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高等院校已经建立符合自己本校特色的学习交流网络信息平台。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本文以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平台的研究为中心,针对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的现状与构建进行研究。分析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平台的现状,论述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平台的构建研究、主要的功能、研究意义等。研究构建师生网络交流,学习自测,资料下载,意见反馈板块等功能齐全的网络信息平台。
一、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平台的现状分析
第一,无法满足学校对学生、老师的想法和意见及时了解的要求。现存的网络平台对于师生网络交流,学习自测,资料下载,就业信息板块等一些功能还不具备,学校原有的信息平台还只停留在推送信息、选课的基础上,无法达到收集建议、解惑。因此,导致大学师生课后学习交流窄化。
第二,师生难以随时沟通。虽然大学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问题,但这种交流只是零碎的,效率极低。这就要求实现一个供教师和学生交流探讨的理想网络虚拟环境,最终达到方便且功能完善的交流学习系统平台来增进师生交流。
第三,网络平台本身存在不足。在技g和运营模式上,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条件和社会基础,但专门针对大学师生和校园生活的网络平台还不多见,特别是适合大学生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
第四,网络平台的不规范。目前社会上的类似平台如百度贴吧、天涯论坛等,存在局限性也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并且社会上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缺少一个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因此,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上的人才情况了解的比较少,甚至有些平台为博人眼球,恶意推送虚假消息。
第五,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且难以共享。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际的交流和共享平台,往往需要学生和老师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资源共享,然而这些资源大多数具有相似性和通用性,容易资源重复和浪费。
高等院校的信息化、数字化、功能齐全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刻不容缓,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建设打破传统的信息平台的功能,集师生交流,加强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的交流互动、信息的筛选和资源的共享、学生意见反馈、家长参与的校园网络信息平台,让教师、学校、学生可以共享同一个信息数据,实现真正的内容管理、协作与共享、个性化和不间断的服务。
二、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平台研究的意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网络信息已经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网络信息对我们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各行各业开始建设自己的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设能够简化繁琐的工作步骤,弥补传统的工作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时效性。建立合理的、适用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平台十分重要,对网络信息进行研究对我们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
大学生学习网络信息平台的交流互动为老师提供一个与学生沟通引导的新形式。网络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弥补面对面教育引起的局限性。网络平台则基于数字化的网络空间通过双方互联,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来实现的,它使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信息化,更使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普遍化、快捷化。
(二)加强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的交流互动
大学生学习交流网络平台具有公开性、群体性等特点,学生、老师参与到交流与讨论中,与学生建立稳定的、可信任的形象,这是对老师的品质、知识等人格魅力和综合能力的挑战。让学生有问题可以得到倾诉,并且能切实有效地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了解老师与学生的想法,制定工作计划。网络信息平台可以提供便捷的、高效的交流思想,即可一对一,又可一对多,可以查看历史信息的互动交流,为大家所喜欢。
(三)实现信息的筛选和资源的共享
(四)有利于学生意见实时高效反馈
目前,在线的平台系统中,很少有形成性的评价。这使意见信息量过大,无法及时了解和真正解决问题。网络信息平台设有意见反馈的模块,学生可以对学校、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对网络平台的改进建议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大学生信息平台,改变以往传统的形成性评价。建立意见反馈的信息收集链,意见信息的集合与筛选,使信息更加的明了,方便被评价者的浏览。从而加强学生与老师、学校的交流,是网络平台成为学校、老师于学生的共同的桥梁。
(五)实现家长的参与
特有的板块可以使家长参与其中,有利于增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交流。这是家长了解学生情况、配合教师进行管理的良好纽带。
(六)有利于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系统的指导与丰富的资源,从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网络信息平台可以为老师同学提供诸多便利,而且学校的网络平台还具有持久稳定、用户多的优点,适合师生相互联系,消息,联系毕业生,新生了解学校,快速适应学校。
三、网络信息平台的框架
致力于研究属于学校、老师和同学三方的校内的网络信息平台,让平台具有数据传递和资源共享的优点,极大的满足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共同交流,增进感情,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为学校教师备课,教学演示提供丰富的环境,从而构建优质的校园网络信息平台。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计思想,运用先进的技术路线,以使用方便和易于操作为原则,突出平台的实用性,所以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用性
要在用性的基础上追求先进性,因此,实用性是必不可少的。要让这个系统便于联网,便于维护与管理,并且使用操作方便的汉字、图形处理等,本着实用性的原则,简便是必不可少的。让老师和同学喜欢用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多方共同沟通交流,也可以留有单独交流的空间,真正实现有问必答。
(二)便捷性
(三)安全性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吴延水.基于基础数据平台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0(5)
[2]赵天.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对策[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3]盛琳阳,李金鹏,赵薇.高校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信息,2008(29)
【关键词】搭建;信息技术;关爱;留守儿童
【Abstract】Theinformation-basedenvironmentdescendvillagetostaytoguardachildbuildof"schoolinthehouseinteractioneducationterrace"sincewantinkeepingwithChinastateofthenation,againwantusagecurrentforerunnerofinformationtechniquemoderncalculatorinformationtechnique,networktechniqueandwirelesscorrespondencetechniquefusionbecomeintegralwhole,realizationfamilyandschoolofinteraction,fast,solidhourcommunicationofeducationnetworkinformationterrace.Underthatplatform,sincecantheinaidofteacherandparentwork°outtheproblemthatthekidappearanytimeintime,canmaketeacherandparentcommonsharingkid'sbodyagaintoappearatanytimeofalittlebitbrightbringofjoy,makekidlittletowalkcurvedroad,healthgrowup.Itisfulltransfersocialeducationresources,makeuseofmoderninformationtechniqueschool,familyofbesolid,fast,validcommunicationofbridge,formationsociety,school,familyharmonytotalteachofsituation,promotestudenthealthgrowth.
【Keywords】Build;Informationtechnique;Careandlove;Staytoguardachild
一、利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家校互动教育
二、利用校讯通平台,加强家校互动教育
三、发挥留守亲情群优势,提高家校互动教育效果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强学校与留守家庭的沟通
1.满足了大学生的发展需求。
2.构建了有效交流平台。
3.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二、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1.以微博为载体建立新的工作平台。
2.利用微博传播正确言论。
3.利用微博加强校内人际交流。
三、结语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大背景、教育对象特点及需求的变化,积极构建“互联网+传统模式”的多元化、立体化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特别是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种模式和方式契合了其专业特点、教育对象的特征,有助于营造和引领积极向上的学风。
探索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思路的缘起
2.信息化时代的大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与大学生学风建设跨界融合的大趋势当前,教育工作者单方面对教育对象进行“远离手机”“远离网络”、回归课堂、回归书本的呼吁已显得苍白无力。每个教育工作者需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是: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的部分特性,变“堵”为“疏”,使其服务于学生管理及学风建设。互联网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跨界融合具有独特优势:在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上,互联网的表现形式更立体化;在学习内容的交流与互动方面,互联网可提供更为便捷的实时交互;在学习资源的提供上,互联网可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另外,互联网更注重学习主体的自由性和选择性,体现了对个体尊重的公平性。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的整体构建思路构建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利用网络优势创建激励引导平台和方法交流平台,同时,还要注重发挥线下工作实际,创建制度建设和班团建设,以建成线上线下各自发挥优势的教育沟通、互动及管理体系。体系结构及思路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