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面试不用怕,教你10分钟搞定教案(怎么备课?怎么导入?)

很多小伙伴因为考场的紧张情绪,没能写出一份适合的教案,结果临场发挥不佳,导致面试失败。

1.思考和审题(第1~2分钟)

很多考生抽到题目之后,大脑会有短暂地短路,不知道要做什么。这个时候一定要打起精神,仔细审题,看一下答题纸的具体要求。

一般除了“试讲在十分钟内完成”之外,试讲题目还有其他要求,比如:“有适当的板书设计”,“提问设计要有启发性”,“设计互动环节”,“要详细讲解XX知识点”等要求。这些要求是试讲阶段必须完成的内容。所以在设计教案之前,需要对于这些要求进行思考,以便试讲的时候完成这些要求。

2.撰写教案(第3~10分钟)

教案内容并不作为面试考核依据,所以在写教案的时候,可以适当简略书写,自己理解就好。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简写为“1、2、3”。

2.导入(第3~3.5分钟)

找到合适的导入方法,然后把自己所设想的导入过程中的话语挑重点写出。以小学数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为例,导入时想要说的话是:“师徒4个人去西天取经,走到火焰山的时候,被太阳晒的又热又渴。一个卖西瓜的走过来,他们买了一个大西瓜。唐僧说:我把西瓜分成西瓜的1/2、1/3、1/4、1/5你们挑吧。猪八戒挑了1/5的西瓜,他高兴地说:我肚子大,得吃大的!小朋友们,你们说猪八戒选对了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猪八戒选对了没有。”

教案书写的时候可以写——故事导入,猪八戒即可。

3.讲授新课(第3.5~7分钟)

讲授新课的过程,是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讲解。同时也是完成试题要求的过程。所以在这个环节,要把试题要求和教学重难点结合起来。比如: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讲解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方法来完成教学难点。

在教案撰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在试讲中想讲的内容简写。比如:通过提问的方式讲解的话,教案书写的时候要写出教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正确的/错误的回答)等等。

4.巩固提高(第7~7.5分钟)

巩固提高一般是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例如:在小学语文中,如果教学是字词,语法,那么巩固提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造句训练。

5.小结+作业布置(第7.5~8.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确定作业布置内容。作业布置最好是开放性作业,如思考问题、实验、观察实践等等。

6.板书设计(第8.5~10分钟)

看了这个以后很多小伙伴可能觉得还是不会写,千万不要着急,凡事没那么容易,大家一定要多加练习才行。以下给大家准备了几篇教案模板,大家可以看一看,然后自己动笔写一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含义,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学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问题1: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问题2:这是什么季节的小草?

问题3:小草长得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每年春天都会生机满满地破土而出。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关于草的古诗,

非常有名,题目是《草》。(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①学生先读古诗,学生借助拼音、字典等工具书的方式,正确认读“枯”“荣”“烧”等生字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如笔顺)。

②教师画出古诗节奏范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③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2.细读古诗,整体感知

设置问题,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了解诗歌大意,以组汇报。

问题1:“离离、尽”是什么意思?

问题2:为什么“野火烧不尽”?

问题3:一年四季的小草长得一样吗?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讲解图意,理解枯、容以及前两句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含义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根在土里烧不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精神,培养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

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本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拓展学习白居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早春》

(四)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对课文进行一个小结,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小草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白居易

枯、荣、烧

顽强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

二年级下册《同级运算》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同学们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2.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53-24=29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4.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最后再唠叨一句:大家不要光看不练,面试最重要的就是多练习,熟能生巧,这样在考试中才能从容应对。

THE END
1.11、能熟练地掌握1~5的基数的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第几(序数含义)以及数的分解,初步建立数感。 2、正确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计算5以内加、减法。 4、在数数、认数、算数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中激发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ne5h1is.html
2.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一:据我课前了解,我班20多名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1~5https://www.unjs.com/h/b/887720.html
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的减法》人教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的减法》 课题 1-5的减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操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 课时目标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 教 重 点 难学 点 重点:会用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口算方法。难点:进一步https://m.zxxk.com/soft/28581447.html
4.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1 2 3 4 5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00以内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第一册《得数是4的加法和4减几的减法》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分数乘法整理和复习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https://shuxue.chazidian.com/s166385/
5.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的减法》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5的减法》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进一步学习几种运用减法的情况,体验消去型、比较型、分合型减法,看三幅图列算式,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减法,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看三幅图列算式,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减法。 https://www.fuw.cn/jiaoan/42557.html
6.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免费小学数学教案网1.认、读、写1~5各数,认识">""<"和"=",用">""<"和"="正确比较1~5各数的大小。2.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几)和序数含义(第几)。3.5以内数的组成。4.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http://sx.ychedu.com/SXJA/YNJJA/551914.html
7.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数学(人教版)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减法 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https://blog.csdn.net/houlinghouling/article/details/86672310
8.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的认识和加减法》篇2: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整理和复习 备课者 赵晓斌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1—5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法后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纳,由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较好,重点引导自主、合作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教学目标: 1、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整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形成加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g45ogk1.html
9.陈雯婷(乐余中心小学)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小学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表达心中所想,完整呈现思考过程,其中既有前两课时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有本课对计算道理的解读。多幅不同作品的比较,异中求同,剥去外衣,直抵计算5/8+2/8的本质:5个1/8加2个1/8得7个1/8,是7/8。 三、方法迁移,发展能力https://www.zjgedu.cn/jyzt/ktzsy2022/zqnjskt/xx/content_154204
10.20192020(下)一(3)班语文教案姚荣秀1、学生基本情况 2、本册教学内容 3、本册教材分析 4、本册教学进度 5、本学期活动课计划 6、教学具体措施 7、本学期教学情况总评 8、课时教学设计 一、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特别要注重学生学法的设计。 二、凡任课教师,必须超前一周进行备课,教案编写后必须经年级组长或教务主任签字后方可http://gysyzqdqxx.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1543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