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及其测量的研究综述

社会资本是一种新的资本形式,目前对它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且未达到共识。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出发,给予了不同的表述。

1.国外学者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

学界对科尔曼关于社会资本的论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美国学者亚历山德罗波茨(AlejandroPortes)正是持对科尔曼的批判态度来界定社会资本的,他指出:“社会资本指的是,处在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4]“获取能力不是个人固有的,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包含着的一种资产。社会资本是嵌入的结果”(1995)。在这里,波茨强调个人的能力,尤其是通过社会交往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从而使自己获利的能力,并认为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社会资本。波茨侧重于从网络的功能意义上界定社会资本,并提出了消极的社会资本概念,认为“社会资本的四个消极后果:排斥圈外人;对群体内成员要求过多;限制个人自由;以及用规范消除秀异。”波茨对社会资本的起源和性质作了更为全面的表述。美国社会学教授罗纳德伯特(RonaldBurt)在总结科尔曼、波茨等人思想的基础上,指出:“(社会资本指的是)朋友、同事和更普遍的联系,通过它们你得到了使用(其他形式)资本的机会……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关系是社会资本……;它是竞争成功的最后决定者。”[5]

2.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

目前在国内,主要是从以下四种角度界定社会资本的。

第一,社会关系网络说。国内对社会资本的概念研究比较早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其仔博士(1997),他是国内首次真正提出并具体研究社会资本的第一人,他的研究主要围绕社会网络范畴,认为社会资本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关系网络,他试图探讨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影响。张其仔(1999)通过研究一个村庄的案例发现,西方的方法和程序在中国的农民支持网研究中仅有部分适用性,研究弱关系和强关系必须考虑相应制度和文化场景。卜长莉(2001)认为,社会资本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以一定的文化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以一定的群体或组织的共同收益为目的,通过人际互动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

第二,社会结构说。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所拥有的关系网络及更广阔的社会结构来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边燕杰和邱海雄(2000)认为,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他们通过对广州188家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企业的经营能力也具有直接的正面影响,社会资本有这样大的功效主要是因为企业通过各种联系可以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和聘用有用的人才,在交易双方之间减少怀疑、增加信任,提高办事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徐延辉(2002)将企业社会资本界定为基于企业家和员工个人品行(信任)而产生的动员社会稀缺资源的能力。顾新等(2003)进一步强调社会资本是获取资源的能力,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来获取资源的能力。

第三,社会动员说。将社会资本定义为行动主体所动员的持有回报预期的社会结构资源,是一种有助于目的性行动实现的工具或手段。李惠斌和杨雪冬(2000)认为,社会资本是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以规范、信任和网络化为核心的从数量和质量上影响社会中相互交往的组织机构、相互关系和信念,是社会机构、社会成员互动作用的,具有生产性的社会网络。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一样具有工具性效应。

第四,社会资源说。杨永福(2002)认为,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社会结构中,通过促使行动者交易与协作等特定活动而产生效益的资源,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蕴含于结构本身的结构资源。周建国(2002)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或社会关系之中,以信任、规范以及网络等多种形式存在,对人们的社会行动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人们通过自身有目的的行动可以获得或改变其流动方向的一种资源。

(三)社会资本的构成及特征

社会资本的构成依赖于社会资本的定义,社会资本的定义不同,其所包括的内容也是不同的。詹姆斯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有六种形式: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规范和有效惩罚、权威关系、多功能社会组织、有意创建的组织;[3](357-366)罗伯特D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包括信任、规范和网络三种形式;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则把家庭结构、共享规范、先例习俗、规则体系等看作是社会资本的形式;亚力詹德罗波茨和帕特里夏兰多特把以反社会为目的的黑社会组织、卖淫和赌博集团以及青年帮派等社会网络也称为社会资本;张其仔把社会网络等同于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首先应该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即价值增殖性,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又具有不同于物质资本的一系列特殊性。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的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而后来研究社会资本的学者也大都接受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特征的阐述。其一,社会资本具有再生产性。社会资本是非短缺的,可以通过不断使用和投入而得到增加。其二,社会资本具有不可让渡性。社会资本是一种嵌入的结果,个人只有进入某一个网络才能拥有社会资本,它不依赖于个人的存在而存在。具有共性,与拥有者共存,并且有其使用范围。其三,社会资本具有互惠性。互惠是社会资本的原动力,在使用上能够达到互惠的效果,有利于促进集体行动。最后,社会资本具有公共品的性质。詹姆斯科尔曼指出,“就有目的的行动而言,许多社会资本具有公共产品特征是社会资本与其他形式资本最基本的差别”。[3](371)社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四)社会资本的结构或层次[10]

二、社会资本的测量

为了搞清楚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社区甚至是一个个人的社会资本存量的多少,国内外学者运用了很多变量对其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学界对于社会资本的测量基本上包括个体层次社会资本的测量和集体层次社会资本测量。如通过提名生成法、位置生成法来测量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量;通过信任、公共参与、社会联结和社会规范来测量集体(社区、组织等)所拥有的社会资本量。

1.个体社会资本的测量

对于个体社会资本的测量存在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一种是以博特为代表的提名生成法,即关系网络结构观;另外一种是以林南为代表的位置生成法,即地位结构观。

第一,研究领域的失衡。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的研究领域多集中在城市居民,对于农村居民个体社会资本的测量涉及很少。而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之际,缺少对于农村居民个体社会资本的测量对于新农村建设是极其不利的,不能真实、多样地反映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的现状和问题就不能有效地提高农村整体生活水平。另外,对于个体层次社会资本的比较性研究尚集中在城乡对比,或者几个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对比,对于地区差异的研究涉及甚少。统筹区域发展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一大方向,没有对地区差异的研究很难对平衡区域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

第二,测量指标的混用。如前所说,对于个体社会资本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相应地其研究经验和测量指标就更为成熟。很多学者在测量农村居民个体社会资本时依然采用了测量城市居民的指标,由于城乡差异,城市居民社会资本测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用。这种混用也降低了研究的效度和准确性。

第三,各种社会网的片面性。目前,测量个体社会资本的社会网主要有重要问题讨论网(咨询网)、拜年网、求职网、餐饮网、情感支持网等。首先,讨论网和情感支持网仅是农村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反映生活全貌。其次,根据笔者农村社会生活经验,讨论网或者情感支持网并不是农村社会生活的突出特点,因此这两种社会网不具有代表性。在农村社会生活中,春节拜年并不是农户社会交往的主要表现,在农村,农户的社会交往是极其频繁的,况且本研究还涉及少数民族,对于他们来说春节未必是最重要的节日。求职网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更为适用,对于以从事农业劳动为主的农村居民来说,求职网可能更适用于农民工,而这仅是农民群体中的一部分。显而易见的是在农村居民的社会交往并不以请客吃饭为载体,因此餐饮网不适用于测量农村居民个体社会资本。

我们认为,农村社会生活的特征是“有事情时,如何动员获取社会资本”。因此,从微观层次上,我们将农村居民个体社会资本定义为农户个体嵌入或融入到不同社会网中,通过各种关系,诸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邻居关系等所获得的诸如咨询支持、情感慰藉、帮工、社会信任和借贷支持等社会资源。研究的测量方法是采用提名法和位置生成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通过咨询网、情感网、帮工网、信任网和借贷网5种社会网络来测量农村居民个体社会资本。

(二)社区社会资本的测量[20]

3.在国内有关社会资本的研究中,并没有克服社会资本概念不明确和研究范围过于宽泛的通病,也没有对社会资本的概念给出本土化的界定,更没有从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出发建立城市社会资本框架和农村社会资本框架来具体研究。并且,从目前国内有关社会资本的研究文献来看,更多地集中在对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研究上,而对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

5.在研究方法上,对社会资本的定量研究较多,而定性研究很少。在研究手段上,社会资本理论仍然没有摆脱理性选择理论的窠臼,“理性人”假设仍然是社会资本理论的基本假设。这突出表现在社会资本理论认为行动者之所以在关系网络中投资是以将来得到回报和收益为预期的。与此相伴随的是在研究中过于注重社会资本的经济功能,视社会资本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忽视了对社会资本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功能的研究。

参考资料:

[1]牛喜霞.社会资本及其本土化研究的几点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02.

[3]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册)[M].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54.

[4]AlejandroPortes.TheEconomicSociologyofImmigration:AConceptualOverview[A].Portes.TheEconomicSociologyforImmigration:EssaysonNetworks,EthnnicityandEntrepreneurship[C].NewYork:RussellSageFoundation,1995.[5]RonaldBurt.StucturalHoles[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2.9.

[6]〔英〕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95.

[7]LinNan.SocialCapital,ATheroyofSocialStructureand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29.

[8]〔美〕佛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重建[M].刘榜离,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8.

[9]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UNDP.人类可持续发展[A].中国21世纪议程纳入国民经济计划教材[Z].1995.1-17.

[10]〔美〕托马斯福特布朗.社会资本理论综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2):41-42。

[11]P.Marsden.CorediscussionnetworksofAmericans[J].A.S.R.1987,(52).

[12]Fischer,ClaudeS.,ToDwellamongFriends:PersonalNetworksinTownandCit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2.

[13]VanderPoel.DelineatingPersonalSupportNetwork[J].SocialNetworks,1993.15.

[14]阮丹青,周路,布劳,魏昂德.天津城市居民社会网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0,(2).

[15]张文宏,阮丹青,潘允康.天津农村居民的社会网[J].社会学研究,1999,(1).

[16]贺寨平.社会网络与生存状态――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7]刘军.法村社会支持网络――一个整体研究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8]边燕杰,等.社会网络与地位获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9]胡荣.社会经济地位与网络资源[J].社会学研究,2003,(5).

[20]牛喜霞.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66-67.

THE END
1.意甲:亚特兰大VSAC米兰国际米兰VS帕尔马001:布里斯班VS墨尔本城. 参考:让胜. 单关:平. 缤纷:1-1 2-2. 指数:布里斯班+0.25. 释义:布里斯班联赛垫底.新赛季5场联赛只拿到1场平局.其他4场全部落败.而且这1场平局.还是对方在伤停补时阶段进的乌龙球.整个球队状态非常差.而墨尔本城5场联赛其中3场取胜.从竞技状态看墨尔本城相对要好.而且整体形象定位要https://zhuanlan.zhihu.com/p/11123041201
2.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从哪几个维度来测量关系的强弱?主存块调入缓存,在缓存中用标记记录与某缓存块建立了对应关系的主存块号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存储器的主存和缓存按块存储,块的大小相同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高速缓存仅仅是基于程序访问的时间局部性原理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缓存的写操作有写直达法和写回法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赞https://m.ppkao.com/wangke/daan/9333605458564525a5fedd651ea924ef
3.关系何以强弱——批判格兰诺维特刘军著《关系何以强弱——批判格兰诺维特 刘军 著》,作者:关系何以强弱——批判格兰诺维特 刘军 著刘军 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ISBN:9787522809410。http://product.dangdang.com/11385237809.html
4.#社会计算《网络群体与市场》笔记2三元闭包与关系强度两个人与共同朋友的关系越密切,则他们成为朋友的可能性越高 网络快照体现三元闭包 网络快照:在某一特定时刻网络的样子 从电子邮件可以看出,共同朋友有利于三元闭包的建立 格兰诺维特的诧异 为什么对找工作提供有效帮助的人更多只是一般熟人,而不是亲密朋友? https://blog.51cto.com/u_15076209/4380487
5.强弱之外——关系概念的再思考《社会学研究》2003年03期关键词 格兰诺维特 释 强弱关系 释 PDF全文下载 个人查重 >> 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超值权益 立即开通 > 相似文献 1 章道德 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01期 2 李培智 王秀英 魏立超 劳动关系概念重塑——基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视角 河北学刊 2013年03期 3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SHXJ200303002.htm
6.虚拟资本理论发展8篇(全文)他首次提出了“关系力量”的概念, 并将关系分为强和弱, 认为强弱关系在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个体和社会系统之间发挥着根本不同的作用。强关系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 弱关系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了纽带联系。格兰诺维特从互动的频率、感情力量、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测量关系的强弱, 提出了“弱关系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fauldbk.html
7.社会经济学(精选十篇)强弱关系概念的提出对社会网络分析产生了重大影响,回应了经济社会学家波拉尼提出的“嵌入性”观念。在此基础上,格兰诺维特对经济行为如何嵌入社会结构作出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结构,而核心的社会结构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络,嵌入的网络机制是信任;信任来源于社会网络,嵌入社会网络之中。因此,人们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43lpwp.html
8.发现最关键的人脉——弱关系的力量.pdf综合论文在弱《关系的 诺维特教授的 “弱关系”的概念 .在研究人际关系分类的同时,探 力量》中,格兰诺维特关注的是如何获得工作信息。他发现,由家 索如何发现对个体最有价值的人脉资源.从而完善 自我管理。 人、好友构成的强关系在工作信息流动过程 中起到的作用很有 【关键词】人脉 强关系 弱关系 限,反倒是那些长久https://m.book118.com/html/2014/0404/7269175.shtm
9.浅社交下的深治愈,我们为什么流行搭子文化美国斯坦福大学前任社会学系主任马克·格兰诺维特在文章《弱关系的力量》中,用4个指标来衡量人际关系的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50713681
10.真正人际高手,把多数时间花在「弱关系」上1973年,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通过找工作的方式做了一份研究,结论总结100个人中有54个工作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而非招聘广告。 这个结果向我们表示关系是如此重要,没有人会否定这个结论。 但格兰诺维特说事实远非如此,人们认为关系比简历更有价值,特别是当两份简历没有明显差距时,有关系的人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48404224&efid=nDYu8LhjbJdHFwE2SltD_g
11.图网络中的社群及社群发现算法louvainalgorithm导读:本文来自作者的学习笔记。主要讲解Graph中社群的概念,然后介绍了一种简单的社群发现算法Louvain Algorithm,最后提供可重叠的社群发现,提出BigCLAM算法,用来识别节点从属关系。 01 Granovetter's theory 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1943年10月20日-),美国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格兰诺维特是论文被引用最多https://blog.csdn.net/hellozhxy/article/details/108990504
1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3版)[HumanBehaviorandtheSocial他提出关系力量的概念,并将关系分为强和弱,认为强弱关系在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个体和社会系统之间发挥着根本不同的作用。 格兰诺维特1973年在《美国社会学期刊》发表了《弱关系的力量》一文,他从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界定了关系强弱,认为互动的次数多、感情较深、关系亲密、互惠交换多则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224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