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探索机械制图的奥秘:国家标准与应用,助你提升写作技能
机械制图基本标准样条1
【关键词】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应用
1.现行机械制图标准在教材中的应用
(一)基本规定标准共14项,具体如下:
1.GB/T14692-2008《技术图样投影方法》、2.GB/T10609.1-2008《技术图样标题栏》、3.GB/T10609.2-1989《技术图样细节栏》、4.GB/T14689-2008《技术图纸格式及格式》5.GB/T14690-1993《技术绘图比例》、6.GB/T14691-1993《技术绘图字体》、7.GB/T4457.4-2002《机械绘图线》、8.GB/T1357-2008《通用机械及圆柱重型机械用齿轮模数”,9.GB/T180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及配合选择》、10.GB/T4249-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公差原则》、11.GB/T131-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产品技术文件中的“表示”,12.GB/T897-1988“双头螺柱bm=1d”,13.GB/T898-1988《双头螺柱》,14.GB/T899-1988《双头螺柱bm=1.5d》
(2)绘图方法标准共有7种,如下:
1.GB/T17451-1998《技术图样绘制意见》、2.GB/T17452-1998《技术图样绘制意见》、3.GB/T17453-1998《技术图样绘制意见》技术图纸《法定截面面积的表示方法》4.GB/T4458.1-2002《视图的绘制方法》机械制图装配图》,5.GB/T4458.2-2003《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的编号及排列方法》,6.GB/T4458.3-1984《机械制图等轴测图》,7.GB-T4458.4-2003《机械制图图样绘制方法》8.GB/T4457.5-1984《机械制图剖面符号》9.GB/T4458.6-2002《机械制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剖面图》
(3)规定涂装方法和简化涂装方法标准共15项,具体如下:
1.GB/T16675.1-1996《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绘制方法》、2.GB/T4459.1-1995《螺纹和螺纹紧固件的表示方法》、3.GB/T4459.2-2003《齿轮表示方法》,4.GB/T4459.4-2003《弹簧表示方法》、5.GB/T4459.7—1998《滚动轴承的表示方法》、6.16675.2-2012《技术图样的简化表示方法》、7.GB/T3-1997《普通螺纹端部、肩距、底切和倒角”,8.GB/T1096-2003《普通平键》、9.GB/T117-2000《圆锥销》、10.GB/T119.1-2000《圆柱销未淬硬钢和奥氏体不锈钢》、11..2-2000《圆柱销》淬硬钢和马氏体不锈钢”,12.GB/T97.1-2002《A级平垫圈》、13.GB-T1031-2009《产品几何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14.GB-T5782-2000《六角头螺栓》、15.GB-T6170“1型六角螺母”,
(4)图形符号和尺寸表示标准共9个,如下:
1.GB/T4458.4-2003《机械制图尺寸注解》、2.GB/T4458.5-2003《机械制图尺寸公差及配合注解》、3.GB-T1095-2003《平键键槽截面尺寸》》、4.GB-T4458.5-2003《机械图纸尺寸公差及配合注释》、5.GB/T1182-200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记》、6.GB/T17773-1999《形状和位置公差扩展公差带及其表示方法》7..GB/T1182-200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记》,8.GB/T1800.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与配合》,9.GB/T1800.2-2009“产品几何规范(GPS)限制和配合第2部分:标准公差水平以及孔和轴极限偏差表"
2、机械制图课程新旧国家标准主要变化
1、GB/T10609.1-2008《技术制图标题栏》代替GB/T10609.1-1989《技术制图标题栏》。主要区别是:
GB/T10609.1-2008增加了“投影符号”标注的方法、概念和位置,即在标题栏中添加“投影符号”(第一视角、第三视角)的标注示例。注释位置在原标题栏的“绘图代码”栏内。第一个角符号如图1(a)所示,第三个角符号如图1(b)所示。
(一)(二)
图1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符号
2、GB/T14692-2008《技术图样投影法》代替GB/T14692-1993《技术图样投影法》。主要区别是:
GB/T14692-2008中要求条款“绘制技术图样时,应当以正投影法为主,辅以轴测投影法和透视投影法”。
3、GB/T1357-2008《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模数》代替GB/T1357-1987《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主要区别是:
(1)修改了标准名称中的引导元件等内容,即将“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修改为“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模数”;
(2)本标准不再适用于汽车齿轮;
(3)取消1以下的模值,模值≥1;II系列增加了1.125和1.375两个模数值,取消了II系列中的3.25和3.75两个模数值。
4、GB/T180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及配合的选择》代替GB/T1801-1999《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及配合的选择》。主要区别是:
将“基本尺寸”改为“公称尺寸”,并分别修改“上限偏差”、“下限偏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极限尺寸”和“下限尺寸”。
5、GB/T131-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方法》代替GB/T131-1993《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码和标注方法》、GB/T1031-2009年《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代替GB/T1031-1995《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值》。新旧标准的主要区别是:
(1)将国际标准适用的“Ra0.3”的“Rz0.9”修改为中国标准适用的“Ra0.2”的“Rz0.8”示例等。
(2)GB/T1031-1995国家标准中,表面粗糙度的评价参数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粗糙度十点高度(Rz)和最大高度轮廓(Ry);在GB/T1031-2009标准中,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价参数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和轮廓最大高度(Rz),即改变“轮廓最大高度”参数“Ry”改为“Rz”,删除“微观凹凸十点高度”评价参数。
(3)将GB/T1031-1995标准中“轮廓微观凹凸平均间距”中的参数代号“Sm”改为“Rsm”;将原标准中的采样长度代码“l”改为“lr”。
新标准中表面粗糙度符号的书写和读出方向与尺寸的书写和读出方向一致。一般情况下,除了上表面和左表面之外的表面都需要进行标记。如有必要,可以使用表面粗糙度符号。带有箭头或黑点的引导线引出标注。新旧国家标准中表面粗糙度的表示如图2、图3所示。
图2新国标中表面结构的表示
位置a:注意表面结构的单一要求。位置b:注意两个或多个表面结构要求。c位置:注明加工方法、表面处理、涂层或其他加工要求等。d位置:注明表面纹理及纹理方向。位置e:表示加工余量,单位为毫米。
图3旧国标中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位置a1、a2:写入粗糙度高度参数代码及其数值,单位为微米;b位置:写加工要求、电镀、表面处理或其他说明;c位置:写入采样长度(单位:mm)或波纹度(单位μm);d位置:写入加工纹理方向符号;e位置:写入加工余量(mm);f位置:写入粗糙度间距参数值(mm)或轮廓支撑长度率。
(5)如果零件的大部分(包括全部)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结构要求,则旧国标标注为:在图样右上角统一标注。加上“休息”两个字。GB/T131-2006修改为:如果零件的大部分(包括全部)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结构要求,则表面结构要求可在图样标题栏附近统一标注。此时(除非所有表面都有相同的要求),表面结构要求的符号后面应为:
①给出基本符号,括号内不加任何其他注释;
②括号内给出的不同表面结构要求应直接在图纸中注明。
6、GB/T1182-200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代替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的一般原理、定义、符号和图形表示》,主要区别:
(1)将旧标准中的“形位公差”修改为“形位公差”重要概念名称;
(2)将旧标准中的“中心元素”修改为“派生元素”,“轮廓元素”修改为“组成元素”,“被测元素”(被测元素)修改为“提取元素”;
(3)GB/T1182-1996标准中的附图标记与GB/T1182-2008标准中的附图标记存在显着差异。差异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旧国标中基准符号的表示
图5新国标中基准符号的表示方法(二选一)
7、GB/T1958-2004《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形位公差检验规程》代替GB/T1958-1980《形位公差检验规程》。主要区别是:
GB/T1958-2004修改了一些常用概念,将“实际测量元素”改为“提取测量元素”,“理想元素”改为“拟合元素”,“实际轴”改为“提取中心”将“线”和“实际中心面”更改为“提取中心面”。
8、GB/T4249-2009《产品几何规格(GPS)公差原则》代替GB/T4249-1996《公差原则》。主要区别是:
(1)将“形位公差”改为“形位公差”;
(2)增加了“最大实体边界”、“最小实体边界”和“遏制要求”的定义,并简化了“最大实体边界”、“最小实体边界”和“可逆要求”的内容。
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机械制图标准正在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家标准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是否具有标准化意识,对《机械制图》教学中正确传授标准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认真细致地研究国家标准的沿革和发展过程,跟踪国家标准发展的最新动态,准确、实时地掌握国家标准及其变化。不仅对于《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教学和研究是必要的,而且对于新国家标准的实施和普及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
[1]GB/T10609.1-2008《技术图纸标题栏》。
机械制图基本标准第2部分
关键词机械制图;绘图设置;研究
AutoAided(AutoAided)是于1982年首次开发的一款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图、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它已成为国际上广泛流行的绘图工具。它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可以通过交互式菜单或命令行执行各种操作。其多文档设计环境可以让非计算机专业人士快速学会使用它。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您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各种应用和开发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性广,可以运行在各种操作系统支持的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上。
一、机械制图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工程领域,图纸是工程师用来交流的技术语言。作为载体,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设计理念。同时也是生产过程中加工、检验的主要依据。根据多年的经验,强调了机械制图在机械工程中的作用。的重要地位。
在机械工程中,机械制图作为一种技术语言应用于机械设计、生产和使用的各个方面。设计者可以通过图纸表达自己的意图,制造商也可以利用它来了解设计要求,使用和了解运行设备的结构和性能。一切都是根据图纸来完成的。因此,所有工程师都需要掌握机械制图的技术语言。
2、机械制图中的图纸设定方法
当使用绘图设置进行机械绘图时,默认设置已不能完全满足绘图标准的要求。我们必须匹配一些绘图设置以符合当今的绘图标准。设置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图层设置
整个AutoCAD机械制图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图层设置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这对于提高绘图效率、让整体管理变得更加轻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图层设置有基本要求。设置时,要简单、充分。因为,从机械制图的角度来看,通常是根据图中的各种线型(粗实线、细虚线、虚线等)来分层。此外,诸如尺寸和文本标签、注释等元素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
其次,层的颜色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来设定。例如,对于按照线型分类的图层,必须参考线型颜色来设置图层颜色。在《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中,图层颜色是与绘图线颜色结合起来设定的,如粗实线图层为绿色,细实线、波浪线和双折线图层为白色,虚线图层为白色。细点线使用黄色、红色,双点线使用粉色等。
2.线型和线宽的设置
为了保证图纸的清晰性和规范性,机械制图中非常重视线型的使用。除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外,还规定了不同物体的不同线型,对其具体的绘制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中已明确规定,虚线的默认宽度为0.25毫米。它通常是线宽本身的24倍。两点之间的间隙与点的比例通常为7。但AutoCAD自带的线库中有不同的要求,两者的比例为2,完全不符合标准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在绘图时,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相近的线型或者定制符合标准的方式来解决内置线型与我国机械制图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3.字体设置
4.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
默认尺寸标注样式为ISO-25,但很多设置不符合我国的机械制图标准。通常在机械制图中,我们参考《机械制图尺寸标注方法》(GB/T4458·4-2003)中规定的尺寸。注释,通过创建和修改注释样式来满足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在机械工程中,机械制图的地位无人能取代。但机械工程师在使用AutoCAD软件进行机械制图和设计时,必须参考我国的机械制图标准。本文提到了机械制图的几种方法,通过搭建绘图环境,然后构建一些常用的块和模板,可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机械制图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能够更好的适应行业标准。变化和更新以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技术要求。
参考
[1]姚继全,李小火。机械制图的绘制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02)。
[2]张永茂.机械制图教程中文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蔡世健.基于机械制图规范的模板定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04)。
机械制图基本标准第3部分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从培养目标出发,搭建了口径宽、基础扎实的统一图形表达和图形思维平台。在强调绘制几何和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融入了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常用的计算机制图、三维建模、图形计算机处理技术以及CAD发展趋势。通过了解这些课程的定位,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积极性,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然而,空间想象的产生和发展符合认知运动规律,属于认知系统——即认识事物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从整体到部分。因此,现行的绘画课程教学体系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学习没有兴趣、文化基础薄弱的所谓“差生”。一旦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很容易“破罐子破摔”,放弃整个课程。因此,如何教好机械制图课,让学生对这门重要且专业性强的课程产生兴趣,进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好、进步好,是中等职业学校制图课教师的研究课题。需要做的。面临的问题。
2.机械制图教学理念转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基于必要性和充分性,进一步精简教学内容,特别是空间几何图等理论问题;突出现实性、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注重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图案阅读与应用、图案绘制能力;提出并应用“面向对象”“任务驱动法”教学;立足学生实际,实行教育性、启发性、直观性、实践性、迁移性知识。
随着新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中等职业学校非常有必要增设课程,进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特点,将其与传统地图学课程整合成多个模块进行教学,学生可以直观、方便地学习地图学理论,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机械制图与课程内容的融合成为必然。
目前,机械制图与印刷的结合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1)加成模式。为机械制图教材增添知识。(2)开设另一门课程。将会单独打开。这种方法凸显了机械制图的重要性,但在学习时期却脱离了机械制图。很容易导致机械制图内容与应用脱节,教学效果不明显。(3)与一体式组合。机械制图与教学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有效。
三、教学思想
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几个主要模块。通过各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充分体会到现代技术的优越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的个体品质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多元化创新能力。这样,他们就达到了机械制图和课程的目标。整合模块教学的目的。
但其教学对教材、师资、设备、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可以组织编写教材,使其与机械制图有机结合。教材应包括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计算机练习。对教师进行图形学理论知识的培训。改善计算机图形环境,硬件环境是基础。结合学生自身条件开展个性化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4、教学优势
2。快速准确地计算各种物理对象。不需要手动计算,只能通过遵循正确的操作命令来快速,准确地实现它,从而消除了学生进行乏味且复杂的计算的需求,这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更直观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传统模型相比,计算机绘图更加灵活,可以更直观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5。促进教师以提高其职业素质
机械绘图样本的基本标准第4条
关键字:机械图;质量;方法
作为基础课程,机械图结合了理论和实际特征。只要它在机械生产领域,无论组件有多大或小,图纸都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机械图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提高机械图质量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人们是关键因素。这要求机械学生对理论知识有牢固的掌握,积极参与生产实践,了解所有涉及机械绘画知识的工作内容以及丰富模式信息。因此,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机械图”在提高机械图的质量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此为起点,本文对如何提高机械绘画教学的质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践中进行了测试和开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传统机械绘画学习的缺点
2。提高机械图质量的方法
2.1.介绍多媒体机械绘画教学方法
2.1.1.减少黑板内容并增加教室容量
2.1.2.培养学生的机械空间想象力
机械图的研究对象是三维对象,主要涉及各种基本几何,组合,零件和组件。如果始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型,它将有很大的限制。首先,木制模型不符合教材内容,严重偏离生产实践,甚至选定的教学辅助工具都是不合适的。其次,木制教材的大小和形状是单一的,在演示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都没有到位,并且选择某些形状非常有限,这使得学生无法完全理解空间的结构对象。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大部分和集会是不现实的。即使他们去研讨会访问实际物体,学生也只能观察外观,并且不会随意逆转或拆卸。相反,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全证明使用各种三维模型的机械组件与学生与学生的内部结构和组装关系。模型的大小以及内部和外部结构可以一目了然地清楚地理解。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机械空间想象力,并通过建立观点和三维模型来增强理解,从而提高机械图的质量。
2.2.注意提高装配图的绘图质量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还必须注意组装图的绘图质量,这要求学生在机械绘图学习中养成这种习惯。首先,在学生绘制零件草图之后,他们必须根据组装示意图绘制组装绘图草稿。其次,在制作组装图的过程中,有必要集中精力分析零件之间的组装关系,使学生能够仔细了解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匹配属性和连接方法,并完全反映这些内容在汇编中的这些内容绘图以确保组件图的质量。第三,在确保了组装绘图手稿正确之后,教师应建议学生学习正确使用绘图工具,遵守机械绘图的原理,使图纸中的线条厚度和细腻,并标准化中文的使用标准化字符,数字,字母,箭头和其他符号。最后,完成组装图后,需要根据零件草图来绘制正式的零件工作图,使学生可以适当地修改零件以满足装配要求,最后完成高质量的机械组装图。
2.3.连续优化机械图的审核方法
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如何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提高机械图的质量,我们可以发现机械绘图课程起着无法低估的作用。这是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主要切入点,学生必须忽略它。,.因此,该课程必须旨在提高机械绘画的教学质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在组装图中的动手能力,并努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绘图审查技能,优化机械绘画效果并改善机械图质量。
[1]du。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型来优化机械绘画教学[J]。。2011,(20)。
[2]。提高机械图教室质量的方法[J]。青年时代。20120,(12)。
[3]Ting。做得很好,在组件的测量和映射方面,提高了手的能力[J]。
机械图的基本规范第5章
关键词:技术学院机械绘画的综合教学改革
“机械绘画”是技术大学机械专业的专业基本课程。该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图纸,学校图纸和理解技能,即,学生必须具有三维三维的物理对象的形状和结构,以将其绘制出来。同时,对象的平面图的能力可以正确恢复通过读取平面图形正确恢复物理对象的真实对象和结构。传统的机械图课程主要授予国家图形技术标准。内容相对无聊和抽象。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基础上通常很薄,而且很差。他们在本课程的研究中表现出了某些困难和学习情绪。机械绘画课程的教学有更大的困难,综合教学的改革必须进行。
1。传统的机械绘画课程教学模式的问题
1。忽略学生的主要职位
2。不利于动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机械绘画课程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理论知识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主要强调法规和标准是什么。他们必须理解的内容以及必须记住的东西。动员学生的热情很难,甚至很容易触发学生的叛逆情绪。
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4。太依赖测试结果的评估方法
在教学评估和评估方面,机械绘图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最终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估。但是,这种传统评估和评估模型的直接后果是,教师不会接受测试,学生也不会回答。最终评估无法全面,并真正反映学生的绘画和图表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学生通常具有更高的绘画水平,但是考试失败了。一些学生通常的绘图水平较差,但是测试成绩非常好。
2。机械图的综合教学和实施的要求
自2009年综合教学改革开始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积极鼓励并要求技术学院按照技能才能的培训规则,专业能力培训的目标,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根据工作过程设计遵循工作过程,并安排教学活动,并根据学习者学习的要求,并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整合。一个是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一个-一项,能力培训和工作职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事务部综合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识形态和要求,机械绘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绘画,学校绘画和识字能力。实施综合教学的第一件事是更好地构建综合课程标准。包括典型的工作任务描述,工作内容分析,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参考学习任务,教学实施意见和教学评估要求。机械绘图课程以实现传统教学内容和综合学习任务的对接需要以下问题。
1。解决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问题
机械绘图课程的特征是理论,实用,微不足道的知识和抽象内容。因此,学生通常对学习和学习动机不足不感兴趣。机械绘画课程的综合教学改革必须从设计任务设计开始,以解决不高度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必须仔细准备内容的内容,解决学生对机械绘画课程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大量高端机械制造的视频和图形材料正确理解机械图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和交流。通过放松和新颖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刺激,学生的长期学习动机也得到了培养。只有当学生对机械绘画课程感兴趣时,学生才能改变“学习”为“我想学习”,从而为学习本课程奠定基础。
2。解决机械绘画教学任务的构建问题
机械绘图知识中有一个相对明显的难度结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指导,检查,评估等。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时,有必要充分考虑每个任务之间的困难和简单级别的关系。在任务设计中,掌握的原则是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完成任务。例如,“简单几何”的学习任务包括学习机械图的基本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况来指导学生建立标准意识:“法兰板的投诉”,然后指导学生询问和总结机械绘画的标准和规则。通过组织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记住标准,最后通过摘要,评估和评估来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在学生获得基本的绘画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依次完成绘图和绘图的学习内容。每个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基于特定的任务,并且有必要确保学生通过任务限制来完成事情。教师必须掌握关键链接的指导,以确保可以顺利进行学习活动。
3。解决机械绘图教学评估和评估的评估
第三,实施机械绘图和解决建议的综合教学的实施
在技术学院实施机械绘画的综合教学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由于各种技术学院和大学之间机械图的综合课程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格,因此存在各个机构的政治问题,这会导致大学与大学之间的机械图中的教学改革不平衡。图形整合的改革仍在形式上。
其次,机械图的综合教学改革提出了对教师质量和水平的更高要求。领先的工作质量,例如学习任务和整合教学资源的准备,通常受教师的能力和教师能力和技术学院的限制。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