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现“冰火两重天”,行业洗牌下产业链一体化成新趋势

自2018年以来,有关“动力电池退役潮将至”的言论频现。这一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市场规模是约50亿元。新能源车企狂飙之时,一个新风口开始走进了资本的视野。

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模以约36.8%的年复合增长率一路向上,攀升至204亿元。而根据预测,其增长态势还将持续,到2027年有望达到约550亿元。

但行至半途,锂电回收行业正撞上一面“水障”,水障两侧,可谓“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政策还在积极释放,行业整体稳步扩张,短短数年内,超过15万家企业涌入赛道;而另一边,蓝海已迅速泛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日益面临利润缩水、供应链不稳等考验,蜂拥而上的企业开始寻找出口。

随着锂价走低、车企打响价格战,后端的电池回收市场玩法已大变样。业内人士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城市矿山“遍地掘金”的时代已成过去,供应链将成为下半场的制胜关键,“散兵游勇”将转向小圈层绑定;转战海外的尝试也屡见不鲜。多重风向之下,“倒爷”“小作坊”模式将难以为继并逐渐退场。

无论是从政策信号还是行业风向来看,动力电池回收的劣币清退机制已悄然启动。

新能源车企价格战与“以旧换新”劲风正吹,但其在二手市场仍是尴尬的存在。偌大的广州宝利捷市场中,新能源车数量寥寥,不少车商坦言“不敢收”。

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严斐解释,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快,早期产品相对落后、保值较差。而随着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持续提高,汽车置换需求爆发与二手新能源车难以二次流通未竟的矛盾之下,报废拆解仍是旧车的主要归宿。

此外,根据工信部规定,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须为电池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者12万公里质保。如今,“八年之约”恰好期满。

全产业链作用下,我国动力电池退役规模即将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联盟(CABRCA)统计,载至去年年底,全国已累计产生退役动力电池44.9万吨;其中,2023年当年共退役动力电池16.8万吨,同比增长78.3%。接下来两年,还将有约53万吨动力电池退役。

从地域上看,回收企业密集区同锂电大省高度重合,特别是广东占据了不到1.4万家;企业扎堆背后是充足的货源,在去年全国退役的16.8万吨动力电池中,广东一省便包揽了25%;未来两年,其还将继续贡献约五分之一的份额。

但另一边,行业风向却已不同往日。

生意社锂电池产业实时报价系统显示,2023年6月下旬,碳酸锂价格小幅涨至30万元/吨,此后基本逐月下跌,近两月稳定在11万元/吨;镍价与钴价亦长期于低位徘徊,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行了约19.2%和18%。

行业规模向上,盈利空间向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

一冷一热之下,如何跟上行业扩张的“暖流”再行一程?困局中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正在寻求破局之策。

出海拿货、建厂是对策之一。去年,王刚珠所在的企业开始在泰国、韩国投建废旧电池处理加工厂,如今,其泰国工厂已经投产,并将处理后的成品输送回国。他认为,作为国内回收行业激烈“内卷”的出路,在海外,中国工厂相较本土企业加工能力更胜一筹,再叠加上海外货源的成本优势,企业仍有利可赚。

为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回收处理行业也开始加码工艺技改与设备更新。

一方面,拆解加工设备还在持续迭代。尤其是打粉设备已进化至4.0,新设备研磨程度与回收率更高,能降低原料损耗、减少杂质与后期加工成本,为企业带来更佳的长期回报。目前,上述企业在海外的加工厂均采用了新一代设备。

另一方面,电池处理工艺也有了新进展。王刚珠介绍,此前,业内对三元锂电池的通行处理模式是提炼出硫酸镍、硫酸钴、碳酸锂等材料单独售卖;而目前,已有部分企业能省去提炼步骤,直接合成三元材料,处理成本更低。

更深层面,从回收、处理到再利用的供应链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行业玩法已经大有不同了。”王刚珠解释,汽车降价潮向前后端波及,全链条都在考虑控制成本,越来越多电池生产商和车企开始涉足动力电池回收业务,自行建立废旧电池处理厂,或将产生的废旧电池外包给固定的回收处理商。

换句话说,行业模式已经从过去回收企业主导的“收货—处理—自主售卖”模式,转向车企或电池厂商主导的“点对点”“以旧换新”模式,其将废旧电池提供给固定回收企业,并从后者手中拿回加工处理后的成品。他进一步表示,废旧电池散货将难以流出,如无法与车企或电池商建立合作,回收企业将丧失货源。

新模式作用下,废旧电池处理企业已开始解除部分回收网点。此外,回收体系日益被车企把控,CABRCA数据显示,回收服务网点累计建设量全国前20的企业均为汽车制造及销售企业,其共设立网点6309个,占总量的60.3%。

这也意味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竞争的下半场,供应链将是制胜关键。王刚珠表示,“未来,产业链一定会在小范围内‘绑定’,单打独斗的回收企业将逐渐退出。”

4月17日,天奇股份发布公告称,其拟与中国长安、长安汽车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辰致安奇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合作开展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业务。回收市场上,不同类型玩家间的合作愈发普遍。

在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数量飙涨超过15万家的同时,截至目前,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五批共计仅认定156家企业;其中,具有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双资质的企业更是仅有12家。

15万和156之间的庞大差额,是无数家“小作坊”式的企业。过去几年,这些“小作坊”层出不穷,给尚处于起步期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带来严重的安全、环保问题。

王刚珠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小作坊”几乎不可能进入同车企、电池厂的合作圈,这导致其既拿不到充足货源,产能“吃不饱”;又无法形成规模优势,从而丧失成本与价格竞争力;锂价日渐走低之下,其盈利空间也愈发被挤压。

目前,越来越多“小作坊”正在被逼退。2023年,锂电池回收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占据了62.3%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有显著提升;天眼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已有约1.6万家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销吊销,大多发生于近几年中。

主体结构调整背后更深层次,是中国动力电池产能的调蓄与再平衡。

2023年,全国实际回收锂离子电池62.3万吨,而仅156家白名单企业名义产能便达到了379.3万吨;全行业名义产能利用率仅为16.4%。电池回收供过于求。

这样的背景下,日前挂网公示的《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拟引导锂电池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在回收端,工信部亦于3月宣布,将暂停受理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申报。业内人士分析,举措意在警示回收行业避免盲目投建,并增加白名单资质企业的含金量。随着行业由量向质转型,动力电池或将重新走向供需平衡,回收企业盈利疲软态势也有望迎来转机。

THE END
1.概念追踪曾毓群强调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上下游纷纷入局哪些一石激起千层浪,电池回收概念被推至台前,建议关注:格林美(002340.SZ)、厦门钨业(600549.SH)、天奇股份(002009.SZ)、赣锋锂业(002460.SZ)、光华科技(002741.SZ)等股。 曾毓群在会上指出,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但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759662.html
2.废旧锂电池再生利用回收处理问题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链发展随着全球对减少碳排放的日益关注,锂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低碳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锂电池的需求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近年来,中国的锂消费量以年均24%的速度递增,2020年更是达到了22.9万吨。这一巨大的消费量使得中国在锂产业链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原材料生产到电池制造,再到下https://www.yoojia.com/ask/17-14399499914471641468.html
3.直击回收痛点铅蓄电池利用有了目标责任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1.98亿只、重量超过500万吨的铅蓄电池报废,其中由正规渠道回收、规范冶炼的仅为三成,而通过“地下产业链”进行回收处理的占到了七成。我国每年因违规回收直接倾倒的含铅废酸超过30万吨,严重污染环境。 为了解决小商小贩违规收购等问题,《办法》提出了“台账制度、大数据管理”,即实行铅蓄电池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OCKbkmyVQ3taV2Ozogik190902
4.动力电池回收的隐秘江湖:45家正规军PK上万家“黑拆”作坊“他们多是自己租赁一间仓库,用于存放电池,有客户需要直接物流发货。”上述李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记者吴绵强拍摄 隐秘产业链 7月中旬,专修新能源车的修理厂老板张山在朋友圈发了两张特斯拉电池照片,配文字说“电池废了,求同款电池”。 https://www.yicai.com/news/101492015.html
5.南通北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材料生产受理公示环评报告下载链接:全国锂电池产业链环评报告汇总 资料来源: 车研咨询研究了锂电池产业链3000多家企业(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六氟磷酸锂材料、锂矿/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电设备、锂电池回收利用)。 1、目录下载:《“十四五”中国锂电池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年)》 http://www.cheyanzixun.com/page10?article_id=36197
6.动力锂电回收行业报告:新能源产业链的风口动力锂电回收行业报告:新能源产业链的风口 有色金属 153 浏览量2021-03-20上传1.69MBPDF 废旧锂电池回收在具有环境效益的同时,兼具经济效益。不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所含的有价金属成分不同,其中潜在价值最高的金属包括钴、锂、镍等。未来,伴随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需求持续增加,对钴、锂等原材料的需求亦将更加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38725450/15992449
7.锂电池产业链全景图导读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包含锂钴石墨等原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包含锂、钴、石墨等原材料资源的开采加工,锂电池四大材料及辅料的生产制造,电芯制造及组装,终端应用以及废旧锂电池回收等环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产业链体系。 根据流程图,我们可将新能源产业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https://xueqiu.com/9615908983/283805843
8.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服务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市场空间: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情况如何?未来增长情况如何? 产业链情况: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服务厂商所在产业链构成是怎样?未来格局会如何演化? 厂商分析: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服务领先企业是谁?企业情况怎样? 标题 报告目录 1 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服务市场概述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396147252412056091
9.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涌现了一大批行业领先企业,在资源回收率和环保水平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布局,推进企业提质增效,规划覆盖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与企业自身优势有机结合,打造循环利用体系。 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