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共12篇)

泾流()涘()渚()仲尼()殆()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②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找出描写河、海的句子。

描写河的句子:

描写海的句子:

4.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5.填空:

庄子,名,中期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有篇,七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是庄子所作。

(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5.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人名言”,请你写出五位名人,各写出他的一条名言。

7、请你写出表达豁达胸襟的诗句。(不少于2句)

8.“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

第20课秋水(第二课时)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泾jīng涘yǐ渚zhǚ

B.泾jìng涘sì渚zhě

C.泾jīng涘sì渚zhǚ

D.泾jìng涘yǐ渚zhě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径流渚崖辩别望洋向若

B.泾流劝谏旋转欣然自喜

C.争辩穷匮孀妻遗笑大方

3.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野语有之曰()

我之谓也()

少仲尼之闻()

泾流之大()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泾流之大:

②不辩牛马: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不同意义。

①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②东面而视:

(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③“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

④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4.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6、请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定题目。

(迁移能力,滋润求知心田)

(一)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惠子恐于是鸱得腐鼠

B、惠子相梁欲代子相

C、发于南海止于北海

D、仰而视之子知之乎

2.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

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

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D.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担任相国

B.或谓惠子日有人

C.非梧桐不止停止

D.非练实不食精熟、精美

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

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二)鲲鹏斥鴳(yàn)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①扶摇②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③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抟:环绕,回旋。②扶摇:风名,是一种从地面一直上升的迅疾的暴风。③斥鴳:斑鸠之类的小鸟。

5、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穷发之北。()

②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③此亦飞之至也。()

④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②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7、这个寓言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与此寓言故事相类似的故事是:(用成语回答)。

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果将“见笑于大方之家”,自高自大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而第二次所见所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做法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正确的做法带来的是收获,错误的做法带给人的是失误。

请以“做法”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情思感悟。(100字左右)

(.茂名市)

秋水《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

A.人的认识受空旬限制

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答案:B

2、《秋水》一文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作喻来说说明

B.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D.人的认识受知天素质限制

A.《季氏将伐颛臾》

B.《赵威后问齐使》

C.《寡人之于国也》

D.《秋水》

答案:D

4、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黑暗社会现实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C

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仔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答案:A

6、《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

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似晷空之在大泽

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仁人之所忧,任土之所劳

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答案:ABC

2、下列论据,通过例证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观点的有

A.河伯在见到北海若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C.中国之在海内,似稀米之在大仓

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答案:DE

3、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

A.舍本逐末

B.井底之蛙

C.祸起萧墙

D.功亏一篑

E.望洋兴叹

答案:BE

4、《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E.驳论法

答案:ACD

5、《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A.排比

B.比喻

C.反诘

D.对比

E.夸张

答案:ABCD

6、下列作品中,写到大海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的是

A.冰心《往事》(一之十四)

B.庄周《秋水》

C.李白《行路难》(其一)

D.高尔基《海燕之歌》

E.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答案:ABD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种树郭橐驼传》

D.《论毅力》

E.《谏逐客书》

答案:BC

三、名词解释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者崖之间,不辩牛马

答案:时:按季节。灌:注入。溪:水边。渚崖:水洲岸边。

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答案:东面:脸朝东。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答案:旋:转;转变。望洋:仰视的样子。

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全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子:您。本指海神,这里借指海。穷:尽。殆:危险。长:长久,永远。

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卓也

答案:以:与。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6、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答案:方:正。见少:所见甚少。奚以:何以,怎么。自多:自我夸耀。

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答案:卒:“尽”。

8、仁人之所忧,任土之所劳,尽此矣

答案:尽此矣:全在这里。

9、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支者

答案: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学识(以孔子的学识为少)。

四、简答题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问:(1)概括这里所描述的两种景象及其关系,说明它的直接作用。

答案:所描绘的两种景象:一是有限的黄河秋水暴涨,二是无限的大海。这两种景象之间的关系是:对比。这个对比的直接作用:构成了河伯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事实基础。

(2)庄子展示这两种景象以及河伯态度的转变,主要是想,暗示怎样的哲学道理

答案:这两种景象的对比和河伯态度的转变,都昭示出一个基本道理:广大的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却是有限的。这就是本文的主旨。

(3)写出这里所包孕的一个成语。

答案:所包孕的成语:望洋兴叹。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道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

(2)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比较法中的类比法,亦称为比喻论证法。

(4)写出这里所包孕的一个成语。

答案:所包孕的成语:井底之蛙。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礨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

(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三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各组一词

1、阙()________阕()________

2、蔽()________憋()________

3、溯()________塑()________

4、御()________卸()________

5、湍()________揣()________

6、漱()________嗽()________

7、峻()________竣()________

8、猿()________辕()________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重岩叠嶂()________

2、不见曦月()________

3、夏水襄陵()________

4、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

5、属引凄异()________

三、填空

1、《三峡》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人。本文选自________。

2、文中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水,则描绘了________的不同景象。

四、默写填空

1、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

2、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

五、翻译下面语句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阅读后回答问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沿溯阻绝()A、逆流而上;B、顺流而下;C、流动

⑵或王命急宣()A、或者;B、有的人;C、有的时候

⑶虽乘奔御风()A、虽然;B、尽管;C、即使

⑷不以疾也()A、因为;B、如;C、所以

⑸良多趣味()A、真,实在;B、好;C、比较

2、解释下列句中的绝字。

⑴阻绝________

⑵绝________

⑶哀转久绝________

⑷妙绝________

3、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从侧面描写三峡的险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从正面写出三峡的险恶。()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写俯视所见;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写仰视所见。()

C、选段中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有静有动,例如湍和潭、回流和倒影、绝和飞瀑即是。()

4、请概括出第1段和第2段的景色特点。

第1段:

第2段:

5、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八、课外阅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①,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②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③者,望峰息心;经纶④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注释】

①轩邈:争着比高比远。

②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③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鸢:音yuān,一种像鹰一样的猛禽。戾:音lì,至。

④经纶:治理经营。

1、注音:

⑴水皆缥碧()⑵急湍甚箭()

2、解释加粗词:

⑴天下独绝()⑵猿则百叫无绝()

3、全文主要围绕着哪句话来描写景物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试分析这句话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5、找出文中的两个对偶句。

6、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参考答案】

一、

1、阙:què,城阙;阕:què,上阕

2、蔽:bì,隐蔽;憋:biē,憋闷

3、溯:sù,上溯;塑:sù,塑料

4、御:yù,抵御;卸:xiè,装卸

5、湍:tuān,急湍;揣:chuǎi,揣测

6、漱shù,漱口;嗽sòu,咳嗽

7、峻:jùn,峻峭;竣:jùn,竣工

8、猿:yuán,猿猴;辕:yuán,轩辕

二、

1、zhàng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2、xī阳光,这里指太阳。

3、xiāng涨上,漫上

4、yǎn山峰

5、zhǔ接连不断

三、

1、郦道元;北魏;《水经注疏》

2、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不同季节

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每到初晴的日子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呼啸,音调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

1、⑴B⑵C⑶C⑷B⑸A

2、⑴断绝⑵极高⑶消失⑷极了

3、A、×B、√C、√

4、第1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第2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5、比喻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七、

略。

八、

1、⑴piǎo⑵tuān

2、⑴独一无二的⑵停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水皆缥碧是写江水清丽的色泽;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写江水深而清的特点;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江水湍急处的流势。

5、对偶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横斜的树枝在上面挡住阳光,白天竟暗得像黄昏;在稀疏的枝条相互交叉的地方,有时能从枝叶的空隙处看见太阳。

《灯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比一比,组词语

歼()倚()憧()扭()

纤()椅()撞()钮()

微()漆()振()爆()

徽()膝()震()暴()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暴露──()挺进──()

璀璨──()黑暗──()漆黑──()

三、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四、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作业

我打开门,雾便窜了出来。我站在门口,好像从天空降下了一个既厚又宽的大布帘。我的视线被雾挡住了,好像空间只有眼前这么大。大雾在天地间弥漫着,我如同置身于茫茫的雾海中,又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雾越来越浓了,真像一位仙女披着洁白的纱裙。雾在我周围缭绕,浸润着我的脸。啊!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舒服。这茫茫的`大雾,真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啊!

1、画出作者描写的具体事物。

2、画出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歼灭、纤维;倚靠、椅子;憧憬、撞击;扭动、钮扣;微笑、徽章;漆黑、膝盖;振奋、地震;爆炸、暴雨。

狭窄隐藏退却暗淡光明明亮、

1、自言自语

2、千钧一发

3、聚精会神

4、震天动地

《将相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参考参考

一、比一比,再组词。

璧()秦()廉()

壁()泰()镰()

避()奏()谦()

渑()侮()换()

蝇()诲()唤()

二、缩句。

1.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3.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

4.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

三、给带点的词填上反义词。

积少成()同甘共()转败为()

异口()声里应()合口是心()

四、读课文填空。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件事。第一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第二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第三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三件事总起因是()。

五、任选一题。

1.复述“负刑请罪”这个故事并表演。

2.请用一百来字概括一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并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

参考答案:

一、完璧归赵、墙壁、回避;秦朝、泰然、奏乐;廉洁、镰刀、谦虚;渑池、苍蝇;侮辱、教诲;交换、呼唤

二、1.火车通过大桥。2.飞机飞行。3.小吃店有小吃。4.台灯是礼物。

三、积少成多、同甘共苦、转败为胜、异口同声、里应外合、口是心非

四、三;秦王说要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完璧归赵;秦王在渑池会上让赵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立功封官,廉颇不服气,和好如初;秦国强大,以弱攻小。

五、略。

《故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祭祀()五行()脚踝()

愕然()寒噤()颧骨()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阴huì()潮xùn()chī笑()

厚zhàng壁()深dài色()yìngchóu()()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萧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鄙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惘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隔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_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_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________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________。

5、语句理解:

作者在结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项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夜里,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我们终日很忙碌,再没有谈天的工夫。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

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6、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手法,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中年闰土________的性格特点。

7、闰土见到了“我”,脸上为什么会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8、两个人见面后的第一句话,作者都用了省略号,各有什么含义

10、是什么原因导致闰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11、杨二嫂定说灰堆中的十多个碗碟是闰土埋着的。你认为是不是呢为什么

12、这部分情节作者插入了下一代水生和宏儿的友谊,从全文的'构思上看,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三、课外阅读

雪天,走进曹雪芹故居

到北京正值天空飘雪,我走向曹雪芹故居时,雪似乎下得更大。草地上、树枝上已经积了一层,空气也冷了些,给人一股浓郁的寒气。我不知道恰遇这样天气,有一种怎样的预兆,总觉得有些不解。雪,紧骤地飘飘拂拂,枫树枝上的小鸟在叽叽喳喳,仿佛是因为寒冷,抑或是寻不着食物,我并没有急于走进这位大作家的故居,而是顶着风雪在故居之外的草坪上徘徊。

我怀疑我是否真的走到了曹雪芹故居。难道这就是写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作家的居所我读过《列夫·托尔斯泰传》,似乎列夫的居所比雪芹的要宽敞雅致得多。我不相信雪芹住在这屋里,吃着稀粥,临了风雪,望着西山写下了《红楼梦》。这里太平淡了。从外观上看,像普通得寒伧的农家院子。这里固然可以在夏天夜晚听京城郊外的蛙鸣,看悬挂于西山东头的月亮,但毕竟是蹲在近乎荒野的境地观看的。有一股悲凉在空旷的野地飘逸,这种氛围成了雪芹审美的最终基调。因为《红楼梦》中处处缭绕着悲切伤感的影子。那贯穿着大部分作品的林黛玉形象,一把一把的眼泪或许正是替雪芹抹的。

但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雪芹正是居住在这沉寂的郊外,听着村头冷雨,写了十载,才表达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但这个心愿表达得并不完整,他的生命就在贫病交加的风雨中零落了,像枝头的一片枯叶悄悄地零落到了地上,回归了自然,被黄土淹没了,真可谓“一抔净土掩风流”啊!

这样伟大的作家,在叙述曲折的情节之时,怎么忘记了自己生活的曲折呢为何忘却了自己的生命之舟已经渡到绝地呢他为何不浪迹江湖,将自己的困苦时光改写之后,再坐在窗前写作呢难道江湖的险恶让他生了怕的情绪读完《红楼梦》,我发现我对雪芹的理解是何其苍白,因为情节中感叹生命、忧伤生命、惋惜生命的字句是太多了。

一切都过于简单。

几根矮小的苦竹,叶子已经被雪压弯了,但似乎还有生命的精神,这是雪芹两百年前亲手所栽不大的院子里什么也没有,像农家已经荒废的菜园。黑色的泥土已经被雪覆盖了,但从游人的足迹可以辨出本色。我想这是否是雪芹在此望月休憩的场所二百年前的雪芹也许在此接待他的朋友们,说不定还有一番丝竹苦吟。看来,这是雪芹情思飞跃之地了。伟大常常诞生于平凡之所。

几间中国北方传统式的平房,盖着青色的瓦。从窗棂和木门看,已经被风雨剥蚀得几近朽境了。不过,我认为这增添了故居的价值,因为历史之味更浓了。屋内只有一张北方式的床,几个空而发黑的木质箱子,除此,似乎就没有什么了。但物质的贫困并不等于精神贫困。刚才我站在门外时想,我应从故居里捡拾一个文物之外的东西,以此纪念我在风雪之中对雪芹的拜谒,并由此撩拨我写作的灵感。现在看来,并没有可以捡拾的东西了,何况物质的存在并不等于精神的存在。

远处的一枚枫叶被风吹到了院子里,仿佛在雪地上忧怨着。那是一枚已经完全干透了的叶子,黄中有些发黑,在白雪地上,更显出了生命被风干的痕迹,如同这屋里二百多年前的主人。

我倚着屋子的墙壁体味这经历世纪的建筑,也体味屋内残存的十八世纪之味。但房屋依旧,味已缥缈。

以前,我似乎在一本书上读过,雪芹著书的地方叫什么斋。我要离开故居的时候,没有忘记寻找。白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屋子,但对于书屋的名字,我没有发现题在何处。这是否是被历史岁月淹没了,抑或雪芹根本就没有题什么书房之名。不管如何,我没有见着是有些遗憾的。

关于作家、诗人的故居我去过好几处。苏轼的至今还有那么一大片园林,树木茂盛,有森然之感。杜甫成都流寓之所,一再为后人改建,如今已是古木参天,翠竹婆娑,荷池环绕。杨升庵的桂湖,还是桂花飘香。就是朱熹的居所,也还屋宇宽敞,风雨如故。可雪芹之所,显得平淡有余了。

这些人大概都比雪芹要富余得多,可以在生前为自己的居所设计好形象。而雪芹却凄苦得多,死后靠朋友出资安葬,哪里还能为后来的时光留下宽敞的寓所,供后人休闲呢

雪芹的晚年只能走进了易安居士的词境了:……冷冷清清,凄凑惨惨戚戚。

我走出雪芹故居,穿过草坪,穿过树丛,让背影在风雪之中消失。而故居的形象似乎在我的意念之中已被大雪覆盖。

14、曹雪芹的故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是如何评价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7、本文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叙述手法,在点的描写上有一处作者集中刻画了一枚枫叶,这一描写与曹雪芹有什么关系

19、文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语句,如“伟大常常诞生在平凡之所”、“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物质的存在并不等于精神的存在”等等,试任选一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1、sìxínghuáièjìnquán

2、晦汛嗤障黛应酬

3、⑴荒凉、冷落。

⑵看不起。

⑶心里好像失去什么的样子。

⑷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4、辛苦辗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5、答案示例: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6、对比语言动作神态肖像愚钝麻木

7、“欢喜”是因为与儿时的朋友久别重逢很兴奋,“凄凉”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境况不好很悲伤。

8、“我”见闰土很兴奋、激动,但又不知从何说起;闰土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不再仅仅把“我”视为平等的、亲切的朋友了。

9、闰土的称呼表明他与我之间再也没有纯真的友谊了,两颗心再也无法融合了,让“我”心寒,并不真的是外界的寒冷,所以用了“似乎”。“厚障壁”指的是封建等级观念。

10、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1、此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是,闰土生活非常贫困,且草灰也是他自己要的,有这种可能性。不是,闰土是一个老实的人,且他也十分看重他与“我”童年的友谊,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12、这是“我”与闰土亲密友谊的延伸,这表明了“我”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探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与追求。

13、三处雪景描写既扣住题目,又相互照应,同时侧面渲染了曹雪芹故居的寒酸和他当时生活的凄惨。

14、“这里太平淡了”、“一切都过于简单”。但就是在这简单与平淡之中却自有其伟大与深刻。

15、点明了作者的惊诧,也吸引起读者的注意。暗示现实中的故居与想像中的故居差别太大。

16、《红楼梦》中处处缭绕着悲切伤感的影子,感叹生命、忧伤生命、惋惜生命的词句太多了,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物质的贫困造就了精神的富有,曹雪芹于困顿之中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生平经历过于简单,但伟大常常诞生在平凡之所。

17、这枚枫叶与曹雪芹一样,都于飘零之中感受着同样的凄苦而忧怨,任生命渐渐枯萎。

18、通过与其他名人故居的对比,更突出曹雪芹晚年生活的凄苦与悲惨。

19、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一句。作者想要说的是:通过故居的悲凉空旷,我们感受到了曹雪芹晚年的贫病交加凄风苦雨的现实心境,而在这现实之中作者又驰骋自己的想像,自由地诉说自己的心愿。现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无法改变它,但思想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任意发挥。

《心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给加粗字注音

恍惚()窸窸窣窣()撇撇嘴()沙哑()

嘟囔()发窘()抽噎()唾沫()

二、选词填空

1、爷爷放下水烟袋,一把将京京在怀里。(抱拥揽)

2、京京像个小狗似的在他旁边。(蜷蹲坐)

3、他了一口唾沫,把讲义举在面前。(吐吞咽)

4、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出来。(流滴涌)

三、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种复句

1、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2、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

3、每天夜晚,他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4、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四、阅读理解

1、“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是什么让京京“垂下头”他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京京想读课文是为了出风头吗这一段是什么描写表现了京京怎样的性格特点

2、“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寂静”“静”这两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五、课内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全班都没有人举手。事先说好了的呀!

②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③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④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

⑤“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京京大声地、充满感情地念着:“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

⑥要是他真给爷爷写了信,爷爷一定高兴得要命吧爷爷的水烟袋还是那么光亮光亮吗他现在给谁讲“长工与财主的故事“呢还有妮儿,黑眼睛的、会爬树的妮儿,她跟谁坐在一块儿吃桑果/他真想念他们,他愿意离开城里的家,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一辈子不回来。一辈子!

⑦“‘……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了啦……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万卡嘴角撇下来,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⑧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吧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他稍稍地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⑨他叹了口气,悄悄地坐了下来。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颤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1、指出⑧⑨段中表现京京情感变化的动作描写的词语并说说是什么心理。

词语:。

心理:。

2、认为程老师“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和用发颤声音让李京京读完课文”是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答:。

3、京京的心理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使他想读课文,这种感情是什么

4、“教室里一片寂静”说明了什么

5、文中哪一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京京的勇敢和坚定。

6、怎么评价赵小桢和李京京在公开课上的表现

7、通过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六、课外美文赏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是看不见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深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切嚓”。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地重新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在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文中两处反映当时正是战争时期的语句是:

⑴。

⑵。

2、造成老妇人神志不清的原因是什么

3、“车厢里一片寂静”的原因是:()

A、对老妇人的'同情

B、对小姑娘的谴责

C、既是对老妇人的同情,又是对小姑娘的谴责

4、“一个老头狠扫了她们一眼”一句中的“扫”字的含义是:()

A、对老妇人的同情

5、联系《心声》一文中“教室里一片寂静”句中寂静与本文中“车厢里一片寂静”比较,体会其区别。

6、写一段话,描写两个小姑娘在一片寂静中的心理。

hūxīsūpiěyǎnɑnɡjiǒnɡyētuò

1、揽

2、蜷

3、咽

4、涌

1、并列

2、递进

3、选择

4、转折

1、程老师拒绝了京京想朗读课文的愿望。因为这个故事引起他强烈的共鸣。他朗读课文是想发泄心中的郁闷。这一段是心理描写,表现了京京执着、倔强的性格。

2、略

1、泪珠涌出,感情投入,联想到自己想爷爷和玩伴的感情;叹口气,坐下:心情轻松,完成心愿,表达了心声的满足。

2、无奈,不放心;感动,内疚

3、埋在心底的亲情、友情

4、同学们被京京的真情朗读感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5、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6、赵小桢在公开课的表现不好,原定好她朗读,平时又很骄傲,到关键时候就不行,心慌,害怕了。

李京京真诚,勇敢,虽然平时读课文不好,但这篇课文他太喜欢了,自己练过几次,又有着与课文中人物的同感,有信心能读好,所以大胆举手了。

7、启发:做事要认真,要有真情实感,要勇敢。老师对学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深入理解学生内心。

六、课内语段精读

1、⑴车厢全是妇女和孩子,几乎是看不见一个健壮的男子。

⑵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

2、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

3、C

4、C

5、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心声》中是被打动,感染,本文中是同情和担忧。

6、略

选择题

1.已知y2+my+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8B.4C.±8D.±4

2.下列多项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x2-6x-9B.a2-16a+32C.x2-2xy+4y2D.4a2-4a+1

3.下列各式属于正确分解因式的是()

A.1+4x2=(1+2x)2B.6a-9-a2=-(a-3)2

C.1+4m-4m2=(1-2m)2D.x2+xy+y2=(x+y)2

4.把x4-2x2y2+y4分解因式,结果是()

A.(x-y)4B.(x2-y2)4C.[(x+y)(x-y)]2D.(x+y)2(x-y)2

答案:

1.C2.D3.B4.D

以上对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选择题)的知识练习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考试哦。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填空题)

下面是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中填空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完成。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7.(4分)(1)当x_________时,(x﹣4)0=1;(2)(2/3)×(1.5)÷(﹣1)=_________

8.(4分)分解因式:a2﹣1+b2﹣2ab=_________.

9.(4分)(2004万州区)如图,要给这个长、宽、高分别为x、y、z的箱子打包,其打包方式如图所示,则打包带的长至少要_________.(单位:mm)(用含x、y、z的代数式表示)

10.(4分)(2004郑州)如果(2a+2b+1)(2a+2b﹣1)=63,那么a+b的值为_________.

11.(4分)(2002长沙)如图为杨辉三角表,它可以帮助我们按规律写出(a+b)n(其中n为正整数)展开式的系数,请仔细观察表中规律,填出(a+b)4的展开式中所缺的系数.

(a+b)1=a+b;

(a+b)2=a2+2ab+b2;

(a+b)3=a3+3a2b+3ab2+b3;

(a+b)4=a4+_________a3b+_________a2b2+_________ab3+b4.

12.(4分)(2004荆门)某些植物发芽有这样一种规律:当年所发新芽第二年不发芽,老芽在以后每年都发芽.发芽规律见下表(设第一年前的新芽数为a)

第n年12345…

老芽率aa2a3a5a…

新芽率0aa2a3a…

总芽率a2a3a5a8a…

照这样下去,第8年老芽数与总芽数的比值为_________(精确到0.001).

13.(4分)若a的值使得x2+4x+a=(x+2)2﹣1成立,则a的值为_________.

7.

考点:零指数幂;有理数的乘方。1923992

专题:计算题。

分析:(1)根据零指数的意义可知x﹣4≠0,即x≠4;

(2)根据乘方运算法则和有理数运算顺序计算即可.

解答:解:(1)根据零指数的意义可知x﹣4≠0,

即x≠4;

(2)(2/3)2002×(1.5)2003÷(﹣1)2004=(2/3×3/2)2002×1.5÷1=1.5.

点评: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零指数幂,负指数幂和平方的运算,负指数为正指数的倒数,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

8.

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1923992

分析:当被分解的式子是四项时,应考虑运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分解.本题中a2+b2﹣2ab正好符合完全平方公式,应考虑为一组.

解答:解:a2﹣1+b2﹣2ab

=(a2+b2﹣2ab)﹣1

=(a﹣b)2﹣1

=(a﹣b+1)(a﹣b﹣1).

故答案为:(a﹣b+1)(a﹣b﹣1).

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因式分解.难点是采用两两分组还是三一分组,要考虑分组后还能进行下一步分解.

9.

考点:列代数式。1923992

分析:主要考查读图,利用图中的信息得出包带的长分成3个部分:包带等于长的有2段,用2x表示,包带等于宽有4段,表示为4y,包带等于高的有6段,表示为6z,所以总长时这三部分的和.

解答:解:包带等于长的有2x,包带等于宽的有4y,包带等于高的有6z,所以总长为2x+4y+6z.

点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

10.

考点:平方差公式。1923992

分析:将2a+2b看做整体,用平方差公式解答,求出2a+2b的值,进一步求出(a+b)的值.

解答:解:∵(2a+2b+1)(2a+2b﹣1)=63,

∴(2a+2b)2﹣12=63,

∴(2a+2b)2=64,

2a+2b=±8,

两边同时除以2得,a+b=±4.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需要同学们细心解答,把(2a+2b)看作一个整体.

11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1923992

专题:规律型。

分析:观察本题的规律,下一行的数据是上一行相邻两个数的和,根据规律填入即可.

解答:解:(a+b)4=a4+4a3b+6a2b2+4ab3+b4.

点评:在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前提下,更深层次地对杨辉三角进行了了解.

12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1923992

专题:图表型。

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老芽数总是前面两个数的和,新芽数是对应的前一年的老芽数,总芽数等于对应的新芽数和老芽数的和.根据这一规律计算出第8年的老芽数是21a,新芽数是13a,总芽数是34a,则比值为

21/34≈0.618.

解答:解:由表可知:老芽数总是前面两个数的和,新芽数是对应的前一年的老芽数,总芽数等于对应的新芽数和老芽数的和,

所以第8年的老芽数是21a,新芽数是13a,总芽数是34a,

则比值为21/34≈0.618.

点评: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新芽数和老芽数的规律,然后进行求解.本题的关键规律为:老芽数总是前面两个数的和,新芽数是对应的前一年的老芽数,总芽数等于对应的新芽数和老芽数的和.

13.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1923992

分析: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等式右边,再根据常数项相等列出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x+2)2﹣1=x2+4x+4﹣1,

∴a=4﹣1,

解得a=3.

故本题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记公式,根据常数项相等列式是解题的关键.

以上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的练习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参考,迎接考试工作。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选择题)

下面是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中选择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完成。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b3=2a5B.a4÷a=a4C.a2a3=a6D.(﹣a2)3=﹣a6

2.(4分)(x﹣a)(x2+ax+a2)的计算结果是()

A.x3+2ax+a3B.x3﹣a3C.x3+2a2x+a3D.x2+2ax2+a3

3.(4分)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检测中的计算摘录:

①3x3(﹣2x2)=﹣6x5②4a3b÷(﹣2a2b)=﹣2a③(a3)2=a5④(﹣a)3÷(﹣a)=﹣a2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4分)若x2是一个正整数的平方,则它后面一个整数的平方应当是()

A.x2+1B.x+1C.x2+2x+1D.x2﹣2x+1

5.(4分)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x3﹣x=x(x2﹣1)B.m2+m﹣6=(m+3)(m﹣2)C.(a+4)(a﹣4)=a2﹣16D.x2+y2=(x+y)(x﹣y)

6.(4分)(2003常州)如图:矩形花园ABCD中,AB=a,AD=b,花园中建有一条矩形道路LMPQ及一条平行四边形道路RSTK.若LM=RS=c,则花园中可绿化部分的面积为()

A.bc﹣ab+ac+b2B.a2+ab+bc﹣acC.ab﹣bc﹣ac+c2D.b2﹣bc+a2﹣ab

1,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923992

分析:根据同底数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对各选项计算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A、a2与b3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

B、应为a4÷a=a3,故本选项错误;

C、应为a3a2=a5,故本选项错误;

D、(﹣a2)3=﹣a6,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的性质,熟练掌握运算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

考点:多项式乘多项式。1923992

分析: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计算即可.

解答:解:(x﹣a)(x2+ax+a2),

=x3+ax2+a2x﹣ax2﹣a2x﹣a3,

=x3﹣a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合并同类项时要注意项中的指数及字母是否相同.

3.

考点:单项式乘单项式;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整式的除法。1923992

分析: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单项式除单项式的法则,幂的乘方的性质,同底数幂的除法的性质,对各选项计算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①3x3(﹣2x2)=﹣6x5,正确;

②4a3b÷(﹣2a2b)=﹣2a,正确;

③应为(a3)2=a6,故本选项错误;

④应为(﹣a)3÷(﹣a)=(﹣a)2=a2,故本选项错误.

所以①②两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除单项式,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注意掌握各运算法则.

4

分析:首先找到它后面那个整数x+1,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解答.

解答:解:x2是一个正整数的平方,它后面一个整数是x+1,

∴它后面一个整数的平方是:(x+1)2=x2+2x+1.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熟记公式结构是解题的关键.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5,

考点: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因式分解的意义。1923992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单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分解的结果要正确.

解答:解:A、x3﹣x=x(x2﹣1)=x(x+1)(x﹣1),分解不彻底,故本选项错误;

B、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m2+m﹣6=(m+3)(m﹣2),正确;

C、是整式的乘法,不是分解因式,故本选项错误;

D、没有平方和的公式,x2+y2不能分解因式,故本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定义,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注意:(1)因式分解的是多项式,分解的结果是积的形式.(2)因式分解一定要彻底,直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6

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定义,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注意:(1)因式分解的`是多项式,分解的结果是积的形式.(2)因式分解一定要彻底,直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6.

专题:应用题。

分析:可绿化部分的面积为=S长方形ABCD﹣S矩形LMPQ﹣SRSTK+S重合部分.

解答:解:∵长方形的面积为ab,矩形道路LMPQ面积为bc,平行四边形道路RSTK面积为ac,矩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合部分面积为c2.

∴可绿化部分的面积为ab﹣bc﹣ac+c2.

点评:此题要注意的是路面重合的部分是面积为c2的平行四边形.

用字母表示数时,要注意写法:

①在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简写做“”或者省略不写,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

②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

③数字通常写在字母的前面;

④带分数的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

初中数学论文之用数学精打细算

同学们会使用数学精打细算吗,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是怎么打算的吧。

用数学精打细算

探究如何选购电热水壶

问题的提出

分析与探究

例:于是我对热得快与电热水壶烧开水的耗电量进行研究。我发现电热水壶上有如图所示的标记,如图2所示为电热水壶的标牌,通过我的调查,这两种型号的电器的寿命均为三年,热得快的市场价格为250元,电热水壶的市场价格为270元(每度电为0.5元)

求(1)当某家庭的日烧开水量为3500ml时,应购买哪一种更经济节能?

(2)当某家庭的日烧开水为7000ml时,应购买哪一种更经济节能?

解:(1)设耗电量为W,费用为S

对于热得快:

W1=UIT=220V*4.5A*700s*(3500ml)/(1750ml)=1386000J=0.385kwh

S1三年的用电费=0.385千瓦时*365天*3*0.5元=210.7875元

S1总=210.7875+250=460.7875元

对于电热水壶:

W2=PT=850s*1.5*1000W=1275000J=17/48kwh

S2三年的电费=17/48千瓦时*365天*3*0.5元=193.906元

S2总=193.906+270=463.906元

因为463.906元>460.7875元所以购买热得快更经济节能

(2)对于热得快:

W1=UIT=220V*4.5A*700s*(7000ml)/(1750ml)=277J=0.77kwh

S1三年的用电费=0.77千瓦时*365天*3*0.5元=421.575元

S1总=421.575+250=671.575元

W2=PT=1500W*850s*(7000ml)/(3500ml)=2550000J=17/24kwh

S2三年的用电费=17/24千瓦时*365天*3*0.5元=387.8125元

S2总=387.8125+270=657.8125元

因为657.8125元<671.575元,所以购买电热水壶更经济节能。

小结

通过两次的数据比较,当家庭的日烧水量3500ml时,用热得快更经济,当家庭的日烧水量为7000ml时,用电热水壶更经济。可见根据家庭一天的烧水量不同,应选用的产品种类型号也不尽相同。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来购买又实用又节能的热水器。

总结

以上只是根据个别的实例来进行计算比较,市场上各个产品的功率型号不尽相同,为了让每个家庭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购买,由此,我想推出一条普适性的公式

设一个家庭每日的烧水量为xml,热得快的市场价格为a元,电热水壶的市场价格为b元,使用寿命均为3年,(每度电为0.5元)

[(x/V1)*p1*T1]/(3.6*10^6)*3*365*0.5+a<[(x/V2)*p2*T2]/(3.6*10^6)*3*365*0.5+b

化简得:

[(x/V1)*P1*T1*547.5-(x/V2)*P2*T2*547.5]/(3.6*10^6)<(b-a)

X[(p1*T2/V1)-(P2*T2/V2)]<(480000/73)*(b-a)时

购买热得快更经济节能

反之,当X[(p1*T2/V1)-(P2*T2/V2)]>(480000/73)*(b-a)时

购买电热水器更经济节能

经过以上的探究,你看到了购买中的学问了吗?赶快调查一下自己家中一天的烧水量,看看自己家的热水壶是否是做到最经济划算了呢?

问题解决的反思

怎样可以更经济划算的购买家电?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我们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市场,来为自己挑选最适合的。从以上这个论题中,我们可以明白,数学可以改变生活,甚至可以改善生活。如我们可以探究如何节能减排,如何为自己精打细算等等。

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留心身边的数学,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处,为自己也为他人寻求更多的窍门。

1.(4分)(1)当x_________时,(x﹣4)0=1;(2)(2/3)2002×(1.5)2003÷(﹣1)2004=_________

2.(4分)分解因式:a2﹣1+b2﹣2ab=_________.

3.(4分)(2004万州区)如图,要给这个长、宽、高分别为x、y、z的箱子打包,其打包方式如图所示,则打包带的长至少要_________.(单位:mm)(用含x、y、z的代数式表示)

4.(4分)(2004郑州)如果(2a+2b+1)(2a+2b﹣1)=63,那么a+b的值为_________.

5.(4分)(2002长沙)如图为杨辉三角表,它可以帮助我们按规律写出(a+b)n(其中n为正整数)展开式的系数,请仔细观察表中规律,填出(a+b)4的展开式中所缺的系数.

6.(4分)(2004荆门)某些植物发芽有这样一种规律:当年所发新芽第二年不发芽,老芽在以后每年都发芽.发芽规律见下表(设第一年前的新芽数为a)

7.(4分)若a的值使得x2+4x+a=(x+2)2﹣1成立,则a的值为_________.

1.

3.

分析:主要考查读图,利用图中的信息得出包带的长分成3个部分:包带等于长的有2段,用2x表示,包带等于宽有4段,表示为4y,包带等于高的.有6段,表示为6z,所以总长时这三部分的和.

4.

5

7.

《老王》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一、基础知识

1.指出下列句子中“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⑴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⑵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第二句好在哪里。

⑴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立在门框里。

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指出下列各句对人物描绘所采用的手法。

⑴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⑵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便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⑶他一手拿着布,的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句中“强”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本文作者。

6、(武汉试题)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③眼前的湖面刚才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二、同步解读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6.概括选文的内容。

7.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老王的什么

8.老王送油和鸡蛋的目的.是什么“我”给他钱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我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9.请你想像一些老王接过“我”给他钱的心理是怎样的

10.文中对老王的死运用的是什么描写从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11.当我得知老王死后,总觉得心上不安,为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13.选文中“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的“攥”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情这里运用什么描写

三、美文赏读

永厚老兄

我觉得我的人生是幸运的,因为我有永厚老兄。

他生于1929年,我生于1954年,掰着指头算一算,他狠狠大我25岁,但我依旧叫他老兄:永厚老兄——永厚老兄——我总是这样大声叫他,他也居然满口答应,在信里。

有时,我也感到讶异,从相交到现在,与他仅仅见过一面。真的只见过一面吗摸着自己的脑壳自问,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回答:真的只见过那么一面。

那是在去年,也就是,7月份,他到长沙来上电视,搞捐助,献爱心。他是画画的,当然很有名,不然,人家不会请他。人家请的是大画家,请的是黄永厚先生,就像我请他为《书屋》画画。

遗憾,我却不懂画。我只是觉得他画得怪,画得和其他人不一样。我喜欢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我觉得与其他人不一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他的字,每次都看出我一身汗,连猜测带蒙,好久好久,才算大致弄个明白。我还曾把他的字,掩去落款,复印了,让一些书界的朋友看,他们竟也和我一样,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最后大都这般结论:这个人,不得了,行草篆糅在一起了,不是个疯子,就是位大家!

到底是疯子还是大家,不知道,也不好说。不管是什么,他是我的永厚老兄。我喜欢我的永厚老兄。

升起来了

那只鸟

像遮天盖地的滚滚雪霆

每扇一下

一阵飓风

天地万物都为之动容

翅尖撩起的江河之水

铺成化雨积雪的飞云

转眼,又突然无影无踪

好似消失的某个梦

真的飞过了一只鸟吗

有人在揉着眼睛问

很明显,我和永厚老兄不同。永厚老兄是开朗的、豁达的,无论是人还是笔。而我总免不了一点忧郁。我知道这样不太好,想改也一下改不掉。这就是性格使然吧。

15.请分别概括出黄永厚先生字和画的特点。

字:

画:

17.文中有两首诗,一为古体诗,一为现代诗,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选一个角度简述之。

(参考答案:

⑴规矩,不惹事的意思。⑵为不忠厚诚信的意思。

2.形象逼真,将老王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⑴语言描写⑵外貌描写⑶动作描写

4.表现了“我”当时不了解老王心思情况下的为难。

5.杨绛

6.老王给我送油和鸡蛋以得知老王去世后的愧疚之情。

7.外貌(神态);写出老王病得十分严重。

8、老王是为了感谢我对他的帮助。“我”是为了帮助他。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后两问合理成文即可。

9.能想象出老王的心理活动,准确细腻即可。

10.侧面描写,写出老王是一个不被人重视的人。

11.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疚。

13.表达老王矛盾的心情:即又不好意思,又很难过。用的是动作描写。

14、尽管年龄相差很远,尽管只见过一面,但作者因有永厚老兄而觉得幸运。在作者看来,永厚老兄是关爱他的,写信问候他,画画给他支持和鼓励,使他不觉人生寂寞,并对前路再添信心。

15.字:行草篆糅在一起;难辨。画:和其他人不一样;怪。

16.“狠狠”表现了两人年岁相差很大;“居然”表现出人意料。这两个词不能删去,因为删去了不足以表现两人深厚的友情,特别是永厚老兄对“我”的关爱。

17.这两首诗同为一幅画所题。古诗从大鹏的角度写,表现大鹏展翅的雄伟气势,现代诗照应了古诗的诗意,但诗中多了一份忧郁和不自信。

18.合理成文即可。如:真正的友谊不在于年龄的差异,而在于“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等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汝()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臾亡以应()

(4)一厝朔东()

二、文言文阅读。

(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rèn;chéng;sè;yū;hè;chèn;kuì;shuò;yōng。

2、(1)还愁什么挖不平呢?(2)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3)你太不聪明了!(4)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到不可改变的程度。

3、(1)方圆方向(2)并曾经(3)愁什么加强反问语气

4、(1)“反”同“返”,往返。(2)“惠”同“慧”,聪明。(3)“亡”同“无”,没有。(4)“厝”同“措”放置。

(一)1、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语言描写

4、不相同。“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D

7、河曲智叟亡以应

8、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9、天帝是被愚公的诚心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因而命大力神搬走了这两座山。

10、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一、填空:

(1)若x<5,则|x-5|=______,若|x+2|=1,则x=______

(2)如果|a+2|+(b+1)2=0,那么(1/a)+b=_______

(3)40803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数是_______

(5)在代数式a2、a2+1、(a+1)2、a2+|a|中,一定表示正数的是______

(6)(-32)的底数是____,幂是____,结果是____

(9)一个三位数,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的2倍小3,百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一半,用代数表示这个三位数是_____

(10)若多项式(2mx2-x2+3x+1)-(5x2-4y2+3x)的`值与x无关,则2m3-[3m2+(4m-5)+m]的值是____

二、选择题:

(1)已知x<0,且|x|=2,那么2x+|x|=()

A、2B、-2C、+2D、0

A、x>0,y>0B、x<0y<0x=“”>0,y<0D、x<0,y>0

(3)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根等于-x,那么x是()

A、负数B、正数C、非负数D、不是正数

(4)若m,n两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如图,则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m,n,-m,-n,是()

A、n

(5)如果|a-3|=3-a,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3B、a≤3C、a>3D、a<3

三、计算:

四、求值:

(4)若代数式2y2+3y+7的值为8,求代数式4y2+6y+9的值

(5)试证明当x=-2时,代数式x3+1的值与代数式(x+1)(x2-x+1)的值相等

五、

(1)化简求值:

-3[y-(3x2-3xy)]-[y+2(4x2-4xy)],其中x=2,y=1/2

(2)当x=-2时ax3+bx-7的值是5,求当x=2时,ax3+bx-17的值

(3)已知多项式2(x2+abx+3b)与2bx2-2abx+3a的和中,只有常数项-3,求a与b的关系

六、选作题:

(2)用简便方法指出下列各数的末位数字是几:

①2019②2135③2216④2315⑤2422⑥2527⑦2628

⑧2716⑨2818⑩2924

一、⑴5-x,-1或-3

⑶4.08×106

⑸a2+1⑹3,32,-9⑺五四1/3⑻3,5

⑽17

二、⑴B⑵B⑶D⑷C⑸B

三、⑴2⑵-5⑶-43⑷0

四、⑴0.1⑵b=3cm⑶3⑷11⑸略

五、⑴x2-xy-4y2值为1⑵值为-29⑶a与b互为相反数(a=1,b=-1)

THE END
1.整式乘除计算题及答案整式乘除计算题100道题淘豆网为你提供整式乘除计算题及答案、整式乘除计算题100道题和整式乘除计算题下载的服务,相当于整式乘除计算题大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关于整式乘除计算题的内容。https://www.taodocs.com/topdoc/96979-0-0-3.html
2.初一数学题及答案解析6篇(全文)初一数学题及答案解析 第1篇 1.1整式 1.(1)C、D、F;(2)A、B、G、H;(3)A、B;(4)G;(5)E、I;2.;3.;4.四,四,-ab2c,-,25;5.1,2;6.a3b2c;7.3x3-2x2-x;8.;9.D;10.A;11.B-;12.D;13.C;14.;15.a=;16.n=;四.-1.1.2整式的加减 1.-xy+2x2y2;2.2x2+2x2y;3.3;4.a2-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th8pt6e.html
3.整式的乘法法则及乘法公式整式的乘法概念总结整式乘法法则:1、同底数的幂相乘:法则: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数学符号表示:am.an=am+n(其中m、n为正整数)2、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数学符号表示:(am)n=amn(其中m、n为正整数)3、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先把积中各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等于积中各http://sx.ychedu.com/SXJA/QLJJA/606727.html
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整式的乘法》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华东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整式的乘法》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华东师大版)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x﹣ 2x=1 B.3x+2x=5x2 C.3x?2x=6x D.3x﹣2x=x2.计算(-x)·(-2x2)(-4x4)的结果为( )A.-4x6 B.-4x7 C.4x8 D.-4x83.计算:x(x2﹣1)=( )A.x3﹣1 B.x3﹣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802/09/75300741_1090908069.shtml
5.整式的乘法计算题50道四年级及答案(四年级乘法计算题100道).pdf需要金币:*** 金币(10金币=人民币1元) 整式的乘法计算题50道四年级及答案(四年级乘法计算题100道).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计算题列表 186 x 48 308 x 15 169 x 82 781 x 56 155 x 16 117 x 83 337 x 66 466 x 88 616 x 57 272 x 76 214 x 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16/8114117041004120.shtm
6.整式的乘法题目答案解析,初中数学试题题目答案解析24整式的乘法题目答案解析,初中数学试题题目答案解析等数据查看分享https://www.12tiku.com/tiku/list-b724-s4139-l24.html
7.整式的乘法试题答案解析,初中数学试题答案解析3查看答案 7ax2·()=-14a2x2。 查看答案 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a-3b+2c)(a+3b-2c) (2)472-94×27+272 查看答案 计算(x+2)(x-3)=( )。 查看答案 计算:-m2· m3 的结果等于 [ ] A.-m5 查看答案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 A a2+b4=a6 B a2a 查看答https://www.ggtiku.com/wtk/list-b111121-s113264-l3.html
8.初二年级奥数整式的乘除试题及答案初二年级奥数整式的乘除试题及答案 【#初中奥数# #初二年级奥数整式的乘除试题及答案#】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奥数体现了数学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的共通性:更快、更高、更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https://www.51test.net/show/892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