毙击伤日军8000多人。击毙日军联队长两名、大队长3名、重伤日军联队长一名、大队长2人,联队副官1人,中队长和小队长死伤过半。

在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将军所指挥的部队共歼灭日军11.75万人。虽然中国军队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失利,但仍击毙击伤日军6.8万余人。

四、抗日名将张发奎将军: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人。人称”大王“。曾经担任过第四军(人称铁军)军长的张发奎将军,被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胡志伟先生评价为:“张发奎是在国民党军队中一个异数,一个他不贪污,一个他自己勇敢打仗!

不仅这样,张发奎将军还重视教育事业,曾在家乡创办风度小学、在四战区创办过志锐中学......培养出一大批爱国有志青年。

五、孔子第41代裔孙孔闰:浈昌县(今南雄市)平林村人。孔闰19岁时,就已乡试中举。唐昭宗李晔景福二年,连捷进士及第,为南雄科举第一个进士。

宋太祖赵匡胤景福三年。出资在平林村建起孔林书院。这间书院是岭南创办最早的一所书院。对岭南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六、南粤先贤余靖:韶州曲江人。以文学称著乡里。由县蔚、知县、秘书丞、集贤院校里、酒税监、税监、集贤院校理,同知太常礼院、谏院右正言、卫尉卿知虔州、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工部尚书。

不久病故于金陵(南京)。英宗罢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赠刑部尚书衔,谥襄公。后人为了纪念余靖,在韶州曲江建有风采楼(在今韶关市区)、在广州建有八贤堂、五贤祠,在赣州建有张、余二公合祠......

由此看来,广东韶关之所以被人称之为“岭南名郡“,是有必然原因的。不仅这样,韶关还是不少广东人的精神故乡。古属南越,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南迁的中原人、其它原因背井离乡的土著人、不少都是在韶关这里中转,然后到广东各地开枝散叶,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广东文化。韶关出了这么多的历史名人,也并不是空穴来风造成的,它是由深厚的文化浇灌出的必然结果。为韶关点赞!喝彩!

没有

因为徐达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所以它的墓没有被盗,保存完好。

官员眷属主要是祖母、母亲、夫人有机会成为国家政权封赠的身份,属外命妇,没有俸禄也没有参政权,但有法律上的优待,比如冠服、车马,如犯罪有不受监禁权等。

各时期规定也不一样。汉代就有国家封赠官员女眷的开端,但极少。隋朝逐步推行。

明清时期制度定型,一二品为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以下儒人。

以明清制度为例。国家正式官爵者可申请三个名额。一般是嫡祖母、嫡母、嫡妻。

官员如果晋升,礼部同样给予女眷晋升。

如明末名妓顾媚顾横波,丈夫龚鼎孳投降清朝,正妻董氏拒绝接受清朝诰命,顾媚因此成为清政权的一品夫人。

比如高等官爵者的庶出子孙做官,其嫡祖母嫡母有更高册封,则生祖母生母得到低级册封。但如果庶子孙官爵超过祖父父亲,则更高的诰命会自动转移,生祖母生母此后就不能获得册封。

例如红楼梦中贾环

假如贾环当五品官以下,则赵姨娘能得到相应身份,因为贾母王夫人不能降低身份来领贾环的嫡祖母与嫡母册封。

如果当到四品以上乃至一品,则王夫人、赵姨娘、贾环嫡妻都是夫人恭人淑人。贾母为有超品国公夫人身份,不需来领。

如果贾环封王(假设有),则朝廷须追封贾源贾代善贾政三人为王,对应的三位嫡妻与贾环嫡妻四人都是王妃/王太妃,则赵姨娘永远不会有册封。贾母和王夫人会占据王太妃身份,无论是否活着。

关于“湘西都出了哪些名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对湘西的记载,可以得知湘西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下面小编一起来分析分析湘西的历史和其都具有哪些历史名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湘西,隶属湖南省,因位于湖南省(简称“湘”)西部而得名。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1]也是武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湘西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内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州内人文古迹众多,老司城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

湘西出过以下这些名人: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出生于湖南凤凰,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现代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

黄永玉,中国画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

袁吉六(1868年5月31日-1932年5月7日),学名仲谦,保靖县葫芦寨人,教师。他先后在长沙任教于一师、长郡、明德诸校,曾参加筹建湖南大学,晚年潜心研究古典文学和古文字,著有《文字源流》《分类文法要略》等。

李文采(1906.9.9-2000.3.1),湖南省永顺县人,土家族,中国科学院院士,钢铁冶金学家,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

熊希龄(1870年7月23日-1937年12月25日),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湖南湘西凤凰人,祖籍江西丰城石滩。曾任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民国时期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

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湖南吉首(镇溪)人。曾随大思想家王阳明游学江西,为其著名弟子。耿直不阿,不乐仕途,拒官不就,坚持在乡里设馆办学。为唐宋以来苗族第一代汉文化知识分子。后人为其建祠立碑,开设“潕溪书院”以示纪念。有诗集,乾隆间毁于兵燹。

清朝名将。湖南吉首(乾州)人。原名杨载福。曾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累官湖北提督、福建陆师和水师提督、陕甘总督。中法战争中,率湘西苗兵协助左宗棠作战,再立战功。死后,追赐太子太保。

彭荩臣,湖南保靖土司,明朝正德五年农历五月初五出生于湖广都司保靖州。少年习武,十七岁随父、兄从军,系保靖县州第二十任宣慰使彭九霄正妻冉代所生,与彭虎臣、彭良臣同胞,排行第三。

彭翼南,明永顺人。字永顺,号北江。生于嘉靖十五年(1536)。三十三年,承袭永顺军民宣慰使职。正明朝中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时朝廷政治腐败,兵力不足,虽多次讨伐,都无功而返。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再次大规模进犯。

吴八月(1729-1796)又名世宁。清乾州厅(今吉首市)平陇人。苗族。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与贵州松桃厅石柳邓、永绥厅石三保、凤凰厅吴天半等先后起事,并合兵于永绥雅酉首战告捷,攻克乾州厅城,围攻凤凰厅城,直捣麻阳、辰溪、泸溪等县。被各路义军共推为“吴王”。义军多次重创清军。十一月,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擒。次年三月,惨遭杀害。

肖纪美,又名肖继美(1920.12-2014.4.23),湖南省凤凰县人,材料科学家、金属学专家和冶金教育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祖英(1966年8月13日-),中国民族唱法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生于湖南,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常委、全国妇联执委、中国文联委员。

第一是李善长,定远人。在明太祖朱元璋夺取天下过程中,有汉朝萧何之功绩。

第二是大将徐达,濠州人。徐达可谓明朝开国武将之首,勋臣第二,徐达名列六大国公之第二位,封魏国公。

第四为冯胜。冯胜,定远人,和李善长为同乡。洪武三年明太祖大封功臣,冯胜以其德高望重、功勋卓越,封为宋国公。

第五是邓愈,虹人。初名友德,明太祖赐名为愈。洪武三年因功晋封为卫国公、右柱国、荣禄大夫。

第六为常茂,怀远人。常茂能在诸多文武勋臣添列国公之位。

冷知识,朱德、彭德怀、林彪等开国将帅,并不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批被授予军衔的人。

1955年9月27日下午17时,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以表彰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卓越功绩和巨大贡献的功勋将领们。

毛泽东为朱德等人授勋

从此,从1955年至1965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将帅们统称开国将帅,共和国开国将帅总计有1614人。

分别有10名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名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57名上将、177名中将、1360名少将。

很多人以为,这批开国将帅就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批被毛泽东授予军衔的人,其实并不是,还有6个人比他们早了10年被授予军衔。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得从抗日战争说起。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毅然绝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25日,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此后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再次合作,一致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但是,国共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矛盾重重,互相戒备,尤其是蒋介石多次挑起冲突,甚至发起皖南事变,采取武力,迫害新四军。

1945年8月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忠于同盟国义务,宣布从次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正式对日本宣战。

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地图

8月9日,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太平洋舰队、黑龙江舰队,编成11个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一个骑兵机械化集团军、三个空军集团军、三个防空集团军,兵力总数150万。

一东一西一北,出兵东北。

东路大军,由麦列次科大元帅的第一方面军与关东军主力激战,8月19日,东路军攻占图们、勃利、敦化、汪清等战略要地。

西路大军,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贝加尔方面军,由蒙古东,穿越沙漠、大兴安岭,横扫一切抵挡的日军,攻占齐齐哈尔、张北、承德、赤峰,切断东北日军与华北日军通道,兵锋直指长春、沈阳。

北路大军,普尔卡耶夫将军的第二方面军经乌苏里江、黑龙江,沿松花江南下,攻占日军重兵把守的瑷珲、宝清、佳木斯等地,直逼哈尔滨、齐齐哈尔。

8月19日、20日,苏军空降部队在双辽、辽源、吉林、大连、旅顺、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城市空降,配合东路西路陆军行动,东北重要城市的日军都被消灭8月31日,东北全境解放。

在解放东北过程中,苏联红军共击毙日本关东军8.3万人,俘虏日军59万人,缴获了3700件弹药、600辆坦克、861架飞机、1.2万挺机枪、2000多辆军车,日本关东军基本被歼灭。

由于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扔了两颗原子弹;8月9日,苏联150万大军出兵东北。日本帝国主义终于撑不住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向中国及反法西斯同盟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此时,东北的归属引起了国共双方的争夺。

1945年9月15日,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人听取了先期出关的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的汇报后,随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后经向在重庆参加谈判毛泽东请示,最终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

而且决定派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等六人和曾克林一起飞回东北与苏联红军接洽接收东北事宜。

9月16日,为协调中苏两军行动,方便接洽,中央以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名义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中将军衔;授予伍修权少将军衔;授予段子俊、莫春和上校军衔,并用中、俄两种文字写下任命书。

这样他们六人就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批被授予军衔的人。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们六人为何能被授予军衔。

彭真(1902年10月-1997年4月),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县人。

1922年,彭真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

彭真

此后,他在太原、石家庄、天津、唐山等地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学生运动,是我党在北方地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9年,由于叛徒出卖,彭真在天津被捕,被判处6年徒刑,直到1935年刑满释放。

出狱后,彭真被分配到北方局天津工作组工作。

由于原北方局的柯庆施等人积极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北方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1936年春天,新任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到华北后,重建党组织,撤换一批不得力干部,彭真被任命为北方局组织部长,与北方局秘书长林枫一起,成为刘少奇的左膀右臂。

抗战爆发后,彭真北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8年,彭真任晋察冀分局(北方分局)书记,同聂荣臻等一起,发展、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41年,彭真到延安汇报工作后,留在延安,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城市工作部部长。

1945年,彭真出席七大,当选为主席团成员。

8月,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为了避免意外情况下中央还能正常运转,增选陈云、彭真为中央政治局候补书记。

也就是说,彭真资历非常老,又长期在北方工作,因此这次授衔,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前排左一为彭真

有意思的是,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在怀仁堂给开国将帅授勋时,他兼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因此,他是授勋仪式的主持人,就是他宣读了“十大元帅”名单。

不过,由于他已经参加行政工作,不在军队服役,因此十年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他,这次授衔时却与金光闪闪的将星无缘。

陈云(1905年6月1-1995年4月),江苏青浦人,出身贫寒,2岁丧父,4岁丧母,由裁缝出身的舅父抚养。

1919年高小毕业后因家贫缀学,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

很快,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

英国巡捕竟悍然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爆发后,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卅运动”。

陈云当时就参加了五卅运动,随后光荣入党。

1930年,年仅25岁的陈云先后在六届三中、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第二年又当选中央委员,堪称是年少有为。

陈云

1933年,陈云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随后参加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期间,陈云任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中央代表,后任军委纵队政委。

1935年1月,陈云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35年6月,陈云秘密离开长征队伍,经成都、重庆,只身到达上海,恢复地下组织。随后,他又由上海抵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撰写了最早宣传红军长征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1937年4月,陈云回国,到新疆乌鲁木齐,任驻新疆代表。

5月,赴新疆、甘肃交界的星星峡地区,援助接应红军西路军余部400多人进入乌鲁木齐。

11月,回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陈云自25岁进入中央以来,此后一直处于领导核心之中。

1945年,陈云与彭真一起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书记,后彭真一起赴东北,组成东北局,任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为东北全境的解放和东北经济的恢复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0年,任弼时逝世后,陈云转正,任书记处书记,成为“五大书记”之一。

1954年陈云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

陈云与刘少奇、毛泽东合影

陈云是一个经济天才,有“红色大掌柜”之誉,他经济领域,他说第二,估计其他领导人也不敢说第一。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陈云就长期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的开创和奠基,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5年授勋时,由于他也已经从事行政工作,因此他也没有被授予军衔。

叶季壮(1893年-1967年),广东新兴县船岗水湄村人人,原名叶毓年。

叶季壮出生12天,母亲就不幸病逝,他从小由奶妈哺乳长大。

7岁到私塾读书。后进入私立民德小学堂读书。

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州广东公立法政学堂。1914年毕业后,叶季壮在汕头当半年实习法官,在新兴县政府任半年总务科长。

随后从事新闻和教育事业,在新兴、香港办有报社。

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的五卅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

叶季壮就参加了省港大罢工,1925年11月,叶季壮入党。

1927年,叶季壮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12月,又参加广西百色起义,任红七军政治部调查科科长、红七军政治部主任。

后来,叶季壮随红七军北上到达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政务处处长兼组织科科长,红一方面军供给部部长、政委。

从此,叶季壮一直负责军队后勤工作,是红军将士们的大管家。

而后他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9月,中央军委成立后勤部,叶季壮被任命为后勤部长兼总供给部长。

抗战爆发后,叶季壮任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军需处处长、中央财政经济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后勤部部长兼政委。

在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实行全面经济封锁的恶劣环境下,叶季壮为我军解决供给困难作出重大贡献。

叶季壮

1945年9月,叶季壮继续发挥自己大管家的作用,随彭真、陈云赴东北,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后勤部第一任部长兼东北银行行长、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长兼商业部长等职。

作为陈云的助手参与东北解放区的财政领导工作,为发展东北经济,搞活东北贸易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叶季壮任新中国第一任贸易部长,协助陈云主持财政经济的领导工作。

1955年授勋时,他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没有被授予军衔。

伍修权(1908年3月6日—1997年11月9日),祖籍湖北大冶,出生于湖北武汉武昌。

伍修权在武昌高等师范附中读书时,遇到了我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

在陈潭秋的引导下,伍修权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年秋,17岁的伍修权作为进步青年的代表被推荐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与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蒋经国等人同学。

因此,他和王明、博古关系很好。1930年,伍修权转为苏共候补党员。

1931年,伍修权回国,回国后转为我党正式党员。到中央苏区后,伍修权先后担任闽粤赣军区司令部参谋、模范团政委,直属第三师政委,福建军区汀连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

其间,参与编写了我军早期的军事教材,编译了苏军战斗条令,参加了第三、四次反“围剿”。

很有意思的是,他就是当时中央军事顾问李德的翻译。

1934年10月,伍修权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月,伍修权列席遵义会议,始终旗帜鲜明地拥护以毛泽东。

遵义会议后,伍修权任红三军团副参谋长(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参谋长邓萍),参与组织抢渡金沙江、吴起镇、直罗镇等战役战斗,为长征做出突出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伍修权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中央军委一局局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

伍修权

抗日战争胜利后,伍修权赴东北,在东北工作期间历任东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伍修权历任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中联部副部长、中国驻南斯拉夫首任大使等职。

没错,伍修权一直从事外交工作,成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直到1975年4月,伍修权才回归军队系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由于授勋的时候,他正从事外交工作,他因此也没被授予军衔,他是少有的没有军衔却担任解放军高级将领的人,也称得上一个奇事了。

段子俊(1913年—2006年),河南济源人。1927年毕业于济源第一高小,随后考入省立第13中学,1930年毕业后加入共青团。

1932年7月,段子俊被选派到苏联学习,后又转入共产国际交通部主办的无线电工程学校学习。

也就是说,段子俊其实是个技术型人才。

1938年,段子俊带着呼号密码回到延安。他对原有电台设施进行重新安装调试,终于与莫斯科电台首次联络成功,从而使中苏两党能够直接联系,段子俊为此受到书面嘉奖。

抗战爆发后,他历任中央军委三局科长兼通讯器材厂厂长、中央军委三局处长。

1945年9月赴东北后,任中央军委驻东北通讯联络分局局长兼东北军区三处处长。

为培养我军急需的通讯技术人才,段子俊奉命在大连创办无线电工厂和学校,任大连光华电器总厂厂长、关东电讯工程专门学校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段子俊任东北邮电总局第一副局长。

朝鲜战场爆发后,段子被中央紧急调往沈阳,任东北邮政总局党委书记,有力地确保了中央与志愿军总部的电讯联络。

段子俊

1950年12月,中共东北局副书记李富春召见段子俊,告诉他:中央决定成立航空工业局。

段子俊欣喜若狂,随后与何长工、段子俊、沈鸿三人组成代表团赴莫斯科,与苏联就援助我国建设航空工业进行谈判。

回国后,就组建了航空工业局。

1951年4月17日,航空工业局宣告成立,段子俊任局长。

此后,段子俊从事航空工业事业30多年,历任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副局长,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副部长等职,为创建中国航空工业作出重要贡献,是新中国航空工业主要创始人之一。

莫春和(1916年-2002年),四川阆中人。莫春和出身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

8岁的时候,莫春和在本地太华山上学,读了3年私塾后,因家境贫困辍学。

不久,父亲病故,同胞妹妹饿死,母亲自缢。1933年夏,红四方面军解放他的家乡。

莫春和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了红军,被分配到红30军89师267团当一名掌旗兵,后任红4军军部、红33军军部通讯员。

长征期间,莫春和随红军三次通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两次翻越大雪山,后调到红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机要科工作。

西路军失利后被俘,后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交涉,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机要处股长、科长,中共中央机要处办公室副主任。

当时中央和军委机要科设在一起,莫春和的办公地点与毛泽东的住处近在咫尺,毛泽东多次表扬他的工作。

莫春和

抗战胜利,他奔赴东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机要处副处长,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机要处处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机要处处长兼中南军区机要处处长。

1955年8月,莫春和调任总参谋部机要局副局长,同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4年,莫春和晋升为少将军衔,跻身开国将军之列。

他是1945年首批被授予军衔的6人中唯一一个开国将军。

以上就是我军历史上6个最早被授予军衔的革命英雄。

由于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帅们实在太过耀眼,很多人只知道1955年授衔的将领,而忘了这6个第一批授衔的英雄。

他们有的闻名遐迩,有的默默无闻,但他们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理想,为新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THE END
1.高端大气店铺名称吉利好听的常用字解析一个好公司的影响力是可以通过他的店名看出来的,在消费者需要聚餐时都会先想到那几个好的店铺,那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他的店名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店铺名字有哪些呢,吉利好听的常用字了解一些也挺不错的。 高端大气公司名称 【乾顺】,乾:是代表着浩渺,广阔,盛大,浩大的意思,寓指公司辉煌可待,朗朗乾坤,明月中天的https://www.xkbbtang.com/item/245669.html
2.掌柜的(掌櫃的)的意思掌柜的是什么意思掌柜的的含义掌柜的的意思 掌柜的含义解释 掌柜的 [ zhǎng guì de ] ⒈ 见“掌柜”。 什么是掌柜的引证解释 ⒈ 见“掌柜”。 名字打分宝宝起名八字起名 输入您的姓名: 男女 出生时间: 掌的拼音和组词语 掌 掌的拼音:zhǎng掌的注音:ㄓㄤˇ掌的简体笔画:12画 https://cidian.yw11.com/ci/%E6%8E%8C%E6%9F%9C%E7%9A%84
3.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案大全2023手游攻略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一共三个关卡,同时也更新了不少题库,很多玩家不清楚最新的答案有哪些,热力游小编带来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案大全2023,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梦幻新诛仙智闯书山答案大全2023 1. 丹药【大黄丹】的主效是恢复气血和内伤。(正确) 2. 丹药【金创膏】的主效是恢复气血。(正确) https://www.reliyou.com/news/41148.html
4.www.scmc上市三个月股价涨44.55%。-——。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15日声称,互联网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在美国的运营引发“国家安全担忧”,相关官员正在调查TikTok能否继续在美运营。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6日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打压中方企业的惯常做法。-——。 搜索http://www.scmc-xa.com/xxxr/397608.shtml
5.我想做抖音自媒体有关房产方面的取一个什么样的名称容易让人记住如果你想在抖音上做房产相关的自媒体,取一个容易让人记住的名称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1. 房·悦https://ask.zol.com.cn/x/15974732.html
6.幽默有意思的微信名字幽默有意思的微信名字 1、最佳隐身奖 2、吧唧一脸口水 3、别过来我要变身啦 4、输了炖打野 5、放个屁给你追着玩 6、颤抖吧地球人 7、汽水味的小盆友 8、当故事变为事故 9、在厕所里蹦迪 10、你们干嘛打我 11、致命98k。 12、深海里的胖头鱼http://m.mingzi.jb51.net/zhuanti/weixin/54404138562.html
7.自媒体平台起名及名字大全定位&命名二十一世纪,人人都是自媒体。在自媒体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代,自媒体网站也越发的多了起来。其中以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等为先锋,很多其他的自媒体也迎头赶上。那么想要建立一个大型的自媒体平台,该如何给自媒体起名字呢? 如何给自媒体平台起名? https://www.xianzhi.net/companyname/41218.html
8.好听的便民商店店名有个性的商店名称,便民店起名字百花争艳的便民商店店铺名字集合,不妨用“绿、美、贺、建、爱、佳、兵、升”等好听的汉字取名试试。好多便民商店店的掌柜都想了解下名字要怎么起才适应,这里给老板们带来商铺取名字的窍门,帮您找个顺耳有意思的商店名字。今天为你带来了开店名字大全集。便民商店名字推荐https://www.xingzuoi.com/64900.html
9.老公瞒着我偷偷在房产证上只写一个人名字,该怎么办?后又找理由,说我xxx房子(婚前购置)都没有写他的名字,为什么这个房子要写我名字。财产要公平,他不觊觎我的,我也别占他便宜。 聊不下去,他忽然大喊一句“不过了”!开始暴走,摔东西摔门,自己一个人开车跑出去。晚上回来以后哭天抢地,说自己被人骗了,说他大半辈子的积蓄都被骗了。大概意思是我来骗婚骗房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35941782/
10.火锅店名字有寓意的四川有一个词语叫做毛焦火辣,意思是指一个人心情急躁,把焦改成辣椒的椒,看起来别出心裁,很有心意,也很适合火锅店用来当做名字。很多人吃完辣椒,心里就毛焦火辣的,辣得痛快,但是却也抵不住辣椒对味蕾带来的冲击。这个名字很有川渝特色很是有寓意,采用了地区特有的方言,极具个性化,而且比较引人注目,能吸引很多https://m.liemingwang.com/dpmz/huoguo/13897.html
11.霸气有钱的网名精选135个5、乔致庸弃文从商,使乔家失去了一个可能博得功名的“举人”,但却多了一位纵横捭阖的商界奇才。 6、乔致庸还想到了与人合股开票号,但祁县的另外三个大商家都以各种理由推辞了,广盛源票号的成大掌柜听说后,也是百般阻挠。但执着的乔致庸没有放弃,他最终说服自己的岳父出资参股,成功开设了大德通和大德丰两个票号。http://www.szly1818.com/shuoshuo/140641.html
12.火锅起名字有寓意网名吸引人的火锅名字起名取名吸引人的火锅名字大全 01、麻辣英雄火锅 吸引点:挑战 我们知道火锅有两大特点,就是突出了麻和辣,那么麻辣英雄这个名字就体现了这两点,而且也非常的好听,给人一种非常霸气的感觉,而且英雄两个字突出了勇气和胆量,想要人挑战的意思,所以非常有吸引力。 https://huochengrm.cn/qiming/4kr7en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