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有效;
2.树立体现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与本矿安全生产实际、灾害治理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理念;
5.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完备(井工煤矿有负责安全、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地测、防治水、安全培训、调度、应急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等工作的管理部门;露天煤矿有负责安全、钻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边坡、机电、地测、防治水、防灭火、安全培训、调度、应急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等工作的管理部门),配备管理人员;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和极复杂矿井、冲击地压矿井按规定设有相应的机构和队伍;
7.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基本原则
1.突出理念引领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用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指导煤矿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2.发挥领导作用
3.强化风险意识
4.注重过程控制
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开展技术创新,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装备、工艺,优化生产系统,推动煤矿减水平、减头面、减人员;努力提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升级完善安全监控系统,持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6.加强现场管理
7.推动持续改进
三、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1.理念目标和矿长安全承诺
是指企业树立的安全生产基本思想,设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和煤矿矿长向全体职工作出的安全事项承诺。理念和目标体现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原则和方向,用于引领和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矿长安全承诺主要涵盖安全生产、安全投入、保障职工权益等方面,是尊重客观规律,依法组织生产,落实主体责任的体现。由矿长作出表率,职工实施监督。
2.组织机构
是指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部门,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4.从业人员素质
是指通过严格准入、规范用工,开展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人才保障。
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7.质量控制
是指通过设定通风、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等环节(露天煤矿为钻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机电、边坡、疏干排水等环节)的质量和工作指标,以及调度和应急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和地面设施等方面的管理标准,规范煤矿生产技术、设备设施、工程质量、岗位作业行为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8.持续改进
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内容
1.理念目标和矿长安全承诺。考核内容执行本方法第2部分“理念目标和矿长安全承诺”的规定。
2.组织机构。考核内容执行本方法第3部分“组织机构”的规定。
3.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考核内容执行本方法第4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
4.从业人员素质。考核内容执行本方法第5部分“从业人员素质”的规定。
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内容执行本方法第6部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规定。
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内容执行本方法第7部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规定。
7.质量控制。
井工煤矿:考核内容包括通风、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调度和应急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和地面设施等专业,考核执行本方法第8部分“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
露天煤矿:考核内容包括钻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机电、边坡、疏干排水、调度和应急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和地面设施等专业,考核执行本方法第8部分“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
8.持续改进。考核内容执行本方法第9部分“持续改进”的规定。
五、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评分方法
1.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评分方法
(1)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满分为100分,采用各部分得分乘以权重的方式计算,各部分的权重见表1-1。
表1-1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评分权重表
(2)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各部分在不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前提下,按照各部分评分表进行现场检查打分。
(3)各部分考核得分乘以该部分权重(质量控制部分为各专业权重)之和即为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得分,采用式(1)计算:
…………………(1)
式中
M——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得分;
Mi——理念目标和矿长安全承诺、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素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调度和应急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和地面设施、持续改进等15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
ai——理念目标和矿长安全承诺、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素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调度和应急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和地面设施、持续改进等15项权重值。
2.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评分方法
(1)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满分为100分,采用各部分得分乘以权重的方式计算,各部分的权重见表1-2。
表1-2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评分权重表
(2)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各部分在不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前提下,按照各部分评分表进行现场检查打分。
(3)各部分考核得分乘以该部分权重(质量控制部分为各专业权重)之和即为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得分,采用式(2)计算:
…………………(2)
式中:
N——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得分;
Ni——理念目标和矿长安全承诺、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素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钻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机电、边坡、疏干排水、调度和应急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和地面设施、持续改进等17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
bi——理念目标和矿长安全承诺、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素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钻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机电、边坡、疏干排水、调度和应急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和地面设施、持续改进等17项权重值。
(4)在考核评分中,如缺项,可将该部分的加权分值,平均折算到其他部分中去,折算方法如式(3):
………………………………(3)
T——实得分数;
Q——加权得分数;
P——缺项加权分数(缺项权重值乘以100)。
第2部分理念目标和矿长安全承诺
一、工作要求
1.理念目标
制定煤矿安全生产理念和目标,向全体职工公示,形成安全生产共同愿景,用于指导和引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1)树立安全生产理念。
安全生产理念应体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思想,体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体现煤矿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需求和主人翁地位、体面劳动、尊严生活的要求。煤矿应加强安全生产理念宣贯,使各级管理人员、职工理解、认同并践行本单位安全生产理念,并将安全生产理念贯穿于安全生产决策、管理、执行的全过程,融会到全体职工的具体工作中。
(2)制定安全生产目标。
2.矿长安全承诺
(1)承诺的实施与兑现。
煤矿矿长每年对全体职工作出安全承诺,保障安全生产条件,维护职工权益和福利。安全承诺应在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接受职工监督,每年应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公开安全承诺兑现情况,经职工代表大会评议,并将评议结果纳入矿长绩效管理。
(2)承诺的内容。
煤矿矿长安全承诺应包含但不限于:保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证杜绝超能力组织生产,保证生产接续正常,保证安全费用提足用好,保证矿领导带班下井(坑),保证本人和矿领导班子成员不违章指挥,保证严格管控安全风险,保证如实报告重大安全风险,保证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培训到位,保证职工福利待遇,保证职工合法权益,保证不加班延点,保证不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事故。
二、评分方法
按表2-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表2-1煤矿理念目标和矿长安全承诺标准化评分表
第3部分组织机构
1.建立由矿长牵头、分管负责人参加的安全办公会议机制,负责煤矿重大安全事项的制定和调整;
2.明确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各环节职责的部门,并严格履行相应职责。
1.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本部分不得分。
2.按表3-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表3-1煤矿组织机构标准化评分表
第4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和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煤矿矿长(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方式,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责任范围、考核标准,并在适当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切实让各岗位职工明责、履责、尽责,确保责任无空档。
2.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煤矿应对各项制度的制定、宣贯、执行、考核、修订废止等环节进行规范。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安全奖惩、技术管理、安全培训、办公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报告与责任追究制度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
按表4-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表4-1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评分表
第5部分从业人员素质
1.人员配备及准入
(1)矿长、副矿长和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满足要求,且不得在其他煤矿兼职;
(3)专业技术人员符合任职资格;
(4)井下不使用劳务派遣工。
2.安全培训
(2)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3)煤矿矿长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考核合格;
(4)自主培训应具备安全培训条件,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应委托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机构进行培训;
(5)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其他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6)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
a.强化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制定班组建设规划、目标,保障班组安全建设资金,完善班组安全建设措施;
b.加强班组现场管理,落实班组安全责任,制定班组安全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
(2)不安全行为管理。
a.管控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制定对不安全行为从发现到制止、从帮教到再上岗的全流程管理制度,赋予每一个员工现场抵制和制止不安全行为(含“三违”行为)的权力;
b.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制定不安全行为管控措施,不断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杜绝员工“三违”发生。
2.按表5-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3.项目内容中缺项时,按式(1)进行折算:
…………………………………(1)
A——实得分数;
B——缺项标准分数;
C——检查得分数。
表5-1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标准化评分表
第6部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工作机制
建立矿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体系和工作制度,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职责和流程。
2.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1)年度辨识评估。每年矿长组织开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重点对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2)专项辨识评估。以下情况应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b.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c.启封密闭、排放瓦斯、反风演习、工作面通过空巷(采空区)、更换大型设备、采煤工作面初采和收尾、安装回撤、掘进工作面贯通前;突出矿井过构造带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露天煤矿抛掷爆破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的煤矿复工复产前;
d.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全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或者所在省份、所属集团煤矿发生较大事故后。
3.安全风险管控
(1)制定并落实《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列出重大安全风险清单,明确管控措施以及每条措施落实的人员、技术、时限、资金等内容;
(2)划分重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并符合有关限员规定;
(5)及时公告重大安全风险;
(6)按期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监察机构如实报告重大安全风险。
4.保障措施
(1)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2)每年组织入井(坑)人员,以及参加辨识评估人员参加安全风险知识培训。
5.发展提升
1.按表6-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2.项目内容中缺项时,按式(1)进行折算:
3.附加项评分
符合要求的得分,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也不扣分。附加项得分计入本部分总得分。
表6-1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化评分表
第7部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和工作制度,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
(2)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级,按事故隐患等级进行登记、治理、验收、销号。
2.事故隐患排查
(1)明确事故隐患排查人员、内容、周期;
(2)排查《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措施落实情况和各生产系统、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内容包含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不落实情况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缺陷等;
(3)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立即向当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书面报告,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账和重大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3.事故隐患治理
(1)分级治理。
a.事故隐患实施分级治理,不同等级的事故隐患由相应层级的单位(部门)和人员负责;
b.重大事故隐患由矿长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的原则,组织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b.对治理过程危险性较大的事故隐患,应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治理过程中有专人现场指挥和监督,并设置警示标识。
4.监督管理
(1)事故隐患治理实施分级督办,对未按规定完成治理的事故隐患,及时提高督办层级,加大督办力度;事故隐患治理完成,经验收合格后予以销号,解除督办;
(2)及时通报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接受监督。
5.保障措施
(1)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统计、过程跟踪、逾期报警、信息上报的信息化管理;
(2)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2.按表7-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第8部分质量控制
8.1通风
一、工作要求(风险管控)
1.通风系统
(2)矿井风量计算准确,风量分配合理,井下作业地点实际供风量不小于所需风量;矿井通风系统阻力合理。
2.局部通风
3.通风设施
按规定及时构筑通风设施;设施可靠,利于通风系统调控;设施位置合理,墙体周边掏槽符合规定,与围岩填实接严不漏风。
4.瓦斯管理
(1)按照矿井瓦斯等级检查瓦斯,严格现场瓦斯管理工作,不形成瓦斯超限;
(2)排放瓦斯,按规定制定专项措施,做到安全排放,无“一风吹”。
5.突出防治
有防突专项设计,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采掘工作面防突措施有效方可作业。
6.瓦斯抽采
(1)瓦斯抽采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瓦斯管路检查、钻孔参数、监测参数等符合《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规定;
(2)瓦斯抽采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抽采能力及指标满足《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要求;
(3)积极利用抽采瓦斯。
7.安全监控
8.防灭火
(2)开采自燃煤层、容易自燃煤层进行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
9.粉尘防治
(2)隔爆设施安设地点、数量、水量或者岩粉量及安装质量符合《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规定;
(3)综合防尘措施完善,防尘设备、设施齐全,使用正常。
10.爆破管理与基础工作
(2)井下爆破作业按照爆破作业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制度,正确处理拒爆、残爆;
(3)建立组织保障体系,设立相应管理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负责,按制度执行,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序有效开展工作;
2.按表8.1-1评分,通风10个大项每大项标准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3.以10个大项的最低分作为通风部分得分。
4.“局部通风”大项以所检查的各局部通风区域中最低分为该大项得分;“通风设施”大项以所检查的分项的平均分之和为该大项得分;不涉及的大项,如突出防治或者瓦斯抽采等,该大项不考核。
5.大项内容中缺项时,按式(1)进行折算:
……………………(1)
表8.1-1煤矿通风标准化评分表
8.2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1.煤矿地质
(1)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2)在不同生产阶段,按期完成各类地质报告修编、提交、审批等基础工作;
(4)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5)储量计算和统计管理符合《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规定。
2.煤矿测量
(1)测量控制系统健全,测量工作执行通知单制度,原始记录、测量成果齐全;
(2)基本矿图种类、内容、填绘、存档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规定;
(3)沉陷观测台账资料齐全。
3.煤矿防治水
(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基本原则,做好雨季“三防”,矿井、采区防排水系统健全;
(2)防治水基础资料(原始记录、台账、图纸、成果报告)齐全,满足生产需要;
(3)井上、下水文地质观测符合《煤矿防治水细则》要求,水文地质类型明确;
(4)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措施、工程质量符合规定;
(5)按规定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和突水监测预警系统。
4.煤矿防治冲击地压
(1)按规定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3)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健全,运行正常。
按表8.2-1、表8.2-2、表8.2-3、表8.2-4和表8.2-5评分,每个表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2.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1)无冲击地压灾害,水文地质类型简单和中等矿井按式(1)计算:
……………(1)
(2)无冲击地压灾害,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和极复杂矿井按式(2)计算:
…………(2)
(3)冲击地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简单和中等矿井按式(3)计算:
…(3)
(4)冲击地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及以上矿井按式(4)计算:
…(4)
A——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
J——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标准化考核得分;
D——煤矿地质标准化考核得分;
C——煤矿测量标准化考核得分;
F1——煤矿防治水标准化考核得分;
F2——煤矿防治冲击地压标准化考核得分。
表8.2-1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标准化评分表
表8.2-2煤矿地质标准化评分表
表8.2-3煤矿测量标准化评分表
表8.2-4煤矿防治水标准化评分表
表8.2-5煤矿防治冲击地压标准化评分表
8.3采煤
1.基础管理
(1)有批准的采(盘)区设计,采(盘)区内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个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按规定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2)持续提高采煤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3)采用“一井一面”或“一井两面”生产模式;
(4)有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技术管理体系健全。
2.质量与安全
(1)工作面的支护形式、支护参数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2)工作面出口畅通,进、回风巷支护完好,无失修巷道,巷道净断面满足通风、运输、行人、安全设施及设备安装、检修、施工的需要;
(3)工作面通信、监测监控设备运行正常;
(4)工作面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措施符合规定。
3.机电设备
(1)设备能力匹配,系统无制约因素;
(2)设备完好,保护齐全;
(3)乳化液泵站压力和乳化液浓度符合要求,并有现场检测手段。
4.职工素质及岗位规范
(1)严格执行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3)现场作业人员操作规范,无“三违”行为,作业前进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及安全确认。
5.文明生产
(1)作业场所卫生整洁,照明符合规定;
(2)工具、材料等摆放整齐,管线吊挂规范,图牌板内容齐全、准确、清晰。
6.发展提升
推进智能化建设,保障安全生产。
2.采煤工作面评分
按表8.3-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水力采煤、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台阶式采煤、房柱式采煤、充填开采等本部分未涉及的工艺方法,其评分参照工艺相近或相似工作面的评分标准执行。
项目内容中有缺项时按式(1)进行折算:
Ai——采煤工作面实得分数;
Bi——采煤工作面缺项标准分数;
Ci——采煤工作面检查得分数。
3.采煤部分评分
按照所检查各采煤工作面的平均考核得分作为采煤部分标准化得分,按式(2)进行计算:
…………………………………(2)
A——煤矿采煤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
n——检查的采煤工作面个数;
Ai——检查的采煤工作面得分。
4.附加项评分
表8.3-1煤矿采煤标准化评分表
8.4掘进
1.生产组织
(1)煤巷、半煤岩巷宜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综合机械化程度不低于50%,并持续提高机械化程度;
(2)掘进作业应组织正规循环作业,按循环作业图表进行施工;
(3)采用机械化装运煤(矸),人工运输材料距离不超过300m;
(4)掘进队伍工种配备满足作业要求。
2.设备管理
(1)掘进机械设备完好,装载设备照明、保护及其他防护装置且齐全可靠,使用正常;
(2)运输系统设备配置合理,无制约因素;
(3)运输设备完好整洁,附件齐全、运转正常,电气保护齐全可靠;减速器与电动机实现软启动或软连接;
(4)运输机头、机尾固定牢固,行人处设过桥;
(5)轨道运输各种安全设施齐全可靠。
3.技术保障
(1)有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2)按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采取针对性措施;
(3)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4)掘进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编制审批符合要求,贯彻记录齐全;地质条件等发生变化时,对作业规程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5)作业场所有规范的施工图牌板。
4.工程质量与安全
(1)建立工程质量考核验收制度,验收记录齐全;
(2)规格质量、内在质量、附属工程质量、工程观感质量符合《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要求;
(3)巷道支护材料规格、品种、强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4)掘进工作面控顶距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杜绝空顶作业;临时支护符合规定,安全设施齐全可靠;
(5)无失修的巷道。
5.职工素质及岗位规范
6.文明生产
(1)作业场所卫生整洁;工具、材料等分类、集中放置整齐,有标志牌;
(2)设备设施保持完好状态;
(3)巷道中有醒目的里程标志;
(4)转载点、休息地点、车场、图牌板及硐室等场所有照明。
7.发展提升
加强掘进工作面锚杆锚固质量检测,采用无损检测技术;鼓励装备智能化综合掘进系统。
2.掘进工作面评分
按表8.4-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1)
Ai——掘进工作面实得分数;
Bi——掘进工作面缺项标准分数;
Ci——掘进工作面检查得分数。
3.掘进部分评分
按照所检查各掘进工作面的平均考核得分作为掘进部分标准化得分,按式(2)进行计算:
……………………………(2)
A——煤矿掘进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
n——检查的掘进工作面个数;
Ai——检查的掘进工作面得分。
表8.4-1煤矿掘进标准化评分表
表8.4-2工序、中间、竣工验收选择检查点及测点的规定
注:锚杆支护巷道净尺寸测量到锚杆外露端头。
8.5机电
1.设备与指标
(1)煤矿各类产品合格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防爆合格证等证标齐全;
(2)设备综合完好率、小型电器合格率、矿灯完好率、设备待修率和事故率等达到规定要求。
2.煤矿机械
(1)机械设备及系统能力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推进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3.煤矿电气
(1)供电设计、供用电设备选型合理;
(2)矿井主要通风机、提升人员的绞车、抽采瓦斯泵等主要设备,以及井下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的供电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3)防爆电气设备无失爆;
(4)电气设备完好,各种保护设置齐全、定值合理、动作可靠。
4.基础管理
(1)机电管理制度完善,责任落实;
(2)机电技术管理规范、有效,机电设备选型论证、购置、安装、使用、维护、检修、更新改造、报废等综合管理程序规范,设备台账、技术图纸等资料齐全,业务保安工作持续、有效;
(3)机电设备设施安全技术性能测试、检验及探伤等及时有效。
(3)规范作业,无“三违”行为,作业前进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及安全确认。
(1)现场设备设置规范、标识齐全,设备整洁;
(2)管网设置规范,无跑、冒、滴、漏;
(3)机房、硐室以及设备周围卫生清洁;
(4)机房、硐室以及巷道照明符合要求;
(5)消防器材、绝缘用具齐全有效。
2.按表8.5-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表8.5-1煤矿机电标准化评分表
8.6运输
1.运输巷道与硐室
(1)满足运输设备安装、运行的空间要求;
(2)满足运输设备检修的空间要求;
(3)满足人员操作、行走的安全要求。
2.运输线路
(1)轨道线路轨型、轨道铺设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无轨胶轮车行驶路面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保证车辆安全、平稳运行;
(4)改善运输方式,优化运输系统。
3.运输设备
(1)设备完好,符合要求;
(2)制动装置、信号装置及保护装置齐全、灵敏、可靠;
(3)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4.运输安全设施
(1)安全设施、连接装置齐全可靠,安装规范,使用正常;
(2)安全警示设施安装规范,使用正常;
(3)物料捆绑固定规范有效。
5.运输管理
(1)管理制度完善,职责明确;
(2)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
(3)技术资料齐全,满足运输管理需要。
6.职工素质及岗位规范
7.文明生产
(1)作业场所卫生整洁;
(2)设备材料码放整齐,图牌板内容齐全、清晰准确。
2.按表8.6-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分值单元项分数扣完为止。
4.本部分未涉及的设备、工艺,参照本标准,制定相应的标准并执行。
表8.6-1煤矿运输标准化评分表
8.7露天煤矿
1.采矿作业
(1)采剥符合生产规模和设计要求,保证合理的采剥关系;
(2)科学组织生产,采剥、运输、排土系统匹配合理。
2.工艺与设备
采用符合要求的先进设备和工艺,配置合理。
3.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加强对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对隐患进行排查治理。
4.技术保障
(1)有健全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工作制度;
(2)按规定设置机构,配备技术人员;
(3)各种规程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批手续完备,贯彻、考核和签字记录齐全;
(4)在生产组织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
(2)管理人员熟悉采矿技术,技术人员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实践经验;
(3)作业人员掌握操作规程及作业规程;
(4)现场作业人员操作规范,无“三违”行为,作业前进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及安全确认。
作业环境满足要求,设备状态良好。
7.工程质量
到界排土平盘按计划复垦绿化,工程质量除符合本标准外,还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按表8.7-1~表8.7-13评分,各部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3.项目内容中有缺项时,按式(1)进行折算:
………………………(1)
A——各部分实得分数;
4.露天煤矿采用单一工艺时,对应采用该工艺的评分表进行评分;采用多工艺时,按照所采用工艺考核平均计分,按式(2)进行计算:
…………………………(2)
P——综合得分;
n——工艺个数;
Ai——各工艺考核得分。
5.拉斗铲工艺集采装、运输、排土为一体,表8.7-5得分代表采装、运输、排土3个部分的实得分。
表8.7-1露天煤矿钻孔标准化评分表
表8.7-2露天煤矿爆破标准化评分表
表8.7-3露天煤矿单斗挖掘机采装标准化评分表
表8.7-4露天煤矿轮斗挖掘机采装标准化评分表
表8.7-5露天煤矿拉斗铲采装标准化评分表
表8.7-6露天煤矿公路运输标准化评分表
表8.7-7露天煤矿铁路运输标准化评分表
表8.7-8露天煤矿带式输送机/破碎站运输标准化评分表
表8.7-9露天煤矿卡车/铁路排土场标准化评分表
表8.7-10露天煤矿排土机排土场标准化评分表
表8.7-11露天煤矿机电标准化评分表
表8.7-12露天煤矿边坡标准化评分表
表8.7-13露天煤矿疏干排水标准化评分表
8.8调度和应急管理
1.调度基础工作
(1)按规定建立健全调度工作管理制度;
(2)调度工作各项技术支撑完备;
2.调度管理
(1)掌握生产动态,协调落实生产计划,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3)汇报及时准确,内容、范围符合程序要求;
(4)调度台账齐全,记录及时、准确、全面、规范。
3.调度信息化
(1)装备有线或无线(露天煤矿)调度通信系统;
(3)引导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安装图像监视系统。
(1)调度人员熟悉煤矿井下各大生产系统等主要情况,掌握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协调组织生产,具备应急处置能力,持证上岗;
(2)严格执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无“三违”行为。
5.应急管理
(1)落实煤矿应急管理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应急管理的分管负责人和主管部门;
(2)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3)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资源有保障;
(4)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或有应急救援队伍为其服务;
(5)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按照规划和计划组织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组织实施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1.按表8.8-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表8.8-1煤矿调度和应急管理标准化评分表
8.9职业病危害防治和地面设施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
1.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
(2)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2.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1)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2)实施由专门人员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监控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地点、监测周期、监测方法符合规定要求。
3.职业健康监护
做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和岗位调整工作。
4.职业病病人保护
(1)及时安排重点岗位上提出职业病诊断申请的劳动者、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并做好职业病病人治疗、定期检查、康复工作;
(2)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3)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伤残等级鉴定所需资料。
(二)地面设施
1.地面办公场所满足工作需要,办公设施及用品齐全,通道畅通,环境整洁;
2.职工“两堂一舍”(食堂、澡堂、宿舍)设计合理、设施完备、满足需求,食堂工作人员持健康证明上岗,澡堂管理规范,保障职工安全洗浴,宿舍人均面积满足需求;
3.工业广场及道路符合设计规范,环境清洁;
4.地面设备材料库符合设计规范,设备及材料验收、保管、发放管理规范;
5.保障职工生活服务,提高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按表8.9-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1)
表8.9-1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和地面设施标准化评分表
第9部分持续改进
2.检查评价
煤矿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全面自查自评。
煤矿应根据内部自查自评和外部(含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检查考核结果,评估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定期归纳分析问题和隐患产生的根源,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
3.内部考核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标准化管理体系内部自查自评和外部检查考核结果情况,对体系运行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并兑现奖惩。
4.持续改进
煤矿矿长每年根据考核评价报告,研究制定改进方案,修改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调整运行机制,提高体系运行质量。
按表9-1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所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