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政厅媒体关注人民日报婚事新办倡导新风各地以多种形式推进婚俗改革

推行集体婚礼、低碳婚礼等特色婚礼,倡导树立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用简朴大方的方式增加婚姻登记的仪式感,告别铺张浪费;开设新婚辅导,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婚俗改革、移风易俗,婚嫁新风尚正逐步形成。

近年来,众多有新意、有创意的新式婚俗,让为爱“减负”的新风扑面而来,有效减轻了群众的婚嫁负担。鼓励提倡婚事新办简办、倡导树立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各地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婚俗改革、移风易俗,婚嫁新风尚正逐步形成。

特色婚礼带动婚俗新风

3月28日,一场喜庆又简约的中式集体婚礼在河南省西平县嫘祖海棠园举行。12对新人身着华丽的传统中式婚服,伴着传统音乐,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走过红毯,喜结良缘。整场婚礼展现了古典中式浪漫,给新人们留下了珍贵的幸福记忆。“一点都不铺张浪费。大方、简洁的中式婚礼,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新郎宋宇表示。

将传统礼仪与时代新风融合,西平县已成功举办两届中式集体婚礼,县委书记担任婚礼证婚人,为36对新人送去新婚祝福。“集体婚礼旨在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婚事新办,弘扬文明新风。新人们引领了节俭、文明的婚嫁风潮,为全县青年作出了表率。”西平县委书记侯公涛说。

近年来,各地创新、优化服务,大力推行集体婚礼、低碳婚礼和公交婚礼等特色婚礼,邀请“特别嘉宾”见证新人婚礼,组织新人共栽“甜蜜树”,共育“幸福林”,倡导树立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形成了婚事新办、仪式从简、文明节俭之风。

新郎何伟和新娘张佳楠是辽宁省盘锦市的一对95后新人,521路“吾家有喜”号双层公交车是他们选择的婚车。婚礼前夕,两人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亲手装饰了婚车。结婚当天,车上坐满了亲朋好友,一路欢声笑语,共同见证这对新人的人生重要时刻。

据民政部统计,2023年各地组织集体婚礼活动1625场,服务5.71万人次;开展集体颁证活动近1.2万次,服务40.3万人次。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愿意参加集体婚礼,让新办简办的婚俗新风点亮幸福生活。

婚姻登记打造专属仪式感

在国家5A级景区领结婚证是什么体验?

“超级棒,周六就去那边领证,开心!”2023年,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景区内的婚姻登记点正式启用。门头上一个大大的“囍”字,内部有着古色古香的陈设,这个登记点有个喜庆的名字——喜福馆。

除了婚姻登记,喜福馆还为新人打造沉浸式婚俗礼仪体验。提供中式喜服,赠送传统婚书,“宝藏”登记点收获了众多新人的好评。“我觉得比起选择一个‘好日子’领证,领证当天的仪式感更重要。”一位准新娘表示。

2021年,秦淮区被确定为第二批江苏省婚俗改革实验区。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秦淮区不仅在夫子庙核心景区开设婚姻登记点,还打造了面向秦淮河的室外颁证基地,满足新人个性化需求,大力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将婚姻登记机关设置在公园等有标志性意义的场所,为结婚登记颁证增添简朴大方的仪式感。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在亚洲龙舟运动交流中心打造公园式婚姻登记中心,推出婚事新办系列主题活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将婚姻登记点设置于沈阳植物园玫瑰园内,营造喜气盈门、浪漫温馨的婚姻登记气氛……不追求排场和奢华,新人们同样能在婚姻登记环节找到幸福感、仪式感。

民政部于2020年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在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治理婚俗领域不正之风、培育文明健康婚俗文化等方面探索经验、打造样板。各级民政部门主动作为,确定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实验单位。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创建各类实验单位1806家,层层推进婚俗改革,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长效机制探索“婚姻第一课”

婚俗改革是移风易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金婚老人用长久相守为年轻人上了“婚姻第一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让婚姻回归爱与责任的本质。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婚姻第一课”以新婚辅导的方式,通过“认识彼此的差异”“如何面对冲突”“有效沟通”等课程,帮助新人对婚姻进行系统性了解。

“没想到,婚姻登记中心现在还提供新婚辅导服务,我们获益良多,能少走一些家庭磨合的弯路。”李先生和王女士在余杭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登记时,由志愿者引导到婚姻辅导室参加新婚辅导。“如今,我们的新婚辅导服务基本实现了新人全覆盖。”余杭区手拉手婚姻家庭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说。

各地民政部门依托婚姻登记机关,与妇联等单位积极探索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目前,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婚姻家庭辅导室覆盖率已接近90%。据统计,2023年各地已提供各类婚姻家庭辅导服务300多万人次。

下一步,民政部将创新优化服务形式,探索推动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建设,积极提供结婚颁证、集体婚礼、婚姻家庭辅导等特色服务;加强正向宣传引导,依托婚姻登记机关主阵地,大力宣传文明向上婚姻家庭文化,通过真实案例阐明高额彩礼对婚姻家庭的危害,积极倡导正向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广泛宣传“感情是甜蜜婚姻、幸福家庭的压舱石”等理念,不断涵养净化社会风气。

THE END
1.人民日报首次提及的“灰犀牛”究竟是什么?人民日报首次提及的“灰犀牛”究竟是什么? 导语:在每一次、每一组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灰犀牛危机。 来源:华尔街见闻(wallstreetcn) 作者:位宇祥 因为一篇评论,“灰犀牛”一词大热。 7月 及时楼市资讯,就上楼盘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https://m.loupan.com/anqing/news/201401/2803523
2.专家呼吁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承担对大学生婚恋教育责任第五,高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婚恋教育。 10 月 19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其中强调 「 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 的同时,首次提出 「 加强人口国情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Q1MTQxNg==&mid=2652246732&idx=4&sn=bf17c53e90e7b6b0c70aede16066eba9&chksm=8ab6ebd92075b0821df84e86c97abe9772f14c18f13f8dace2511587844c2ae9d22aa49553f1&scene=27
3.积极加强青年婚恋观教育和引导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的婚恋观悄然发生着变化。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与“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此前联合发布的《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当代青年择偶更注重“内在的匹配度”,七成以上男性青年会主动追求爱情,女青年中主动追求爱情的占三成多。同时,由于对异https://m.youth.cn/pl/pllb/202111/t20211116_13311812.htm
4.#中国人的故事#我在改革开放时代长大,聊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18-10-5 12:45 来自微博视频号 #中国人的故事#【我在改革开放时代长大,聊聊咱家的婚恋观变化】当“60后”爸爸和“90后”孩子聊到“三大件”,孩子往往一头雾水,其实改革开放之初,从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到冰箱洗衣机彩电,“三大件”曾是结婚时检验男方财力的重要标准。变化记录时代进步,两代https://weibo.com/3057540037/GCuEDpMPD
5.在校女研究生的婚恋观现状分析及研究基于此,笔者以上海四所高校在读女研究生(硕士、博士)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女研究生的爱情观、择偶观、贞操观和婚姻观这四个维度来调查和分析了在校女研究生的婚恋观,期望通过质、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女研究生的婚恋观进行清晰的阐明和深度的挖掘,并从女研究生自身的角度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2035213.nh.html
6.20241210人民日报摘录节目组声称“真实地展现亲密关系的不同样本,理性探讨正确的婚恋观”,同时提倡“以多元视角讨论亲密关系”。是在夯实情感还是解构婚姻?是在凝聚共识还是割裂群体?或许不该过分解读,但置身芜杂喧嚣的网络世界,当鸡毛蒜皮的议题频频抢占眼球,我们尤需多几分警醒理性,避免丧失对注意力和判断力的主导权。 https://www.jianshu.com/p/5cb3577ae377
7.新华社人民日报炮轰相亲节目称相亲最终变相金广电总局发文要求对相亲类节目严加整顿,6月初,国家广电总局先后下发《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22日,人民日报发文《收视率诱导逐利乱象 相亲节目低俗化当止!》,称这些节目为追求收视率,拜金炫富、把无耻当可爱、把隐私当噱头,https://www.fabao365.com/news/105837.html
8.[新闻直播间]单身婚恋观单身生活走自己的路CCTV节目官网[新闻直播间]单身婚恋观2016-05-05 15:06:12 [新闻直播间]陕西: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今日举行2016-05-05 15:04:10 [新闻直播间]单身婚恋观 婚姻看法受[新闻直播间]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不承认“九二共识”就是破坏两岸关系共同政治基础2016-05-05 14:26:11 [新闻直播间]美国 谷歌携手车商测试无人驾驶技术https://tv.cctv.com/2016/05/05/VIDEgf9wS6PNz1hQBOnCx6E61605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