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颜乐处”:儒家的幸福观最新动态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人的幸福观相同,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同。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人的基本属性来说,人们总是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共通性。有的人认为活着就好,生存就是幸福,平安就是幸福;有的人则认为出将入相、功成名就是幸福;有的人则追求拜金主义和享乐生活。然而儒家对于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认为平平淡淡、粗菜淡饭就是幸福,其典型表现就是“孔颜乐处”。

孟子认为人生幸福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砖天,俯不作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从幸福观的角度来说,孟子所讲的这三种人生幸福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以实现的,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只要父母、兄弟、亲戚、朋友一生平安,健康长寿就是快乐的,自己一生行事坦荡,做人做事无愧于心,扣心自问没有对不起别人就是一种快乐。至于说把天下英才囊括到自己门下,进行教育培养,这是做教师最大的人生幸福。在孟子看来,作为知识分子,教书育人就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孟子从人伦关系、人格修养、教育传承的角度说明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不仅是自己修养的提高,更是当自己学有所成之后对后人的栽培和教育,对文化的继承和传扬。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后辈们愿意虚心去学习,前辈们愿意去指导,先进的知识就会被传承下去,大家也都会得到相应的幸福。

人要生存,就必须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但人作为理性动物,不能仅仅停留在生理需求,还要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儒家不否认人们正常的生理欲求,但儒家的幸福观是一种理性的生活观,它希望人们追求比物质需求更高的精神需求,进行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否则的话,人类将与动物无异,只有简单的生理快乐,没有精神生活的幸福。正因为儒家面对艰难困苦而坦然处之,才能激励人们追求精神的充实和快乐。不忧不惧、乐以忘忧,人生物质生活的贫困可以由精神生活的充实来弥补,这正是“孔颜乐处”的奥秘所在。儒家生活观、幸福观与生死观是一致的,它是儒家生死观的一个重要特点。

THE END
1.儒家的幸福观,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安贫乐道来自周国平儒家的幸福观,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安贫乐道,意思是安于物质生活的简朴,做人做得好就是幸福,强调的是道德生活的完善。 ?收藏 82 33 ?331 转发到微博 转发到私信 全部 热门 关注的人 陌生人当代哲学家、学者、作家周国平 3 公司 中国社会科学院 查看更多 a 82关注 768.7万粉丝 https://weibo.com/1193111400/GBu11jB6J?type=repost
2.王成峰:论儒家传统幸福观的三个维度摘要: 幸福总是建立在“是”的基础上的,人们总是从他的生存状态出发得到与之相应的幸福观https://ip.sass.org.cn/2015/0610/c153a1746/page.htm
3.儒家幸福观的现代阐释.docx儒家幸福观的现代阐释 中国传统的哲学侧重于从生活的角度关注幸福的基础和理论问题。在形式上,中国哲学在文化的主流方面把对幸福的探讨与其自身主天人合一,重和谐;主人道,重人生;主求善,重修身;主心性,重内省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概念和范畴,构成了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形成了以儒、释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1623833.html
4.《论语》中孔子幸福观的四重向度孔子的幸福观是由己及人至“天下人”的整体幸福观。“贫富如一”的君子人格、“和居慈孝”的亲睦家庭、“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以及“德政礼治”“富民”“教民”的有序国家构成了孔子幸福观的四重向度。这四重向度融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于一体,既包含物质精神兼备的现实生活幸福,也包含追求纯粹精神之乐的http://www.yidu.edu.cn/246010/detail/article/5d7a0c17711a1222fc8540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