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面向全社会开通了紧急心理援助热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出乎意料的是,使用者很大比例是青少年。
清华大学心理援助热线最初开通的是针对不同人群的紧急心理援助热线,6月以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又开通了常态化心理援助热线。从使用热线人群比例来看,最多的是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这意味着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大量反映在孩子身上。同时,青春期带来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多重视。
一个因病辍学在家的初中生,由于长期感到孤独,每周都会定期拨打热线寻求温暖……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心理援助热线督导、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教师张英俊告诉记者,青少年心理专线今年1月25日正式开通,运行两个月来使用情况良好,每天都会接到二十几个来电。
孩子呈现出的问题一般来说是家长的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情绪稳定性相对较差,由于情绪不稳定也容易引发过激行为,这是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张英俊说。
安抚情绪后,帮孩子找到自我价值、事情的可控性和社会网络支持
在接到青少年情绪激动、出现过激行为的案例时,接线员首先要做的是安抚青少年的情绪。
安抚青少年的情绪,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帮助他们找到事情的可控性和社会网络支持——这些是接线员的主要职能。热线的接线员,很多是经过培训的清华大学心理系的学生,还有很多是经过选拔、培训的专业人员,他们懂得沟通的技巧,会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支持。但其实更多时候,他们更重要的角色是扮演一个“聆听者”和“陪伴者”。
“真正的心理咨询,其实就是给你提供一个倾诉的机会,一盏黑暗中的明灯,一份冰河里的温暖。”彭凯平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