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人看了标题,就大概其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没错,就是这个月上映的《将爱》,一部将怀旧进行过度消费的电影。
文化产业,最近消费怀旧概念,可以捯饬到2007年的《变形金刚》,正在拍摄第二部续集的电影。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开始消费怀旧?其实网络上对怀旧的消费要更早些,比如大把的“80后×××”。2009年纵贯线的出现,比较狠,从70后一直怀到90后。BigFour更是直接沿袭着纵贯线的思路做。接着一部在消费怀旧更消耗的纸巾的短片《老男孩》,更把这股风吹得更大。音乐界自打小虎队登上春晚之后,诸多组合也开始复出了:年轻一点的,草蜢;年长一点的,温拿,都纷纷做着自己的演唱会——哦,差点忘了去年的那个怒放演唱会了,拉了一群内地摇滚音乐人的什锦拼盘。在连四大天王中三个(当老板的黎明没开)开巡回演唱会的今时今日,王菲的巡唱似乎都显得不是那么特立独行了。甚至连每年暑假都要重播的《还珠格格》,都要出新版的了。
相比前几位大仙们,《将爱》的怀旧似乎时长似乎都显得短暂,不过才十二年而已。相信没几个人会把电影版当作电视剧版的结局来看。这部电影,准确来说,应该是反映当下社会中男中女的婚恋感情的。三个彼此并无关联的假设型情景,让观众不自觉的把今天的李亚鹏徐静蕾当成十二年前的杨铮和文慧。第一个故事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现实中的七年之痒;第二个故事用现实的情形映射幻想;第三个故事就是用扯淡的手法表达无厘头的欲望了。相比之下,第二个故事更靠谱点。当然第二段也是使用电视剧意象最多的一部分,最容易煽动起泛滥怀旧情怀的一段。
当前文提及那些十几二十年前的意象被过度消费之后,什么来填补这种精神上的空白?Beyond三子是不是也要重组了?太极也差不多要归来么?许家“文武英杰”呢?总不能把陈百强、邓丽君、张国荣和梅艳芳从天堂拉回来吧?
算了,喷了半天,我只是想说,怀旧的归宿只是一场虚荣,有时候给过往留些空白会比被新时代的产品填满更令人惬意。
总之,基于Analytics,像分析网站一样,分析微博平台上的局部中心化网络,对于局部网络的中心节点——即信息源,也就是机构——来说无疑会提高很多营销效率。精准投放的回报率必然要比盲目的搞些转发送礼品的营销方式好很多。
RT@JustusChouRT@reformism:朋友的哥哥上山下乡时到了山西运城解州,也就是关羽的故乡。回城后讲了一件趣事:关帝庙里有关羽夜读春秋的雕塑,文革期间,关羽手里拿的书被写上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RT@morningx2RT@ZhangDajun:曾经在人民网工作的朋友说,最近人民网有点不知所措,上面各个不同部门有时发出的指令是混乱的,甚至是矛盾的,一天好几个指示,说明我党上面开始各自为政了
RT@tom_jiang1987RT@xiaolai:哈哈RT@petefang:一个人的神经要强悍到什么程度才能用新闻联播的片头曲当自己的手机铃声啊?
RT@tigeryang329RT@cnyalin:哈哈哈RT@ken8899:俺真的见过一位极品大便,滔滔不绝地和我讲抵制日货的意义。本来想一走了之,一看这位满脸粉刺,就说,你这脸能治。他立刻停下看着我。我说,有一种日本产的药能彻底根治,他问哪儿能买到!
RT@goshinraRT@Skiyo:少妇报案:“我把钱放在胸衣内,在拥挤的地铁内被一帅哥偷走了…”警察纳闷:“这么敏感的地方你就没觉察到?”少妇红着脸答:“谁能想到他是摸钱呢?”//让客户的钱在愉快体验中不知不觉地被摸走,是商业模式的最高境界,苹果公司做到了!
[ad#zhengwen]
1958年8月29日,迈克尔·杰克逊出生,美国流行音乐歌手,作曲家,舞蹈家,唱片制作人。
即将真正死掉的倒是ATi……好吧,让我们怀念一下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吧,nVidia是不是也快了?
RT@jason5ng32刚才来修厕所的师傅问我怎样找到他的,我说搜索的。"哪个搜索引擎?百度?Google?""Google"我答。"什么关键词?",原来,修厕所只是他的副业,他专职SEO。
RT@alainlxRT@hansenguy:刚听到一则笑话:“为什么结婚要选好日子呢”“因为结婚后就没有好日子了。”
RT@fangfrancisRT@zhengyun:『路透社报道,一项新研究称,老年人喜欢阅读年轻人的负面新闻报导,因为这能增强他们的自尊。』哈哈,难怪70后爱歧视80后,80后爱拿90后开心。
九卦周刊试玩版刊首语:世界杯之后,发现找不到什么话题来更新博客了。荒置了40多天,终于想到条坚持更新博客的法子了。就是把平日阅读GoogleReader上关于互联网和消费数码产品的信息做个一周的热点回顾,应该还是蛮好玩的。为什么叫九卦呢?因为当然是八卦后边的啦。狭义上的八卦新闻都是娱乐圈里的,臭老九嘛自然只能九卦了——我可没说娱乐圈里都是娼妓啊——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选在周五更新则是考虑到周末、周中可能会有比赛而耽搁了。最后,欢迎大家踊跃提供新闻源,暂不接受投稿——老子没钱付稿费的——当然,您愿意无偿,我也不介意的。
先来看看历史上这一周发生过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这算资源再利用吧)。
RT@gfrogRT@darrenestIntel的CEO坐在办公椅上边吃巧克力豆,边和下属视频会议,说道:「公司是不是需要杀毒软件?买McAfee吧。」15分钟后,有人在视频那头传话,「McAfee买下了。」CEO问道,「什么版本的?」下属:「啊?版本?…版本?」
RT@linxuanResending@lengxiaohua:吃饭的时候,一女同事忧心忡忡地说:“我可能要红了。”大家很好奇,问“怎么啦?”“刚才发现我的一块U盘丢了。。。8个G的。。。”
RT@HRZLVNRT@motodexter:原来苹果公司的商标是为了纪念图灵啊,42岁的他吃了在氰化物溶液里浸泡的苹果后离开人世
伟大的天朝,不单幅原辽阔,物产丰富,更加是个形式主义表演的完美舞台。
形式主义最受天朝统治阶级所爱了。人人着黑白蓝三色衣裳持红宝书跳忠字舞是四十年前的表演了,已然被历史洪流所掩埋了。要进行与时俱进的丰富形式主义表演。比如开个闹运会,搞单双号限行,展示给洋鬼子们看:帝都交通状况至少比德里东京好一点点;开个世博会,不准穿睡衣上街,不能挂“万国旗”晾衣服,还是给洋鬼子们看:我们的魔都是多么的现代化。就是要给洋鬼子宾至如归的感觉,天朝是开放的,是国际的。什么五千年文化,什么生活习俗,统统阉割掉。就要让洋鬼子到了帝都魔都就好像到了纽约一样。然后再来场盛大的令人诧舌的团体体操升级版。钱不是问题,提高下水电油地价格,还有盈余去吃一顿呢。
就说上周玉树的地震吧,昨天是头七,所以全国上下要哀悼,不准欢声笑语,不准公开娱乐。悲剧啊,谁家要是昨天生小孩,是不是要起名叫玉树叫哀悼。所有网站都搞成黑白肃穆的颜色,哦,除了那个认识到是形式主义的gov.cn还是大红的。其实这样不太好,最好的方法应当是十三亿人,人人强制购买一台黑白显示器,每到这种日子,只准看黑白显示器。这多好,省了网络从业人员的工作,还扩大内需,减轻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所有电视台昨天应该都在播出同一档节目,就是什么救援啊,奇迹啊,再喊喊加油啊。你们家死人了,怎么不喊**加油?加什么油?加油去死啊。真正需要加油的,比如昨天凌晨的欧冠半决赛首回合比赛,都被哀悼了。压根就不播出信号了。完全不记得人家上周末联赛都给玉树默哀过三分钟了。大概是生气玉树地震的信息被传达出去了,所以封杀你们。不过好像人家踢得也挺舒服的,就是赶上火山灰影响了旅程而已。
其实还有些提供音乐、视频服务的网站自觉不自觉的停掉了自己的服务。我觉得这样不好,音乐网站应该不停的循环播放哀乐;视频网站应该跟电视台信号同步,让汽车鸣笛声每分每秒都充斥在大家的耳边。提醒大家,要哀悼。
更有些人值得突出表扬。他们不单单自己哀悼,还强迫那些不哀悼的人哀悼。这不,两个国籍不是天朝的艺人分别在各自公开页面上——要注释下,是在天朝境内的社交网站——发表了“今天天气不错给宠物洗洗澡”“冲浪”的信息后,引来一群哀悼到伤心不已的人的围观,指责,批判。你们就是新世纪的红小兵!
至于逼捐的事就不用再提了,谁没被逼捐过啊。
当然了,形式主义表演的总导演会恰当的编排节目。毒奶粉假疫苗是绝对上不了台被哀悼的。平均每天因矿难而死去的矿工也不在被加油之列。只要精心排演出一场八天不刮胡子仍颚下光洁的男士,被困八天毛巾依然洁白无瑕的奇迹,就算大功告成。
形式主义的表演就是这样受到大家的喜欢爱戴。没有了形式主义,大家就空虚就抑郁就失去了生活动力。唯有形式主义表演,才会感觉到自己是玉树人,自己是天朝屁民,自己是善良的,自己是博爱的,自己是救灾的急先锋,自己是抢险的敢死队。
没有了形式主义,天朝屁民的确什么都不是了,因为内容早就被抽离掉了。形式主义是存在感的体现,是生活意义的象征,是和谐社会的最高追求!
2003年——维基媒体基金会宣告成立。
有了维基,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维基不是万能的,只是快速的。
1948年——秦煌出生,香港无线电视演员。
83版射雕的老顽童,不过自那之后他可是越来越胖了,去年吧,几乎丧命……
1967年——妮可·基德曼出生,好莱坞电影演员。
美女一名,要说真给我有啥深刻的影片,我倒想不起来……
1970年——李嘉欣出生,香港女演员及模特儿。
史上最漂亮的港姐,不过在影视剧里基本上就是个没用处的花瓶,正经的花瓶,甚至是表情木讷的花瓶。
1978年——兰帕德出生,英格兰足球运动员。
出身足球世家,父亲、姨夫、表哥都是职业球员。感叹时光荏苒啊,第一次在认识他的时候,还是差不多十年前在西汉姆时代,围绕在迪卡尼奥身边的众小弟之一啊。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聊天谈及到,在很多互联网初级用户眼中,互联网上的社区就等同于BBS,并认为“社区网络化”很有潜力。我承认了他的前提,否认了他的结论,理由就是天朝人民心中并没有社区的概念。
现实生活中的“社区”概念尚无精准定义——社会学名词本身就很难定义,但是各家都基本认定“社区”至少要包括如下元素:
人:人是活动的基本元素,只有人才能结成社区。
区域:地域共同性才能结成社区。
互动行为:没有交往的同一地域是死水一潭。
认同感:建立在互动行为上的认同感。
对比互联网“社区”概念来说,人=终端;区域=同一网域;互动=终端间交互行为;认同感则是“社区”的主题。
既然“社区”是个舶来品,显然我们参照西方社会的社区更加有意义一些。一、最原始的社区,是基于宗族血缘关系而形成的,认同感来自于这层宗族血缘。在早期,限于交通工具和生活需要,人是很少从在社区间往来的。二、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发展,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成为社会活动的主旋律,旧有的宗族血缘社区被打破,新的,为生产生活而存在的社区出现,这种社区的认同感主要体现在生产生活上。每一次迁移,都会从前一个生产社区进入到新的生产社区。三、社会继续进步,社会财富积累多了,人们不在为生产生活为生产第一要求的时候,新形式的社区,基于某种默认或者明文契约及小众公德为认同的社区进而结成。四、时代依然前进着,城市化进程决定了,人们已然从社区进入到高楼大厦的网格式生存环境,社区内的互动行为减少,认同感变为经济细分——这个很容易理解,打个比方,同一地段的房价决定着该地段住户的大致收入相当。现下的社区渐渐被分为居住性社区、交际性社区。基本元素都一样,前者地理区域比后者要小,互动行为要少,认同感要低。
由西方社区变化可见,交叉式迁移、契约是社区进化的重要诱因及条件。但是纵观天朝历史,19世纪之前,每次人口迁移都不是以社会化生产为前提。作为农耕民族的天朝子民,不到万不得已是决不放弃私有土地的。当不得不放弃私有土地迁移时,几乎都是全宗全族同步进行。生产社区直到清末闯关东时的人口迁移才出现。同时天朝人民的契约观淡薄,私德之心又远远大于公德之意,导致了天朝基本上是直接从宗族式社区快步进入混杂式社区即乔迁到独门独院的居住环境。
因为天朝的这种情况,所以天朝子民与陌生人之间的互动稀少而又谨慎,而同党朋辈之间的互动却频繁而又盲目。从政治活动中就很容易看出来。天朝历史上的每次党争之乱都是因为有着共同私德、利益的团体互相倾轧造成的。党争不分公共利益道德,只要对手危害到私德,那么无论其政策是否对公德有益,都是要直接打倒的,并美其名曰“矫枉过正”。
虽说虚拟社区是数字化的,但是民族性却是实实在在的。就从产品应用来说,天朝内外的互联网就是两个世界。不过话说回来,两个不同产品应用的互联网世界,总好过因为GFW存在而产生的两个不同内容的互联网世界。
1945年——苏联红军开始炮轰柏林城内的德军阵地,柏林战役爆发。
1927年——本笃十六世出生,现任教宗。
1947年——卡里姆·阿卜杜勒·贾巴尔出生,美国篮球运动员。
1965年——王敏德出生,香港电影演员。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应该是个混血儿,刚返港的时候,汉语说得都不咋利索。一直是二线演员,其实他形象还是可以的。
1971年——陈豪出生,香港演员。
1974年——徐静蕾出生,中国女演员、导演。
1976年——舒淇出生,台湾女艺人。
不是很喜欢她,看不出哪里性感,哪里融合东西方美……
1972年——川端康成逝世,日本作家。
2008年——爱德华·诺顿·劳仑次逝世,美国气象学家,曾发表“蝴蝶效应”。
回头看看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发展史吧,十年前南北两滴三家门户的出现,令得一群翘着二郎腿,穿着天蓝色衬衫,拒绝领带的第一代互联网用户以及对新鲜事物永远有着好奇心的学生直扑网络新闻。就好象二十年前,大街小巷的伯伯大爷阿姨婶婶买晚报一样积极认真。就连谈论的话题也始终绕不开这几家的头条,唯一的变化就是接收信息的渠道从报纸电视变成了网络。
转过头,那些二郎腿们发现“哎,这不对啊,老子如此精英,为毛要仅仅从你们三家获取信息啊”。于是天涯社区出现了,猫扑大杂烩出现了,论坛火了。更多的来自莫名其妙领域的人扑向了这里。不过玩乐一圈后,又反过味儿来了,“NND,跟一群莫名其妙,翻来覆去这么颠倒着讨论着一个话题,重复着自己的观点,真腻歪”。于是乎博客火了。
论坛上有枪文,博客里有营销,SNS里有牢骚。NND,全都是垃圾信息。一大票人,被这些垃圾制造源指引着,领路着继续产生更J8多的垃圾。大爷的,你被老板炒了,关老子P事;你传张照片,跟我有毛关系;你搞个民调,又有啥意义?都TMD是信息垃圾。
好了,垃圾多了,受蒙蔽的,上了当的人们发觉,“干,还是找个靠谱点的地方好,清净啊”。好家伙,又回到起点了,网络新闻又重新成为最广泛的互联网应用了。说来说去,话语权还不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门户网站的编辑,细分的论坛,专业的博客。没有话语权,毫无影响力的普通用户,有个球资格当信息源,充其量就是个垃圾制造源——就像我的博客也是一个熊样。
长点记性,有点脑子。尽信书还不如无书呢,何况互联网比资料还不靠谱呢。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容易失去;无思考得到的东西——你得到P了你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