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作为国家级“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重点任务是加快构建“1+5+X”工作体系,加强数字化改革顶层设计、协同推进,搭建好数字化改革工作路径。
区域教育治理提升工程作为数字化改革五大提升工程之一就是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教育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高效构建教育治理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萧山区正全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和数字教育发展的“萧山样本”。
场景1
“教育治理”之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正在被改变。萧山区积极响应浙江省深入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部署要求,先试先行,积极打造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使多项事务实现智能“秒办”,为管理“提质增效”。
01
办公流程优化
自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并在平台定制开发了“审批”板块后,审批流程进入自动流转的同时,审批人也可进行一键转办代办。整个审批流程结束后,文件自动落印、电子存档、永久保存。发起人可随时一键调取、下载、并打印所需文件,基本实现“一键办”“零次跑”的效果。
待审发文
文件审批
02
管理模式优化
借助“平台”,管理覆盖范围延伸触达至每所学校的每位老师、每位学生及家长,这使整个教育管理的沟通反馈机制更加的顺畅和高效,降低了组织管理的成本,真正实现了科学化、人性化、高效化的管理。
局校管理
03
打破时空阻隔
公文查询
04
数据一键汇总
通过“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一键汇总。平台同时形成局端的数字大屏,做到“一键实时反馈”。
驾驶舱
05
率先实现“零次跑”
教师资格认定,民办学校审批、学历证明确认......在“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你会看到一份萧山区教育局“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共16大项22子项,已经全部进驻区办事服务中心教育窗口,办事人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均可实现“最多跑一次”,真正实现为群众办实事。
教师认定
当前,萧山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走在全省前列,萧山教育人以敢为人先、主动作为的担当和气魄,正在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属于萧山的“教育信息化”新范式,这标志着萧山教育信息化引领全省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
场景2
“教育治理”之“码上知”系统
码上知系统的推广一方面采用家长接受度高、成本相对低的方式进行公开,让家长方便看、随时看;另一方面着重在清廉领域梳理,凡是家长想看的、应该看到的,都列入“码上知”的范围。同时,系统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让家长喜欢看、看得懂。
目前,通过码上知系统公开晾晒,学生家长能看到学校餐厅和后厨环境是否整洁、厨师操作是否规范、食谱菜单是否科学营养美味,让家长对学校就餐安心、放心、舒心、顺心。
学校的食堂经费从菜品菜价、验货入库,制作流程、每一个步骤的消息都记载在系统里,并能实时监控,全过程公开透明。
将教育治理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延伸,利用好“码上知”系统,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有效打造了家校的“监督岗”。
场景3
“教育治理”之一网统管
“以前一到上下学高峰,校门口常常堵得水泄不通,现在有了交警叔叔来帮忙,有秩序多了!”近日,党湾一小的家长们反映接送孩子有了更好体验。原来,就在几天前,校方将放学时校门口拥堵的情况通过照片和文字形式上传至教育系统智安校园平台中的“护校安园”模块,没过几天,交警部门就做出响应,安排专人在上下学期间协调交通秩序,通过视频、课件等形式进行文明宣传。
“护校安园”模块加入“一网统管”的最大特点,就是“小脑+手脚”的跨部门事件处置体系,平台“小脑”对学校诉求“秒级”反应的同时,属地镇街、区公安分局、区交警中队、区区交警中队、区市监局等“手脚”也迅速行动起来。
区教育局将借助“一网统管”平台,努力打造“城市之窗”,深入挖掘学校周边各类应用场景,提高校园安全防范能力,保障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实现校园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者,萧山教育将以数字化改革为重要抓手,以促进数字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为主线,以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为契机,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教育的建设,逐步建成萧山智慧教育数字化生态体系,高水平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奋力推动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