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为了吸引企业落户,实现招商引资成果,地方政府在与企业签订招商引资合同时,往往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减免行政性收费以及与税收挂钩的财政奖励或补贴等。然而,按照现行税法和国家政策,这些都是典型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税收优惠的不平等性、财政奖补滥用等,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事实上,国家从2013年开始,对于各地税收返还式招商乱象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就提出:
“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2014年1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即“62号文”),要求全面规范清理优惠政策。
但鉴于当时税收优惠政策条例之多,涵盖地区之广,加上已经施行的政策,贸然取消可能会造成地方政府违约失信等风险,于是规范清理优惠政策只能“缓期执行”。结果,发展到现在,局面更加白热化,税收优惠政策依旧层出不穷。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该条例将于2024年8月1日起正式开始施行。条例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对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确保各项政策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
根据《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明确规定,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不得在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给予特定经营者优惠。
此外,近期上海发布的“招商整改20条”和“招商行为负面清单‘十四不得’”,也明确体现了国家对税收优惠招商乱想的整改决心。
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招商行为的大整改,对地方招商引资影响肯定不会小,很多之前靠税收优惠政策成功找到商的地方,成功经验再难复制。
尤其对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偏远地区来说,各地同质化现象严重,地方没什么特色,产业链也不能短期形成,对比其它地区,除了税收优惠,更没有吸引企业入驻的优势了。
地方招商未来怎么办?
不拼土地税收和奖补政策,地方招商以后还能拼什么?
这就需要地方制定更综合长远的竞争策略,构建具有吸引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提供优质的运营服务,以及利用基金投资等方式来吸引和培育优质企业。通过拼产业生态,地方可以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的闭环,从而吸引目标产业的企业落户。提供优质的运营服务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运营效率和满意度。此外,还可以设立或引导基金投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种多元化、综合性的策略才将有助于实现地方政府与优质企业互利共赢的局面。
现阶段该怎么做?
1、盘家底明方向
盘点当地园区及产业链数据,与全国产业链和园区进行比较,分析本地竞争力、产出产业规划报告,为当地产业招商工作指明方向。
2、塑形象做包装
结合当地重点产业方向打造城市产业形象,通过内容矩阵提升产业知名度。
3、大数据找目标
基于产业大数据,采用行业领先的数据清洗、标注、特征工程、复杂网络和知识图谱及AI大模型技术,为产业精准招商提供最全面的辅助。
4、高效能智招商
5、管过程保效果
进入虚拟空间的孪生驾驶舱,纵览各地产业招商实况即刻掌控全区域招商动态信息。同时,借助数智化招商工具,高效监控业务进程,精密管理资产信息,俯瞰产业招商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