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M6261
本刊代号82-204
订购处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双月15日
每期定价12.00元
本刊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100832
摘要: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军事网络媒体只有强化互联网思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汇聚强军力量、助推强军实践。本文结合强军网中央军委机关网“心理服务”栏目探索实践,研究探索网连官兵、服务官兵的方法路径,以期为军事网络媒体发挥向战为兵功能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军事网络媒体;军委机关网;“心理服务”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军事网络媒体只有强化互联网思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汇集强军力量、助推强军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心换心,是充分发挥军事网络媒体向战为兵功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强军网中央军委机关网(以下简称“军委机关网”)“心理服务”栏目,有效化解官兵在训练工作、学习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在部队引起积极反响。本文结合军委机关网“心理服务”栏目探索实践,研究探索网连官兵、服务官兵的方法路径,以期为军事网络媒体发挥向战为兵功能提供借鉴参考。
一、用心用情、贴近官兵,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心理体验
为官兵服务就是为战服务。当前,部队野外驻训、出海护航、边境巡逻点多线长,动态分散特点突出,青年官兵心理机能尚未完全成熟,具有情绪情感体验强烈、心理承载能力不足等特点,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降低学习工作训练效能。“心理服务”栏目借助军委机关网联通全军、直达基层的优势,构筑暖心贴心的心理小站,将心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投送到官兵身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承受力与心理准备程度成正比。加强平时心理能量储备,及时疏导负面情绪,靠前做好心理危机预警,既能提高官兵面对逆境的耐受力和战胜力,又能为实施心理援助摆脱心理困境争取最佳时机。2018年以来,军委机关网“心理服务”栏目累计为官兵提供远程心理咨询上万次,帮助有需要的官兵排除因突发事件或重大挫折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该栏目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评估应激反应危机程度,有针对性地建立咨询关系,为官兵开展及时高效的心理帮扶。近年来,随着关键词抽取、语义分析、机器学习等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该栏目通过分析官兵网上心理行为特征,便可绘制“心理地图”,为开展心理危机预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比如,只要网上出现负向情绪强烈的咨询留言,便会触发大数据危机预警,该栏目即可立即启动处置流程,实现心理危机问题的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最大限度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二)不断丰富栏目功能应用
(三)切实用好远程咨询队伍
二、积极引导、正向激励,努力凝聚强军兴军的心理力量
带兵就是带心。当前,新媒体平台以“互联网+心理咨询”的传播模式,开拓了不同于传统心理服务的新业态。但调研发现,有的栏目应用良莠不齐,有的打着心理科学的幌子,却传递伪科学甚至“低级红、高级黑”的信息。军委机关网“心理服务”栏目,一方面坚持从契合“网生代”官兵认知习惯、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入手,提升栏目传播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坚持从提升心理服务工作科学性、专业性入手,传递积极、正向的心理能量。
(一)抓好重要节点的氛围营造
(二)涵养科学理性的认知能力
(三)培树积极向上的群体心态
三、融合联动、全域赋能,努力延伸服务一线的心理触角
当前,媒体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军事网络媒体只有不断探索推动渠道融合、信息融合、人才融合等方法路径,创新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才能与官兵建立深度“链接”,逐步实现“产品+服务”的全时在线、全域覆盖。
(一)融入合作发展的“朋友圈”
(二)盘活互联互通的“资源库”
盘活互联互通的“资源库”,是军事网络媒体创新发展的基础工程。军委机关网“心理服务”栏目将发挥军地心理服务专业资源和数据优势,建立心理科普融媒体资源库,整合用好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等平台有关内容产品,实现内容的快速检索、关联推荐和多渠道发布。同时,注重统筹调配和分工协作,积极融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各平台产品策划、生产和发布全流程。比如,在产品内容制作过程中,由该中心融媒体指挥中心统一输出主题,再根据用户分类和平台特点制作不同呈现方式、不同侧重点的产品,既提升平台间的合作互动,扩大传播效益,又提升心理服务质量,避免同质化内容造成受众视觉疲劳。
(三)打通直达基层的“人才链”
打通直达基层的“人才链”,是军事网络媒体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军委机关网远程编辑和心理咨询师队伍覆盖面广,不仅有来自部队一线的基层官兵,也有军队院校师生和医务工作者,这些人员像延伸的触角,既能深入了解部队生活、嵌入作战指挥链条,又能及时直观掌握和反馈部队官兵所需所想所盼。要以“心理服务”栏目为主阵地,通过集中培训、课题攻关、在线督导、定期讲评等形式,提升咨询师和基层心理骨干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工作热情。同时,可以建立网上网下互联互通的心理服务网络,远程协助基层开展心理疏导,实现多渠道线下业务帮助和就诊转介工作,为官兵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心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