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4.15
在现代经济中,政府对某一行业进行补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似乎人们都习以为常。本文重点分析这个习以为常的政府行为的后果。本文试图在抽象的层面上,证明政府补贴的不可行性。
本文要清晰的表达以下三点:
1、补贴会对整体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导致整体经济的低效率和消费者福利的损失。
2、补贴是可以客观上促进受补贴的特定行业的发展,但不可能提高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反而会有可能导致特定行业的返“婴儿化”。
3、补贴降低了所有企业的资本价值,特别是受到补贴的行业的企业的资本价值。只有政府是补贴的唯一受益者。
1、补贴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补贴,是政府转移私人财富的一种行为,是一种再分配。由于再分配的东西是拥有市场价值的东西,任何这样的再分配,都表明生产有价值的产品的积极性被系统性的削弱了。
政府对某一行业的补贴水平越高,必然征税也会越厉害,结果就是市场越受到阻碍,相比于自由市场的正常运转要扭曲的多,或者说整体市场的效率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政府的补贴越多,每个人每个消费者生活的水平就越低。
政府的额外征税,阻碍了自由市场正常的即部分有效率的企业的正常运转,也必然会导致原本能够正常运转的企业因为额外征税而倒闭。这一部分倒闭的企业的生产资源和劳动力,将会在市场中释放出来,这些原本是能够在自由市场存活的企业的生产资源和劳动力。
政府对某一行业进行补贴,必然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进入这个行业。大量的投资,被未来虚幻的利润和扩大的市场所吸引,进入受补贴的行业,必然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源和劳动力。然后这部分生产资源和劳动力,就是原本高效率的企业破产后转移过来的。
对于具有多用途的稀缺资源而言,那些高价值的资源或者资本,会因为补贴这种强制性的再分配,转变为受补贴行业之中的低效率企业的低价值的资源或者资本。因为,高效率的企业根本就不需要补贴,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之中取得优势。
所有的政府补贴,都是对市场效率的扭曲,都惩罚了高效率的企业,有益于低效率的企业。补贴就是市场效率的损失。补贴水平越高,市场效率的损失就越大,每个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就越低。
市场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带来税源的损失。税源损失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一方面使补贴不可持续,另一方面,政府可能会加大查税和征税的力度,导致税源的进一步损失。恶性循环就此开启。
2、补贴对于受到补贴特定行业的影响
我们考察特定行业内企业自由竞争的情况。
总有企业,通过创新,改进了生产和组织,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取得了竞争的优势;也必然有企业因为墨守成规或者策略失误而导致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特定行业中企业的竞争是动态的,有的企业越来越有竞争力,有的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差,进而破产倒闭。
破产倒闭的企业,必然是因为其生产的低效率或者未能满足消费者最为迫切的需要。换言之,企业家的损失表明,他以较高价值的投入,却换得了价值较低的产出,因此浪费了多用途的稀缺的物质手段。其倒闭,可以将其拥有的低效生产要素释放出来,转移到拥有较高效率的企业中去。这样的竞争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效率,让沐浴在竞争之中的企业充满了活力,也满足了消费者最迫切的需求。这种自由市场的竞争,不断的将社会评值以及估价较低的行动手段,转化为社会评值以及估价较高的行动手段,从而改善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
自由竞争以及自由竞争所引导的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对整个行业和整个社会都是好事。企业的利润越高,表明企业对社会福利的贡献也就越大,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满足程度的增加。同样企业的亏损越大,则这个企业对社会福利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消费者的福利也跟着受损。
政府补贴的存在,使得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企业,得不到那些在竞争中破产的企业所释放出来的生产资源,无法得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就是说,整个行业效率的损失,对冲掉了一部分政府补贴。相比原来在自由市场中的没有补贴的价格,消费者也必然只能实际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当然,长期看,低效的企业还是会破产,还是会释放出多用途的稀缺资源,为高效率企业所用。但是,政府的补贴,表明政府对特定行业的扶助,不会仅止于此,未来市场还是高度不确定。
竞争永远存在,即使特定行业受到补贴,仍然会有低效率的企业,因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面临倒闭的局面。如果政府将特定行业中部分企业的自然倒闭视为行业发展失败,而采取措施保护将要破产的企业不被市场淘汰,那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本来这些将要淘汰的企业拥有的多用途的稀缺资源,将会在市场中释放出来,而为竞争效率更高的企业所获得。这样,这些效率更高的企业将会进一步的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即为消费者带来了满足和福利。一旦政府不允许应该倒闭的企业倒闭的话,那么必然需要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扶住,比如更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以维持这种的僵尸企业,不被市场淘汰。
这样就产生了特定行业的返“婴儿化”的趋势。
特定行业的返应“婴儿化”的趋势不可持续,因为不断加大补贴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补贴必然会在其自身的不断加大的重量之下而崩溃。
3、补贴对企业的微观效应
另外,受到补贴的产品的价格低于自由市场水平,这必然会导致对该商品数量庞大的过量需求,远远超出可获得的该服务的供应。市场的这种需求进一步刺激了企业生产低价产品的动力。
同理,补贴导致的价格低质量产品和到质量产品的价格差异的扩大,导致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动力的削弱。
无论如何,低质量产品的生产动力的增加和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动力的削弱,是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未来的。
补贴,不利于特对行业的多个企业之间进行多层面的市场竞争。如果补贴鼓励了一种低质量的产品的生产,而不利于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那这种补贴就是一种恶行,而企业之间为了恶行而进行竞争,则更是会造成对消费者更大的恶行。
作为一个在市场竞争洗礼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是不会放过任何的获得利润的机会。而政府的补贴,让这个行业的企业家,从高效的向消费者提供服务,转变为向消费者和政府人共同提供服务。企业家的一部分精力,将会从生产转移到了政治。两重目标具有一定的对立,这种对立,将使企业家面临更大的市场的不确定性。我们至少可以这样认为,在整个行业受到补贴之后,企业家向消费者提供高效率的服务的动力被削弱了。
同时,补贴必然会产生一个效应,就是政府会用自己的价值来部分取代消费者的价值。而政府的价值往往会与会有自由市场的消费者的价值相左。在自由市场上,企业的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的偏好。企业能供应各种高质量,多元化的服务,以满足众多消费者的不同偏好。政府补贴的到来,会使企业满足消费者的偏好的动力降低和满足政府的政府人的偏好的动力增强。
从这个层面上讲,政府补贴,是在享受补贴的行业注中注入一种混乱。而经济体中所有的要素和所有的市场都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政府补贴的活动,必然会扰乱要素的配置,产品的价格和消费与投资的比例等。
这为市场注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进而会影响到企业家对未来的判断和投资的远见。毫无疑问,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到资本的市场价值。
4、补贴对于企业资本市场价值的影响
因为补贴造成的额外征税,造成了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资本损失。资本价值是某项资本所带来的未来收益的折现总和。
额外征税,必然导致资本未来收益的减少,即资本现值的减少。这个损失,是由最初拥有企业和财产的人全部承担,后来购买的人则不用承担。税收,无法转嫁给消费者,只能由最初拥有资本的人承担。
对于接受补贴的企业而言,短期来看,增加的销售和额外的补贴,似乎是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也即短期内增加了企业的资本价值。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会造成受补贴企业的资本价值的增加。政府的补贴,只有在某个企业未曾预料到的时候,才会增加其利润。
当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够预料到这个补贴的时候,这种补贴,必然会在市场竞争的产品的未来的售价中反映出来。当某一行业的所有企业都能够预期到补贴的时候,补贴所带来的利润,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回归到原本的平均利润率,无法再给企业增加利润。企业未来的利润无法增加,则企业的资本价值必然会回归到从前。
只要自由竞争的自然秩序存在,政府对特定行业的补贴,终将会因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而将补贴产生的大部分利益归于消费者。还有部分的补贴利益则归于政府。长远来看,受到补贴的企业最终无法得到补贴的任何的收益。
总之,补贴不仅减少了其他行业中企业的资本价值,也减少了受补贴行业中的企业的资本价值。也就是说,市场之中,所有企业的资本价值都降低了。
这很好理解,所有的补贴,都惩罚了高效率者,而造福于低效率者。不仅在受到补贴的行业与未收到补贴行业之间,即使是在受到补贴的行业内部,补贴都将会以高效率的企业为代价,延长那些低效率企业的寿命,扭曲了生产结构,妨碍了多用途的稀缺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较高部门流动。他们严重的损害了市场,阻碍消费者的欲望得到充分满足。
只有政府是补贴的唯一受益者。通过补贴的全过程,政府不受控制的权力进一步增加,对经济的控制力和毁灭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当然,这是以经济效率的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的降低和人们总体生活水平的下降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