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松下对垒海信TCL家电品牌鏖战全球体育营销

伴随着决赛终场哨声吹响,2024年欧洲杯以西班牙斗牛士战胜英格兰三狮问鼎德劳内杯为结局落下了帷幕。作为今夏最重要的体育盛事之一,欧洲杯官方赞助商海信和西班牙国家队官方合作伙伴TCL在赛场内外都赚足了眼球,中国黑电双雄为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打响了知名度。

“体育营销是个慢功夫。”在6月26日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上,海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少谦曾如此总结道。

但借助本土赞助商的身份,三星在1988年获得大量的品牌露出与宣传营销机遇,为海外市场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形象基础。

1997年,三星再次宣布成为奥运官网合作伙伴,并从此前的本土赞助商成为TOP赞助商,随后连续赞助多届奥运会、冬奥会与残奥会,借助体育营销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全球品牌价值。

而作为中国消费者颇为熟悉的另一奥运会知名赞助商,松下的奥运营销历史要更为悠久。

即便在松下公司经历公司发展史上巨额亏损(96.6亿美元,彼时约合632.7亿元人民币)的2011年至2012年,市场一度传言松下将退出TOP赞助商行列以缩减成本,松下依然坚持留在了奥运金主阵营中。

随着2013年国际奥委会敲定东京获得2020年奥运会举办权与2013年松下扭亏为盈,2014年其也正式宣布续约奥运全球官方合作伙伴至2024年。

同为奥运TOP赞助商,三星与松下打出的宣传口号分别为“开放才能共赢”和“激情共享”,也与本次巴黎奥运会“奥运更开放”的口号相呼应。随着赛事开幕临近,两家资深赞助商也将在欧洲市场直面中国品牌海信、TCL等尚未消退的欧洲杯热度。

结合中日韩诸多家电企业的实践路径来看,投入顶级体育赛事进行营销推广是其在全球化发展期的共同决策,但另一方面,从宣传方式来看,同样作为主营显示类黑电产品的厂商,三星与松下相较于海信与TCL,在宣传方式与风格方面又存在着一定区别。

例如欧洲杯期间,海信作为赛事官方赞助商,其宣传标语主要围绕市场地位展开,从2016年的“海信电视,中国第一”到2021年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再到2024年的“中国第一,不止于世界第二”,海信的宣传侧重点在于展现公司高速增长的销售业绩与国际市场地位。

此外,海信与欧足联达成进一步合作,成为欧洲杯VAR显示官方合作伙伴,也是其重点宣传与强调的内容。

作为中国黑电品牌的另一劲旅,在欧洲杯官方赞助商已被海信捷足先登的背景下,TCL则选择以赞助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波兰、斯洛伐克五支球队的方式将品牌与欧洲杯结合绑定。

区别在于,2024年一季度海信系电视以13.6%的出货份额位列第二,而TCL电视销量则以12.6%的市占比位居第二。

作为渠道与经销商在经营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传统家电行业,两种销售数据统计路径下的“全球第二”都存在一定说服力,也反映出海信和TCL国产黑电双雄间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

但另一方面,在国产品牌争相以市场地位展现竞争力的同时,目前仍牢牢占据全球电视出货量与销量第一的三星,在随后的奥运品牌宣传中则展现了另一种策略。

在三星近期发布的宣传内容中,着重推介了法国滑板运动员AurélienGiraud、德国残疾人短跑运动员JohannesFloors和法国霹雳舞运动员SarahBee三位三星奥运运动员大使,以展现其开放共享的价值观。

同样作为奥运会的TOP赞助商,松下则更愿意展现展示其对赛事举办的设备、技术和解决方案支持,这一点与海信作为欧洲杯VAR官方伙伴的策略颇为相似。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马宝龙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与日韩企业在体育营销中的策略差异主要是因为发展阶段的不同,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自主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目标以改变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低质的刻板印象、建立全球品牌认知与知名度为主,在消费者心理的“认知—情感—行为”中尚处于第一阶段。

而日韩企业在欧美等海外市场已发展多年,已走过了建立全球知名度的过程,当前则重点需要建立品牌差异度和与本土市场的情感纽带。

“从中国企业的实践来看,不可能跳过认知直接到情感阶段,从产品本身凸显品牌竞争力更为现实。”马宝龙表示。

虽然方式存在差异,但无论是中国企业当前赞助欧洲杯、澳网,还是彼时日韩企业涉足奥运,其和核心都在于借助这些全球性赛事的光环快速打造全球影响力。

另一方面,此类重大体育赛事的赞助,其作用不只在于影响消费者,还在与营销渠道。

海信德国公司总经理侯路此前就曾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很多传统渠道在展台数量、位置等方面具有一定排他性,很多中国品牌刚进入德国市场时往往难以争取到有效的渠道资源。但近年来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以及海信作为欧洲杯赞助商带来的宣传效应,使其在与强势渠道进行谈判、合作时掌握了更高主动性。

此外,尽管本次欧洲杯和奥运会举办地均位于欧洲,但作为业内人士与专家在与记者交流时提到,除欧洲市场外,作为体育大国的中国亦是其体育营销的侧重点所在。

作为全球家电市场的先行者与重要竞争者,三星、松下等公司的体育营销策略,既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出海营销如何破局的前例,也为其未来夯实市场地位后的思路转变提供了参考。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营销并无对错,有效扩大产品品牌力才是关键,不一定要遵循他人的路径,如果要区分利弊,性价比为核心的产品营销更有利于销售,但不利于塑造品牌调性,很难拔高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而价值观输出为核心的产品营销有利于塑造品牌,但不利于促销,会给消费者留下“为企业形象买单”的印象。

THE END
1.家电巨头“三国杀”的情况下,小企业如何利用设计突破小企业在家电巨头“三国杀”的竞争中,应充分利用设计突破来提升竞争力。通过明确设计定位与目标市场、加强设计创新能力、优化产品设计流程、强化设计营销策略、利用设计推动品牌建设以及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小企业有望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发展。http://m.333design.cn/cn/nd.jsp?id=430
2.中国家电行业全年度报告(2021)受此影响,集成灶市场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品牌竞争加剧。 三、推高卖新策略不变,高端带动均价上扬 2021年,受铜、铁、铝、塑料等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影响,“推高卖新”成为家电行业共同的选择,集成灶也在此行列。从平均单价来看,2021年集成灶线上平均单价为7126元,较2020年增长13.2%;线下平均单价为10656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325/10194823.shtml
3.家电巨头战略新动作!美的光伏“厚积薄发”布局光伏赛道家电巨头战略新动作!美的光伏“厚积薄发”布局光伏赛道 作为中国制造征战全球市场“新三样”之一的光伏产业,再次迎来行业巨头的战略性布局。2月29日,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分布式能源全产业链行业盛会2024第十九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上,美的光伏首次亮相便以“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和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07204112531493
4.国美电器战略案例分析6篇(全文)S(内部优势)14 国美电器连锁门店的盈利能力在品牌、管理模式、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与国际零售业巨头还有很大差差距黄光裕事件爆发后,对国美资金链的影响后黄光裕时代的发展W(内部劣势)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家电业高举着民族主义的大旗开始向日本、欧美的跨国公司抢夺市场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9th5exv.html
5.品牌危机日本家电品牌被收购日本企业巨头真的败了吗?→买购网【品牌危机】日本家电品牌被收购 日本企业巨头真的败了吗? 导语READ当年日本家电品牌的辉煌,依然令人记忆犹新。如今,松下裁员、东芝裁员、日立裁员、三洋转售、夏普变卖……种种关于日企不行了的消息,似乎都在预示着日本家电品牌的集体衰落。日本家电企业真是因为中国家电企业的崛起而被揍的满地找牙么?下面我们一起来https://www.maigoo.com/news/456005.html
6.存量竞争下的突破:家电行业的新机遇在哪里?通过深入理解和把握房地产存量、品牌竞争存量和售后服务存量这三个维度的内涵,以及关注内销市场调整、出口市场表现和全球化优势,家电企业能够制定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创新发展、优化渠道、强化服务和合作共赢。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只有那些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持续创新、注重品质和服务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https://m.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52641.html
7.中国家电行业深度分析与未来趋势展望报告简介: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家电行业的现状,为行业专业人士提供了市场洞察。详细内容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主要品牌表现、消费者行为、政策影响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预测了技术进步如5G和物联网对行业的潜在影响,并提供了战略建议,旨在帮助相关从业者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2869687/article/details/142621703
8.直击133届广交会:家电品牌巨头看好下半年出口走势,欧洲绿色低碳上述提到的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等家电品牌巨头的表现或许可以说明,中国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正面临“出海”机会红利,中国出口高增,除了前期积压订单集中释放之外,对新兴市场出口订单亦与日俱增。雨果跨境观察到,多家家电参展商几乎都接待了来自东欧、南美、东南亚等海外采购商,并相约展会结束后到工厂实地探访,这正是参展商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144048
9.「Yeelight易来」姜兆宁:千亿级赛道中如何错位竞争?顺风堂(四)和巨头竞争的策略 策略一:市场再细分,红海里找蓝海。 比如说易来的自有品牌和小米的米家品牌竞争时,我们选了这么一个策略:专注于小众且高值人群。举个例子,高收入妈妈这个群体,她们其实是有很强的付费能力,也愿意接受健康的概念,我们在为她们开发的儿童护眼灯产品,就特别受欢迎。但是这些价格往往超出米粉选产品https://shunwei.com/news/1359
10.海尔智家雄霸全球家电市场的巨头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三家白色家电巨头中,海尔的成本管控能力是最弱的。 3.2 销售端分析 下面,我们再从销售端,对比看一下几家白色家电巨头的销售费用率数据。 可以看到,长期以来,海尔智家的销售费用率维持在16%~18%区间,明显高于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这与海尔智家重营销的策略有关,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其https://emcreative.eastmoney.com/Fortune/V/Share_ArticleDetail/20230314113127613416880
11.资本运营,集团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美的从来没有偏离过家电这一主线。专业化的路线使美的风扇做到了全国最大,使空调、压缩机、电饭锅等产品做到了全国前三名,巨大的规模造就了明显的规模优势。然而,随着家电行业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进军其它行业、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美的集团的现实选择。与此同时,美的在资本、品牌、市场渠道、http://www.jscj.com/cwkjs/yanjiu/09/5062.html
12.从“多品牌”到“多品类”,家电行业的颠覆才刚开始通过多品牌策略,让各家有底气面对“价格战”,同时又凭借高端产品收获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目前在国内家电市场,多品牌化经营早已渗透到了二三线品牌,多品牌成为了行业标配。 二、多品类何源会成为家电行业的下一站? 在多品牌之后,多品类在家电市场又骤然成风。 http://www.xfrb.com.cn/article/household/1106315864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