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可谓悲喜交加,身在其中的企业既经历了成长初期快速发展的快感,也面临着供大于求矛盾下的市场恶战利润不断下滑伤痛。无论是海尔、TCL等已初步实施全球化的国内家电巨头,还是长虹、科龙遭遇发展挫折的探路者,或是美的、格兰仕、志高为代表的一批新势力,或者数不胜数的不知名中小企业。他们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目前国内诸多的家电企业而言,又应该通过什么方式使他们摆脱长期以来低效率、低水平的竞争除了建立核心技术创新体系,难道我国家电企业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外资企业的那套模式和经验是否适合我们短期内我们又应该如何避免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问题构成了我国家电企业多年来在发展中不断要面临的一道道坎。

家电企业有喜有忧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现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万套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链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力,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正在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家电业的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国内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巨头,包括海尔、TCL、海信、格力、春兰等企业除了在国内市场树立了较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分别在欧美等地开拓销售网络,并建立生产制造工厂,实现了“走出去”发展。

此时,人们找到病根并开出了药方: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要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特别是一些家电企业要迅速掌握并拥有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引领国内以至全球家电产品的发展方向。

但问题随后出现。我国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又应该如何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突围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方面,国内家电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市场一体化下的国际家电企业的挑战和压力。国际巨头们在资本运作、内部管理、产品工艺、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拥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他们在进入国内市场后迅速地将这种优势进行辐射和扩张。眼下,以LG、三星、西门子为代表的国外家电企业,纷纷转战中高端市场,尽管只占据了少量的市场份额却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回报,就是充分看清了国内家电企业在这些方面所存在的劣势和弊端。

学会寻找比较优势

短期内,国内家电企业加强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可行性并不大。同时,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重重压力,既要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正常流转,特别是资金流不能出现问题,还要面对着来自战略转型和流程再造过程中的巨大的风险和竞争压力,真是左右为难。

因此,笔者认为,国内家电企业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可能性和空间比较小,但可以在竞争中寻找比较优势,扩大对市场的控制权和话语权。目前,国内家电企业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规模化竞争、价格利器、中低端市场三方面。

一直以来,我国家电企业都将发展的重点投向于产能的扩张,力主做大规模的发展方向。包括TCL、海尔、海信、美的等诸多家电巨头,都建立起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生产基地。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家电企业的产能全面扩张,并快速成为全球家电业制造基地。其实,我们在为企业的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担忧之际,还应当看到跨国企业在进入国内市场之后,面临着对国内环境不熟悉、市场操作风险大等问题,不可能在国内市场投入重力进行规模化建设。这一点正好衬托出我国家电企业的规模化竞争优势。国内的企业只要能够引入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控制好生产环节的成本优势,那么这一点将会为企业的市场竞争赢得先机。

由于产能大、产业链完善,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家电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借助规模化优势转化而来的生产成本优势,我国家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大大增加。应该说,只要企业学会将这种规模化优势包装后进行理性放大,从而将其打造为我国家电企业所特有的竞争力。

而价格手段的运用,则是建立在规模化优势基础上的一种延伸和包装。虽然价格一直是公认的双刃剑,在帮助企业提升市场份额的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合理利润和空间。不可否认,我国家电企业在近年来的市场竞争中,正是依靠灵活的价格手段不断调整,不仅挤压了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还实现了自身竞争力的打造和提升。与三星、大金等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坚守高端战略不动摇的策略相比,LG通过本土化策略的实施,短期内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这也是长久以来,价格战在国内家电企业市场竞争中经久不衰的根源所在。所以,现阶段对于国内家电企业而言,只要是理性范围内价格战仍应该使用,这也是我们面对国外企业的挑战时的主要反击手段。

同时,企业在市场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找准定位和市场坐标。而由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上面缺乏足够的掌握和领导力。这就造成了我国家电企业长期以来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上面无法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相反,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征战于中低端市场,充分掌握了这一阶层的消费习惯和特性,能够很有针对性的展开促销及推广。同时,由于受到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局限和影响,我国市场的巨大容量仍然存在于中低端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应该将市场竞争的主要目标锁定在中低端市场上,从而有力地避开了与国外企业的针锋相对,活学活用“田忌赛马”的策略。这样,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体系的积累。

少数企业先走一步

近几年,在寻找比较优势的过程中,一些家电企业已经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他们的案例也告诉我们,国内家电企业还是拥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和能力的。

海信的技术路线值得尊重。海信一直由于坚持技术路线,从而在国内家电市场上形成了自己充满个性而独特的轨迹,最终却赢得了个性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多年来,海信的发展一直稳步向前,规模不是行业最大的、品牌也不是行业最响的,但是产品的技术含量却是最大的。多年来,由于执著于技术,因此海久一直是国内变频技术的旗手和呐喊者,尽管市场份额和效益在短期内并不明显,但是却积累了先行者的脚步。而在近几年来,无论是成功收购科龙,重组新科龙的市场化运作,还是推出自主技术的电用视频芯片“信芯”,还在借助平板化发展趋势一跃成为国内彩电领域的最强大竞争者,这些都得益于海信对于技术的执著。

长期来看,对于众多家电企业而言,还是应该在运用比较竞争优势的基础之上,有计划性地将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调整,特别是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力度要逐渐放大,既保证一定的市场份额保有量,还应该在做大之后寻求做强的资本和力量,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THE END
1.创维集团或收购日本船井电机北美及日本电视业务报道指出,由于船井电机的现金几乎耗尽,故公司要确保一笔资金,用于支付被解雇员工的未支付工资及税款等。目前,船井电机在北美向美国沃尔玛(WMT.US)提供以"荷兰飞利浦品牌"冠名的电视;至于日本则向家电连锁巨头山田控股独家供应"FUNAI"品牌的电视。 本文源自:观点网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4KI7EJ0519QIKK.html
2.海外家电需求及公司收入如何?问答集锦美国不弱,欧洲不强。出货方面,2024Q3 美国、西欧、东欧核心家电2出货量分别同比+5%、-1%及+1%, https://www.vzkoo.com/question/1733798993494713
3.国外家用电器品牌有哪些国外有什么家用电器品牌→十大品牌网国外家电品牌库 国外家电品牌大全,为你提供家电行业部分出名的国外品牌,如果你想了解国外家电什么牌子好,哪些品牌比较出名,国外家电品牌创立时间,国外家电企业注册资本,国外家电品牌简介,那么这就是你需要的内容,家电行业品牌数据由CNPP十大品牌网整理提供,仅供参考。 国外家电品牌大全 国外知名家电品牌(部份) 行业https://www.cnpp.cn/focus/17334.html
4.美国电器品牌排行榜(2022年全球10大家电制造商)这家家电制造巨头为私人住宅、办公室和店面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他们对家居、美容、健康以及供暖和制冷设备有着既得利益。 松下总部位于日本门真市,业务遍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北美、南美、中国和东北亚地区。 2022年销售额: 571.96 亿美元 员工人数: 222,000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536092-1.html
5.家电三巨头逆势而上“马太效应”持续凸显相比之下,美的、格力两大巨头的国内营收增速则快于海外。上半年,美的国内收入916.6亿元,同比增长9%,国外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6%;格力内销收入694.6亿元,同比增长6.87%;外销收入138.7亿元,同比微增0.87%。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家电巨头们也纷纷在寻找新的发展出路。海尔智家表示,下半年https://wap.eastmoney.com/a/201908311223936259.html
6.“一带一路”国内企业盘点:家电巨头跨国并购,手机制造商扎堆印度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在智能电子产品制造方面享誉四海。近几年,印度、非洲等地出现“手机换机潮”,国产手机制造商纷纷出海。家电行业巨头则在资本层面动作频频,试图进入欧美高端市场。 “一带一路”在十九大写入党章,成为中国最高战略布局之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亿欧「一带一路经典案例研究」专题,将聚https://www.iyiou.com/news/2017111059530
7.盲目扩张负效应显现家电连锁巨头遭遇“关店潮”文库盲目扩张负效应显现 家电连锁巨头遭遇“关店潮”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情境领导经理人之培训 追求利润率还是满意率? 作为一家公众投资的上市公司,追逐更高的利润率无疑已经成为两大巨头的选择。但是,从上半年两大巨头的业绩表现来看,伴随着营业收入的下降,两大巨头并没有上演“管理出效益”的“减收增益”的http://www.emkt.com.cn/article/433/43307-2.html
8.市场研究:千亿规模的东南亚小家电赛道东南亚小家电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22年需求量接近2.5亿件,印尼占据份额最多。目前东南亚小家电以线下连锁专卖店为主要渠道,市场集中度较低。本报告对东南亚主要国家小家电的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研究和预测,为小家电出海提供参考,报告内容将分两期发布。 https://letschuhai.com/shichangyanjiuqianyiguimodedongnanyaxiaojiadians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