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心理咨询师推荐——躯体化障碍:未被言说的痛苦,身体来替你表达

你的身边或者你自己本人,有没有这样一群“老病号”:

胃肠道老是不舒服,没有具体病灶,常年治疗但效果一般,只好平时多多注意饮食;

总是出现莫名的胸痛胸闷,心慌莫名焦躁,但无论是做检查还是看中医,都查不出原因来;

身体总是莫名出现疼痛,腰痛、胸痛、关节痛,隔三差五就得跑医院,但却始终查不出原因来;

......

他们经常跑医院,做各种检查,各种治疗偏方都试过了,却还是找不到病因。而频繁就医,伤财又伤身,还把自己本来好好的生活变得一团糟了。

生活中,有很多躯体症状难以找到器质性因素,尤其是一些久治不愈,甚至检查不出具体病因的,这些“老病号”的“病”或许是心理学所说的躯体化(somatization)。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在临床上,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种临床类型,躯体形式障碍还包括疑病性神经症、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类型。

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陈述躯体不适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以及医生关于症状并无躯体疾病基础的再三保证。

患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身体上的不适,例如胃痛、肠胃消化不良等,但总找不到实际的器质性问题。

有的患者表现为特定部位的不适、有的患者则是会出现全身多处疼痛,而这些不适疼痛常常会随患者情绪好转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患者总是担心自己生病,每一点疼痛、瘙痒,在他们看来都意味着疾病,常常就诊于内、外各科,奔波于各大科室之间,却还是找不到确切的病因,心累也费钱。

实际上,患者最为痛苦的,并非是症状本身,更多是患者对待这个症状病态的态度和行为,对躯体疾病的先占观念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

心身一体,很多时候,身体会成为我们内心的剧场,内心情绪的波动会影响我们的生理,而身体有时也会成为我们的心理语言,替我们表达内在许多被忽视被压抑的部分。

许多常年跑医院的躯体障碍患者在听到自己的问题也许是心理因素造成时很难接受,“我这明明是身体的问题,怎么就变成心理问题了?是医生医术不精,找不到病因就胡编乱造吧!”

确实,我们很难想到躯体的症状居然会和心理的疾病有关。特别是对于这些患者来说,他们身体的疼痛不适的体验感受是真实的。

那么,躯体的疼痛和心理的痛苦真的有关系吗?

心理学上躯体化概念最早源自于弗洛伊德的动力学模式,他认为个体会将无法承受的情绪(如焦虑、愤怒)压抑到无意识中,这些情绪并不会消失,而是通过“转换”,以躯体症状(如神经性胃炎的病因与患者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精神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中有关)得以表达。

学者弗兰兹·亚历山大对心因性疾病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在《心身医学的精神分析原理》中提出了“特异性情感冲突导致特定器官功能紊乱”理论。该理论认为特定的情感冲突模式会影响相应的器官系统并引发功能性障碍。

例如:

胃溃疡与无法满足的依赖需求和被动愤怒有关;

结肠炎与无法表达的敌意冲突有关,个体压抑愤怒导致结肠痉挛和黏膜炎症;

同样有学者认为,躯体化与个体所处的应激水平有关,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演化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和解释个人和人际间的种种问题。

诉说的是躯体症状,表达的则是心理方面的问题。

例如在焦虑症患者中,焦虑发作时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躯体反应;而抑郁症最常见的躯体症状是疼痛(如头痛、背痛或模糊、无法定位的疼痛),睡眠紊乱,胃肠道不适,乏力,食欲改变等。

身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当我们在生理上总找不到原因时,不妨尝试着去探索自身内在的心理世界,读懂躯体症状背后所表达的。

在精神动力学角度上,对于躯体化症状的解读如下:

1.躯体化症状与退行有关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婴幼儿期时,心理结构尚未充分发展成熟,语言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受限,对外界的刺激更多是在躯体化水平上做出反应的。

尤其是在前语言阶段(0~12个月),当婴儿感受到焦虑、恐惧时,会形成原始的躯体反应模式,这便是婴幼儿的躯体行为语言,需要抚养者能够充分理解并给予恰当的满足。但若婴幼儿的焦虑、紧张以及需要,长期没有得到理解和满足,那么躯体的不适和糟糕的感受会积存下来,留存在潜意识中。

在遇到挫折和压力时,遇到困境时,早先的那种躯体反应就会重现,使患者感受到一种非理智的、神经质的躯体不适和焦虑,而且会促使去找原因,产生疑心和妄想。弗洛伊德把这一过程叫做“再躯体化”,它是一个退化过程,即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

所以,那些莫名的躯体不适,有可能是我们早年潜抑下来的“器官语言”的激活和重现。

2.躯体化症状是潜意识愿望被压抑的产物

躯体化的形成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个体将内心的矛盾或冲突转换成内脏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从而摆脱自我的困境。

也就是说,患者会用躯体化症状来置换内心不愉快的心情,减轻由某种原因造成的自罪感,表达某种想法和情绪等,来达到抑制潜意识的目的。

例如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中老好人女主一直以讨好的方式生活着,当她面对来自同事、上司、男友的甩锅和恶意时,常常会感到喘不过气来,而即便如此她依然保持着微笑。

直到她在一次直面男友的嫌弃时,身体出现了严重的过呼吸,昏倒在地。

总是言笑晏晏的她,其实内在有许多的愤怒和攻击性,但从小不被妈妈接纳负面情绪的她一直都以压抑隔离的方式去处理这些情绪。

而最终,这些压抑的情绪和冲突便以过呼吸的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她的躯体症状是她回避愤怒所付出的代价,也就是用躯体症状来置换不能表达的愤怒之情。

当她愿意去面对自己内在的阴影面,接纳真实的自己时,过呼吸的症状也就不再出现。

3.躯体症状还可能与继发性获益有关

例如在子女长大离家的空巢老人中,有些老人无法去表达内心孤独、需要孩子陪伴的需求,于是便会用躯体化症状来表达。当子女因此而回到老人身边,陪伴老人时,老人内心的需求便在无意中借着躯体症状满足了,而子女的行为也在无意中强化了老人的症状。

躯体症状带来的继发性获益,更容易使人固着在此,看医生及检查和治疗便会成为生活的重心。好处会维持着患者继续采取躯体化的方式来表达,更加隔离压抑自身的情绪和情感需求。当然,躯体症状并非患者有意的伪装,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躯体的疼痛与不适,而如何去对待这些躯体症状是治疗的重点。

躯体形式障碍多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联合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主要以抗抑郁抗焦虑类药物为主,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心理治疗方面,有以下的治疗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

(2)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

心理动力学取向疗法旨在引导患者探索潜意识,帮助患者发现并理解其躯体症状背后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问题,使其症状得以彻底缓解。

该疗法强调分析师与来访建立起稳定的治疗联盟,信任和理解的咨访关系,这对于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3)森田疗法

躯体症状,是患者内心深处一种无法被言语的“痛”。在治疗过程中,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家人要认识到患者并非故意装病,理解患者的感受和处境,接纳和支持患者,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及心理压力。

THE END
1.心理咨询师考前刷题B卷`复习试题附答案.docx心理咨询师考前刷题B卷`复习试题附答案.docx,第 PAGE Page 1 页 / 共 NUMPAGES Pages 3 页 心理咨询师考前刷题B卷`复习试题附答案 1.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 【正确答案】:C 2.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形成心理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125/5230133131012002.shtm
2.2024年5.25心理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70题).docx2024年5.25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精选70题1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D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智商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 C A替来访者做决定 B有条件的尊重来访者C为来访者保密 D对来访者的行为作道德判断3心理咨询的场所应在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2123345.html
3.心理咨询师考试模拟试题(2024/11/25)考试试题【单选题】光环效应是一种( )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 A.社会适应 B.信息干扰 C.先人为主 D.以偏概全 点击查看答案 【多选题】心理测验史上有名的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是( )。 A.团体测验 B.智力测验 C.投射测验 D.操作测验 点击查看答案 【多选题】评分者信度( )。 A.是评估不同https://www.netkao.com/xinli/Artle/20241125/24712467165.html
4.关于心理咨询,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心理咨询及预约方式心理咨询的效果不但取决于咨询方法本身,也和来访者的期望、来访者与咨询师建立起的彼此信任、分享的咨询关系等诸多因素有关,对于那些有积极改变期望的人来说,咨询效果往往最好。 湘信院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老师都已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部分是校内兼职心理咨询师,都经过了严格的面试、考核及培训。此外,从中心历年的https://xgc.hnuit.edu.cn/xljk/54913.jhtml
5.高校谈心(精选十篇)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用自己无私的关爱来打动学生的心,使心理契约牢不可破。 3.3 构建的关键点———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交流沟通是建立心理契约的关键,如果师生双方沟通比较通畅有效,那双方才会彼此信任,才能互相了解对方真正的心理需求,才能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gm6j8p.html
6.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知识点: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咨询师务必向求助者讲清楚心理咨询的本质,发生效果的机制,使求助者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识,对咨询效果有理性的期待。 咨询师对求助者依赖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一旦出现依赖,咨询师应鼓励求助者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努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咨询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咨询理念,以促进求助者的心理成长为咨询的总目标,以促进求http://www.caikuaitoutiao.com/show/10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