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

关键词:数字经济;乡村产业振兴;机理与路径;农业+;数字+

基金项目: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21LLYJB063);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项目。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技术日益融入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经济在促进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首次提出数字乡村建设目标。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引领驱动作用,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下推进数字乡村工作的重要指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其他事业振兴的基础。深入探究数字经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明晰有效实施路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基于此,本文首先在厘清数字经济和乡村产业概念和范围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从“农业+”、“数字+”两个层面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经营与乡村产业转型与融合的实现路径;通过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分析

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引入,经过数字经济赋能后的乡村产业,无论是在产品(服务)数量、质量和价格、还在在产品(服务)品种种类方面均有显著变化,也就是实现产品(服务)供给增加、质量提高、价格下降和品种种类更加丰富。与此同时,数字经济还助力稳定生产预期和畅通销售渠道,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扩展乡村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乡村产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1.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增加产品(服务)供给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最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具有非竞争、非排他、传输快、可无限供给等特点,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对生产活动的制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并列,为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价值指明了方向。随着数据资源的引入和数字技术的采用,乡村产业的生产函数得以重构,乡村产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大大扩展,产品(服务)产量和品种种类得以增加和丰富。

数字经济对于拓展乡村产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多方面的,比如,利用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控制,通过对育种信息的数据化分析,提升育种效率和质量;利用传感器采集农业数据,并通过数字技术分析、计算、组织农业生产,实现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利用数字技术实时监测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有助于病虫害防治初期预警、精确诊断、对症下药;智能农机设备、农业机器人等的开发利用使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规范化、智能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如,数据要素流动突破了传统农业上下游产业链间的信息壁垒与数据孤岛,电商平台与农业的融合有助于从需求端刺激农业生产提高,实现精准营销、个性定制,打造农产品品牌,挖掘特色农产品价值。此外,数据要素的使用会产生一系列模仿、交流、带动和激励作用,对技术推广、知识扩散等具有明显溢出效应,有助于提高数字技术生产效益,实现乡村发展互利共赢。

2.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广使用,可实现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农业投入品电子追溯监管体系,推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应用农产品条码制度或视频追溯系统,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成为现实。数字技术和数字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力地解决农产品、食品领域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长期以来我国“从田间到餐桌”食品安全问题。数字化使得信息透明,解决“劣币逐良币”问题,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更受青睐,实现优质优价。

3.节约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产品(服务)价格

4.稳定生产预期和畅通销售渠道,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数字技术的采用,可以有效规避农业生产掉入发散型“蛛网模型”陷阱。蛛网模型显示商品的当期需求量决定于当期价格,而当期价格又影响下一期的供给。粮食、生猪等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供给的价格弹性则相对较大,此时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量变动大于需求量变动;当出现供过于求时,为使市场出清,价格按需求曲线下降,导致下一年供给减少(由于供给弹性较大)而出现供应短缺;供应短缺又导致该年成交价格上升,从而使次年供应量更大幅度提高。这种失衡状态在竞争机制下不能恢复均衡,只会越来越向外发散,损害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数字技术和平台经济的推广应用使得信息更加充分、精准、透明,消费者的需求更加明确,产出预测机制更为完善,从而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且中间环节大大减少,使得传统销售模式下的“长鞭效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波动通过供应链层层放大,最终对生产源头造成很大的影响——大大改善,消费者需求波动造成的农产品供应不稳定大大减少,有利于农产品生产者更好地组织生产。数字技术还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强,突破传统“靠天吃饭”生产模式,形成相对稳定的农业生产条件。

5.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扩展乡村产业生态系统

数字经济在推动现代农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这有利于扩展乡村产业生态系统,使得乡村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农业,乡村产业振兴也不再局限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而是使得农业与农村工业、商贸、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环保等实现融合发展,极大丰富产品(服务)品种种类。

数字经济扩展乡村产业生态系统,有利于化解乡村的长期单一产业发展所隐藏的产业风险。这样,乡村产业不再在“农产品-农产品加工-食品”的单一线性链条,而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形成“农产品-医药原料-生物制药”“休闲农业-旅游-住宿、餐饮”“农业观光-直播网红-产品销售”“现代农业-生物育种-科普教育”等更加复杂的产业链条和网络型产业发展路径,有效规避产业单一发展路径的风险。并且,丰富的乡村产业生态系统和发展前景将极大吸引城市资本、人才流入,形成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三、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

基于上述机理分析,我们认为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来实现:一是“农业+”,这是基于农村主体产业即农业为出发点,经过数字经济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赋能”,农业生产发生质的飞跃,农业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二是“数字+”,这是以数字经济为出发点,通过数字经济广泛作用于乡村产业,从“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从“横向”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环保等产业融合,并催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发展,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图1)。

图1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

1.数字经济助推“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的质量和效益

乡村产业的主体是农业,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首先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由于数字经济的介入,使得传统的农业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数字经济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赋能”,助推“农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下面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对数字化助推“农业+”发展进行阐述,采用列举法对代表性的做法进行分析。事实上,这仅仅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而做如此安排,因为更多的时候,数字经济对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赋能而发挥更大的威力,比如,在解决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时,就是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而实现的。

(1)产前:数字经济优化农业生产要素供给

——农业生产要素数字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地、水源、气候、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信息不断被收集整合并实现信息共享,成为评估农业生产条件及新的农业生产选址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土地利用、水资源分布、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多个自然要素数据库,如土壤科学数据库、水资源管理网,并设专门部门管理。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积极推进,已建成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开展涉农数据共享、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提供劳动力情况、生产销售情况与市场价格等社会信息服务。农业生产要素数字化,将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数字普惠金融,帮助解决农业融资困难

初期以来,农村金融资源匮乏,乡村产业融资困难,而数字普惠金融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其普惠性、便捷性、共享性和低成本的特征,有效地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农户“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这一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增长迅速。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142.23亿笔,同比增长41.41%;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农村地区网络支付业务4670.42亿笔,同比增长5.99%[10]。此外,中国农业银行创新推出“惠农e贷”APP,农户贷款、审批、发放、还款线上完成,有效提升了农户贷款办理效率,截至2020年末,全行“惠农e贷”余额3534亿元,授信户数274万户[11],为农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蚂蚁集团联合政府、金融机构、村淘等,建立了包括信贷、保险、支付在内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的数字贷款。

(2)产中: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耦合

——生产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遥感系统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灌溉、收割、气象、温湿度控制、土壤监控各环节的应用,帮助实现精准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等。比如,利用智能设备结合收集到的温度、湿度、气象等数据,建立智能灌溉、精准撒药、合理施肥、土壤探测、农田遥感等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农业精准管控,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经营管理数字化,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3)产后:数字平台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全方位服务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随着互联网、数字支付方式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打破了农业销售的地理和信息障碍,正在改变着传统农产品流通销售格局。一是通过拓宽特色农副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积极利用淘宝网、京东网、拼多多等主流平台,实现“互联网+”农特产品全渠道销售。二是通过网络直播、淘宝直播、抖音等平台,积极探索直播营销新模式,开辟出巨大的消费潜力,促进了农产品商业化进程。三是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较好的淘宝村、淘宝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一批网络零售、农产品供应龙头企业及农民合作社,以强化他们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为农村电商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基础。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158.9亿元,同比增长26.2%[12]。作为我国最大的电商企业,阿里将平台延伸至农村,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2021阿里农产品电商报告显示,阿里平台2020年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037亿元,比上年增长超过50%[13]。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电商服务站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集散中心等的建设,对于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和农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工程,培育线下农产品生产、收储、加工、销售实体,落实“农超对接、农市对接”举措,广泛建设加盟店、专柜店、无人店等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建有电商服务站点的行政村40.1万个,共建有电商服务站点54.7万个,覆盖率达到78.9%。[14]

2.通过“数字+”拓展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促进乡村产业转型与融合

在数字技术作用下,不仅农业的产业链不断得以延伸、进行数字化转型,而且农村工业、商贸、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环保等其他农村产业的产业链也不断得以延伸、进行数字化转型,其结果是产业边界、地域边界日益模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呈现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态势。

(1)数字经济“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

数字经济“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就是将数字技术与现代产业运营方式导入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农业产业链以农产品为核心要素与构成,是农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紧密衔接、耦合配套的有机整体。农业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部分,上游是为生产准备的品种、水肥、农药、农机等产品投入,在数字经济时代新增数字要素投入;中游包括种植养殖与产品加工环节,在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智慧种养的基础上,发展食品、皮革、木材等产品加工工业,积极创建农产品数字工厂,做精、做强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升值增效;下游主要包括产品储存、流通、销售等环节,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的商业模式,催生中央厨房、农商直供、直供直销、个人定制、会员制等新业态,使产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优化配置。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了智能数据化与服务精准化,不仅有利于数据资源共享、知识技术传播,还使农业生产加工主体与市场得以紧密联系,在提升各环节效率的同时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农业科技研发、农业技术咨询、农机制造、农产品电商服务等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形成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制作-仓储智能管理-全渠道平台营销体系,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创新数字技术的能力强,在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提升附加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农业全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市场主体。

(2)数字经济“横向”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环保等产业融合

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当代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产业边界日益模糊、跨界融合成为常态。在数字经济驱动下,乡村产业中的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环保等产业之间日益融合。比如,在乡村旅游方面,近年来乡村智慧旅游服务不断强化,各旅游景点、观光园区、特色村、农家乐、精品民宿等数字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建设了旅游产品网络展示与预定平台、景区VR展示系统、语音导览系统、智能互动系统等,利用网络直播和短视频推介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特色小镇、观光农业示范园等。

又如,在农村环保领域,通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3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等信息技术手段,对土地、水源等进行监测,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通过肥、药、机、大数据集成,实现有机质安全、高效、标准化还田,加速餐厨废弃物、粪便、秸秆的转化利用;针对当地土壤、作物及市场需求,构建配肥体系,实现“精准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保护耕地质量。

(3)数字经济催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新产业蓬勃发展。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数据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数字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得到新突破,5G、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对农村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加。越来越多乡村利用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搭建数字农业平台、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服务网点,推动农村数字新产业蓬勃发展。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15],其中不仅包括农产品,还包括由农产品衍生出的农产品加工、食品餐饮、服饰家装、在线旅游等产业,电商平台为农村创造了新价值,提升了乡村品牌,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新业态加速涌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牧)场、精准化农(牧)业方兴未艾;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不断发展,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领域产业繁荣。

——新模式不断突破。农村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营销模式带动订单农业、共享农场、云农场发展,产品销售渠道大大拓宽,前置仓、店仓一体化、社区团购、门店到家、冷柜自提等新零售模式有效提升流通效率,促进乡村消费升级;大众参与式评价、数字创意漫游、沉浸式游览等在线经营模式打造旅游观光新体验,同时进一步提升乡村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低密度的建成环境与多样化民风、民俗等“异质性”价值,促进农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实际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制约着数字经济在乡村的发展,使得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难以实现。

(一)供给侧存在诸多短板,导致农村数字经济驱动力不足

从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供给侧来看,数字金融、数字技术、数字人才以及数据资源的供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短板或现实约束,尚未对农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充分和有效的支撑。

1.资金投入不足,乡村产业弱质性难以吸引社会资本

从资金层面看,农村发展长期存在“资金缺口”,而数字金融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农村传统金融固有的问题与矛盾,如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导致的信贷信息成本问题,农村产业长周期低回报与金融资本逐利性之间的矛盾等。乡村产业弱质性意味着数字技术在农村产业中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回收周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购买设备、管理运营、后期维护、培育人才等),全部依靠财政资金解决不太现实,而一般农户甚至合作社、企业、村集体无法承担高昂的数字建设成本,制约乡村数字产业发展。

2.农业数字技术有短板,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从技术层面看,我国智能装备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生产的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机械设备应用率不高,且缺乏数字农业领域的基础性与原创性研究。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整体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在10年以上,特别是在农业传感器、农业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等方面,差距更大[19]。研究表明,我国自主研发的农业传感器数量不到10%,且稳定性差,智能感知系统灵敏度不高,终端远程控制系统和执行控制指令系统精确性不足,一些高端智能化农机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数字技术与农业融合深度还有很大不足[20]。

3.农村数字技术人才奇缺,数字人才“下乡”力度不够

从人才角度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剩余劳动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专业的数字技术人才短缺。尽管数字经济给乡村发展带来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带动了一些数字人才的“返乡”和“下乡”,但与其所创造的城市非农就业机会所吸纳的农村年轻劳动力相比,前者在数量上毕竟只是少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的返乡流乡人员1900万,两项合计接近3000万[21];而同期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6亿人,是前者的近十倍。目前来看,更大规模的数字人才的反哺乡村主要还需借助政策而非市场的力量。

4.数据资源获取、分析、应用与共享能力不足,数据“孤岛化”问题严重

(二)需求侧存在制约因素,导致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乏力

从对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侧看,低集约化、高同质化的小农经营模式和低学历、高龄化的农村劳动力结构,较大程度上抑制了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在农业农村的作用空间和发展潜力。

1.低集约化、高同质化的小农经营模式不利于数字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

长期以来,随着城市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低集约化、高同质化的小农经营的不经济性日益凸显。然而,受传统重农观念以及城市非农就业不稳定性等因素影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不高,已成为制约农村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农户2.2-2.3亿户,50亩以下农户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0%[20]。农村土地规模化利用和集约化经营程度偏低,无论从投入的经济性上、还是产出的规模性上,都不利于农业采用新的数字技术。

2.低学历、高龄化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制约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中作用空间

五、对策建议

为充分发掘和释放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转型与融合发展的潜力,我们认为政策重点应聚焦于上述供给侧和需求侧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着力在以下方面发挥支持与引导作用。

(一)加快数字技术研发与创新,并创造条件促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推广应用

应针对我国小农经营为主的基本农情和农业传感器等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存在短板等问题,一方面,加大国家对基础性和关键共性数字农业科技,特别是适合我国小农经济特点的智慧农业装备与技术的研发支持与攻关力度,提升数字技术供给的自主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切实发挥数据资源对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精准化、智能化的支撑作用;加快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

(二)坚持审慎监管与扶持发展并重,充分发挥数字金融服务“三农”的优势

(三)强化人才支撑,打造数字人才体系

(四)优化土地资源供给,有效解决农村发展用地难题

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的培育力度和政策支持强度,发挥其在辐射带动小农户,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提升农民非农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强化农民对非农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稳定预期,增强其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土地要素市场活力。

(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方面,政府部门除在农村网络、交通、冷链与物流等硬件基础设施领域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还应注重在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服务的信息化以及涉农信息服务等软设施方面提升服务质量与集约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为农业转型与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新德,周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障碍与路径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1,v.46;No.262(05):21-26.

[2]完世伟,汤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中州学刊,2022,No.303(03):29-36.

[3]杨梦洁.数字经济驱动城乡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现状、机制与策略研究[J].中州学刊,2021,No.297(09):28-34.

[4]王定祥,冉希美.农村数字化、人力资本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5[2022-03-17].

[5]吴晓曦.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1,No.483(10):78-88.

[6]赵成伟,许竹青.高质量发展视阈下数字乡村建设的机理、问题与策略[J].求是学刊,2021,v.48;No.264(05):44-52.

[7]赵德起,丁义文.数字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机制、路径与对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v.24;No.130(06):112-120.

[8]谢文帅,宋冬林,毕怡菲.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内在机理、衔接机制与实践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v.43;No.235(02):93-103.

[9]江小涓.高度联通社会中的资源重组与服务业增长[J].经济研究,2017,52(03):4-17.

[10]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R].北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2021.

[13]农产品电商出村进城研究:以阿里平台为例[R].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阿里研究院,2021.

[14]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R].北京: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1.

[16]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R].北京: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2020.

[17]赵春江.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研究[J].智慧农业,2019,v.1;No.1(01):1-7.

[18]2021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R].北京: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1.

[19]孙九林,李灯华,许世卫,等.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4):9.

THE END
1.哪种资本形式主要专注于长期投资蚂蚁庄园金融小知识答案金融小常识:以下哪种资本形式主要专注于长期投资 A、耐心资本 B、可变资本 这是蚂蚁庄园2024年11月23日庄园小课堂的问题,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2024年11月23日今天庄园小课堂的问题及知识答案解析 答案: 耐心资本 解析: 耐心资本是指对资本回报有较长期限展望且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的资本。它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LOIJ2R05566SDU.html
2.在金融资本阶段,竞争的是什么?在金融资本阶段,竞争的是什么? 2.18万01:01 有些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和平发展时间 2.14万02:28 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2.18万02:22 应该把暴富者当成榜样?年轻人要成家立业,没有选择 2.12万01:39 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一户人家也通电通路通网)的意义在哪? 2.12万00:41 小瞧倭人了。https://m.ximalaya.com/sound/572127475
3.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的区别摘要:1、概念不同:资本原始积累致使劳动者跟生产资料分开出来;而资本积累主要是不停地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然后创造新的资本价值;2、过程不同:资本原始积累新起点,开始资本主义进行生产;而资本积累主要是在生产的过程中;3、手段不同: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更加的强盗直接掠夺;而资本积累会更具隐蔽性;4、前提不同。 https://www.wtkj.com/mr2zl6rv.html
4.新一代农产品金融化大蒜期货的崛起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际贸易与投资越来越频繁。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不仅需要更高效地管理生产过程,还要有能力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开始推动农业金融化,即将农业从传统的手工艺转变为现代工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在这个背景下,大蒜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其价格波动会对整个食品产业链产生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436741.html
5.金融小常识:以下哪种资本形式主要专注于长期投资?购物指南本文是金融小常识:以下哪种资本形式主要专注于长期投资?的详细内容 金融小常识:以下哪种资本形式主要专注于长期投资? 蚂蚁庄园答案:耐心资本 小知识:耐心资本是一种专注于长期投资的资本形式,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而更重视长期回报的项目或投资活动,通常不受市场短期波动干扰。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https://www.bacaoo.com/article/20233
6.探究农业之根五大类型的演变与未来趋势探究农业之根:五大类型的演变与未来趋势 一、引言 农业作为人类文明的起点,至今依然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集约化等新特征。以下我们将深入探讨农业的五种基本类型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二、第一种类型:传统农业 https://www.qtleqzhor.cn/nong-ye-zong-he/384926.html
7.投资经济学作业题资本逐利的行为,使得大量资本注入我国的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寻求巨大利润。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没有得到充公的管制,隐含金融和财政风险。总体投资效益明显下降。投资是经济增长基本的首要推动力。但是在有效供给不能迅速增加的前提下,最后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投资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中是一把双刃剑。国家内生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32i036u.html
8.企业高层参考第25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四川企联网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深入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搭建经验交流和研讨平台,推动《工作方案》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http://www.scecea.org.cn/show-46-3511-1.html
9.最新策略报告:机构一致买入1只龙头股啤酒提价与高档白酒提价不同:啤酒企业提价是迫于成本压力,是成本推动型涨价;涨价初期会局限于部分强势品种、强势区域;高档白酒提价是需求拉动型提价,在居民收入加速增长、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稀缺的高档白酒会持续提价,而且是全国统一提价。由于是被迫性提价,我们认为这种背景下指望啤酒行业和企业08年的毛利率上升近乎奢望,http://finance.ce.cn/stock/gushishouye/hangyefenxi/200801/08/t20080108_12783401.shtml
10.古髌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保荐人承诺因其为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将先行赔偿投资者损失。 证券服务机构承诺因其为发行人本次公开发行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 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将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 公司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http://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6092600000164
11.关于牛津通识读本: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书评一、什么是资本主义商业资本主义160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派遣远航船队去东印度,一次航行约需要18个月,利润大概是投资额的95%。当时东印度公司主要的资本来源于富商,贵族及其附庸。前者掌控并管理资本的使用,后者加入则是因为他们在宫廷里很有影响力,公司的特权取决于王室的态度。东印度公司的前12次航行都是分别募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051222/
12.帝国主义在以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控制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霸权统治之下,新帝国主义的资本积累模式逐渐建立在高负债、虚拟经济和透支消费的基础之上,致使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异常尖锐,积累与消费的对抗性矛盾也持续累积,最终在2008年爆发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这也是新帝国主https://www.360doc.cn/article/84551901_1125412025.html
13.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论文范文6篇(全文)农业信贷是农村金融的主要形式。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村金融中的农业信贷越来越引起人的高度重视,然而农业信贷发展不健全等问题阻碍着农业问题的解决,对农业信贷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业农村金融信贷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以及城乡差距的减小影响不可忽略。首先,农业信贷提供了大量运转资金https://www.99xueshu.com/a/zvtg7sav8yh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