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八集电视文化纪录片《珠江》开机仪式在广州国际媒体港举行。
来自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新华社、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和市直新闻文化单位代表参加开机仪式,共同见证《珠江》项目启动。
珠江源景观@视觉中国供图
做文化精品充分展示珠江
“翠峰一滴三江水,珠流万里入南洋。”浩浩珠江,从乌蒙山脉发源,汇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流奔流入海,全长2320公里,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珠江是广州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这座城市2200多年历史文化的发展;珠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世界从这里认识中国,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珠江是大湾区的母亲河,一江连起粤港澳三地,构筑起大湾区人民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的共有精神家园;珠江文化是读懂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八集电视文化纪录片《珠江》以珠江与海的联系为切入点,充分展示珠江流域厚重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纯朴的社会风尚,突出反映地处珠江入海口的广州这座“东方大港”千年来在对外贸易、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珠江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独有文化特质。
填补大江大河系列纪录片题材的空白
纪录片以光影为笔,镌刻时代记忆。项目制作将立足广东,从“水脉”探索“文脉”,集中力量拍出珠江的气质、湾区的形象、岭南文化的品性、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力量、中华民族奋进前行的气势。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原社长、《珠江》项目团队负责人贾永提出,珠江相对于长江、黄河的独特之处,在于走向世界的坚定性和拥抱世界的广阔性,作品要着眼于世界眼光、人文情怀、故事表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片人徐洁表示,如果将珠江比喻为一条龙,那么珠三角就是龙头,广州就是眼睛。国内曾推出以长江、黄河为主题的系列纪录片,此次创作,将填补这一系列大江大河电视纪录片题材的空白。
国家地理杂志资深编辑雷东军赞美珠江的开放广阔、包容万物,从地理人文的角度拓展,认为纪录片可以放眼世界,从文化、文明、经济、社会各方面与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欧洲的莱茵河、非洲的尼罗河做对比,最终回归到广州作为珠江之心、珠江之魂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据悉,纪录片《珠江》拍摄将历时一年半,计划在2025年制作完成。项目进行期间,还将依托媒体传播矩阵,推出系列融媒产品,提升岭南文化精品的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