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谢艺观)11月6日,中消协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服务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其中提到,家庭维修行业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投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巧立名目乱收费问题突出。一些第三方家庭维修平台人员维修前不报价,维修后乱收费;二是小病大修无病乱修。一些维修人员无中生有或故意夸大故障严重程度,更换不必要的零部件;三是用二手零部件冒充新部件。一些维修人员在未告知消费者情况下,用翻修过的二手部件冒充新部件进行更换;四是搜索引擎“山寨”维修、黑维修泛滥。搜索引擎通过竞价排名将一些“山寨”维修链接排在官方维修机构前面,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
报告中举例称,2023年6月14日,消费者杨先生曾向深圳市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投诉,因家里某品牌空调故障,联系该品牌售后,维修人员一共上门两次,其中第一次上门维修收费7000元,更换了主板、传感器、线圈三个零部件,第二次上门维修收费2360元,更换了电扇电机马达一个部件。
除了上门维修乱收费,“山寨”维修也横行。报告提到,2023年7月7日,消费者张先生向深圳市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投诉,因电脑故障在某搜素引擎上搜到一家厂家“官方”网站,该商家网站跟厂家官方一样,还在维修过程中多次询问是否为厂家官方维修,对方均回答是。但换屏后回家使用没几分钟屏幕又坏掉了,于是第二天又前往维修点,发现有人在报警维权,他才知道这一家并不是厂家的官方维修,但商户仍声称自己是厂家的官方维修点。
该商户谎言被戳穿后,还坚持说更换的是厂家原装屏幕,可以去厂家直营店检测。张先生来到厂家直营店检测后发现,不仅更换的不是原装屏幕,同时还是一个需要维修的二手屏幕。
中消协认为,家庭维修行业乱象治理难,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造成维修机构“李鬼”现象横行。
除了家庭维修“坑”多难避,从报告来看,研学旅行走样变味、早教机构问题重重、电信行业痛点未除、物业服务体验不佳、民航投诉增幅明显、中介投诉热度不减等亦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