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行为,并督促企业进行自查整改,进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隐藏的风险!“大数据杀熟第一案”的代理律师这样说
早在2021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审理过一起“大数据杀熟”案件,该案件被称为“大数据杀熟第一案”。原告胡女士以携程公司采集其个人非必要信息并实施“大数据杀熟”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一赔三等赔偿,最终法院支持了该诉求。
此案代理律师团队成员、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晓阳向观察者网分析了胡女士诉讼请求背后的深刻意义,尤其是她对“不同意携程《隐私政策》和《服务协议》仍可使用APP”的主张,“非常具有前瞻性”。
朱晓阳回忆说,胡女士认为,携程在其《隐私政策》中收集了大量与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并利用这些数据精细化消费者画像,进而实施“量体裁衣”的定价策略。“携程通过这种方式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歧视,这种行为超出了法律允许的范围。此外,这也为如何界定个人信息使用的合法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据朱晓阳介绍,该案件的另一意义在于,它明确了在互联网平台环境中,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及消费者应承担何种告知义务,特别是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方面,以及怠于履行该等义务可能导致构成欺诈的法律后果。
尽管“大数据杀熟第一案”已过去四年,但诸多平台利用算法进行的“杀熟”行为依然屡禁不止、屡见不鲜,消费者的权益亟待保护。
黑猫投诉
算法“黑箱”!如何“固定”被杀熟的证据?
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对大数据“杀熟”“自动续费”等问题进行治理规范。《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收费标准。
更早之前,我国于2021年出台并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保法”)也进一步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朱晓阳在讨论《个保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增强时指出了一个重要变化:举证责任的重新分配。《个保法》要求,在消费者初步证明个人信息权益受到损害后,举证责任即转移到商家,要求商家证明自身行为不存在过错,具体到“大数据杀熟”的场景,即证明其算法在处理个人信息时没有歧视、并确保公平公正。这一变化使得消费者在面对大数据杀熟的诉讼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朱晓阳进一步解释说,自《个保法》实施以来,网信办也发布了多项法规,旨在规范算法,确保其公平、公正和透明性,并强调保护消费者和个人信息主体的权益。这些法律和政策共同构建了一个更为严密的框架,使得消费者在行政和司法领域维护自身权益时,有更充分的法律依据和论证基础。
“对于企业内部人员可能都没法完全了解的算法‘黑箱’,消费者更是难以从企业外部证明内部算法的运作机制;而《个保法》出台后,企业必须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算法的设计和运行方式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和对算法的公正、透明要求。这样的法律架构使得企业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从而在实践中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强的保护。”朱晓阳说道。
面对可能发生的“大数据杀熟”行为,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郭淑勤也通过观察者网向消费者提供了一系列实用建议。
其次,郭淑勤建议,消费者应通过成本较低的途径进行维权。“这可以通过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实现,或者拨打12315热线举报商户平台的不公平价格行为。这些措施既可避免直接对抗,又能有效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促使其介入。”
“大数据杀熟的本质,在于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这与传统的定价方式有显著的不同。在传统环境下,消费者往往不知情,而在大数据环境下,消费者虽可能知道价格不同,但有时由于需求迫切,仍然不得不接受高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服务经济与互联网发展研究室副主任黄浩告诉观察者网。黄浩表示,虽然这种价格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市场行为的一部分,但如果差价极大,消费者完全有权利和理由进行维权。
视觉中国
交换无害?AI技术让“大数据杀熟”变得更加隐蔽
“需要注意的是,AI技术的发展,可能使得大数据杀熟的行为更加隐蔽和广泛。”朱晓阳强调说。
同程旅行则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中表示,人工智能驱动的客户服务系统在提升运营效率及显著减轻人工客服工作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将智能功能机自动化整合至系统内,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加入AI技术后,对消费者隐私和定价策略的影响显然更加复杂和微妙。”朱晓阳表示,AI的介入不仅使得数据收集更为广泛,还可能导致这些数据处理的方式更隐秘、更精准。这种技术的运用,尤其是在定价策略方面,提升了企业利用个人信息实施差异化定价的能力,这种做法如果不受适当监管,可能会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此外,多数平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并不会明确告知用户其信息是如何被AI系统分析和处理的,这导致用户很难对自己的数据有足够的控制权。
尽管消费者保护和投诉的渠道以及各项法律法规已日渐完善,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旅游政策法规中心副主任王天星曾通过观察者网提醒说,科技型经营者特别是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擅自扩大对旅游者个人信息的收集范围、对旅游者进行个性化的画像并实施差异化定价,对弱势的旅游者肆意开展“收割”以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本性,并不会因国家出台法规、政府表明态度就自动消失,大概率只是会暂时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