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蓄电池再利用成本高监管难如何回收?

电动自行车废旧电池资源再利用,成本高、监管难,制约市场良性发展——

废旧蓄电池如何回收才好

核心阅读

正规回收点回收成本和环保标准高,大量废旧蓄电池流入地下产业链

“刚卖掉电动车,在废旧收购市场回收价为200元。”日前,安徽省阜阳市市民王女士说,在出售电动车时,商家并没有提醒她,废旧蓄电池需要单独处理。

目前,国内电动车废旧蓄电池回收行业,正在构筑一条正规回收产业链:即电池生产厂家委托电动车销售企业和网点回收废旧蓄电池,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废旧蓄电池储存于专业回收公司或收购站点,之后统一交付正规企业处理,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

然而,在看似良性的发展态势下,一条地下产业链依然存在。“土法冶炼的小作坊,被称为‘野炉’。这些企业不交税,没有工商注册、环保手续。其处理工艺、装备极其落后,采用人工或简单机械拆卸电池,污染物直接倾倒,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岑宽说,“这些企业在深山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极难监管。”

“正规企业需要在技术装备、环境保护等方面付出大量成本,而‘野炉’生产成本极低。他们通过提高收购价格,获取部分废旧蓄电池‘货源’,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存活空间。”沈岑宽分析。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蓄电池约有几百万吨,而国内有资质的正规回收处理企业仅有约30家,电池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换句话说,有相当一部分废旧蓄电池流入了“野炉”。

正规蓄电池回收企业收购废旧蓄电池主要通过专门的回收公司和收购站点。不过,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回收公司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今环保部门要求回收公司周边500米没有居民,同时要具备防腐、防渗漏、防酸设施等,对于企业来说会增加不少成本,因而在收购价格方面并没有优势。”安徽钰景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冯先生说。

同时,这些不正规的“野炉”可能将“废弃”材料又重新送回市场。“目前全国蓄电池生产企业有几百家。通过正规途径向冶炼企业购买成品铅材料,成本较高,因此一些不正规的电池生产企业会私下购买‘野炉’产品。”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薄文山说。

“靠低价竞争,不正规门店和小商贩将废旧蓄电池卖给‘野炉’,再卖给不正规的电池生产企业。这条地下产业链使得正规企业发展受到限制,长此以往,就会有越来越多企业违规生产。”合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胡淑恒说。

部分地区回收点呈小而散局面,监管难以做到不留死角

据了解,目前,工商和环保部门对于废旧蓄电池领域的违法行为极其重视,正不断加大巡查和打击力度。“在城市里,一旦发生污染事件将影响巨大。环保部门的巡查监管非常严格,要求是‘存储量不超过3吨,没有破损’,还通过流量和交易明细核查蓄电池买主。”沈岑宽说。

“以安徽为例,目前全省专业的废旧蓄电池收购点约20个,远远不能覆盖所有地区,而过高的运输成本也令回收企业望而却步。”冯先生说。

据介绍,目前电动车市场上,全国农村电动车使用量也非常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废旧蓄电池在流通和存储过程中存在监管缺口。

“监管上存在空白,使得农村地区的不正规电动车维修点极易成为废旧蓄电池不正当交易的中转站,形势不容乐观。”沈岑宽说。

“2016年,国家开始在电动车废旧蓄电池回收领域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蓄电池生产企业要对自身出售产品承担回收责任。”胡淑恒说。

“目前我们的产品都有激光喷码,可以追踪产品流向,尽最大可能确保产品回收。简单来说,就是我卖给你1000个电池,下次要返还我1000个废旧电池,如果不够,看看编号就知道缺了哪个,去了哪儿。不过要实现100%回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薄文山说,“另外农村地区的销售交易往往使用现金,没有发票和银行流水,很难追责。同时,车辆丢失、遗弃,或者将电动车整体卖给维修点报废等问题在农村地区也很突出,客观上为监控废旧蓄电池去向带来一定困难。”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因地制宜采取相应举措,多管齐下实现行业共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艰难,但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行业未来依旧看好。

“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是朝阳产业,是能把‘垃圾’变成‘资源’、化腐朽为神奇的行业,有光明的前景。”沈岑宽说。

“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和打击力度,尤其针对农村市场采取相应措施,维护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薄文山建议。

沈岑宽表示,目前根据国家税收标准,冶炼企业的纳税比例仍然过高;然而在国外,类似产业基本上是免税。这就给企业带来了一定发展困难。“如果降低税收,企业就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方面。”沈岑宽说。

“目前,针对废旧蓄电池回收企业的扶持政策并不多,希望政府多在拓展收购销售渠道、节约运输成本等方面予以一定支持。”冯先生说。

■记者手记

多方合力,保障回收有力

废旧蓄电池若随意丢弃,将带来严重环境污染,而污染一旦发生将很难修复。因此,废旧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不应仅仅被视为属于经济领域,也应该被视为属于民生领域。这就尤其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合力,推动废旧电池正规回收链条的形成。

总之,绿色环保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谨慎处理每个废旧蓄电池刻不容缓。(记者徐靖)

THE END
1.概念追踪曾毓群强调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上下游纷纷入局哪些一石激起千层浪,电池回收概念被推至台前,建议关注:格林美(002340.SZ)、厦门钨业(600549.SH)、天奇股份(002009.SZ)、赣锋锂业(002460.SZ)、光华科技(002741.SZ)等股。 曾毓群在会上指出,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但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759662.html
2.废旧锂电池再生利用回收处理问题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链发展随着全球对减少碳排放的日益关注,锂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低碳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锂电池的需求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近年来,中国的锂消费量以年均24%的速度递增,2020年更是达到了22.9万吨。这一巨大的消费量使得中国在锂产业链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原材料生产到电池制造,再到下https://www.yoojia.com/ask/17-14399499914471641468.html
3.直击回收痛点铅蓄电池利用有了目标责任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1.98亿只、重量超过500万吨的铅蓄电池报废,其中由正规渠道回收、规范冶炼的仅为三成,而通过“地下产业链”进行回收处理的占到了七成。我国每年因违规回收直接倾倒的含铅废酸超过30万吨,严重污染环境。 为了解决小商小贩违规收购等问题,《办法》提出了“台账制度、大数据管理”,即实行铅蓄电池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OCKbkmyVQ3taV2Ozogik190902
4.动力电池回收的隐秘江湖:45家正规军PK上万家“黑拆”作坊“他们多是自己租赁一间仓库,用于存放电池,有客户需要直接物流发货。”上述李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记者吴绵强拍摄 隐秘产业链 7月中旬,专修新能源车的修理厂老板张山在朋友圈发了两张特斯拉电池照片,配文字说“电池废了,求同款电池”。 https://www.yicai.com/news/101492015.html
5.南通北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材料生产受理公示环评报告下载链接:全国锂电池产业链环评报告汇总 资料来源: 车研咨询研究了锂电池产业链3000多家企业(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六氟磷酸锂材料、锂矿/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电设备、锂电池回收利用)。 1、目录下载:《“十四五”中国锂电池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年)》 http://www.cheyanzixun.com/page10?article_id=36197
6.动力锂电回收行业报告:新能源产业链的风口动力锂电回收行业报告:新能源产业链的风口 有色金属 153 浏览量2021-03-20上传1.69MBPDF 废旧锂电池回收在具有环境效益的同时,兼具经济效益。不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所含的有价金属成分不同,其中潜在价值最高的金属包括钴、锂、镍等。未来,伴随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需求持续增加,对钴、锂等原材料的需求亦将更加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38725450/15992449
7.锂电池产业链全景图导读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包含锂钴石墨等原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包含锂、钴、石墨等原材料资源的开采加工,锂电池四大材料及辅料的生产制造,电芯制造及组装,终端应用以及废旧锂电池回收等环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产业链体系。 根据流程图,我们可将新能源产业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https://xueqiu.com/9615908983/283805843
8.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服务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市场空间: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情况如何?未来增长情况如何? 产业链情况: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服务厂商所在产业链构成是怎样?未来格局会如何演化? 厂商分析: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服务领先企业是谁?企业情况怎样? 标题 报告目录 1 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服务市场概述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396147252412056091
9.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涌现了一大批行业领先企业,在资源回收率和环保水平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布局,推进企业提质增效,规划覆盖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与企业自身优势有机结合,打造循环利用体系。 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