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市农业强县的内涵特征发展定位及实现路径研究

区别于传统的农业强市,在其他产业缺少发展的基础上,不得已把农业作为地区经济起飞的基础和条件,为实现地区工业化发展和过渡做准备。现代化的农业强市是在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把农业作为一项长期的产业定位,将积累起来的资金重新投入于农业产业,不断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加强在本省或全国的农业产业优势地位,来保证本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

02.现代化农业强市的基本特征

现代化的农业强市对农业的投入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将知识注入农业,形成农业产业的自身升级,并把农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原有的农业积累上,不断加强农业的技术水平升级和扩大农业产业的范围。消费者对多样化农业产品的需求,要求加强农产品新品种研发,实现农产品品种和农产品加工的多样化;劳动力流失和气候的不确定性,要求引入农业高科技和农业数字化来深升级农业生产方式,采用更节约人力、农时、减少损失和长期投入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组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意识增强,环保食品、绿色食品、营养食品、保健食品等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主要对象;土地、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约束,要求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农产品产量。

明确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的工作定位

一是把握“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这个战略定位,二是把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个头等大事,三是把握“建设农业强国,当前要抓好乡村振兴”这个重要任务,四是把握“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这个根本动力,五是把握“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这个路径方向。

从传统的农业大市迈向现代化农业强市的发展定位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地区气候、区位、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市场需求等独特优势。切实做好“六大重点目标”。

01.以主导产业为支撑,重要农产品协同发展,实现稳产保供扎实有力

树立大食物观,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保障体系,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业链、供给链韧性,实现地方农产品稳产保供,是农业强市的根本支撑。

吉林松原市多年来紧紧围绕“千亿斤粮食”“千万头肉牛”主导产业建设等工程,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连续五年全省第一,推广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200万亩以上,正常年景粮食产量保持150亿斤,建设10个标准化肉羊养殖示范场,肉羊饲养量达520万只,禽类饲养量达4500万只,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大幅提升,加快了松原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和农业强市的建设进程。

襄阳市聚焦小麦、玉米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建设一批高产高效示范片,用占全国0.57%的耕地面积,产出了全国近1%的粮食,能够让全国人民吃上7天,是全省乃至长江流域第一个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市,实现全省稳产保供扎实有力,助力襄阳市正朝着农业强市阔步前行。

河北石家庄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25个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片,建设一批“吨半粮”示范点,小麦、玉米单产持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保持稳定,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全省前列。

02.围绕品牌战略,全方位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挖掘整合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市域品牌,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是实现现代农业强市的内驱动力。

黑龙江齐齐哈尔围绕全省“黑土优品”品牌战略,全方位推进全市农业品牌化建设,巩固提升飞鹤、北大仓、龙江和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老品牌,培育打造北纬47°鲜食玉米、国牛、金鹤大米等新品牌,获得“中国鲜食玉米之都”“国际烤肉美食之都”“中国牛都”“中国高端肉牛示范基地”等称号,使全市农村经济、农产品招商、农民人均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极大地推动了齐齐哈尔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步伐。

台山市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鼓励支持特色农产品争创品牌,扶持“台山鳗鱼”和“珍香”牌大米等品牌做大做强,为台山农业强市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03.加强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全面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的发展

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与创新,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信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是引领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强有力支撑。

常德市通过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科技现代化,不断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实现了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充足优质,为常德市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提供了强劲动力。

长春市充分发挥政策和市场的拉动作用,全面推进先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精准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让昔日的“产粮大市”正快步奔向“农业强市”。

秦皇岛市通过加强同中国农业大学、省农林科学院等院校交流合作,建好专家工作站、创新驿站,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装备的引进示范,实现技术体系的集成、示范效果的集中展示,显著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了秦皇岛市特色农业强市的建设步伐。

04.加强绿色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严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提升本市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的长期保障。

齐齐哈尔市为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该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持续开展农业“三减”增效行动,统筹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坚持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突出抓好农业行业标准体系、监管体系、追溯体系“三个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提供了持续生命力。

05.用好用活财政衔接资金,吸引各类资本、人才、技术合作共赢

通过政府规划引领、政策激励、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各类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和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发展农业产业,强化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内外合作,促进农业产业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互利共赢合作发展。

常德市通过健全促进增收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多种手段,让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展示农业大市的责任担当,为实现农业强市目标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河北石家庄市通过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场地租金补贴等政策,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确保扶贫项目资产监管到位、群众受益,为石家庄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农业强市提供有力保障。

06.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产业链思维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引导与服务,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中坚力量。

石家庄市着力打造农业领军企业,建设10个产值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培育90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分别保持在800家、450家以上,有力地推动了石家庄农业强市的发展。

秦皇岛市通过科学布局、分类施策、重点打造等方式,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10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让特色农业成为村民致富的快速路,加快了特色农业强市建设步伐。

农业强县具体行动研究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就是要把县域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从聚资源、强科技、抓特色、育人才、提服务、优环境等方面发力,抓实“一县一业”、“一镇一品”项目建设。以村镇为单元,围绕全县主导产业,按照统一规划、连片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贯彻执行“八大具体行动”。

01.高质高效抓好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重新整合各镇高标准农田资源,统筹规划建设集中成片、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智慧粮田,统一标准、统筹推进,全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样板,发挥园区示范作用,辐射周边,保障粮食产能。建设以设施农业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联动玻璃温室、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为供给多元化食物提供保障。

02.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充分对接地方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涉农企业等开展联合合作,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县乡农技推广网络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服务区域站建设;建设数字农业、智慧农场、新型农业微生物等应用场景,用好农业科技大讲堂、“科技小院”“博士农场”等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普遍惠及一般农户。

03.加强农业多元素融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找准地域文化和生态特色,依托优势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与人文、旅游、康养等元素深度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打造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线路,不断挖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打造一批乡村精品民宿、文化旅游、现代农业重点村镇,建设一批产业特色村、文化特色村、电商特色村,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

04.深挖文化内涵,打响县域品牌。

以一镇一品为单元,深挖区域文化内涵,创响价值与内涵齐具的区域公共品牌。成立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品牌管理规范,明确“政府主导、国资运作、市场化推广”三位一体架构模式,实现公共品牌的使用和有效运营;利用创新数字营销模式,搭建农产品产、供、销、配的全链条数字化服务和运营体系,建立农产品县域流通及农产品进城通道;多渠道进行创优品牌宣传推介,举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组织参加农博会等各类展销展会,积极开展共富市集大联展,带动本地农产品品牌共同发展,提升县域品牌知名度。

05.坚持绿色引领,推行按标生产。

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编制修订县、镇、村级农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广绿色种养模式。稳步推广综合种养轮作及共生模式,发展生态循环的标准化养殖模式示范基地。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深度融合,开发特色产业智能化管理应用,建设数字农业、物联网标准化应用示范园区。

06.狠抓人才队伍提升和吸纳行动。

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乡村培训中心、试点基地,加大教育培训、政策扶持力度,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07.落实专项资金奖励、重点项目倾斜及财政融合支持。

08.完善乡村医疗服务体系、教育体系、环卫体系、商贸服务体系和农资服务体系建设

因地制宜完善各镇、村、乡现代物流体系,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结语

从最新的全国农业发展概况来看,我国各市、县农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0年全国共259个镇列入农业产业强镇名单,2022年全国获得认定的休闲农业重点县60个。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如资源禀赋差异化、农业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小农户分散经营、农业产业滞后于非农产业、国际贸易窗口闭塞等,我国各市、县的现代农业发展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和前景,需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农业强市战略布局和农业强县贯彻执行的具体行动中,立足本市、县地域特点与产业基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定位目标与实现路径,加快建设农业强市,5年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使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为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参考文献:

[2]本报记者颜安._“三农”工作找准重庆定位农业强国贡献重庆力量[J].重庆日报.2023年/2月/3日/第002版

[3]张耀辉,任瑞晨,高宏._农业强市的政策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3月,第一卷,第一期

[4]王欣欣,王学雷._[吉林]松原全力推进农业强市建设[J].农业农村部官网,吉林日报.2023-02-06

[5]孙昊._[黑龙江]齐齐哈尔聚焦“四个农业”打造农业强市[J].农业农村部官网,黑龙江日报.2023-02-02

[6]邢云._邢台:新增高标准农田,着力推进农业强市建设[J].农业农村部官网,河北日报.2023-02-22

[7]姜鸿丽,柏润,李杰,徐虹雨,徐源._常德:洞庭之西“农”头舞,朝着农业强市阔步前行[J].农业农村部官网,湖南日报.2023-03-07

[8]王珊,鄢鹏,胡锐灵._襄阳: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扎实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J].农业农村部官网,湖北日报.2022-06-29

[9]粱闯._长春市夯实现代农业之基,迈向农业强市[J].农业农村部官网,长春日报.2023-02-02

[10]孙也达._秦皇岛:打造京津冀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特色农业强市建设步伐[J].农业农村部官网,河北日报.2023-03-13

[11]本报记者吕兵兵,蒋欣然._以“农业强市”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市长张百顺[J].农民日报·中国农网./2023年/3月/11日/第008版两会特刊

[12]责任编辑金中丽._省财政厅|山东省启动实施现代农业强县激励政策[J].山东省财政厅网站.2021-08-09

[13]台前县政府办._台政〔2020〕11号关于印发台前县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实施方案的通知[J].台前县人民政府网.1020-10-16

中农富通

提供乡村产业项目策划、农业规划设计、工程建造、科技推广、运营策划、农产品产销对接等多元化、全方位、一站式农业高科技服务

联系方式咨询手机:15811564620,13910786667

咨询热线:010-62392460

网址

中农富通规划设计700余个精品项目;自建、参与运营15个千亩以上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与百余个国家的300余个农业机构有密切技术交流,1000余名实战经验丰富、硕博士为主的专业人员!国内外1000余位科研院校资深专家!全年打造5个农业高端会议。中农富通在北京、安徽、江苏、河北、山西、山东、广西、四川等省设有分支机构和科技示范基地、产业示范基地,可以就近为各地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做深度服务。真诚期望与您携手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我国“三农”建设!

THE END
1.“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2.2 农产品电商体系不断完善 “互联网+”给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1995 年以来,我国就运用互联网来发展农产品。多年来,由之前 的从零起步到现在的多个政府机构积极参与,实现规模化, 农产品电商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如今,我国已建立了由大 型农业企业、主要电商平台等构成的电子商务系统,农户或 农民专业合作https://www.qingbaoyuan.vip/doc/71601/
2.行政公文范文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明确指出推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并要求加强农业与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合作。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https://www.ilede.com.cn/a/zatqrv.html
3.探析农资电商平台运营策略,挖掘优势与展望发展趋势1、农资电商平台的加盟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覆盖广泛的农村金融地域,打破地域限制,同时大幅节约拓展成本,加盟商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加盟商,制定严密的风险防范措施,成为运营中的关键环节,第三种模式则是与农资(农机)企业、农贸电商平台携手,共同开发资产端。 2、大丰收农资电商平台采取的自营模式http://m.9213.net/7158e11C1e20.html
4.独家发布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垂直B2B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鼓励地方规范发展电商产业园,聚集https://www.ebrun.com/20180320/268676.shtml
5.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通用12篇参考文献: [1] 陈子凤.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陈子凤陕西教育(高教)2014.01 . [2] 付萍,谢爱平.基于创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3] 王慧. 关于高职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1.29. https://kxycf.xueshu.com/haowen/69567.html
6.促进供销合作社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国家非常重视农村电商的发展,农村电商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农村地区的物流等基础设施不足,特别是冷链物流建设欠缺;农业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影响农村电商向品牌化发展以及农业产业数字化水平低,阻碍农业产业链融合等主要问题。供销合作社应通过加强合作、建设农村物流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822668
7.农产品电子商务6篇(全文)2014年上海自贸区半年时间先后开通两个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分别是“跨境通”和“报税店.com”,而国内电商淘宝、京东商城、我买网等早已开通海外农产品直采或直邮服务。出口方面除了提供综合服务的eBay、亚马逊、阿里巴巴和敦煌网外,还出现了一大批兰亭集势这样的B2C跨境电商平台。2014年5月,广东首个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elzi97q.html
8.物流与电商论文的参考文献物流与电商论文参考文献二 [16]黄林山. 基于本土化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整合模型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7:157-158+142. [17]胡迪. 基于整合决策模型的第四方物流供应链资源整合优化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4,27:44-46. [18]李勇. 跨境电子商务对广州发展现代物流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经营管理者https://www.fwsir.com/lwzx/html/lwzx_20191005164752_375888.html
9.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分析范例6篇除此之外,河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还可利用“互联网+”的东风,借助省内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特殊资源来发展农村电商的新模式,如“互联网+民俗文化”或“互联网+民俗文化体验”等,在促进省内农村电商发展的同时,实现农村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博群.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研究[J].调研世界,2015(01).https://www.baywatch.cn/haowen/189965.html
10.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调研报告(通用6篇)阿里的农业电商平台只负责营销,其它的由农业电商当地企业来完成,这就使得阿里的农业电商项目短期内见效快,会壮大地方的中介组织。相比之下,京东的农业电商直接渗透和参与到农产品生产和供销链条里,农民的参与度和受益度都会更高。两家电商企业各有特点,无论与哪家企业合作,对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是极大的促进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it0d43t.html
11.电子商务物流毕业论文参考文献.docx电子商务物流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IDC Manufacturing Insights .Business Strategy: 2021 Supply Chain Survey Results and Insights[N].IDC Manufacturing Insights.July 2021,MI235719 . [2]Bade,Douglas J. and James K. Mueller. New for the ].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1999,402:78-80 [3]开心保. 中邮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328/5001032113003204.shtm
12.农村新业态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方面,贫困人口通过网上平台拓展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另一方面,农村电商中“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农资产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有利于发达地区的发展理念、信息、技术等要素加快向欠发达地区辐射、转移,为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创造有利条件[19]。在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各电商平台积极参与,如中国https://ccrs.ccnu.edu.cn/List/H5Details.aspx?tid=1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