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大家现在都比较习惯称之为“智慧农业”,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农业生产技术为基础,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从生产到经营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农业的落实,应该在种植的规划性、生产具有智能和系统化、病情诊断专业化、农产品销售网络化。
互联网+农业,让农业种植有规划性
智慧型农业不仅仅是农业电商。农业产业不同于其他一般生产性行业是非常复杂的行业,电商的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特别是一些大宗的、集中上市的、生鲜类的农产品,并不能简单的在网上把产品一亮,哗哗的就都卖掉了。大多数滞销、价格低迷的农产品,是在产业规划、甚至是基本的生产环节就有问题。
农业种植是要有规划性。我们国家现在农业种植是根本就没有规划的原始粗放,祖祖辈辈种什么,别人都在种什么,什么现在价格高,就种什么、养什么。农民自己意识不到、也没有人去组织和帮助他们。都是一家一户,小农生产各自为政。这种不顾本地实际情况、不顾市场预期地盲目生产,实际就是赌运气。而互联网+的出现,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配合互联网化的农产品预销售。有效地把松散、个体的农民个人和农户,组织起来,发挥在产业规划指导、生产经营统筹、市场研究上的作用,不再盲目地去生产。
互联网+农业,让农业生产智能化,系统化
1、对农业设备的控制
在整个传统的农业种植过程中,全部都是靠人力在完成。虽然在大田的种植过程也实现了机械化,但这个也是需要人元去驾驶。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现在对于植物的收割机可以做到自动收割,人员只需要在控制室中查看收割情况,也可以进行人工的干预。没有强大的互联网支持,是无法办到这么强大的数据传输,进行实时控制的。
2、对种植数据的检测
对于传统大田的种植过程中,对于整个地块的土壤湿度、温度、风力、病虫害等以前都是基于人力在种植地块勘察,或根据种植经验来判断是否需要浇地。而对于现在的大规模种植田来讲,这样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发展的趋势,现在利用互联网的进行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在整个大田中建设有微型气象站、病虫害检测。可以检测到土地湿度、温度、气象条件、病虫害发生几率这些数据都可以在控制中心得到显示。对于整个种植过程有非常大帮助。
3、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通过自主研发或与第三方合作导入,为农作物品类逐步建立起“气候,土壤,农事,生理”四位一体的农业生产与评估模型,将农业生产从以人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变革为以数据为中心的现代模式,通过数据驱动农业生产标准化的真正落地,进而实现农产品定制化生产。
4、农产品安全追溯及防伪鉴真系统化
互联网+农业改变传统的病情诊断方式
1、传统方式
2、互联网+方式
随着互联网发展下,视频数据可以做到现场事实互动,你只需把镜头对准现场生病的农作物。专家就可以在另一头清晰地看到农作的实际症状,还可以进行现场指导的视频互动。在很多程度上为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的指导,更是节约了不少的人力、物力。
互联网+农业对于农产品的营销影响
1、传统物联网销售
网上销售,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实物了。传统的农产品互联网销售,就把农产品经在一些传统的B2C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这样的操作也比较简单。大部分都是作为供应商的角度出发,只是把货直接卖给给了销售平台,至于后期的销售效果,农民就不知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