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小编没有看过该国产动画电影,是否抄袭无从定论;小编也不知电影制作方获得政府补贴资金是否为主观骗取,因此也不能给其盖棺定论。但是,我国各级政府对动漫产业扶持力度之大,小编还是有所了解的。不过,在这么大的扶持力度之下,为何国产动漫仍难出精品?这件事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网友根据该政策算了一笔账。公开信息显示,该影片片长为85分钟,且目前已经在全国性的院线公映。那么按照政策,就应该可以拿到3000*85,即255000元。此外,制作公司还能从人才培训补贴和房租补贴中获益。
地方政策往往从国家政策衍生而来。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小编了解到,从2004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播出渠道、企业税收等方面助推动漫产业发展。力度之大,密集程度之高,也让小编咂舌。
国家如此支持动漫产业的发展,各地方也当仁不让。据悉,全国已有2/3以上的省份出台了专门的动漫产业扶持政策,多数政策仍以播出补贴制度为主。企业生产的动画片在不同级别电视台播出就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奖励。一般说来,二维电视动画片在地方台播出可获得每分钟500元至1000元的奖励,在央视播出则可以获得不低于每分钟2000元的奖励,三维动画片奖励加倍,上大银幕得到的补贴也是按分钟计算。
中国经济网小编有话说:其实小编觉得,20余万元的补贴对于一个真正要做出优秀动漫产品的企业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但是有好过没有。不过,网友对上述动画电影制作公司有如此大的怨言,大概是因为对作品本身的不满吧!
目前,由于对动漫产品没有市场的检验机制和衡量标准,大部分地区对动漫企业仍然采取按分钟数补贴,按播放数补贴的粗放管理模式,这导致很多动漫企业为生产而生产、为补贴而生产,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却没有产生有效产值,更没有文化影响力。
独立动画导演皮三:动画片必须在电视台播出才能拿到补贴,这样一来一方面,动画片企业会一味拉长集数,压缩制作成本;另一方面太多动画片涌向电视台,会出现制片方求着电视台免费播出,甚至将一部分政府补贴返还电视台。于是你会看到很多动画片在24点之后播出,电视台向动画企业交差,动画企业向政府交差的现象。
动漫人江杰先生曾发布《国产动漫,您哪儿错了?》一文指出,“大部分动漫扶持政策所扶持的主体是行业强者而非新人。行业强者为了更有效地获得政府补贴,就开始攀附行业外的资源。为此很多原先和动漫没关系的房地产企业,也把自己披上了动漫的外衣来蹭这些补贴资源。而真正缺钱但具有创新源动力的初创动漫企业,就被排挤在了这个循环之外,无力哀嚎。各种补贴让强者越强,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扼杀了中小动漫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武汉江通动画董事长朱佑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出台政策扶持动漫产业,这个产业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一些钱和人也趁机混迹其中,给这个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干扰。”
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董事长刘德良认为,“不排除有的企业就是依赖国家所提供的政策补贴生存。为了套取政府补贴,往往在多个地方建立分公司,等政策优惠期一过就离开。”此外,刘德良介绍,我国动漫更侧重在大额补贴方面,评判标准明显存在误区,更多是以电视台为导向——所有作品的评判标准是电视台制定的,所以滋生出动漫企业和电视台合谋“筹划”国家补贴的案例,甚至产生了一些根据电视台的补贴标准量身定制的动画片。比如,有些电视台的补贴标准是1000元/每分钟,他们就做出每分钟成本为600元的,即使观看者廖廖,动漫企业也能轻松赚取400元的差价。
中国经济网小编有话说:小编觉得如果强行说政府补贴导致了动漫行业的萎靡,恐怕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政府补贴本是好意,无奈执行起来却被投机之人钻了空子。但是,没有尽到监管之责,造成了国有资源的浪费,也不能一笔带过。如何能够行之有效地将每一笔资金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小编想,各级政府部门还是需要下功夫好好想想的。
面对不乏少数的动漫企业“不盯作品盯政策”的行为,政府补贴还要不要继续实施?如果要继续,应该如何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呢?
“客观地说,政府扶持补贴是必要的,如果再没有这点补贴,可能大多数动漫企业都会做外包服务,就更谈不上去做原创。”北京国泰千鑫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吴志坚表示。
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编创陈维东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真正有想法、有追求的动漫企业是十分珍惜国家扶持政策的,得到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企业都会尽全力创造出精品以回报国家的支持。不能用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以偏概全,因噎废食。草率处理财政补贴存废的问题会影响到动漫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刘德良介绍,由国家出台政策对一个产业进行扶持,尤其是在产业的幼稚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美国、日本、欧洲国家都曾对动漫产业出台过补贴政策。
动漫人江杰表示,国产动漫像是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学习过程中,大人来扶小孩子一把没什么错。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黄勇也认为,扶持政策应重新明确定位,真正把扶持计划给到需要扶持的动漫人。“已经在央视播出了,说明作品是比较成功的,这样的作品还需要扶持吗?”
那么,如何能有效地使政府的扶持资金能够直达最需要的企业手里,避免资源浪费呢?
陈维东认为,可以用引入专业化评审机制的办法来杜绝业内的逐利投机行为。他指出,动漫产业虽然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门类,但其中包含许多很专业化的东西。对于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方面,国家级的各大部委尚有能力和精力来详细研究,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就很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此在筛选、评审是否应给予财政补贴时就很可能被“不怀好意”的企业钻了空子。有鉴于此,不妨在筛选、评审过程中引入一个由动漫领域专家、业内人士组成的第三方,由它提供专业的顾问意见,协助主管部门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在这样一个机制下,财政补贴的准确度就可以大大提高。
卡酷动画总裁帅民认为,应该把补贴资金市场化,政府可以采取预购的方案,以高于电视台播出费很多倍的钱来预购动画片,这样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在制作过程中才有压力,才有可能出现质量上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低级数量增长。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竞争上的压力,提高总体质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动画制作成本过高与电视台的播出费用过低的矛盾。
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服务中心主任蔡大明说,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采取的是对项目补贴的办法,第一阶段对创意进行补贴,作为启动资金,我们不对分钟,不对作品,而是对项目。第二阶段是在制作过程中给予一些补贴。第三阶段是都把资金补贴在发行、播出方面,包括衍生产品的开发发行。这就是说,一个没有市场的生产是不会得到资金支持的。
北京大学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在这一轮国家扶持过程中,采用的方式过于简单,仅仅以规模和数量作为补贴发放的标准,不看企业效益,对企业的真实情况没有一个很好的体系来做辨别。“近十年,国内动漫行业虽然看起来热闹,但出色的作品及企业却非常匮乏。动漫产业仍然应该扶持,但扶持方式应当改变。”陈少峰表示,未来扶持动漫企业发展,应集中在税收优惠和扩大其融资面等方向上。
“当动画片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始终要向质量转变,势必会走向正规。但在这个过程中,只想依靠政府补贴做出来的动漫企业是很难真正生存下来的,还是要经过市场化的洗礼。”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峰说。
自2004年国家颁布《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后,国内的动漫产业开始大跨步发展。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制定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发展动漫产业,文件中提到将动漫中小企业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范围,并且享受有关所得税、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中央财政以专项发展基金予以财力支持。
2009年至2011年期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发布《动漫企业进口动漫开发生产用品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规定》,对经认定的动漫企业予以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五大税种的优惠。一系列密集政策的出台,从播出渠道、企业税收等方面助推动漫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