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王村位于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西部,榕江北河中游绕村而过,是一个奇特的水乡。其所在的地理位置特殊,榕江北河有5公里长河段经过该村的西侧和南侧。这河段河面开阔,古时候有几处河水深不可测,漩涡打转,响声如雷,民间称为“潭”,因全村姓王,故旧时村名称“潭前王”,今称潭王。因是水乡的原因,潭王的造船业曾经十分发达。
伴着赛龙舟民俗的兴盛,潭王人自行造出了精美的龙舟。20世纪30年代,村里有一位造船师傅叫王致林,他是造“跳白”的高手。所谓“跳白”,就是一种宽0.5米,长6.7米的渔船,船侧挂一片白色的长木板,木板能反光,鱼有趋光性,夜里这种渔船在河里游弋,鱼便往船里跳,故称“跳白”。“跳白”船体像龙舟,村里人鼓励王致林造龙舟,王致林也早有此想法。该出手时便出手,王致林先造出了27桡的小龙舟,再造出了49桡的大龙舟。真是初试啼声,一鸣惊人。远近各地纷纷前来请他当师傅。潭王王致林因此名闻遐迩。
新中国成立后王致林的儿子王协镇,继承了父亲的造龙舟工艺,为揭阳、普宁各地造出了一批批优质的龙舟。
改革开放以后,王协镇的儿子王慰君对家传造龙舟技术进行科学创新,造出了一艘艘美轮美奂的51桡龙舟。2007年,我市举行百龙闹榕江竞赛活动,有一半的龙舟便是王慰君家族建造的。
潭王龙舟不单外观漂亮,还坚固耐用、跑得又稳又快,在行业内有口皆碑。
五代传承造就“龙舟世家”
“论造船,我这一代是第五代,而如果说造龙舟,我这一代是第三代。”王慰君师傅说,潭王村所在的地理位置特殊,榕江北河有5公里长河段经过该村的西侧和南侧,是典型的水乡,造船业在当地曾经十分发达,他祖上五代就已经开始造船了,而修造龙舟,则要从他的祖父王致林开始算起。
在20世纪30年代,王慰君的祖父王致林,就是一名造“跳白”的高手。所谓“跳白”,就是一种宽0.5米,长6.7米的渔船,船侧挂一片白色的长木板,木板能反射光,鱼有趋光性,夜里这种渔船在河里游弋,鱼便往船里跳,故称“跳白”。由于“跳白”的船体很像龙舟,当时潭王村的村民便鼓励王致林尝试修造龙舟,王致林自己也早有此想法。于是,王致林便先后造出了27桡的小龙舟和49桡的大龙舟。王致林一鸣惊人,名声越传越广,揭阳周边区域的乡村纷纷前来请他修造龙舟。
王慰君师傅说:他17岁开始学习造船,家里原来开有造船厂,最先的字号名为“映碧”,后来又改为“存记”,但随着集体合营,他和兄弟们进入锡场造船厂工作,自家的造船厂也便消失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龙舟曾被作为‘四旧’而被禁止,揭阳的大部分龙舟被毁。我们曾经有很多年完全没有造龙舟。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龙舟活动才渐渐恢复。1980年后渐渐有人来请我们造龙舟。”王慰君说。
“我祖父当时并没有专门去拜师学艺,而是参考当时的龙舟样式,通过自己揣摩探索制造龙舟。我们一家人也是这样,通过祖辈手口相传和经验实践不断丰富造船技艺。”王慰君告诉记者,每次他承接修造的龙舟在交付使用后,他都会专门骑摩托车到江边,观摩自己修造的龙舟在水中划行的效果,然后总结经验,提升技艺。就这样,在多次尝试,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王慰君将家传的49桡龙舟改为51桡龙舟,这一改进使得“王氏龙舟”无论在性能还是外观都有了更大的进步。
由于有着较好的造船基础和一股不断改进的认真劲,王慰君一家制造的龙舟不单外观漂亮,还坚固耐用、跑得又稳又快,广受好评,请他们造龙舟的人络绎不绝,揭阳的龙舟大多出自王慰君家族之手。在2007年,我市在榕江北河市政府前河段举行全市龙舟赛,参加的龙舟有一百艘,称“百龙闹榕江”,有一半的龙舟便是王慰君家族建造的。“普宁新溪里,至今还保存着我父亲制造的一艘龙舟,至今已57年了,可能是全市目前最老的龙舟。”说起这些,王慰君仍有些自豪和兴奋。
然而,随着木船时代逐渐成为过去时,单纯靠制作龙舟,已经难以维持生计,除了王慰君和四弟留在村里,其余3兄弟均外出做生意。他们一家传承了5代人的造船技艺因此日渐式微,这当然也包括了龙舟制作技艺。
龙舟制作工序
裁板
安龙骨装榫头
上漆
绞龙筋
点龙晴开光
1.选木开料
龙舟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部份。龙头一般用樟木雕刻,龙尾要专门寻找长得屈曲的刺勾竹安上。龙身一般选用上好的杉木,由龙舟师傅拍好墨后,请专人开料、裁板。
2.组装
裁好的木板再经抛光、打磨后进行组装。木与木之间用钻子和“钉送”斜斜地凿出一个个钉孔,之后再打入一颗颗特制的钉子。
3.“安龙骨”
“龙骨”相当于龙舟的脊椎,贯穿整条龙舟,是整条龙舟的核心部位。以28米长的龙舟为例,其“龙骨”约为23米长,由两根大杉木连接而成,接驳处用两颗木榫头固定。
4.补灰
将生桐油、稻草和蚬壳灰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制成桐油灰。然后,用桐油灰将龙舟身上的钉孔及木板之间的缝隙填满并抹平。然后将龙舟放置,让桐油灰自然风干。
5.上漆
先将龙身全部刷成白色,然后进行彩绘。一般龙颈正中画八卦,意为八卦能辟除水中鬼魅。上端和两侧画鳞片与龙身相连,一直至尾部。龙身两侧有对称的图案,前部分是“双龙抢宝”,接后是“八宝”,即传说中八仙所执之宝器,最后是双凤飞翔。龙身图案寓意是:“八宝”和八卦一样,都有镇邪作用;前龙后凤,表示龙凤和鸣,有和谐吉庆之意。
6.“绞龙筋”
新龙舟下水前,取空心竹均匀劈成一根根宽约一指的竹篾,中部套住龙骨前端上部,由其下边梁孔穿过,拉出斜上行至龙骨两侧,不断打结连接竹篾一直至龙骨末端,又把竹篾下行从梁上梁下孔穿过,拉出套在龙骨末端上,如此反复回拉接。再用三根长约半米的木棍分别置于竹皮的三分之一中长处,借铁棍、竹棍杠杆力,把竹篾向顺时针方向拧转,边用木槌敲打拍实,短棍随时拧转,直至把篾条拧成长股链。竹篾的数量、链条的扎实度由有经验者掌握,后将短棍固定在龙骨上,每肚梁上再加上小篾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