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答网精选答问(第十二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专题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问题1: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如何认定“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

答疑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规定:“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禁止传销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禁止传销条例》对传销的界定,并无“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的限制,刑法在《禁止传销条例》的基础上对传销行为作了入罪限制。

咨询人: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刑四庭唐瑶

答疑专家: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牛克乾

答疑意见: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对“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的认定应当进行实质判断。特别是在网络传销犯罪中,从形式上看,简单填写资料便可注册成为会员,不仅无需缴纳费用,甚至还能获得一定经济奖励,但这只是引诱他人加入传销组织的手段,后续“购买商品、服务”的行为才会让参加者真正“获得加入资格”,此时,应当认定该行为符合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参加者以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取加入资格”的构成要件。

对于其中仅注册会员,未实际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因该“注册会员”并未实际参加到传销组织的传销行为中,实质上并未获得加入传销组织的资格,不应计入传销组织发展的成员人数中。

咨询人: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金吕钢

答疑专家: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高洪江

问题3: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有的组织者、领导者虚列层级,该“层级”是否计入传销犯罪的层级中?

答疑意见: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要求“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对于“层级”认定应当进行实质审查。传销犯罪中的层级认定不能仅根据名称、形式进行判断,而需要把握层级认定的核心,即身份、层级关系的认定应当关联计酬或者返利。如有的传销组织虽然设置了负责人、总店长、店长、A级、B级、C级等不同层级,但实际上负责人、总店长、店长之间并不发生返利,均各自负责自己发展的下线,虽然称谓上有所不同,但实际处于同一层级,虚列两个层级,该两个层级不应计入传销组织的实际层级;又如,有的传销人员用自己的身份重复设立多个层级以营造组织假象,实际其用一个身份设立的多个层级并不发生实际返利,亦属虚列层级,应自层级中扣除。

咨询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古丽洁米莱·赛皮丁

答疑专家: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黄明刚

问题4: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规定的“骗取财物”是否与诈骗犯罪规定的“诈骗财物”一致,是否包含了“下线认识到被骗”的要求?

咨询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薛文超

答疑专家: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刘旭

问题5: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组织者、领导者虚设下线并因此“虚”增传销金额,该“下线”“金额”是否计入传销犯罪中?

答疑意见: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关于发展下线要求“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发展下线是指发展他人参加,不包括自己和一人注册多个账号的重复注册,也不包括冒用他人身份发展的情形。传销人员虚设下线的行为,并没有给传销组织带来新的人员,其下线人员实际就是行为人本人,不存在骗取行为人以外的人的财产问题,故虚设的下线不应计入传销犯罪发展下线的人数中。关于虚设下线投入的传销资金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传销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直接或者间接收取参加传销活动人员缴纳的传销资金数额累计达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构成情节严重。可见,认定某一组织者、领导者传销数额的标准是“收取参加传销活动人员缴纳的传销资金”,并不包括其本人投入到传销中的资金,其因虚设下线投入传销的资金实际是其自己的资金,故应当在其犯罪数额中予以扣除,但该资金应当作为传销资金计入其上线的犯罪数额中。

咨询人: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尹士强

问题6: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传销组织的一般参加人员可否作为“被害人”参加诉讼?

答疑意见: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传销组织的获利方案是固定的、公开的,参加者明知自己是基于下线获利,其加入传销组织的决定性因素是利益诱惑。参加者与传销组织之间是共生关系,参加者依托传销组织牟取非法利益抽成,传销组织依赖于传销人员发展下线而不断壮大,任何一名参加传销的人员均对传销组织的壮大起到了作用。因此,传销组织中一般参加人员的诉讼地位,既不同于诈骗罪的被害人,也不同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参加人,不应以“被害人”身份参加到诉讼中。

THE END
1.骗取国家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的行为如何定性2013年3月,张某与某政府财政部门签订了《家电下乡销售网点代理审核并垫付补贴资金协议书》,该政府财政部门授权张某经营的电经销部经销家电下乡中标产品,录入相关销售信息,代理审核并现场垫付补贴资金,定期向财政部门提交代理审核材料并进行代垫补贴资金结算。2013年7月5日至同年12月3日间,张某在代理审核并结算垫付国家补https://www.wanqulawyer.cn/yianshuofa/17304.html
2.经销商骗取家电下乡补贴贪污还是诈骗经销商骗取家电下乡补贴贪污还是诈骗一般是属于的诈骗罪,如果说是政府人员就是构成的贪污。家电下乡政策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87jFSZQY2CNE.html
3.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6篇(全文)2.利用标识卡套取补贴: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在中标之后生产的产品有90%以上都是享受补贴的产品, 与大客户的订单中销售的也是补贴产品。由于大客户产品的价格是合同价, 无需用标识卡换取补贴, 因而大客户就会任由销售人员在安装后将每台产品上的标识卡取下拿去卖或者作为奖励给予销售网点, 最终经由经销商利用他人的农业家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qo10bnn.html
4.男子用600余农户户口本诈骗家电下乡补贴43万综合新闻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一家电商场老板张清运,为骗取政府家电下乡补贴,冒用、滥用600余农户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向财政部门虚报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数额,骗取补贴资金43.8万元。5月14日,忻城县法院以犯诈骗罪判张清运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对其违法所得438173.65元予以追缴。 https://www.jdbbs.com/article-4264-1.html
5.经销商骗取家电下乡补贴行为构成诈骗罪/郑春笋家电下乡的经销商不属于“受委托的人”,对其不能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对其客观行为应认定是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而非以职务便利来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认定为诈骗罪。 案情 阎象杰是山东省临邑县中科蓝天太阳能店店主。自2010年4月1日起,国家实施家电下乡补贴由经销商先行垫付补贴款的政策。在此期间,临邑县财政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5510
6.苗辉诈骗案[第850号]——家电销售商虚报冒领国家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2011年9月27日至10月2日,被告人曹海平在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沙埠街 黄光故意杀人、诈骗案[第1044号]——打电话报警但未承认自己实施犯罪行为的是否认定为自首以及如何审查判断经鉴定属于被害人真实签名的保证书等书证的真实性 陆建红著 被告人黄光担任广东省阳春市八甲镇人民政府农办副主任期间具体负责林业工作https://www.ilawpress.com/share/article?id=29444603564261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