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17:30人民网-消费频道作者:刘卿
人民网北京11月5日电今年的“双11”即将进入“下半场”,各大电商平台和商家纷纷加大促销力度,持续推出优惠促销活动,消费者熬夜抢购付尾款、直播间蹲点疯狂下单……在“购物狂欢季”消费火爆的同时,复杂难懂的促销规则、先升后降“假优惠”、商品质量与售后维权难等问题引发消费者吐槽。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多地消保委发布“双11”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各种“假优惠”价格陷阱,直播间秒杀须冷静,“先验后签”绿色消费,商家所送赠品有质量问题,也可依法要求索赔。
先升后降“假优惠”,价格陷阱须警惕
红包活动一直以来是各大电商平台吸引用户、提升销量的惯用手段。“全年最低价”“定金抵扣”“红包补贴”“满减”“限时抢购”“低价秒杀”等各类优惠活动层出不穷……消费者发现,有时候这些红包活动看似优惠多多,实际上却很鸡肋。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双11”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提前做足“功课”,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建议消费者不轻信商家作出的“特价”“清仓价”“全网最低价”等宣传,购买商品前,要货比三家,先了解商品的大概市场价格,再对商家促销活动是否有实际优惠进行评估,警惕“明降实涨”等价格陷阱,避免受不实促销诱惑而冲动消费。
直播带货槽点多,秒杀抢购须冷静
江西省消保委建议,消费者要保持冷静,选择有健全保障体系的电商平台观看直播,同时选择在信誉度良好、知名度高的直播间下单,按需购买,不攀比奢华,量入为出,规避冲动消费行为。
上海消保委表示,消费者通过直播间链接直接下单,选择可靠的主播非常关键,为避免无迹可寻无处维权,消费者选择购物渠道还要慎重。
广东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面对“双11”电商平台直播购物宣传轰炸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智,要尽量选择正规平台且具有专业选品团队的头部主播,尽量选择品质保证且有售后保障的商家和商品,同时不要被直播间营造的“超高性价比”“热卖”“抢购”“秒杀”等气氛所感染,避免冲动下单,盲目消费。
预售定金不退还,确认需求再下单
售后服务诟病多,“先验后签”绿色消费
“双11”期间商品交易量大,收货环节非常重要。中消协表示,消费者收到商品时,应行使“先验后签”权利,仔细验货。尤其是一些贵重物品和易碎品,一定要确认货品完好无损并符合双方的约定后再签收。遇到快递商品损毁或者与约定严重不符的,消费者有权拒签。
此外,购物凭证也是消费者进行维权时最直接最有效的证据。广东省消委会认为,消费者在“双十一”购物时,要注意保存促销活动细则、商品宣传图片、商品订单页面、与网店的聊天记录、支付信息、物流记录等网购商品及交易信息,以便发生纠纷时有利于维权。
每逢“双11”,许多消费者都会买进大量生活用品、食品等囤积在家里,由于过量囤积用不完或商品过期,往往造成浪费。广东消委会提醒消费者,要树立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理念。做好消费规划,尽量在确定有实际消费需求情况下才进行购买,不为价格驱动购买不需要商品,不因囤积商品而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