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毕业于某普通二本院校,2019年以客观题202分,主观题116分通过国家法律资格考试,目前上岸上海大学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成绩普普通通,中规中矩,足够幸运。因为在这条山穷水复的路上走过,所以对于柳暗花明的惊喜别有一番感触。
一、关于法考
1.关于客观题
7月的计划是做分年的真题,把每一题的知识点标记好,确保每个选项考的什么、一般怎么考、结合什么考、下次遇到这个知识点怎么准备等等有系统的个人认识来掌握,做好笔记,在书上标记或者记在笔记本上都可以。我喜欢标记在书上,这样看书背书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个知识点,也能前后体系连接起来。这个工作量非常大,所以我一个月只是系统刷了一遍。我一般早上会快速看一遍昨天的错题知识点,接下来便认真刷题。记录历年考点很重要,重者恒重,所以建议在讲义上标记历年常考和大纲新增,这是法考的重点。标注时需要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作出不同的标记,一目了然,方便以后查阅。例如我喜欢第一遍听视频做笔记用黑色和红色签字笔,历年考点用绿色荧光笔刷上,新增考点用粉色荧光笔刷上,特别陌生需要加强记忆的知识点用橙色荧光笔打上五角星等等,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的知识点。带扒枣标记的意义不仅在于以后查阅十分方便,更在于找知识点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本书知识体系的理解。
2.关于主观题
二、关于考研
对于考研,我是二战考生。第一年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考研上,没有法考,也没有其他的准备,可能基于心态,也可能基于方法,但是一战失利。再战,我选择法考和考研同时准备。
1.考研专业课
每天晚上做题时要在讲义上标记历年常考和大纲新增,是考研的重点。根据个人进度,尽快多背几遍,后期每天如此。当然背书不是漫无边际一字不落地背诵,而是在背书的同时思考条与条、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并且总结关键词,试着自己总结答题的思路,就会在记忆知识点上更加得心应手。考前如果想做做模拟题,可以尝试做一下,题目比真题难一些,所以即使模考成绩不理想也不必惊慌,抱着学知识的态度去做题,会发现受益匪浅。
2.学习英语
我的考研英语备考是从备考法考开始,每天一两个小时,我英语基础薄弱,低分飘过6级,后来考研英语73。在7月前都是每天花1个小时背单词,每天背一两个长难句并且默写下来。我用*APP背单词,觉得可以根据记忆曲线背,并且很方便,当然有些喜欢用纸质版背书也可以,但要记得按照规律进行复习。
3.关于政治
《保命32分》总结了主观题的答题技巧,以不变应万变。我*了这两本,每天是边看讲义边看这两本小册子。10月到12月前都是早读政治,做对应章节练习,对于知识点加深记忆、查漏补缺。在12月初,用《密押三套卷》作为押题,背诵主观题大题和客观题的押题知识点。
4.关于复试
面对突如其来的某些事,考研复试工作也采用了网络复试的模式。我在考研文库上查找了历年考研复试真题和上海大学法硕复试经验贴进行学习。每年网上也有很多学长学姐们总结的历年复试真题可以购*。以前上大的复试包含笔试和面试,笔试的内容是刑法、民法、法理、宪法、法制史各一题共五题,面试包含综合能力面试和英语面试。今年的上大复试受疫情影响采用网络复试,没有笔试。上大的法硕复试首先需要先进行3分钟中文自我介绍,而后老师会让考生从刑法、民法、法理、宪法、法制史中选择两门课进行答题。选好两门科目后,老师会对于这两门学科的专业进行提问,老师会根据考生的回答追问一到两个问题。最后是英语老师提问两个问题,老师当时问我的是“本科期间遇到的一个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和“介绍读过的一本书”。英语问题大多中规中矩,可以根据历年的复试英语真题进行准备。复试英语找到历年真题后,不用迷信学长学姐总结的参考答案,可以自己写答案进行记忆,不同的考生相同的答案就比较尴尬了。
就业情况(2020年)
(一)2019年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4.84%
(二)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就业(65.49%),升学(6.45%),出国(2.91%),灵活就业(22.56%),未就业(2.60%)等。
(三)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14.4%),企业(85.25%),部队(0.35%)
(四)硕士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91%),*业(20.61%),金融业(13.5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4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19%),建筑业(5.15%),其他行业(17.04%)
(五)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硕士毕业生签约地区分布于我国东部(91.72%),上海(73.12%),“一带一路”(85.38%),长三角(85.44%),长江经济带(89.25%)
考研是一个自律且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到了10月份、11月份到了考研的弃考期,你只要坚持下去,就已经战胜了大多人。
三、关于心态
实在有点累的时候就想自己考上了是什么样子,会做些什么,想着想着就无比憧憬这样的未来,所有的困意都可以变成动力。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但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能从这段经历中成长就足够了。我记得去年在考研那几天,我高烧不退,还烧成中耳炎,左耳听力丧失,我也对自己说好事多磨,毕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相信尽管去努力,不计后果地坚持下去,那结果就不会太差。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了法考,也上岸上海大学。当然,越努力越幸运,只要对未来无限期待,它便带给你无限精彩!
当然,无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们都在这段奋斗的日子里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些什么,是自律、是坚强、抑或是才华,我们在那些顽强拼搏、拥抱梦想的日子里沉淀、积累、成长。这些已然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和财富。
最后,送给大家备考期间一直激励自己的一句话:只有做最努力的那个才可能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也愿备考的你们都能如愿以偿。
同济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始终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均衡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为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学校是上海市管理的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曹文泽教授,校长叶青教授。多年来,华政人遵循“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发扬“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精神,已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等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3、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漏掘游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11计划”、“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4、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4年9月,上海市人民*批准上海政法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注重教学科研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已经初步形成以法学为主干,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语言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上海电力学院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散嫌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临港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其中,杨浦校区位于上海市区返销东部长阳路,毗邻杨浦大桥;浦东校区位于浦东新区学海路,现为本科、研究生教育基地和中外合作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11809人,其中,本科生10630人,硕士研究生1179人。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上海大学宪法专业介绍文科可以报考的专业和学校有哪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