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上海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联合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2)》。
“越优秀越焦虑”,“边焦虑边奋斗”
新浪微博数据显示,学习和工作是最能引发当代青年网民焦虑感的因素,健康次之,外貌因素排名第三。在明确表达存在焦虑感的样本群体中,存在学习/工作焦虑的占据77.1%,显著高于第二位的健康因素(30.0%)和第三位的外貌因素(18.2%)。在性别层面,青年女性的焦虑感表达多于青年男性;在教育水平层面,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青年网民相比于本科及以下学历者表达出了更多的焦虑感,呈现出“越优秀,越焦虑”的情况。
“考编”讨论多,学习型课程受追捧
近年来就业市场和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改变了部分青年就业心态。以“考编”为代表,围绕体制内和体制外工作展开的网络讨论持续不绝。新浪微博数据显示,2.06%的青年网民对体制内工作持有正面态度,是持负面态度者占比(0.40%)的4倍。2021年就业议题的表达率是2.75%,2022年上升至2.94%。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青年网民以及00后明显更倾向于体制内就业。中部地区的青年网民相比东部地区的青年网民,表达对体制内就业正面态度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7.46倍;西部地区的青年网民则是后者的8.19倍。
精打细算爱“领券”,为兴趣和知识肯付出
当下青年网民的消费呈现一副看似矛盾的图景:一方面是精打细算,热衷于通过各种“购物节”“领券”“砍价”省钱,拒绝各种“智商税”产品,拒绝被消费主义裹挟;另一方面,又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大量付出。
报告认为,强消费意愿和强储蓄意愿并存是青年群体消费观念的主要特征。这体现了当代青年群体新的消费观:既愿意通过消费来取悦自己,同时也懂得理性控制,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在消费的具体类型上,青年群体注重追求精神体验,对为兴趣爱好付费和为知识付费持积极态度。2022年,有9.5%的青年网民明确表达了愿意为兴趣爱好付费的态度,比2021年(8.0%)有所上升。1.4%的青年网民表达了愿意为知识付费的态度。伴随着播客、电子杂志、网课等各类知识付费形式的发展,通过消费获取知识、信息已成为青年一代普遍接受的观念。对超前消费,1.1%的青年网民表达了积极态度,仅0.2%表达消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