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催生农产品线上交易万亿市场

“农业生产中两大痛点,即是种不出来,卖不出去”,而“互联网+”正深深地影响着田间地头的农民。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农民最伤神的“滞销”问题也有了解决的路径,而一亩田恰是站在“互联网+农业”风口上。

互联网+浪潮几乎席卷了各个行业,正在成为不同领域的产业巨变的催化剂,在农业领域也不例外。互联网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也同样能帮助农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滞销问题,减少农产品市场交易风险和经济损失。

创业四年的一亩田恰是站在“互联网+农业”风口上。据了解,一亩田仅在2015年上半年,利用互联网解决了60余起滞销问题,其平台每日交易数据更新量达30多万条,品类涉及1.2万个品种,覆盖33个省区市的约1972个县市,覆盖农民1.3亿。预计2015年底,一亩田县域战略合作伙伴突破200个县市。

也正是这不断地发展,在业界看来,在农业领域,一亩田有足够的资格与阿里巴巴在农业领域进行PK。据了解,一亩田交易规模今年底将突破1000亿,而阿里巴巴去年的农产品销售额是480亿。到明年底,一亩田至少能达到5000亿,或将冲击一下10000亿。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中,一亩田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高海燕也流露出一亩田的“野心”:一亩田达到万亿时开始释放标准,将制定农产品流通领域新秩序,使生产智能化,产品安全化,流通高效化。而与其他互联网企业一样,一亩田也是采取“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盈利模式,在该平台上交易的双方均免费,而是通过大数据进行衍生盈利,如做金融服务。

粘着泥巴做电商

互联网已经在悄然地渗透到各个行业,在农业领域也不例外,这也正深深地影响着田间地头的农民,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农民最伤神的“滞销”问题也有了解决的路径。

现代的农民也正走在拥抱互联网的路上。

姚卫强,一个地道的曹妃甸农民,看着现在佛山火龙果滞销、菏泽西瓜滞销、潍坊油桃滞销等消息,回想起自己去年50万冬瓜滞销在手,仍是有点后怕,好在互联网使得信息透明化,使他安然度过一劫。

2014年,在第一季水稻收割完后,姚卫强在一片水稻田中间,建起了自己的蔬菜大棚,一共30亩地,投资80万元。第一批收成在2014年秋天成熟,那是整整30亩地,50万斤冬瓜。

但他始料未及的是,这50万斤冬瓜无人问津。一亩冬瓜的种植成本大概是2000元,30亩地,就是6万元的损失。初期投资很多是靠贷款支撑的姚卫强,对这样的损失,无力承担。

按照传统的销售逻辑,姚卫强要把地里的蔬菜,装车拉到最近的滦南批发市场,由那里的代办批发商负责收购。收购的价钱、数量,全部由代办说了算,姚卫强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全凭代办的一张嘴。每完成一单交易,他还需要给代办1%到2%的费用。他也可以把蔬菜送到近300公里外的新发地,但物流成本得自己承担。

在一亩田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高海燕看来,姚卫强冬瓜滞销是现代农民“销售遭遇”的一个缩影。“农民的信息完全不对称,农业生产中两大痛点,即是种不出来,卖不出去。”

高海燕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应对滞销,一亩田最快可以一个小时响应。一亩田应对这种问题的方式是线下响应,线上对接。线上指一亩田的手机APP、网站和一亩田百度直达号,线下则包括产地办事处和直营门店,一个是市场“众力”,一个是内部人快速反应,共同解决问题。

据了解,目前一亩田有员工3000多人,而80%以上是“地推”。用高海燕的话说,这些“地推”是天天和农民在一个炕头上喝酒打牌,一起跑田间地头,而不是每天在办公室工作。“白天去农户家教他们如何使用App,寻找商机,甚至帮他们去装去抬。”在进入田间地头的同时,为了加快推广速度,一亩田还推行了县域合作。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接上地气后,一亩田也需要应对所有农产品电商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即高企的物流成本。

事实上,大多数农产品本身的价值很低,但是运输成本非常高,通常超过商品成本的100%甚至更多。据统计,2014年我国农产品物流额为2.6万亿元,只占社会总物流比例的1.2%,不过这一数据近年来增长很快。

中国每年物流成本占据经济总量的比例高达18%(2014年因油价下降,比例略低大概17%)。而物流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公路上的货车40%以上都是空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物流。

基于对农村市场的了解,一亩田选择了做B2C的模式,也在创建之初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高海燕分析称,对农产品电商而言,最后一公里和冷链物流,是两大痛点问题,最后一公里,农村缺运力,冷链物流,农村缺设施。

与阿里巴巴模式一样,一亩田采用的物流方式是“第四方物流”,不建仓库,不建车队,完全依靠社会运力来解决。一亩田在物流方面同样扮演的是一个“信息平台”,向能提供物流服务的社会运力开放,无论个人或者公司,都可以在一亩田的平台上发布使用车辆或者提供车辆服务的信息。

高海燕分析指出,就中国农村整体而言,并不存在物流资源短缺的问题。从运力即运输资源来说,农村手扶拖拉机等交通工具皆可被使用;就道路资源而言,目前70%的农村都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为此,最后一公里问题缺少的是并不是资源,缺少的高效益的运输解决方案,小宗货物运输成本过高,利润很难将其覆盖。“一亩田采用的B2B模式,可以把社会运力整合起来,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帮助解决闲置运力,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高海燕指出。

在这最后一公里问题中,合理的物流半径和合理的价格方案一样重要。在高海燕看来,一亩田的这种第四方物流的模式,还需要买卖信息的填补,使得各种信息服务对称。“比如海南的黄瓜并不一定需要卖给有购买需求的北京,在买卖信息充足,可选择的情况下,当然首选卖给同样有需求的海南周边。”

先规模,后规则

在一亩田平台对农民完全是免费的,而且与其他初创互联网企业一样,一亩田也奉行“先规模,后规则”,即是将交易需求集成规模需求,做成超大规模平台,然后制定相应的行业规则。

另一个则是与其他电商平台一样,培育用户交易习惯,在给用户带来切实利益的同时,进而提供增值、低成本等的服务产品。

这也是一亩田规划的盈利模式之一。如有了垂直电商平台与大数据之后,一亩田开始着手完善大宗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并从中探索出了有益于供应链发展的金融环节,做农村金融服务。

在传统的银行信贷机制中,银行提供贷款的判断是基于真实的贸易、交易和结算,简单理解就像是订单、发货和支付三大环节,而一亩田作为交易平台,具备这三个方面的先天优势,供应方和需求方在长期使用中,会产生大量交易数据,而一亩田把这个交易数据演变成为信用资产,从而利用信用资产提供金融服务。

据了解,一亩田金融服务交易结构的本质是一个互联网化的信用平台,它作为第三方记录、沉淀、验证了交易双方的主要交易事实。该交易事实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真实贸易,即双方确实有这笔生意;二是真实物流,交易双方获取平台物流服务资源并接受服务的过程记录;三是真实结算,双方通过一亩田平台的结算系统结算;四是交易历史,每一个用户在平台上的交易记录都能证明自己的交易能力。

因此,一亩田既是交易平台,也是用户的增信平台,每一个用户通过一亩田交易后便开始拥有信用资产。与银行等机构的合作试水,一亩田可以提供包括短期周转贷、订单农业贷在内的金融服务,同时结合农业市场,创新、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形式。

截止到今年6月,一亩田平台每日线上交易额达3.2亿元,每天间接影响交易(指用户线上获得信息线下交易)达9亿元,目前的交易额增速中,一亩田月环比增速达30%。

不过,对于一亩田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人员队伍方面,高海燕认为仍需保持冷静,此前有诸多前车之鉴,一亩田正在做调整:“现在已经不再做大规模招聘,而且在调整步伐,保障更稳健地发展。”(记者朱萍北京报道)

德化牛母岐层林尽染五彩斑斓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THE END
1.互联网+农业什么是互联网+农业物联网百科互联网+农业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使现代农业坐上互联网的快车,实现中国农业集体经济规模经营。目前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并在http://www.tpwlw.com/baike/info_89.html
2.“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六种“战法”,让农产品“远走核心提示:当下,全国各地农产品大量上市,如何快速卖出去成了一个大难题,除了传统的线下渠道(批发市场、农业经纪人、中介代理及商超)之外,如何与互联网、电商、直播有机结合,成了现代农业企业、投资人、农业从业人员值得学习和注意的事情。源起: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农产品产量不断上升,部分农http://www.agricoop.net/news/show.php?itemid=3766
3.美丽乡村农业与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是一个直播取代不了的美丽乡村、农业与农产品+互联网营销, 是一个直播取代不了的 “大秦笔记”秦智勇 从薇娅、李佳琪、辛巴,再到拼多多的县市长直播、院士直播,私域流量下的直播电商不用言说,已经成为2020年的主流模式。 直播电商目前的快速发展有四大驱动因素:一、MCN/达人货币化变现的优先选择;二、抖音、快手、淘宝、腾讯等平台的电商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724/18/70958077_926530308.shtml
4.“互联网+农产品”大有可为“互联网+农产品”大有可为 图王铎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全国110个县(市、区)上榜,我省阳曲县、临县、万荣县、长子县入选。遴选试点县,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旨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http://news.sxrb.com/GB/314080/9633421.html
5.“互联网+”让绿色农产品走出深闺央视网消息:借助互联网,我国有很多传统产业正在完成优化升级的华丽转身,在距离成都300多公里的秦巴山深处,岫云村原本养在深闺的特色农产品,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已经飞到了成都市民的餐桌上。央视影音客户端 电视直播应用,聚合海量独家资源! 打开 推荐阅读 中国农科院实施"强种科技行动" 解决重大种业科技问题 【https://sanno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DEHUmcsJQ9vKa98p07n1171205
6.江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自成功入选第二批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以来,江阴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落细配套政策、健全溯源体系、打造区域品牌等方式,纵深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协同发展和产业化运营,以电商赋能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力促江阴农产品电商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江阴农产品电商零售额达http://www.jiangyin.gov.cn/doc/2023/08/30/1166227.shtml
7.四川:借力“互联网+”发展农产品电商如何推动上述地区(川南、攀西)农产品“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首先就是要加强宽带的建设和普及,尤其是在农村和落后地区宽带高速公路的建设,加快推进宽带中国战略。 四川也要鼓励电商下乡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积极鼓励本地电商、区域化电商打造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平台,借助电商渠道和网络优势,把农产品资源“引流上线”,https://www.neofarmer.cn/news/306/
8.“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研究努力加载中 [作 者]:柴春锋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3 [ISBN]:978-7-5047-7681-5 [主题词]:农产品 -- 供应链管理 -- 研究 -- 中国 [学科分类]:经济学 [页 码]:193页 [定 价]:CNY68.00 努力加载中http://www.yidu.edu.cn/103240/detail/book/66ce76b2617cb9a5eff9357d.html
9.互联网+直播:农村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的社会调研8. 您是否愿意尝试通过直播平台销售自己的农产品? A 非常愿意B 有点愿意C 不太愿意D 绝对不愿意 9. 您认为农民需要哪些技能来进行直播销售? A 摄影技巧B 口才C 营销策略D 其他 10. 您更倾向于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农产品的直播信息? A 社交媒体B 朋友推荐C 线上广告D 线下活动 11. 您认为互联网直播销售https://www.wjx.cn/xz/291817739.aspx
10.“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正在蓬勃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分析安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能力较好,但地区差异https://www.fx361.com/page/2020/1021/8225142.shtml
11.互联网+助力我市农产品进入网销“快车道”湖北大自然农业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小龙虾、淡水鱼、罐头食品、特色蔬菜、食用菌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网上开设淘宝店、微店等,形成了“农户+基地+合作联社+电商+出口”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公司产品远销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公司农产品网销额达2600余万元。 http://m.hbgstv.com/p/4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