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国家补贴是怎么被骗走的?政府税收财政

低端玩家靠走私贩毒,高端玩家靠的,是关系。

近期,有记者经过了近一年的暗访调查发现,一个隐性群体正在全国多个省市流窜。

他们的手法,是以“招商引资”的名义,来骗国家补贴。

其手法之高明,其链条之黑,让人叹为观止……

01

手法

县城,是中国城镇的关键元素,是经济发展的本色与基调,也承载着数亿劳动者的生计与希望。

发展县城经济,国家从未懈怠。

2022年,在税收承压的情况下,国家进一步明确,要加大纾困企业的力度。

其中就包括,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凡是中小微企业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企业可按季度享受优惠。

什么意思?

鼓励企业进口高端设备,带动制造业的升级,吸纳更多的就业。

比如进口一台100万高端设备,政府就能补贴你20万元的现金。

于是,就有人玩起了这样一个游戏。

去一个内陆较为偏远,且急需招商引资发展的县城,注册公司。

在某些黑作坊买一些出厂价不到三万的机床,在此基础上,套上硕大的钣金外壳,贴上日本山崎马扎克、德国德玛吉等进口品牌的商标,转手变成售价百十万元的进口设备。

然后套取国家的补贴,一台机器获补20万。

10台,就是200万。

两三年后,当政府来验收成果或统计税收时,或以经营不善的理由破产跑路,或以当地营商环境不友好跑路。

国家的钱,拿走了。

一堆所谓的“进口”机床就烂在那里……

据记者的走访,此类机床光在湖北十堰,就超过了一千台。

在房县北城工业园里有着数十家这样的企业,每个企业车间里至少摆放着数十台多则上百台“进口”机床设备……

这些专业的骗补企业捞了多少呢?

仅仅是十堰市的房县,就兑付了3.41亿的补贴。

02

合谋

那么多企业,那么多进口设备,到底产生了多少收益,带动了多少就业?

每个月营收报税,不可能看不出来。

但是,为什么这些人就能光明正大的骗下去呢?

在十堰和恩施,新购设备政府可以补贴20-25%。

这些设备需要申请,申请后就要有招商引资的人来验收核实。

那么垃圾的机床,套上个如此low的壳子,行家看不出来?

记者带着问题和举报人一起来到了十堰市的有关部门举报,得到的反馈是这样的:

翻译一下就是:骗补和老百姓没有关系。

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特意强调:

他们无法认定这些组装设备为假冒产品,招商协议中也对企业产值与补贴发放有限制条件。但部分补贴发放存在问题,已调整补贴政策,正在追回有问题的补贴。

一切为了业绩。

招商引资是任务,任务需要量化。

机床的数量,新增设的企业,就是最好的量化指标。

至于这些企业能不能产生收益,带动就业,和考核标准又有什么关系呢?

机器数量登册在案,两年后企业跑路,都怪经济不好,能做的工作都做了,而且做的成效还非常大。

所以,记者都能认出贴牌机械,专业审核的人就没认出来。

据十堰当地媒体报道,十堰市多个县域均引进了卫浴、厨卫企业,截至2022年签约企业125家、投产84家,年产值70亿元,实现了应税销售收入67.2亿元、税收3.1亿元,获评湖北省首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未来要打造中西部地区“阀门卫浴制造之都”。

在这个过程中,浴尚卫浴公司负责人竟然能被好几个地方政府都聘为“招商大使”,并被誉为十堰市“竹房城镇经济带”卫浴产业的奠基人。

这是一个什么公司呢?

说是有员工800多人,年产值3亿元,但在天眼查信息中,连续几年社保缴纳人数,都是0,还背负着抵押借款2000余万。

房县城北工业园的缔芙尼卫浴,曾在房县国资监管局下属的担保公司抵押借款500万元,抵押了22台山寨版的“山崎马扎克数控设备”。

但这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某,今年2月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单并限制高消费。

一个老赖,竟然拿着假货,骗了国资公司500万的贷款。

还有一家企业更离谱,2021年税收为0.65万元,但却拿到了政府的各项补贴423.89万元。

有一种生意,叫专为骗补而生。

有一种漏洞,叫为骗补大开方便之门。

他们流水线般地,把国家财政拨款结结实实地放进自己兜里。

巨量的资源投放到了市场,市场没有被激活,资金却进了几个人的腰包。

东窗事发后,就说自己被骗了。

一个“骗”字,把责任撇了个干净。

记者觉得该追责企业,负责人认为“不关你事”。

十堰的有关负责人则说:

“骗补只是政府跟企业的事,跟举报人(民众)没关系。”

真的是这样吗?

那补贴的钱是从哪儿来的?

03

亏空

收税,是为了用之于民。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湖北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3.2%,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93.3%,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2.1%。

该花的钱都花到位了,而且花的钱还很多。

回报呢?

2022年,湖北税收收入为2411.25亿元,同比下降了5.8%。

其中,十堰市的税收收入是113460万元,下降了16.08%。

花的钱多了,税收却收不上来。

武汉财政局公开催收的消息还上了热搜。

不是不缺钱,而是太缺钱了。

而在另一边,有些小老板搞政府的钱还搞出了心得:

有个机械公司老板跟记者大谈生意经:自己生产的设备,就是为了卖给骗补企业,这些廉价机床的绰号,就是:“招商机”、“贷款机”。

“无论你想要什么牌子的机器外壳我这都能生产,生产出来之后我可以帮你贴牌或者你拉回本地贴牌。”

“等补贴的钱到账之后你们就走,就说当地没能给你们提供合格的营商环境,政府拿你们是没办法的。”

很多国家都有重点产业补贴,钱也给得很多,但有的国家给得却很少。

比如日本,给钱给得就很不爽快。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日本给半导体工厂的补贴条件,是要求企业方面持续生产10年左右。

而且还要认定计划,如果考核认定的计划不符,政府就会要求企业返还补贴。

所有获得补贴的企业名单,都会被公示,以供群众监督。

为何到了我们这里,就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012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湖北省某市某企业采用虚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方式,逃过层层审批与监管,骗取了100万元国家财政补贴资金建别墅酒店。

对此,作为监管部门的某经济发展局负责人竟然对外表示,企业修别墅属于灵活利用补助款,也不好说什么。

事实上,对于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的使用,国家都有明文规定。

但是,面对企业骗取国家补贴,当地监管部门态度暧昧,不仅不检讨自身,反倒为违规企业开脱。

这又是为什么呢?

04

死结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废漕改海断然不许。”

在古代,田赋是国家财政最大的根基。

其中漕运则是田赋征收的运输的重要环节。

农民每年要交的米、麦、豆这些农产品,都要经过运河,也就是漕运一路运输至北京的仓库。

运输,是要成本的。

这个成本是百姓和朝廷共同负担,一半一半。

最开始,是州县把运费收上来以后,一部分给运费,一部分自己截留,用于县衙的日常开支。

粮食每到一处,就有一处的漕运漕工负责征收运费。

粮船从地方到北京的一路,大家都有钱拿,久而久之,这种漕费就成了地方默认但不想公开支持的开源方法。

而且开源的手法越来越多。

刚开始只是运输过程中旗丁的管理费,到后来,就有了运河疏浚费、造船开支费…….

咸丰年间,朝廷对各省漕运加增的额外拨款甚至多达2000万两,占到朝廷两年支出的60%。

但地方的漕运亏空不知道为何,却越来越多。

不走京杭大运河了,直接走海路一步到位送到北京,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样,也就免去了中间大大小小的关节盘剥,层层审批,实现了中央到农民的短平快的管理。

办法试行后,效果明显,漕运改海试后,朝廷发现,每次海运粮食的数量居然分别上涨了40-50%!

中央税收大大提高,百姓负担大大减轻。

但中间商就头疼了,怎么办?

江苏漕运总督上折子反对,理由是海运后,漕船大幅歇减,失业水手等难以安置,势必成为不安因素。

刚开始朝廷还不相信,但是地方搞出了事情,道光二十八年,失业水手与英国传教士在青浦发生冲突,上升成了外交事件。

群漕集体上书,给朝廷压力,要求废海运。

最后,这件事又回到了原点。

以至于李鸿章抱怨:小民膏血渐尽,而京储仍觉空虚……

钱呢?

最后都落到寄生在这个产业链上的漕工上去了。

今天,漕运这个落后的制度已经不在。

但是李鸿章抱怨的问题,正在以新的形式呈现。

05

相同的故事还会发生

骗补问题由来已久,其核心要点在于分配出了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值中美竞争关键之处,中国发展高科技,发展高端制造的决心和投资,都看得见,摸得着。

钱怎么给到市场?

企业数以千万计,怎么才能给到需要的人和企业?

最终,还是要依赖地方去分配。

2020年,福建发生了一个骗补案例。

说有个卖农业机械的老板曹某,私下和陈某协商,让陈某冒充农户买他的农机。

当然了,这个买卖过程全靠伪造交易记录。

同时呢,曹某又找人运作,让陈某配合办理无人机保险等手续,拿到了政府无人机购置补贴资金。

国家给农民的钱,就这样白白地被弄到了老板的手里。

其实在机床事件曝光之前,围绕着新能源、光伏产业、家电下乡就有很多起骗补事件。

比如被誉为骗补之冠的苏州金龙,2015年申请了1683辆新能源车的补贴,虽然当时一辆车都没造出来,但是这1683辆车的5.1921亿补贴却已经拿到手了。

即便东窗事发后,苏州金龙也只是被取消了补贴资格,罚了50%补助金额的款,整改好了后,还能恢复补贴资格。

虽然大水漫灌之后,裸泳的终究会被拍死。

但巨额的资金,都被浪费掉了。

机床、千亿,新能源、千亿,芯片、千亿。

这些钱,哪怕拿出一个零头,都足够让一个小店,一家企业多撑几年。

THE END
1.根据规定骗取国家补助什么罪?导读:骗取国家补贴的行为将涉嫌构成诈骗罪,根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就有可能会被认定涉嫌犯了诈骗罪。为了降低此类此类诈骗案件发生的概率,国家部门在收到获得补贴申请的时候,会依法审核判断申请人是否满足获得补贴的条件。 根据规定骗取国家补助什么罪? https://www.64365.com/zs/1828651.aspx
2.骗政府补贴属于什么罪骗政府补贴,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未超过3000的,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一般对诈骗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https://m.lawtime.cn/tuwen/696322.html
3.公司算不算拿我的信息去骗政府补贴?公司的理由是工资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补助,他只不过提前把基本生活补助发给我了,他现在和政府申请的补助相当于是他自己的报销。 1.公司这样的行为算不算拿我的信息去骗政府的补贴? 因为入职的时候我是不知道有这个补贴的,公司给我打的钱也是说是工资没有说过是基本生活补助。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300007321/
4.对方以政府补贴为由骗了我几万,这是不是诈骗,怎么把钱追回来?您好,基于您的情况,如果以政府补贴为借口骗取您的钱财,这可能构成诈骗行为。一旦确认对方存在诈骗行为,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5492391.html
5.虚假交易消费券套取政府补贴,金华一店主因诈骗罪获刑此后,谢某也找上范某,以同样手段套现骗补贴。五六月间,范某伙同江某、谢某(均另案处理)套现334张,骗取补贴16700元,获利5745元。政府消费券专班在工作中发现范某的店铺核销消费券有异常,将线索移交公安部门调查。归案后,范某供述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退回违法所得,法院予以从轻处罚。https://society.huanqiu.com/article/4Aw2SLRU3Ny
6.政府招商引资中的风险与防控经济网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公开提及化解地方债务,提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表述调整为“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表明了中央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决心。 “空手套白狼”和骗补 除基建项目外,在股权投资和政府补贴等方面也较易发生风险。https://www.ceweekly.cn/2021/1216/370182.shtml
7.触目惊心!上海嘉定工业区招商现惊天骗局:资金承诺落空,官员黑手嘉定区招商人员们曾以美好的承诺吸引了他们:政府补贴装修的运营中心和员工宿舍、大额的租金补贴、财税返还,甚至还有一亿元的政府担保贷款作为引导资金。这些条件,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然而,当他们在2020年9月签下协议,满怀信心地将总部和运营中心迁至嘉定工业区后,事态的发展却如同脱缰的野马,超出了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0560895.html
8.财政部曝光5家新能源车企骗补超10亿元据新华社9月9日报道,财政部8日曝光了苏州吉姆西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补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业内称这是政府打击新能源汽车骗补首次“亮剑”。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还需政府扶持,但如何综合利用好各种鼓励政策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骗补贴问题近年来愈加严重,据公开媒体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2016_09_09_373937.shtml
9.2024企业骗取国家补贴如何举报1、直接到政府部门举报或报警。骗取国家补贴是诈骗罪。2、《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https://m.66law.cn/zuiming/ask/43366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