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揭东区锡场镇的潭王村热闹了起来,怎么回事呢?哈哈,原来是我们揭阳日报社的小记者到这里采风啦!
3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潭王村的红色主题公园前,由一位老师带领我们经过红色主题,来到了放置龙船的龙船厝,那是一间长长的,不宽的一座房子,里面放置着四条龙舟。老师跟小记者讲,潭王村是有名的“龙舟之乡”,每年五月初五,潭王村就会举行一次赛龙舟,而在四月初一这一天龙舟就要下水,划到榕江边上去祭祀。
老师还告诉小记者龙舟的发展史,上世纪30年代,村里的一位村民叫做王致林,他在村民的提议下,造出了21桡的龙舟,之后他的儿子造出了49桡的龙舟,而他的孙子王尉军,今年70多岁了,他造出了美轮美奂的51桡的龙舟,也就是现在正在使用的龙舟。
从未近距离接触过龙舟的小记者,见了龙舟就情不自禁地哇了一声,还在龙舟上摸来摸去,拿起划龙舟的桡模仿划龙舟在空中挥舞……
离开龙船厝,小记者来到了“谦受公祠”。谦受公祠现已经是潭王村为数不多的革命旧址中的一个,小记者在老师的讲解下,知道了日军当时是如何残害老百姓的,以及当时发生在揭阳的几次有名的战役。
篇二:走进潭王村作文500字
7月1日,我们50名小记者走进揭阳市知名的革命老区和“龙舟之乡”——揭东区锡场镇潭王村。
首先我们来到“龙舟厝”,这是专门存放龙舟的房间。潭王小学的柯主任为我们讲解了有关龙舟的历史,还让我们拿起龙舟桨,亲身体验在龙舟上的感觉。“龙舟厝”里放着两艘龙舟,听柯主任说,一艘龙舟大概可以坐50个人,还有,据说喝了龙须水能治百病,能祈求一年的平安。
据解说员老师介绍,1938年潭王村早期共产党员王液与其夫人林文斐,受党组织委派回家乡组织抗日活动,并在潭王村创建了这所专门培育爱国青年、宣传革命信念的学校,也就是潭王小学祠堂旧址,以前叫作蓝康中心学校,这个学校对先进分子进行爱国和革命教育,培养出一代代革命人士,在这里踏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征途。
这次采风活动,我们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揭阳地区的革命史、潮汕地区龙舟的民俗史以及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