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大纲:文学类汉语言文学

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大纲:文学类-汉语言文学

华图教育|2019-03-1514:22

收藏

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统一考试文学类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二〇一八年六月

为便于应试者充分了解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统一考试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的测查范围、内容和要求,制定本大纲。

一、考试目的

主要测查应试者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水平,以及语言的运用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和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二、测查范围

测查范围主要包括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创作论、经典作品赏析。

三、考试方式和时限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四、试卷分值和试题类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为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语言学概论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语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阐释汉语诸要素的结构特点及发展演变规律的能力。

要求应试者掌握语言学理论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语言符号的性质与特点、音位的组合与聚合、语义的组合与聚合、语法的组合与聚合、语言的分化与接触等知识。

本篇内容包括语言的本质、语音、词义、语法、文字、语言的发展演变等。

第一章语言的本质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二、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符号;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二章语音

一、语音四要素

音高;音长;音强;音质。

二、音素的发音特征

元音及其发音特征;辅音及其发音特征。

三、音位的组合与聚合

音位的对立和互补;音位变体;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区别特征和音位的聚合;音节。

第三章词义

一、词汇与词义

基本词汇及其特点;一般词汇;词的词汇意义;词义的概括性。

二、词义的聚合

多义词;词义派生的条件;隐喻和转喻;同义词;反义词。

三、词义的组合

词语搭配的条件;词义和语境。

第四章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单位

语言结构的规则性;词与语素、短语的区别。

二、组合规则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句法组合的层次性、递归性。

三、聚合规则

词类的划分;形态变化的主要形式;语法范畴。

四、语言的结构类型与普遍特征

语言的结构类型;语言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文字

一、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文字及其作用;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二、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发展。

第六章语言的发展演变

一、语言分化

语言演变的特点;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二、语言统一

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共同语。

三、语言接触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语言的融合;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第二篇古代汉语

要求应试者熟悉古代汉语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古书中的用字、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特殊句式以及词类活用等知识。

本篇内容包括文字、词汇、语法等。

第一章文字

一、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汉字的形体构造;汉字的形体演变。

二、古书中的用字

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

第二章词汇

一、常用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义引申的途径。

第三章语法

一、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二、判断句

判断句的特点;判断句的常见形式。

三、否定句

否定句的特点;否定句的常见形式。

四、疑问句

疑问句的特点;疑问句的常见形式。

五、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的特点;宾语前置句的常见形式。

第三篇现代汉语

要求应试者能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现代汉语的性质与地位、声母与韵母、构词与词义、层次分析法、特殊句式、常用辞格等知识。

本篇内容包括现代汉语概况、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

第一章现代汉语概况

现代汉语的定义、性质、特点和地位;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规范化。

一、声母与韵母

声母的发音与辨正;韵母的发音与辨正;押韵与韵辙。

二、声调与音节

调值与调类;普通话的声调;声调辨正;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三、音变与节律

普通话常见的音变现象;普通话节律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词汇

一、构词法

语素与词;现代汉语词语构造的基本类型;词与短语的关系。

二、词义系统

词义的性质与发展;概念义与色彩义。

一、汉语语法特点

语法的基本特征;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二、词类

词类划分的标准;实词;实词的运用;虚词;虚词的运用。

三、短语的类型

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并列短语;同位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

四、层次分析法

句法结构的基本概念;层次分析法的三个原则;层次分析法的运用。

五、特殊句式

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

六、复句

复句的类型;多重复句的层次划分;紧缩复句。

第五章修辞

一、修辞概说

修辞;修辞和语境;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二、词语的锤炼

意义的锤炼;声音的锤炼。

三、句式的选择

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四、常用辞格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其他常用辞格。

五、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的连用;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套用。

第四篇文学概论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文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文学理论分析文学现象、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求应试者了解文学本质、文学创作、文学发生原理与发展规律、文学作品的构成及分类、文学风格流派和鉴赏批评等内容。

本篇内容包括文学活动、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消费与接受等。

第一章文学活动

一、文学作为活动

活动与文学活动;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二、文学活动的属性

文学的含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文学创造

一、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二、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三、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文学的真实;文学的伦理与情感;美的创造。

第三章文学作品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典型;意境;文学意象。

三、叙事性作品

叙事;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四、抒情性作品

抒情;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抒情方式。

五、文学风格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思路;风格的定义及其内涵;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文学风格与文化。

第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

一、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二、文学接受过程

文学接受的发生;文学接受的发展;文学接受的高潮。

三、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文学批评的模式;文学批评的实践。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掌握程度。在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础上,应试者应具备一定的文学感受力和文学史意识,能对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合理解读。

要求应试者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各种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联系交融,掌握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知识,准确把握经典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本篇内容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

明代文学、清代文学等。

第一章先秦文学

一、《诗经》

《诗经》的成书、体制、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历史散文

《左传》的叙事特点;《国语》的文学成就;《战国策》的语言艺术;先秦历史散文对后

世文学的影响。

三、诸子散文

《论语》的语录体特点;《孟子》的论辩技巧和文风;《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

四、楚辞

楚辞产生的政治文化背景;楚辞的编纂;屈原的生平和思想;《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秦汉文学

一、秦及西汉散文

《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贾谊的政论文。

二、西汉辞赋

枚乘《七发》的继承与创新;司马相如大赋的特征。

三、《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史记》的地位和影

响。

四、两汉乐府诗

乐府诗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乐府诗的叙事技巧。

五、《汉书》

班固及《汉书》的成书;《汉书》与《史记》在体制、风格上的异同。

六、东汉文人诗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建安诗歌

曹操的诗风;曹丕与七言诗;曹植的诗歌成就;建安七子;建安风骨。

二、陶渊明

陶诗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渊源;《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

三、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南北朝民歌不同风格的成因。

四、谢灵运

山水诗兴盛的原因;谢灵运山水诗特色。

五、魏晋南北朝小说

小说的起源;志怪与志人小说兴盛的背景;《世说新语》的编撰和文学成就。

第四章唐代文学

一、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二、盛唐诗歌

王维和孟浩然的山水诗;王昌龄、高适、岑参的边塞诗。

三、李白

李白古题乐府和绝句的特色;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四、杜甫

杜甫对律诗的开拓;杜诗的艺术风格;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五、白居易及中唐诗歌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中唐其他诗人及其作品。

六、晚唐诗歌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征。

七、唐代散文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八、唐传奇

唐传奇的叙事特征及艺术成就。

九、晚唐五代词

词的起源;温庭筠及其《花间集》;李煜及其代表作。

第五章宋代文学

一、北宋诗文

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欧阳修诗歌的风格;王安石散文的风格;王安石诗歌的特点。

二、北宋前期词

晏殊、欧阳修对五代词风的因革;范仲淹、张先等人对词境的开拓;柳永词的新变。

三、苏轼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苏轼诗歌的思想内容;苏轼词的艺术成就。

四、江西诗派

黄庭坚诗歌的人文意象;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

五、北宋中后期词

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及其代表作。

六、李清照

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女性情怀的展示。

七、南宋诗

陆游诗歌的特点;杨万里的“诚斋体”。

八、辛弃疾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辛词的艺术成就。

第六章元代文学

一、关汉卿

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单刀会》的艺术结构;《窦娥冤》中窦娥的性格悲剧。

二、王实甫

《西厢记》对莺莺故事的创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艺术。

三、白朴和马致远

《梧桐雨》的意蕴;《墙头马上》的人物形象;《汉宫秋》的主题。

四、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琵琶记》的悲剧意蕴与艺术成就;四大南戏。

五、元代散曲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元前期散曲创作;元后期散曲创作。

第七章明代文学

一、《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版本、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影响;历史演义。

二、《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水浒传》的成书、作者、主题思想、传奇英雄群像;英雄传奇。

三、汤显祖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牡丹亭》的浪漫主义风格;“临川四梦”;汤显祖的影响。

四、《西游记》与其他神魔小说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西游记》中的哲理意蕴;《西游记》的奇幻美与诙谐性;神魔小说。

五、《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金瓶梅》对封建末世世俗人情的写照;世情小说。

六、“三言”“二拍”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八章清代文学

一、《长生殿》与《桃花扇》

《长生殿》的意蕴;《桃花扇》的历史反思与征实精神。

二、《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建构及其内涵;《聊斋志异》对文言短篇的艺术创新;《聊斋志异》对后世的影响。

三、《儒林外史》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儒林外史》对理想文士的探求;《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四、《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的悲剧世界;《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叙事艺术及影响。

五、黄遵宪、梁启超与清末文学改良

黄遵宪与“诗界革命”;梁启超与新文体。

六、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对封建社会崩溃前夕的官场解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对社会诸相的写真;《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孽海花》的三重意蕴。

第六篇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掌握程度。在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上,应试者应能充分领悟作家作品的精神品格和艺术魅力,并结合作家作品研究的新趋向、新成果,用当代审美眼光评析作家作品。

要求应试者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掌握各时期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正确把握作家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风格,同时认识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

本篇内容包括“五四”及2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40年代文学、50~60年代文学、80~90年代文学、港台文学、军事文学等。

第一章“五四”及20年代文学

一、五四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新文学社团与流派;20年代文学论争。

二、20年代小说

鲁迅的创作道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郁达夫的小说。

三、20年代新诗

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

四、20年代戏剧和散文

20年代戏剧创作;田汉的创作及其在现代戏剧史上的贡献;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野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

30年代文学

一、30年代文学思潮

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人文主义文学思潮;30年代文学论争。

二、30年代小说

茅盾的创作道路;《子夜》的主题、人物和结构艺术;老舍的创作道路;《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巴金的创作道路;《激流三部曲》深刻的反封建意义;沈从文的创作道路;《边城》的人性美、人情美;丁玲、张天翼的小说;新感觉派小说。

三、30年代诗歌、戏剧和散文

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雷雨》《日出》;曹禺的戏剧艺术成就;鲁迅和30年代杂文;30年代小品散文。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

一、40年代文学思潮

40年代文学论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二、40年代小说、诗歌和戏剧

钱钟书与《围城》;现代通俗小说与张恨水;艾青诗歌的艺术成就;九叶诗派;郭沫若的

历史剧;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东北作家群。

三、解放区文学创作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况;赵树理、孙犁等的小说;歌剧《白毛女》;长篇叙事诗的成就。

第四章

50~60年代文学

一、50~60年代文学思潮

50~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二、50~60年代小说

柳青、梁斌、杨沫等的长篇小说;李准、茹志鹃等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百花文学”。

三、50~60年代诗歌、戏剧和散文

郭小川、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关汉卿》的两重主题及艺术构思;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艺术风格。

第五章

80~90年代文学

一、80年代文学思潮

新时期文学的文艺复苏;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二、80年代小说

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茹志鹃、宗璞、莫言等对西方现代小说形式的借鉴;韩少功、阿城等的寻根小说;刘索拉等的现代派小说;马原、余华等的先锋小说;池莉、方方、刘震云等的新写实小说;王朔的小说。

三、80年代诗歌和戏剧

80年代新诗概况;朦胧诗;沙叶新的戏剧;巴金的《随想录》。

四、90年代文学思潮

90年代文学转型;后现代主义与探索中的新思潮;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五、90年代小说

陈忠实等的新历史小说;王安忆等的女性小说;张承志等的文化道德小说。

六、90年代诗歌和散文

90年代诗歌;90年代散文。

第六章港台文学

一、香港文学

香港文学概况;金庸的武侠小说;刘以鬯的《酒徒》;董桥的散文。

二、台湾文学

台湾文学概况;日据时期的乡土小说;白先勇的小说;陈映真的小说;余光中的诗歌。

第七章军事文学

一、建国后十七年的军事文学

“十七年”军事文学概况;《保卫延安》等军事小说;李瑛、郭小川、贺敬之等人的军

事诗歌;《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军事非虚构创作;《万水千山》等军事戏剧。

二、新时期的军事文学

新时期军事文学概况;李存葆、莫言、阎连科等的军事小说;钱刚、刘亚洲等的军事非虚构创作。

三、新世纪以来的军事文学

新世纪以来军事文学概况;朱秀海、徐贵祥、裘山山、兰晓龙、石钟山等的军事小说;李亚、王凯、裴指海、曾剑等“新生代”军旅小说;王久辛、辛茹、马萧萧等的军事诗歌;王树增、余戈等的军事非虚构创作;《马蹄声碎》《我在天堂等你》等军事戏剧。

第七篇外国文学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外国文学的掌握程度。在系统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础上,应试者应能独立分析和品评各类外国文学作品,准确把握不同时期主要流派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要求应试者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熟悉作家的创作及艺术成就,掌握各国﹑各时期、各流派代表作家的作品,做到审美鉴赏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全面系统地认识外国文学历史全貌。

本篇内容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8世纪启蒙文学、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文学等。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荷马史诗的内容及艺术特点;古希腊悲剧的特点;古罗马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作家。

二、古代亚非文学

《圣经》文学的特征;印度两大史诗的特点。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一、中古亚非文学

中古亚非文学的特点。

二、欧洲中世纪文学

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与类型;但丁的《神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一、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及其特征。

二、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文学

各国代表作家及其创作特点;莎士比亚的创作成就;塞万提斯的创作成就。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一、概况

古典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

二、代表作家

高乃依的创作成就;莫里哀的创作成就。

18世纪启蒙文学

启蒙文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卢梭的创作成就;歌德的创作成就。

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拜伦的创作成就;雨果创作中的浪漫主义。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司汤达的创作成就;巴尔扎克的创作成就;福楼拜的创作成就;狄更斯的创作成就;普希金的创作成就;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成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成就;易卜生的创作成就。

第八章

20世纪文学

一、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特点;各国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

二、俄苏文学

俄苏文学发展概况;高尔基的创作成就。

三、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的特点和主张;各国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

四、亚非文学

现代亚非文学的发展;川端康成、泰戈尔的创作成就。

五、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的特点和主张;各国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

第八篇文学创作论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文学创作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主要文学体裁的创作能力。

要求应试者掌握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剧等常见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写作要点,能够运用创作基本原理进行文学创作。

本篇内容包括文学创作总论、诗歌创作、散文创作、小说创作、戏剧创作、影视文学创作等。

第一章文学创作总论

一、文学创作的现实基础

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生活是作家的学校。

二、文学创作的主体意识

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创作主体的创造能力:观察力、审美力、想象力、表现力。

三、文学创作的提炼与加工

文学的典型性;典型人物的创造;典型形态的历史演变。

四、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创作灵感。

第二章诗歌创作

一、诗歌的含义、特点

诗歌的含义;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分类。

二、诗歌的创作要点

激情、灵感与审美感受;意象组合;意境创造;诗歌语言的锤炼;诗性思维特点。

第三章散文创作

一、散文的含义、特点

散文的含义;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分类。

二、散文的创作要点

散文的立意、构思;散文的笔调;散文的语言。

第四章小说创作

一、小说的含义、特点

小说的含义;小说的特点;小说的分类。

二、微型小说的创作要点

善于捕捉构思上的聚焦点;善于提炼、表现聚焦点;微型小说语言的基本要求。

第五章戏剧创作

一、戏剧文学的含义、特点

戏剧文学的含义;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文学的分类。

二、话剧剧本的创作要点

话剧的情节与冲突;话剧的人物塑造;话剧的结构设计;话剧的对话艺术。

第六章影视文学创作

一、影视文学的含义、特点

影视文学的含义;影视文学的特点;影视文学的分类。

二、影视文学的创作要点

准确塑造银幕(屏)人物;恰当设计情节,安排场面;熟悉影视语汇。

第九篇经典作品赏析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中外影视经典作品的掌握程度。应试者应能在熟悉各类经典篇目的基础上,分析和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要求应试者了解中外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脉络,并能对不同历史时期经典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准确分析和评价。

本篇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外影视等经典作品赏析。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

一、先秦经典作品

《诗经》;《左传》;《战国策》;《国语》;《论语》;《孟子》;《庄子》;《离骚》。

二、秦汉经典作品

《谏逐客书》;《过秦论》;《长门赋》;《子虚赋》;《上林赋》;《史记》;《孔雀东南飞》;《汉书》;《古诗十九首》。

三、魏晋南北朝经典作品

《短歌行》;《燕歌行二首》;《赠白马王彪》;《咏史》;《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西洲曲》;《木兰诗》;《登池上楼》;《搜神记》;《世说新语》。

四、唐代经典作品

《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终南山》;《与诸子登岘山》;《从军行七首》;《燕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蜀道难》;《将进酒》;《长干行》;“三吏”;“三别”;《兵车行》;《秋兴八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秋词》;《长恨歌》;《琵琶行》;《李娃传》;《赤壁》;《无题》系列诗;《花间集》;《虞美人·春花秋月》。

五、宋代经典作品

《渔家傲·塞下秋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望海潮·东南形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临江仙·梦后楼台》;《满庭芳·山抹微云》;《鹧鸪天·重过阊门》;《兰陵王·柳》;《声声慢·寻寻觅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六、元代经典作品

《单刀会》;《救风尘》;《窦娥冤》;《西厢记》;《琵琶记》;《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

七、明代经典作品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牡丹亭》。

八、清代经典作品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长生殿》;《桃花扇》;《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第二章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

一、现代经典作品

《呐喊》;《彷徨》;《野草》;《女神》;《沉沦》;《死水》;《子夜》;《骆驼祥子》;《家》;《边城》;《死水微澜》;《望舒草》;《湘行散记》;《雷雨》;《日出》;《大堰河》;《果园城记》;《小二黑结婚》;《围城》;《传奇》;《呼兰河传》;《财主底儿女们》;《九叶集》;《白毛女》。

二、当代经典作品

《创业史》;《红旗谱》;《红日》;《青春之歌》;《百合花》;《茶馆》;《关汉卿》;《李自成(第一卷)》;《郭小川诗选》;《舒婷的诗》;《干校六记》;《芙蓉镇》;《棋王》;《北方的河》;《活动变人形》;《平凡的世界》;《红高粱家族》;《古船》;《余光中诗选》;《白鹿原》;《尘埃落定》;《长恨歌》;《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历史的天空》。

第三章外国文学经典作品

一、古代经典作品

《俄狄浦斯王》;《圣经·旧约》;《摩诃婆罗多》。

二、中世纪经典作品

《沙恭达罗》;《源氏物语》;《一千零一夜》;《神曲》。

三、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品

《十日谈》;《堂吉诃德》;《哈姆雷特》。

四、17~18世纪经典作品

《伪君子》;《浮士德》。

五、19世纪经典作品

《抒情歌谣集》;《唐璜》;《白鲸》;《巴黎圣母院》;《红与黑》;《人间喜剧》;《包法利夫人》;《苔丝》;《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叶甫盖尼·奥涅金》;《罪与罚》;《战争与和平》;《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玩偶之家》。

六、20世纪经典作品

《虹》;《约翰·克里斯朵夫》;《老人与海》;《布登勃洛克一家》;《母亲》;《荒原》;《变形记》;《追忆似水年华》;《毛猿》;《尤利西斯》;《喧哗与骚动》;《禁闭》;《等待戈多》;《第二十二条军规》;《百年孤独》;《雪国》;《吉檀迦利》。

第四章中外影视经典作品

一、中国电影经典作品

《一江春水向东流》;《马路天使》;《林家铺子》;《天云山传奇》;《少林寺》;《城南旧事》;

《黄土地》;《高山下的花环》;《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芙蓉镇》;《老井》;

《大腕》;《小武》;《十七岁的单车》;《苏州河》;《英雄》;《喜宴》;《卧虎藏龙》;《悲情城市》;

《精武门》;《胭脂扣》;《纵横四海》;《花样年华》;《战狼》;《红海行动》。

二、外国电影经典作品

《党同伐异》(美国);《战舰波将金号》(苏联);《淘金记》(美国);《教父》(美国);《克莱默夫妇》(美国);《现代启示录》(美国);《公民凯恩》(美国);《罗马十一时》(意大利);

《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铁皮鼓》(联邦德国、法国);《精疲力尽》(法国);《罗生门》(日本);《广岛之恋》(法国、日本);《阿甘正传》(美国);《勇敢的心》(美国);《辛德勒的名单》(美国);《肖申克的救赎》(美国);《太极旗飘扬》(韩国);《钢琴课》(澳大利亚);《泰坦尼克号》(美国)。

THE END
1.十部8090年代国产黑色幽默电影,荒诞又现实,真的太敢拍了顽主喜太喜欢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产黑色幽默电影。它们或嬉笑怒骂,或冷嘲热讽,但无一不是用荒诞的故事,鲜明地揭露和抨击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可谓是针砭时弊,一针见血。 今天特别精选了十部80、90年代国产黑色幽默电影,现在再看还是要感慨一番,那时的导演真的太敢拍了!现在想要拍出这样的作品太难了。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U6GUOD055616Y9.html
2.豫剧飙升80年代电影中的戏曲小丑豫剧飙升:80年代电影中的戏曲小丑 在80年代,中国的影视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影产业得到了巨大发展。豫剧作为河南省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也逐渐走向了银幕。在这个时代,豫剧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色彩,为观众带来了https://www.jq3ewvvfu2.cn/yu-ju-ming-jia/445938.html
3.回顾:10部暴露年龄的经典老剧,只要看过一部,就说明你已经老了很多90年代播出的剧,至今都还让人忘不了。下面我们一起追忆一下10部经典老剧。01篱笆·女人和狗 《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三部作品被称为“女人命运三部曲”。分别上线于1989年,1991年和1993年。《篱笆·女人和狗》是第一部,评分也最高。该剧讲述的一个偏远山村葛茂林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305201964636491&wfr=spider&for=pc
4.艺品70年来,让你难忘的那些话剧《关汉卿》以《窦娥冤》的写作和上演为线索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艺术形象。单纯善良的少女朱小兰抗拒恶奴凌辱而被诬陷,赃官不问情由,判她死罪。关汉卿出于义愤,在歌伎朱帘秀的支持下写成悲剧《窦娥冤》。权贵阿合马看出剧中针砭时弊的倾向,责令修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k5MTgzNg==&mid=2650633829&idx=2&sn=bd4cf4e41400c1eeae78036842af83e4&chksm=bf3ad916884d5000694960d0824a25b32bf7802e8b745bd4176a4363da1b32e88d1a429ebcbf&scene=27
5.读书笔记中国现代戏剧论集·传统戏曲与现代话剧的交融:20年代末余上沅等“国剧运动”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话剧的理论思考;30年代左翼戏剧家跨越话剧和戏曲的“戏剧大众化”讨论;熊佛寺等汲取民间戏剧的“农民话剧”实验;40年代话剧继承戏曲创建“民族形式”的论争与创造;50-60年代戏剧家学习戏曲的话剧舞台民族化的探索;80-90年代话剧与戏曲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9664125
6.上世纪90年代内蒙古原创话剧分析上世纪90年代,内蒙古原创戏剧沿着80年代的道路继续向前发展,但因临近新世纪,一切都处于变动之中,戏剧创作相对中庸保守,而小剧场市场也只是初现雏形,剧场观众慢慢流失,创作激情稍显萎靡,民族戏剧的创作传统偶有搁置,创作者也未能开辟新的创作方向,依然是以主旋律戏剧、儿童戏剧、探索戏剧为主。因此这是一个介于80年代和http://www.northnews.cn/p/1362733.html
7.有什么80~90年代描述生活的优秀老电影?所以会被周围的观众骂为“深井冰”,所以就连死去也有股无厘头式的戏剧性。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517488/answer/1897568672
8.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谢民的上一篇: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谢民的《我为什么死了》,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刘会远的《绝对信号》,的《车站》,马中骏等下一篇: 20世纪90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等。相关帖子 ?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谢民的《我为https://www.ybaotk.com/t-208822.html
9.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复习资料朱栋霖年代配套第2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第3章 50年代、60年代诗歌 戏剧 散文 第4章 50~70年代台港文学 第5章 50~70年代台港诗歌 戏剧 散文 第6章 80年代、90年代文学思潮 第7章 80年代小说 第8章 90年代小说 第9章 80年代、90年代诗歌 第10章 80年代、90年代戏剧 https://gov.sohu.com/a/603269713_121367001
10.谁之美术史?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英国策展人学者与美术馆80年代客户中心论的余波使得当代学术界对“市场”问题高度敏锐:听课的学生、购买相关著作的读者、观展的受众。同样,在90年代英国的政治环境下,一个强有力的右翼不复存在,随之而去的是其腓力士人般市侩的艺术品位,这使强调自我意识的学院派左翼继续追寻的意义丧失殆尽。此外,学院与美术馆在过去的岁月里为了意识形态https://www.cafamuseum.org/exhibit/newsdetail/2438
11.中国电视剧的时代变迁与发展对策(高晓虹王婧雯)专题策划进入90年代,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电视剧在市场与政府双重力量的驱动下,形成了多元、立体、繁荣的文化格局。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为促进电视剧行业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指引了方向,奠定了政策基础。在这一时期,电视剧的类型化程度逐渐提高,红色经典剧、家庭https://www.zgwypl.com/content/details78_48164.html
12.高行健实验戏剧理论和创作研究20世纪80-90年代日渐宽松的时代氛围与活跃的文化思想环境为戏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再加之80年代戏剧危机的爆发和西方现代戏剧潮流的涌入更刺激了许多具有探索精神的戏剧家求新求变。高行健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实验戏剧家,不仅创作了许多在形式和内容上皆有反传统意味的、具有强烈探索性的实验话剧,而且在戏剧理论上进行https://wap.cnki.net/lunwen-1018161368.html
13.回顾春晚36年:告别大胆,走向主旋律但相比称霸80年代的相声,90年代的语言节目其实是小品的天下。首次将小品带上国家春晚的陈佩斯、朱时茂二人在1990年表演的《主角与配角》用戏谑的手法讽刺了历史,那句经典台词“队长,别开枪是我”至今仍活跃在新一代人的社交表情包中。 1998年,陈佩斯因与央视的矛盾而永久退出春晚,观众热切的期望他们能在2019年春晚上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097188007&efid=ByYSaGcXMuBykzIBzoTGcQ
14.老电影库怀旧经典老电影国产香港80年代老电影–怀旧网全部爱情片动作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喜剧片动画片儿童片戏剧片剧情片 年份: 全部20年代10年代00年代90年代80年代更早 翁虹最美的一部电影(翁虹露点戏女神挖掘机王晶) 翁虹是芭蕾舞蹈演员出身,演技也有个七八十分,但一直不温不火,需要一个机会。当时叶玉卿一脱成名感染了很多人,李丽珍、温碧霞都效仿了,但他们忽略了https://www.huaijiu.cn/laodianying?post_order=views
15.深度报道30年:轨迹回望与专业反思当北京、广州两地报人已经开始更接近新闻真相、更具有监督力度的深度报道实践时,其他城市的晚报、周末报以及90年代后期兴起的都市报(如《华西都市报》等)还在沿袭80年代末的流行大量发表“大特写”,或以“策划报道”为主要手段重推组合报道、系列报道,前者以猎奇性、趣味性、故事性为特色,后者以大版面、信息量、http://mediaresearch.cn/xwxyj/xws/201009/t20100911_1967422.shtml
16.跨越百年,回顾1920年2010年海外设计风格的演变电影《迷宫》 (1986) 的宣传艺术作品是 20 世纪 80 年代海报设计师所青睐的高度详细的插图拼贴风格的完美范例 20世纪90年代平面设计 与嬉皮士70年代和傲慢的80年代的视觉文化相比,定义20世纪90年代的设计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浮现在脑海中,但对于今天所知的平面设计发展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十年。数字设计https://blog.csdn.net/shejiMALL/article/details/132597595
17.40年,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文化相互借鉴为我所用,风格写法不拘一格,在80年代至90年代,成为小说创作的普遍追求,一些实力派作家不断自我更新,逐步形成独特艺术个性。如莫言在中外手法兼收并蓄中,不断凸显的“毛坯式”现实主义风格,贾平凹在古今手法内在化合中形成的“文章体”叙事特点,阿来在民族文化交融杂糅中形成的“非遗性”题旨意蕴等,都是在小https://zhuanti.cnjiwang.com/ztgdwm/201811/2773808.html
18.80年代回忆视频80年代回忆高清原创视频下载80年代青春80年代新年80年代mtv80年代过年中国80年代美食90年代mv60年代科研80年代cny80年代改革开放80年代小女孩80年代80年代穿越到现代80年代港片里的汽车90年代会议室结婚80年代80年代场景微电影80年代90年代广东60年代80年代童年80年代儿时回忆80年代学生回忆回忆80年代80年代的回忆80年代90年代回忆80年代农村回忆80年代https://www.xinpianchang.com/search/313852
19.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新启蒙运动及其中断的文学后果.pdf(No.5 ,General No.145) {文艺论丛] 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的新启蒙运动 及其中断的文学后果 张海涛 (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 361∞5) 摘 要寄 :20 世纪80 年代发生在中国的新启蒙运动曾经一反对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场新 启蒙运动的中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 90 年代及其以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604/111573130.shtm
20.革命地方实践与妇女解放问题:兼评丛小平《革命中国的婚姻法律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史学领域出现了社会史转向,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地方档案史料的发掘和具象经验研究的出现,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的研究。以张静如先生为代表的党史学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有综合视野的社会史研究,推动了党史、革命史研究的学术化,整个领域日趋摆脱了教条革命史纲的束缚(8)。史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21/03/432567.html
21.[故事会80年代全集]图书价格书籍图片网购评论本书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作家之一的马克.吐温(1835—1910)在十九史记80年代写的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以英国十六世纪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戏剧性的情节及身份的错置,构建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抨击了封建专治制度。 [美]马克·吐温(Mark Twain) 著;曹海英 译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7-07 / 平装 诚馨书屋 山东省https://www.kongfz.com/topic/3414877/
22.历程回顾范文12篇(全文)广东集体球类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 足球形成了曾在国内享誉一时的“南派打法”, 为国家培养出容志行等足球人才, 20世纪70、80年代到90年代初, 广东籍球员几乎占据了国家队的半壁江山;广东台山更有“排球之乡”美誉;东莞虽是一个新兴的篮球城市, 篮球群众基础与文化非常好。截止2007年, 东莞市各类篮球场接近2万个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rc0pz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