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时分秒教案(共12篇),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导入
师:现在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小故事。(播放视频)出示情境:小兰:小丽你好,我是小兰,明天是星期六,我们明天一起去新华书店看书好吗小丽:好的。
小兰:那明天8时在新华书店门口等,不见不散哦。小丽:好的,明天见。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她们明天能按时见面吗出示情境:(小兰家)
2第二天,门铃响。
二、探究新知
1.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记时法。
师:24时记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面。
(1)体验0时。
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点,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作为一日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师:同学们请看,现在时针走了几圈
生:1圈。
师:经过了多少小时
生:12小时。(继续看电视画面。)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的位置。
师:大家请看,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
生:下午1时。师讲解:在一日内,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时刻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钟面上的时刻数分别加上1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记时法。比如,现在钟面上是下午1时,根据24时记时法就应该是
生:13时。(继续看画面。)这时,同学们已经帮助父母收拾好了碗筷,准备进行午休了。下午2点3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
提问:这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
生:14点30分。
生:0时。因为24时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我们习惯上常常只说0时,而不说24时。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2)感受一天24小时。引导学生明确时针走了两圈,走了24小时。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时记时法。
(3)让学生拿出学具钟,自己拨一拨,想一想。
师问:一天里时针走了几圈
生:两圈。
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生:0时~12时。
师:第二圈呢
生:13时~24时。一天一共是多少个小时
生:24小时。
(4)学习24时记时法
师讲解:用24时记时法,就是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时刻(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
师生互动:教师拨第二圈,下午1时、2时学生依次回答:13时、14时、23时、24时或0时。
分组讨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24时计时法中,时针走第一圈时,钟面上的时数与普通计时法相同;而时针走第二圈时,就等于用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也就是比普通计时法的下午时刻多12小时。这样,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就是14时最后到夜里12时,就是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
(4)口答。①下午3时是几时(15时)②早上7时是几时(7时)③中午1时是几时(13时)④晚上8时是几时(20时)请你在钟面上拨出16时、22时30分.(动手操作,集体订正。)
(5)24时记时法的写法。(投影出示)上午8时30分写作8∶30上午12时24分写作12∶24下午8时30分写作20∶30下午9时10分写作21时10分
(6)学生分组对练。
A一组把下午和晚上的时刻报出来,另一组用24时记时法说出相应的时刻。(如下午4时答:16时)B一组把24时记时法的时刻报出来,另一组用普通记时法说出相应的时刻。(如:20时答:晚上8时)
2.教学例题1。
观察并思考:上图牌子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分组讨论:为什么算式中单位名称是“时”,而答题中是“小时”呢(教师讲解)
(全班同学动笔列式,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板演.)
集体评价新牌子和旧牌子,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①17时是下午几时23时是晚上几时
②从早上6时到下午4时,有几个小时
订正
①17时是下午5时,23时是晚上11时。
②有10个小时。
③他上午在校4小时20分.④路上共用了14小时1分。
(2)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
①(√)②(×)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时数不相同,要把时数加12就是相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13时至24时的时数减去12就是普通计时法的时数,但要加上“上午、下午”等词。
五、布置作业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3时上午10时晚上9时
下午6时晚上10时下午2时
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的意义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6月9日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时分秒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93-94页例1-2
教学目的:1、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分=秒1时=多少分
二、新课
教学例1
森林里,动物们正举行运动会,现在是小动物门在举行赛跑,你们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吗
学生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乌龟跑了2小时,小兔跑了1小时20分小狗跑了180秒
你知道谁最快吗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集体讨论
教学例2
现在我们在来看,小朋友去游乐场,从下午2:50一直完到3:40,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他们玩了多久了,你会计算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三、课堂活动
1题
第一节课8:45分上,9:25分下,用了多少分
小名下午2时到校,4:20离开,在学校多少小时
教学内容:教材85页-86页例1-例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知道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小时有多长
3、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门,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出示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一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学生拨针讨论:1小时是多少分钟
学生动手操作
得出时针走1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是60个小格,就是60分
那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1时=60分
学生填读书
体会1分钟
1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
活动:学生数数数脉搏
击掌跳绳跑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1、知道1小时有多长
知道1秒有多长
简单的换算
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1小时是多少分
1分你能做些什么
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我门一节课有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钟了那在休息10分钟就是60分,也就是1时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教学例4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9秒
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完成4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0-92页例5-6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教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出示钟表图,让学生说
学习例5
出示例5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认为应该怎样认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习例6
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抽学生板书,并说方法
教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注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书91页,学生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8:10分11:157:353:08
学生边说边拨
同桌练习
帮助动物纠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学生仔细观察,有错误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说
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刻。
教具准备
钟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迷语。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迷语。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叫我按时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生“钟”
师我们要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就要学会看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几位新朋友。时、分、秒。(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钟,先认真观察,然后告诉老师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同座位的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三根针、数字、有好多小格子
通过提问、引导得出12大格、60小格、三根针一根时针、一根分针、一根秒针。
板书时针、分针、秒针、12个数
师看到这些,你们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真不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认识一下时、分、秒。
2、认识秒。
师秒针走一格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是几秒
师这嘀嗒一声就是一秒。它是在叫我们快点快点,现在请小朋友们把钟放在耳朵边,跟着它一起念快点快点。
3、认识分。
师下面再请小朋友认真观察,看看秒针走一圈后,分针有什么变化
师对,分针走了1格,也就是走了1分,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刚好走1分,那么你认为60秒和1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对60秒1分,也可以说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师如果分针从数12走回到数12,也就是走了一圈,是几分呢
(板书走一圈是60分)
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下面请小朋友们来欣赏一段音乐。
师1分钟有的同学可以做20道口算题,有的同学1分钟可跳绳一百多下,电脑1分钟可以计算几百万次,1分钟还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因此我们从小要珍惜每一分钟,从现在开始做起。
(出现请珍惜每一分钟、从现在开始做起。)
4、认识时。
师下面再请小朋友认真观察,看看分针走一圈后,时针有什么变化
师对,时针走了1个数字,也就是走了1小时,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刚好走1小时,那么你认为60分和1时之间有什么关系
对60分1时,也可以说1时60分。
(板书1时=60分)
师那么时针从数几走到数几也是一小时呢
师在实际中时针和分针总是同时转动的。
演示两针同指12,从12到1,让他们同时转动,同时停止。
师他们谁转的快,谁转的慢
练习
幻灯出示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5、看钟表。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怎样看钟表。
学看整时刻。
出示钟面
师现在是几时(出示7时、8时、5时)
时刻除了用文字表示外,还可以用数字表示,例如7时。可以写成700,时和分之间用两点隔开,两点的左边表示几时,右边表示几分。这刚好是7时整,所以后面用两个0代替。其他两副图你会表示吗让学生自己写在书上。
师这三面钟有什么共同点分针都指向12
小结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
学生操作拔出3时、6时、10时
学看几时几分。
师刚才看的'都是整时,如果不是整时应怎样看呢
出示例2
10时5分
师几时几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时针走过几分针指向几几时几分
师时针刚走过10,就是10时多,多多少要看分针从12开始走了多少分,走了5分,就是10时5分。
出示7时30分。
师几时几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时针走过7,分针指向6,就是7时30分
出示12时45分、1时50分(填在书本上)
师是几时几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不是整时钟时,要先看什么先看时针走过几。再看什么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分
学生操作605、935、1155
三、游戏。
找朋友
五、总结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材分析:
《我们赢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够准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这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和观察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进一步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认识钟面,知道1时=60分
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观看龟兔第二次赛跑情境,导出钟面知识
2、复习旧知,认读几时整,几时半
二、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一:认识大格和小格
师:同学们,钟面上除了有时针、分针、数字以外,还有些什么呢?
生:大格和小格,有格子
师:是的,钟面上还有这么多的东西,那现在我们来看看谁是小小观察家,不仅能认真独立的观察钟面,而且能把观察到结果的快速地填写在观察记录单上。
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看来啊,我们班级的小朋友都是小小观察家,那现在谁要来说说他观察的'结果呢?生:汇报结果。
师:奇怪了,明明是一样的钟表,为什么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那到底是谁才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大屏幕的钟表,一起来数一数。
师小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探究二:认识时、分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师:真棒,嗯,同学们,分针走1小格,就是经过1分。那你们知道分针要是走1大格,又是经过几分?
生:5分,一个大格里面有5小格,一个小格是1分,所以5个小格就是5分
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大格就是经过5分,那如果分针一圈,又是经过几分?
生:60分。因为走一圈有60个小格。所以是60分。
师小结:分针走1小格表示经过1分,走1大格表示经过5分,走1圈表示经过60分
生:时针走一大格,是经过1时
师:嗯,真棒,我们时针走1大格,就是经过1时,如果走了5大格就是经过5时,走了9大格就是经过9时。
生:明白了。
探究三:理解1时=60分
师:同学们,生活里的时针和分针并不是像我们刚才那样分开的,他们是在同一个钟面上同时转动的,那他们之间又有什么秘密了?接下来,请同学擦亮自己的大眼睛,仔细地观察有什么秘密了?
生:分针走了一圈,时针只有走一格
三、理解应用、巩固新知
2、提升练习
小明的一天,用一句话来描述小明在什么时刻做什么事情。
教学反思:
“我们赢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对钟表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创设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体验感悟
四、不足之处: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出示幻灯片)
秒针走一圈是()秒,分针走一圈是()分,时针走一圈是()时。
所以1分=()秒,1时=()分。
2时=()分
想:1时是60分,2时有()个60分。
2、出示题目。
120秒=()分
60秒是1分,120秒是
2个60秒。
4分=()秒
1分是60秒,4分就是
4个60秒。
5时=()分
可以想,1时是60分,5时里有
几个1时,就是几个60分。
三、练习巩固
1。填一填。
3时=()分
1时25分=()分
3分=()秒
150秒-30秒=()分
2。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
1分15秒()65秒
3时()200分
1时30分()90分
四、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一、教学过程
口答: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个小格。
2、时钟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3、1时=()分1分=()秒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例1:
(2)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1时是60分,所以2时是60加60,也就是120分。所以2时是120分。)
老师板书:2时=120分
(3)练习:3分=()秒,你是怎样想的?
(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点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所以3分等于180秒)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所以一共是15分;也可以这样想:45减30,也就是15分。)
三、巩固练习:
1、3时=()分,4分=()秒
师问:你能帮助小红计算一下,还要等多久呢?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四第2题。
2、练习十四第4题。
3、练习十四第5题。
4、练习十四第3题。
五、思维训练: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六、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0—22页
2、通过读钟等活动,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渗透一一对应,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多种活动,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逐步形成估测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理解1小时=60分钟。
2、学生感知1分(钟)的量感。
课件、练习纸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几时”和“几时半”(我们的时刻)
(1)复习“几时”(8时)。
(2)复习“几时半”8时半。
2、出示9:20。(有的学生会,有的学生不会)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分针”
1、我们可以看到钟面上平均分布了很多大格,每个大格都有一个数字,而1~12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是固定的。
2、我们再来看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媒体演示,同学们和我一起数一数)那么钟面上到底有几个小格?(60)
3、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每小格表示1分钟。那么分针走一大格?从数字1走到2呐?从12走到2呐?从12走到4?12走到9?从12走到11?分针走一圈呐?分针走一圈,走了60小格,就是60分钟。
(二)感受1分钟1如果给你1分钟你觉得你能做什么?请你拿出任务单,看看1分钟你能完成多少事情。(口算,抄写)交流汇报完成情况
(三)“小时”和“分钟”的关系
(四)认识时刻1、10时15分、10时50分。
(1)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
(2)分针指着数字几,就用这个数和5相乘。
总结:时针走过了,分针走过()小格时,就是()时()分。
2、电子表表示方法时刻除了上述表示方法,还可以这样表示。你们在哪看到过这种时刻表示方法?10时15分10时50分11时11时05分10:15;10:50;11:00;11:05
3、说一说,写一写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师:如果分钟不是正指着数字,不到或者超过某数怎么办?比如(难忘的时刻,神舟十号发射)
1、发射时刻:下午5:38
1、连一连(刚才还有个别同学有错,接下去要特别仔细哦)22时35分;7时55分;4时25分;6时55分;4:25;6:55;22:35;7:55
(1)钟面上同一时刻,可以看作上、下午两个时刻,下午的时刻要加上12小时。
(2)当分针快走完一圈时,时针也快走完一大格,这是时针要仔细看。(重点分析6:55)2、画分针3:10;10:08;6:57;14:45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1、小丁丁和小亚因为早上谁更早到学校争论了起来。小丁丁说:我每天早上7时30分走出家门,经过25分钟到达学校。小亚说:我每天7时15分走出家门,经过35分钟到达学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的练习的教案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多媒体课件,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一、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问:
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
引导:你们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
(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区别吗(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
(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5题。
2、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
(5)小明从学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维训练
动脑筋,想一想。
通过本节课的直观图形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了对年级单位和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原则,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混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一、揭示课题
二、笔算加减法复习
1、完成复习第5题。
(1)学生笔算。
(2)比较每组题的异同之处,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法则。
2、分组完成复习第6题。
(1)学生分组练习。
(2)分别说说笔算加减法验算的根据。
三、混合运算复习。
1、完成复习第8题,只口答运算顺序,不计算。
2、学生混合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7、8题。
教后随笔:
课题三:千克、克、时、分、秒和直角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页复习第9–12题。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及其单位千克和克,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表示重量的各数大小。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进一步巩固画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1千克盐、教具钟面、一副三角尺。
一、复习准备
2、揭示课题。
二、千克和克的复习
1、长度单位复习。
(1)问: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一米大概有多长(手势比较)1分米、1厘米呢
(2)问: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复习。
(1)问:重量单位哪个大,哪个小问: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盐和1个2分硬币的重量。
(3)问:什么时候应用到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应用到重量单位
三、时、分、秒的复习
2、问: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多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