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及公式大全完整版

五年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学生将逐渐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懂得列方程解方程等基本数学技能,这些都是日后更高级数学概念的前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先惩处后加减)

5、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数对(a,b)a表示第几列b表示第几行列横数行竖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四单元可能性

1、可能:当所选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则这些选择都有可能。

一定:如果所选的选项只有一个选项,则这个选项一定发生。

不可能:如果要选所选的选项不存在时,则不可能。

2、占的比份最大则可能性最大,占的比份最小则可能性最小。可能性跟数量的多少有关。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2,a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10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5、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公式变形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2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公式变形:

梯形: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公式变形: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4、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1、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全长÷间距+1全长=(棵树-1)×间距棵树=间隔数+1

2、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棵

基本公式:棵数=全长÷间距-1全长=(棵树+1)×间距棵树=间隔数-1

3、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全长÷间距全长=棵数×间距间距=全长÷棵数棵树=间隔数

4、封闭曲线上植树基本公式:棵数=全长÷间距全长=棵树×间距棵树=间隔数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补充内容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下册

一观察物体

1、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1、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3、能根据给定几何体画出前面、上面和侧面的平面图

二因数和倍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因数与倍数指的通常是整数,不能针对小数。2.4×5=12,所以5是12的因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1)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2)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3)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4)2和所有奇数互质;(5)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

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长=体积÷宽÷高a=V÷b÷h

宽=体积÷长÷高b=V÷a÷h

高=体积÷长÷宽h=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7、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8、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单位换算】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体积单位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厘米=1毫升

面积单位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长度单位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重量单位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吨=1000000克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分数与除法: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值(商)

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带分数(整数部分和真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最大公因数

约分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最简真分数、最简假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分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通分、通分子、化成小数)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取近似值

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2)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4、分数加减的简便计算。

(1)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连减: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去括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里面要变号,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编号。

(4)带符号搬家: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b-c=a-c-b,a-b+c=a+c-b,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数.

本节重点、难点:

2、单位一的确定

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六统计与数学广角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中位数:(1)按大小排列;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3、平均数的求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5、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6、打

七数学广角:用天平找次品规律。

1、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2、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

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

一、数学计算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周长=直径×∏=2×∏×半径C=∏d=2∏r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的公式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三、植树问题的公式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四、盈亏问题的公式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五、相遇问题的公式

六、追及问题的公式

七、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八、浓度问题的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九、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

五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末尾对齐)

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积的近似数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1、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若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一,若小于5舍去。

2、进一法(收尾法)就是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是多少,都往整数

进一。

如10公斤油分瓶装,每瓶装2.6公斤,需要几个瓶子才能装下?

3、去尾法,就是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是多少,都去掉小数。

如100元买书,单价18元,可以买多少本?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连乘、乘加乘减

1.小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2.乘加、乘减运算顺序: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重点知识

位置

1.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确定列数时,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从前往后数。数列数和行数时,数的起始点和方向不要弄错。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列在前,行在后,两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如

(列数,行数),数对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重点知识

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余数时可在余数后补0继续除。(小数点对齐)

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去掉除数的小数点,看原来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4、规律: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商的近似数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算出一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

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3.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4、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的循环节是3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的步骤:1.用计算器计算。2.观察发现规律。

3.根据规律写商。(要重复出现3次以上)

解决问题1.连除解决问题:用总量依次除以另外两个量。

2.根据实际需要,有时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数。

3、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第四单元《可能性》重点知识

1.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断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

2.不确定的现象,能用“可能”“不一定”等来描述,确定的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3.可能性有大有小,,在总数中所占的数量越多,可能性就越大;所占的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可能性就越大,在总数中所占的数量越多。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重点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数和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后,一律将数写在字母前面。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是a+b=b+a;加法结合律是(a+b)+c=a+(b+c);

乘法交换律是ab=ba;乘法结合律是(ab)c=a(bc);

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

3.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指定的数量,再把字母的取值代入式子中求值,只要在答中写出得数即可。

4、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方程的意义1.方程与等式的区别。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两个数相加,和都相同,一个加数越小,另一个加数就越大。两个数相减,差都相同,减数越大,被减数也越大。

两个数相乘,积都相同,一个因数越小,另一个因数就越大。

两个数相除,商都相同,除数越大,被除数就越大。

解方程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是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解方

程”是指演算过程。

2.解形如±a=b和a=b的方程。依据等式性质来解此类方程。解方程时要注意写清步骤,等号对齐。

3.验算。检验是不是方程的解,把解代入原方程的左边算出得数,再算出右边的得数,如果左右两边的得数相等,那么这个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4、解方程原理:一、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5、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应统一单位,在方程求出的解的后面不写单

位名称。

“三看两原则”

二看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前面是否有“÷”(除号),若有,先处理;

三看是否含有小括号“()”,若有优先选择整体法;

两原则:1、未知数前面的符合要为“+”(加号);

2、未知数前面的数字(系数)要为“1”。

稍复杂的方程

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1)求什么设什么(个别除外)(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作答。

2.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的区别。

(1)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算术解法中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2)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求未

知数的过程由解方程来完成。算术解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间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

3.验算。把未知数的值代人方程检验。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重点知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s长=abs正=a2)

3、长方形框架

三角形的面积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S=ah÷2

2、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梯形的面积

1、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用字母表示:S=(a+b)h÷2

2、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组合图形的面积

1、2个或2个以上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称为组合图形。

2、把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转化成求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3、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分这样几步:

(1)分解图形,(2)利用公式,

(3)找出相应线段的长,(4)正确计算。

4、方法:分、拼、挖。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重点知识

(一)植树问题:

1、两端都栽:棵数=段数+1;段数=棵数-1

段数=路长÷株距;路长=株距×段数;

2、两端不栽:棵数=段数-1;段数=棵数+1

(二)锯木问题:次数=段数-1;段数=次数+1;

(三)方阵(正方形)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棵数=段数(段数也就是间隔数)

段数=路长÷株距;

常考题型一

1、用一根长36cm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其表面积是(),体积是()。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cm3,它的棱长是(),表面积是()。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常考题型二

1、一个长方体无盖鱼缸,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做这样一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玻璃?这个鱼缸可以装多少水?

2、、某班需要粉刷教室,其中教室长9米,宽6米,高4米,门窗面积占18平方米,要粉刷四周墙壁和顶棚,如果每平方米用白灰0.25千克,粉刷完这一教室共用白灰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体,如果它的高减少3cm,就成为一个正方体(如图所示)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72cm2。问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一个内装长4分米的正方体水箱内装满了水,将这些水倒入一个内长1米,内宽4分米的长方体水箱内,箱内水高是多少

5、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dm,向容器中倒入5.5L的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15cm。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6、一个金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至少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7、健身中心新建军一个游泳池,该游泳池的长是50m,是宽的2倍,深2.5m。现要在池的四周和底面都帖上瓷砖,共需要帖多少平方米的瓷砖?

8、学校要粉刷新教室。已知教室的长是8m,宽是6m,高是3m,扣除门窗的面积是11.4m2。如果每平方米要花4元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多少元?

常考题型三

9、男女生分别排队,男生有48人,女生有36人。要使每排的人数相同,每排最多有多少人?这时男、女生分别有几排?

10、某班男生48人,女生36人,若分成若干小组,如果要求各组男生人数相等,女生也相等。最多可以分几组?每组男生,女生各多少

11、班长说:“我们班不超过50人,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12、班长说:“我们班不超过50人,分成6人一组多1人,分成8人一组多1人。”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13、有一张长方形纸,长70cm,宽50cm。如果要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成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几厘米?

14、有一种砖长3cm,宽2cm。如果要这种砖铺一个正方形(整块),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厘米?

15、某班同学去植树,分成4个人一组多1人,分成5人一组多1人,分成8人一组也多1人,该班至少有多少人?

16、某班同学去植树,分成4个人一组多3人,分成5人一组多4人,分成8人一组多7人,该班至少有多少人?

常考题型四:

17、一根绳子长4/5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3,第二次用去全长的1/4,这条绳子还剩下几分之几?

18、一根绳子长4/5米,第一次用去1/3米,第二次用去1/4米,这条绳子还剩下多少米?

19、甲、乙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其中甲修了全长的1/3,乙队修了全长的2/5,那么甲乙工程队共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还剩全长的几分之几没有修完?

20、甲、乙工程队修一条长5/6千米的公路,其中甲修了1/3千米,乙队修了2/5千米,那么甲乙工程队共修了多少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完?

39、某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如下表。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你认为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40、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次)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欣和刘云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最大?

(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4)你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并解决问题。

【易错1】

30000406读作:三千万零四零六三千万四百零六

【问诊】

分析原因:学生刚接触亿以内的读数,对数位顺表还不是很熟,顾上了万级,却顾不了个级。特别是零出现很多个的情况下,学生就容易写错。

纠错措施:让学生记住数位表,并分级读数。

改正:300000406读作:三千万零四百零六

【易错2】

三个“8”分别表示8个千万、8个十万、8个千的数是(C)。

A.83688000B.80848400C.800808000

分析:学生没有分级就从高位开始看起,导致错误。

改正:B

【易错3】

89□0039079≈90亿□里可以填的数是(9)。

分析原因: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可以填的数不是唯一的。

纠错措施:让学生明白省略的尾数是那一部分,最高位是什么,再判断填什么数。

改正:89□0039079≈90亿□里可以填的数是(5~9)。

【易错4】

一个蛋糕长5厘米,20个蛋糕排成一排长(100)厘米,就是(1)米。那么,(10000)个蛋糕排起来是1千米。

分析原因:学生对20个蛋糕排成一排长100厘米,就是1米的意思不理解。

纠错措施:帮助学生理解第二条信息的意思,知道排成一排1米需要20个蛋糕,那么排1千米需要1000个20。

改正:那么,(20000)个蛋糕排起来是1千米。

【易错5】

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分析原因:学生对角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纠错措施:画两幅图,一幅是从同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另一幅是从两个点引两条射线,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

改正: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易错6】

1、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分析原因:学生把角的概念忘记了,角是由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角,而直线上没有点,也就不存顶点。

纠错措施: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用概念来判断正误。

改正: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易错7】

160×60=960

分析原因:学生对“因数”中有几个零中“因数”一词的理解不到位,漏数了一个零。

纠错措施:提醒学生要看两个因数中的零,不能漏掉。

改正:160×60=9600

【易错8】

育才小学有学生2120人,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平均每人捐4元,大约捐了(8480)元。

分析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看到大约,直接进行计算了,有个别学生看到钱,以为要估大,所以就看成了2200人了,估得不准确。

纠错措施:让学生看清楚题意,还有考虑是否要联系实际,再估。

改正:育才小学有学生2120人,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平均每人捐4元,大约捐了(8400元)

【易错9】

判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分析原因:学生缺少空间想象力,对平面的认识不够,只能认识到一个平面。

纠错措施:用两把尺演示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线的位置,可以发现它们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改正: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易错10】

平行四边形:(④⑥)

分析原因:学了平行四边形,也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可是填写的时候,还是会忘记,可能学生的思维在潜意识里固定了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纠错措施: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进行回顾,并对照着找平行四边形。

改正:平行四边形:(①②④⑥)

【易错11】

梯形的腰一定比高长。(√)

分析原因:个别学生没有想到直角梯形这个特殊的梯形,没有想到腰和高是同一条。这题考的知识点其实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纠错措施:让学生自己画梯形,画高,看看腰是不是都比高长。

改正:梯形的腰一定比高长。(×)

【易错12】

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因数。(√)

分析原因:学生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1倍数,大部分学生对一倍数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对今后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渗透一倍数这个知识点。

纠错措施:6×1=6.,6和6相等。

改正: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因数。(×)

【易错13】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B)条射线。

A、1B、2C、无数条

分析原因: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左右两边各一条了。

纠错措施:让学生回忆射线的概念,回忆生活中的什么光线可以近似的看作射线。

改正:从一点出发可以画(C)条射线。

【易错14】

一堆煤重75吨,运煤队一次可运20吨,这些煤要运多少次?最后一次运了多少吨?

75÷20=3(次)……15(吨)

答:这些煤要运3次,最后一次运了15吨。

纠错措施:分析题意,理解运完需要几次!

改正:75÷20=3(次)……15(吨)

3+1=4(次)

答:这些煤要运4次,最后一次运了15吨。

【易错15】

下图是闹闹家客厅的平面图(单位:分米),如果用边长是4分米的地砖铺地,需要用多少块地砖?

48×32÷4=384(块)

分析原因: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用地砖的面去铺地。

纠错措施:给学生演示铺地砖。

改正:(1)(48÷4)×(32÷4)=96(块)

(2)48×32÷(4×4)=96(块)

【易错16】

6956÷7的商与(C)最接近。

A.100B.1000C.950

分析原因:学生没有运用估算的意识来进行计算,而是认为1000不到,就一定是950了。

纠错措施:一让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计算,二检查时可以进行计算。

改正:1、6956÷7的商与(B)最接近。

【易错17】

五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个班捐了多少本图书?

(90+60+50+50)÷4

=250÷4

=62(本)……2(本)

分析原因:学生忽略了五年级的班级数,只看到4个数相加,就用总数除以数量。

纠错措施:看问题,平均每个班捐了多少,就需要知道有几个班级,而不是仅仅看加起来的数据个数。

改正:(90+60+50+50)÷5

=250÷5

=50本)

【易错18】

一个锅每次只能放两片面包,每片面包第一面要考2分钟,第二面要烤1分钟。小红早点要吃3片面包,至少要等(D)分钟。

A、3B、4C、5D、6

改正:1、一个锅每次只能放两片面包,每片面包第一面要考2分钟,第二面要烤1分钟。小红早点要吃3片面包,至少要等(C)分钟。

【易错19】

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原因:学生脑海里把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想象成两个大小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纠错措施:画图让学生明白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形状也一样。

改正: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

【易错20】

甲数是乙数的18倍,甲数是396,求乙数。

396×18=7128

分析原因:学生把甲数当成了一倍数,所以写成了乘法。

纠错措施:分析题意,让学生明白乙数是一倍数,求乙数,就是把396平均分成18份,求一份数。

改正:396÷18=22

【易错21】

7×8÷8×7=1

分析错因:学生一看到这样的算式,脑海中自然而然地以为56除以56,忘记了这题的计算顺序。

纠错措施:明确计算顺序。

改正:7×8÷8×7=49

【易错22】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C)个锐角。

A.3B.2C.1

分析错因:学生没有经过思考,没有考虑到钝角、锐角和平角之间的关系。

纠错措施:让学生明白钝角加钝角的和超过180°,所以一定有两个锐角。

改正: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B)个锐角。

一、单选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共16分)

1、下列几何体中,符合要求的是()

2、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的因数只有5个。B、7的倍数只有7,14,21,28,35。

C、32是32的因数,也是4的倍数。D、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A、7:10B、7:18C、7:40D、8:20

A、乘3B、除以3C、乘2D、加上54

A、单数B、偶数C、质数D、合数

6、三只乌龟比赛爬行,皮皮龟5分钟爬6米,跳跳龟4分钟爬5米,贝贝龟3分钟爬4米。哪只乌龟爬行的速度最快?正确的答案是()

7、在一个正方体的每一个面上写一个数字,展开图如下图。如果还原成正方体后,“2”的对面的数字是()

A、4B、3C、6D、5

8、小亮有五块积木(如图)

请问他再加上下列哪块积木就能拼成一个4×4×4的正方体?(注:这些积木都不能再分拆)正确答案是()

二、填空题。(共33分)

1、看图写分数。(3分)

3、在○里填上“>”、“<”或“=”。(2分)

6、(1)4和11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1分)

(2)把一张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体纸裁成同样大的正方形。如果要求纸没有剩余,裁处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厘米。(1分)

8、将下面各数分别填入指定的括号里。(4分)

12561526

(1)质数有();(2)合数有()。

(3)奇数有();(4)偶数有()。

9、按要求填空。(2分)

(1)在□里填上一个数字,使“8□”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

(2)在□里填上一个数字,使“27□”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是()。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或容积单位。(2分)

(1)一台冰箱的容积约是150();一个热水杯的容积约是200()。

(2)一个苹果的体积约是130();一个讲台的体积约是0.6()。

13、下面的图形是用5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的(如图)。

(1)这个图形的表面积是()。(1分)

(2)这个图形的体积是()。(1分)

14、一张正方形硬纸皮,边长是24厘米;从四个角各切掉一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如图),然后做成盒子。

(1)这个盒子用了()硬皮纸。(2分)

(2)这个盒子的容积是()。(2分)

三、解答题。(共51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2、用递等式计算。(12分)

3、解方程。(4分)

4、画出三角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象。(2分)

7、一块长方体形状的玻璃的底面积是80平方分米,厚是0.1分米。已知每立方分米的玻璃质量为2.5千克,这块玻璃的质量是多少千克?(5分)

8、将2个西红柿浸没在盛了350毫升水的量杯后,水位上升至700毫升。平均每个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5分)

9、下面是2016年天云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7分)

(1)请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年级学生近视的人数最多。一至六年级女生的近视人数有()人。

六年级女生近视的人数比男生多()人。

(3)通过本次调查,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建议?

四、动脑筋

1、在小于1000的数中,被5除余4、被3除余2的最大奇数是()。

参考答案

1、下列几何体中,符合要求的是(D)

2、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6、三只乌龟比赛爬行,皮皮龟5分钟爬6米,跳跳龟4分钟爬5米,贝贝龟3分钟爬4米。哪只乌龟爬行的速度最快?正确的答案是(C)

7、在一个正方体的每一个面上写一个数字,展开图如下图。如果还原成正方体后,“2”的对面的数字是(D)

请问他再加上下列哪块积木就能拼成一个4×4×4的正方体?(注:这些积木都不能再分拆)正确答案是(B)

6、(1)4和11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44)。(1分)

(2)把一张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体纸裁成同样大的正方形。如果要求纸没有剩余,裁处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10)厘米。(1分)

(1)质数有(2、5);(2)合数有(6、15、26)。

(3)奇数有(1、5、15);(4)偶数有(2、6、26)。

(1)在□里填上一个数字,使“8□”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4)。

(2)在□里填上一个数字,使“27□”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是(0)。

(1)一台冰箱的容积约是150(L);一个热水杯的容积约是200(mL)。

答:这块玻璃的质量是20千克。

答:平均每个西红柿的体积是175立方厘米。

(4)(六)年级学生近视的人数最多。一至六年级女生的近视人数有(156)人。

六年级女生近视的人数比男生多(36)人。

(5)通过本次调查,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建议?

发现:近视人数在高年级时快速增长。建议:在高年级段时,更应该重视学生的用眼卫生。

1、在小于1000的数中,被5除余4、被3除余2的最大奇数是(989)。

THE END
1.一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公式汇总,期末知识点检测背诵#质感创作人#一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公式汇总,期末知识点检测背诵:复习方法,讲练结合 - 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应用方法。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小组合作学习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复习过程中遇到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584563184831299&wfr=spider&for=pc
2.一年级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孩子寒假用上。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求电子版,谢谢 1年前·湖北 分享 文哥妈妈 麻烦给个电子版,谢谢[比心][比心][比心] 1年前·重庆 千玺开炮 0 分享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全部公式大全,家长们可以趁寒假期间,多帮孩子们复习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呢! ?一、加法 https://www.douyin.com/note/7188044501414415631
3.六年级下册上册字典卡片正版到初中人教版小学通用全2册小学英语图书 > 中小学教辅 > 小学通用 > 之璐筠 >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考点及公式定律知识点汇总思维逻辑训练小学生一年级二 三年级四五六年级下册上册字典卡片正版到初中人教版 小学通用 全2册小学英语词汇+小学英语语 午疟慢文学专营店(16943424)已退店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考点及公式定律知识点汇总思维逻辑训练小学生https://item.jd.com/10102089947936.html
4.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五年级数学沪江3G手机网站—免费手机小学学习网站:五年级数学,小学五年级数学,小学数学知识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http://m.hujiang.com/zx/p5490/
5.生活教育小学数学母题大全一年级二年级三四五六年级人教版上册解题大招母题秘籍知识点汇总思维训练速算巧算练习题36个母题公式核心满分刷爆料人: 小小值机器人 06-30发布 极速发 该价格商品规格:适用学龄段:小学一年级;科目:【提升解题能力】数学母题(赠答案详解)天猫商城该商品正在促销,最终到手价35.8元/件,喜欢可入。 简明https://m.smzdm.com/p/117790469/
6.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三年级下册8篇(全文)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三年级下册 第2篇 第一单元练习题 【知识要点】 1.记忆方向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西南北,认清方向。2.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 (1)南与北相对,西与东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2)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3.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0n0gtfl.html
7.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公式和概念!篇幅有限,完整版添加严老师微信免费领取!!! zi 资 liao 料 ling 领 qu 取 特别注明:一到六年级电子版都有哦 需要电子版联系严老师微信,免费索取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天和你分享关于小学学习资料,考资料,手指长按二维码图片即可关注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UwOTI5Nw==&mid=2247562834&idx=4&sn=ee759a1b8d51b289a24615b2d7ebb0f2&chksm=9e62dc8874a4d1914df9e59ee7caff1307d9ac0135a64b378023c6d53a50bc937f1dccb1913a&scene=27
8.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2、1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知识加以巩固,提高计算和估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毫米、分米、千米的https://www.360doc.cn/article/7998354_189818887.html
9.高中数学课本目录(新人教版)圆的位置关系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小结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 第一章算法初 第二章统计第三章概率 步 算法与程序框图 2.1 随机抽样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2 基本算法语句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6442022.html
10.小学五年级数学单位换算及常用公式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 ?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奥数考点:行程问题数论问题几何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https://m.doc.wendoc.com/b187562906fa8cb1e5c844c69.html
11.数学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堂实录教学视频,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一年级 获奖 49:28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9加几》一等奖教学视频-华东第二十二届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 一年级 44:00 《淘气的一天》新北师大版一上数学综合实践展示课视频-执教老师: 一年级 43:27 《11-20的认识》人教版一上数学深研新教材展示课视频 -周羽 https://www.sp910.com/shipin/shuxue/
12.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下册好爸妈点读,爱点读帮手,人教数学,哪里不会点哪里。 人教数学 部编版本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音频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同步,详细解说课本,逐题讲解,哪里不会点哪里。 爸爸妈妈再也不用纠结数学了! 灵活选择课程,最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 点到哪里读哪里,孩子跟着一https://apps.apple.com/kz/app/%E5%B0%8F%E5%AD%A6%E7%94%9F%E4%BA%8C%E5%B9%B4%E7%BA%A7%E6%95%B0%E5%AD%A6-%E4%B8%8A%E5%86%8C%E4%B8%8B%E5%86%8C-%E5%B0%8F%E5%AD%A6%E6%95%B0%E5%AD%A6%E4%BA%BA%E6%95%99%E7%89%88-%E4%BA%8C%E5%B9%B4%E7%BA%A7%E4%B8%8B%E5%86%8C%E6%95%B0%E5%AD%A6%E4%B9%A6/id1499859794
1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8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探究新知返回解决问题33=33=1【方法一】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84=84=2返回331842返回【方法二】根据分数的意义观察两个分数的特点(2)把73、65化成带分数。返回解决问题【方法一】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返回返回【方法二】根据分数的意义【方法二】根据分数的意义返回观察对比返回用带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http://www.dingdangwenku.com/p-8385.html
14.人教版小学数学辅导范例6篇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教版小学数学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辅导范文1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算技巧;应用 一、引言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在于让小学生掌握运算定律。只有掌握了速算和巧算的运算定律,才https://www.baywatch.cn/haowen/241721.html
15.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手册【买下册送上册】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生语文下册同步写字课练硬笔字帖 ¥13.8 姜小牙上学记全套4册 小学 一年级课外书注音版 四年级 适合孩子阅读的 带拼音的故事书儿童 学校指定班主任老师推荐 二三年级看的 ¥54 小果树儿童人格培养绘本系列我有好性格 https://h5.youzan.com/v2/goods/27bgyf6v9mfqchq
16.表扬学生的教学反思(通用11篇)围绕着这些疑惑我们请教了很多老师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次,我们在集体备课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时,决定给学生的奖励要与教学紧密相关,并要围绕这些奖品展开教学。在这堂课的一开始,教师问学生都见过什么样的表和表有什么用处,并说准备了很多和平常不一样的奖品要奖励给积极动脑筋的同学。同学们一听便争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hy2hu.html
17.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圆的面积公式推导.ppt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圆的面积公式推导.ppt,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面积,公式,推导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https://m.renrendoc.com/paper/9979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