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诗经》(下)丨2700年前底层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

三联中读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侯会。今天我们继续讲《诗经》。

为了追求爱情,女孩子情感炽烈,跟男孩子相比毫不逊色。《郑风子衿》便是以姑娘的口吻写出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衿:衣领。◎宁:难道。嗣:这里意为寄、送。◎佩:佩玉的带子。◎挑、达:往来。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诗中前两章唱道:青青的是你的衣衿(佩带),悠长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去找你,难道你就此再无音信?至第三章,姑娘约小伙儿在城楼见面,那里大概是他们以前幽会的老地方吧。姑娘感叹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人没到,心却早已飞去了。

“国风”中描绘爱情美好的诗歌还有不少,像《郑风》中的《萚兮》《狡童》《褰裳》《风雨》,《王风》中的《采葛》,等等。当然,也有表现对礼教的反抗及对负心人的责备的,像《卫风》的《氓》、《邶风》的《谷风》、《鄘风》的《柏舟》之类。

《氓》是一首长诗,全诗六章六十行,记录了一个弃妇的不幸遭遇,从两人相识写起: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氓:指男人,犹言“这家伙”。蚩蚩:嬉笑的样子。布:钱币。贸:交易。◎匪:非。谋:商量。

女子唱道:你这家伙当年笑眯眯地揣着钱来买丝——哪儿是买丝啊,是来求我嫁给你。以下女子讲述两人的恋爱经过,自己如何痴心相许,对方如何托媒问卜,几经周折,最终“氓”赶着车来,拉走嫁妆,两人算是成了夫妻。

可是几年下来,女子真是后悔死了。自从进了门,她一人担起家务,每日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好不容易这个家有了起色,可男子却变了脸,对她横施暴虐,再没有从前的笑模样!女子思前想后,下了决心: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泮:畔。◎总角:指未成年的男女。宴:乐。晏晏:温和。◎信誓旦旦:诚恳发誓。反:反思。◎已:完了,算了。

回想从前的海誓山盟,她说:曾说要跟你一块变老,可若是那样,才真让我烦怨!淇水再宽也有岸,沼泽再广也有沿儿。——若是跟你过一辈子,那可真是苦海无边!

她不由得又想起从前“言笑晏晏”的好日子,说:你那“信誓旦旦”的爱情誓约,就全都忘了吗?人忘了本,还有什么可说的?“亦已焉哉!”——咱俩从此一刀两断!

听听,这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女子的抱怨。你还能从絮絮叨叨的话语里,感受到女子的坚强与自尊。《诗经》里最动人的诗篇,往往发自小人物的肺腑。只要人性不改变,再过一万年,读起来仍旧新鲜。

孔子对《诗》评价很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概括)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即是说,《诗经》中全是真情流露的好诗,没一点儿邪的歪的。

“国风”中还有不少诗歌,记录了两千七八百年前底层百姓的悲惨生活和牢骚不满。那时候,各诸侯国相互攻伐、横征暴敛。身处底层的农奴、工匠终年劳苦,生活却没有指望。眼睁睁看着不劳而获的领主们坐享其成,心里的怨愤没处发泄,只能通过诗歌倾吐他们的不平!

《魏风》里有一首《伐檀》这么唱道: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木声。檀:檀树。寘:置。干:岸。涟:形容风吹水面所形成的波纹。猗:语气词,与“兮”作用同。◎稼:种谷。穑:收割。胡:为什么。廛:捆。◎狩、猎:打猎。瞻:看。尔:你。县:同“悬”。貆:兽名,俗称獾子。◎彼:你。君子:贵族,也指道德高尚的人。这里应指前者。素餐:白吃饭。

这是工匠唱的歌吧?他们在河边叮叮咚咚地伐木,对着波光粼粼的河水诉说不平:你看那些君子们,他们不种田、不打猎,却成百捆地往家搬麦捆儿,庭院里还悬挂着各种野味……

这支歌一共三章,下面两章的词句跟这章大同小异,每章结尾都要重复这么一句话:“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们这些君子哟,可真是不白吃饭呀!谁都听得出来,歌唱者说的是反话,他们是在向君子们提抗议呢!

《魏风》中还有一首《硕鼠》,指责的意味更明显、更激烈: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大田鼠。黍:指庄稼。◎贯:侍奉。女:同“汝”,你。顾:体贴,顾念。◎逝:同“誓”,表坚决。去:离开。适:到,前往。乐土:美好的地方。◎爰:乃。所:处所。

诗中表面上是在咒骂贪婪害人的大田鼠,实则是影射压榨他们的领主呢。——大田鼠啊大田鼠,你不要偷吃我的庄稼。我侍奉你这么多年,你却一点儿不肯体贴我。今天我决心离开你,去找一方世间乐土。乐土啊乐土,我就要有我的新家园啦……

跟前一首相仿,这首《硕鼠》也是三章,各章只有个别字眼儿不一样。这样反反复复、一唱三叹,很适合表达无尽无休的怨恨情绪。

《硕鼠》(齐白石绘)

描写农奴生活最全面的,是《豳风》中的《七月》。全诗共八章,很详尽地诉说了农奴一年四季的辛苦劳作,有点儿像后来的“四季调”。

农奴们耕种、养蚕、纺麻、织布、打猎、酿酒、修理房屋、凿冰入窖……长年累月不得休息,到头来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依然“无衣无褐(一种粗麻布衣服)”,住在破烂的茅草屋里,吃的是葫芦苦菜,家里的女孩子还得时刻提防着主人的欺侮。——类似这样描写百姓劳动生活的长诗,在古代诗坛上真称得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小雅》中还有一些反映兵戎生活的诗歌,如《采薇》《出车》《六月》等。就拿《采薇》来说吧,诗人模拟一个还乡士兵的口吻,他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还没忘记出征的生活,那生活既艰苦,又让他骄傲。

士兵懂得,不赶走侵略者,老百姓就没有和平安定的生活。可是离家越近,他的情绪就越是低沉,离家快一年了,亲人们还不知怎么样呢!他唱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柳条飘拂的样子。◎思:语气词,作用与“兮”相同。雨:作动词,雨雪就是落雪。霏霏:大雪飘飞貌。◎载渴载饥:又渴又饿。◎莫知我哀:没人知道我的哀伤。

这是全诗的最后一章,诗中写了春天的杨柳、冬日的飞雪,烘托着一种哀婉、忧伤的情调。从这古老的诗章里,我们深深体会到可以称作“诗”的那么一种味道!

《雅》诗里还有几首史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就讲述了周民族始祖后稷的传奇故事。后稷的亲娘叫姜嫄,有一回她到田野里玩,踩在一个巨人的脚印上,就怀孕生下后稷。姜嫄把这个没爹的孩子扔到小巷子里,过往的牛羊不但没踩死他,还喂奶给他吃;姜嫄又把他扔到冰雪中,天上飞来一大群鸟儿保护他。后稷终于活了下来。

后稷自小就很聪明,专爱摆弄瓜啊豆啊,经他培植的庄稼,苗齐秆壮,颗粒饱满。后稷用收获的五谷祭祀上天,上天便赐福保佑整个周民族。——这首诗虽然涂着神异的色彩,却反映了周族始祖对农业的重视。类似的史诗还有一些,如《大雅》中的《公刘》《绵》《皇矣》《大明》等。

《颂》诗则大部分是歌颂祖先功德、祈求上天降福或赞美国君的内容,大都使用了夸张的语言。也有一些是史诗,像《商颂》中的《玄鸟》等。单看内容就知道,《颂》诗的文学意味显然要差不少。

有个孔子删《诗》的传说,说在孔子之前,保留的诗歌本有三千首,经孔子一删,只剩了三百首。——这话恐怕并不可靠。孔子最重视古代文献,怎么舍得大砍大删呢?而且据专家考证,孔夫子刚出生时,《诗》已经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孔子鼓励儿子及学生学《诗》,说:“不学《诗》,无以言。”就是说,不学《诗》,连话都说不好。又说:小子们,为什么没人学《诗》啊?学《诗》可以训练联想,学习观察,培养合群观念,学习讽刺手法。

往近处说呢,可以侍奉父母;往远处说,可以服侍君王。至少还能多认识些鸟兽草木的名字呢!——难怪孔子要拿《诗经》当课本教他的学生。

宋人的解经之作《毛诗讲义》书影

说起来,《诗经》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了一阵子呢。春秋时期,各国的卿大夫们都有一种特别的功夫,就是熟记《诗经》里的诗篇,能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他们常常引用诗句相互赞美、讽刺或规劝。外交官办交涉也常拿诗当作外交辞令。

当然,诗都是现成的,用不着外交官张口。他只消在宴席上点一首诗,叫乐工们演唱,他要表达的意见,就在那诗里包含着。这叫“赋诗言志”,也叫“断章取义”。

秦始皇焚书时,《诗经》自然也没能躲过这一劫。多亏学者们口头传诵,才使这部宝贵的诗集保存下来。到了汉初,专门研究《诗经》的有四家:齐、鲁、韩、毛。可惜前三家的讲《诗》著作没能传下来,只有《毛诗》得以流传。

讲授《毛诗》的是西汉的毛亨、毛苌师徒俩。只是他们对《诗经》的讲解有不少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的地方。到了宋代,有人对《毛诗》的解释提出异议。王安石、欧阳修、苏辙、朱熹等人,也纷纷提出新的见解。

清代学者们注重考据和训诂,在《诗经》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可真正用科学态度、正确方法研究《诗经》,还要等到“五四”以后。有人说,《诗经》是中国诗歌不可动摇的基础,这话并不夸张。中国历代诗人,没有不受到《诗经》熏陶滋养的。《诗经》的影响早已跨越了国界,成为世界公认的人类文化瑰宝啦!

关于《诗经》今天就讲到这,我们下节再会。

关于《诗经》你还可以在中读专栏

【李山·《诗经》密码】中了解更多

邀请更多父母与孩子一起

聆听中国文学经典100讲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第一课

412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THE END
1.论《诗经秦风》的婚恋诗毕业论文经管文库(原现论《诗经-秦风》的婚恋诗毕业论文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45984-1-1.html
2.诗经里婚礼习俗这些诗篇为我们提供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这一时期人们的婚爱观念和风俗习惯。通过这些诗篇,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一时期青年男女们淳朴热烈、率真健康的情爱世界。甜蜜的爱情是我们每个人都热切向往和追求的,这一点,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改变。因此,可以说《诗经》中的爱情婚恋诗真正触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https://www.da-quan.net/wa/dtye37han33hc7catdh.html
3.诗经中的婚俗文化(精选6篇)从上面列举的《诗经》婚恋诗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婚制制定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择偶方式,如果缺少这一成婚条件,就会受到谴责或酿成悲剧。 (二)上巳之恋 第2页(共7页)《诗经》产生的时代,由于周代社会毕竟去古未远,新的婚姻观念还未根深蒂固,上古婚姻遗风仍然顽固地存在着,男女在恋爱上仍是比较开放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pfuszbf.html
4.《诗经》婚恋诗研究《诗经》婚恋诗研究《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其中婚恋诗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些诗歌描绘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婚姻、家庭的看法和情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婚恋文化的珍贵资料。一、关键词:1、《诗经》婚恋诗;2.古代婚恋文化;3.情感表达;4.家庭观念;5.社会影响。二、内容:1、《诗经》婚恋诗概述《诗经》中的https://open.docin.com/p-4549874735.html
5.中国人的婚恋观12篇(全文)但当我们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生产科技的同时, 所附带的西方文化也被引进过来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观念上产生了冲突, 其中典型的当属东西方青年的婚恋观念问题。在摈弃了“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固守, 经过“五四”运动的思想洗礼, 又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 到目前西方婚恋自由观进入青年一代婚恋思想的时候,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gffjalw.html
6.讲座回顾《诗经》的人类学研究:女性及其在两性关系中的情感表达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东亚文明研究中心荣誉教授Rémi Mathieu以“《诗经》的人类学研究:女性的地位及其在两性关系中的情感表达”为题主讲,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汪春泓教授与谈,中山大学中文系郭丽娜教授主持活动。 Rémi Mathieu教授从《诗经》的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NDk5OTI3Mg==&mid=2247564780&idx=2&sn=b3153b4e00f8c9dbd785cb6b7cba32bb&chksm=fa8372f42dd04e82dddaf5498470b97db37a42b0b9d14cbdd8c00089334bf132297d70b9c6e4&scene=27
7.《诗经》婚恋诗的文化解读《诗经》中大量的婚恋题材的诗篇,不仅生动展示了我国上古先民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和婚恋生活,而且以高度艺术概括力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婚姻现象的本质。那么,我们从人类文化学这一新的视角去研读其中的婚恋诗,就可以真切地获知中国古代早期的婚姻观念、礼俗和婚恋生活习俗。而且可以更客观地揭示它与原始宗教信仰、民俗文化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7158520.nh.html
8.[诗经]《诗经》中的婚恋诗一《诗经》中的婚恋诗 (一)相慕相恋 《诗经》第一首便是人们熟知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列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https://www.wansongpu.cn/display-45380.html
9.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婚姻观念及生活.pdf但也较为繁杂和分散,如《三 国志》、《魏书》、《晋书》、《南史》等史书中的人物传记,《世说新语》、《搜神记》、 《太平广记》、《颜氏家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的文集,都能找到关于当 时人们婚姻传统、礼仪、规定及观念的资料,还有《诗经》、《玉台新咏》里的 爱情诗歌也反映了当时女子的婚恋观念产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831/24420689.shtm
10.7《诗经》中反映周人礼俗观念的诗有()。A.《齐风?南山》B《关雎》一诗出自《诗经》中的( )。 A、 《周南》 B、 《郑风》 C、 《小雅》 D、 《周颂》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小雅·十月之交》属于( )。 A.婚恋诗 B.史诗 C.农事诗 D.政治讽喻诗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螽斯》选自《诗经》中的()。 https://m.12tiku.com/newtiku/9999/89141983.html
11.《诗经》草木意象探析摘要:《诗经》中涉及到众多与先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草木意象,先民们或因草木而触发情感以咏叹,或以之为婚恋生活的寄情之物,或以之为祭祀而表达虔敬之情,这些意象在先民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诗经》草木意象的探究,可以窥见先民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情感及其表现出的时代文化现象。 https://www.fx361.com/page/2014/0926/13719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