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单位基础管理薄弱,没有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制度也不认真执行,造成财产购置随意性大,重复购置较多,交接不办手续,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存在虚账和账外资产现象。
(三)资产配置混乱
房产、公务车等国有资产在各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十分突出。
(四)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许多单位存在大量闲置资产,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一方面使有限的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浪费宝贵的财政资金;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单位中存在的奢侈之风。
(五)资产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发生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购置环节,由于决策失误、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在资产使用环节,一些单位管理不善,损坏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在资产处置环节,资产流失的渠道更为复杂,如低价出售、无偿出借、收入不入账等。
二、加强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理论研究
(二)理顺管理体制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按照与我国政治体制相适应,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由财政部门统一领导、国资部门统一管理、国有资产使用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的行政资产管理体制。
(三)加强制度建设
从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各个环节全面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约束随意性,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
(四)开展清产核资
通过清产核资,摸清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家底,一方面可以为深入开展行政单位资产管理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科学分配预算,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基础数据。
(五)加强资产配置管理
一是财政部门要发挥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优势,加强资产购置的预算管理,对超标准配备资产的,坚决不列入预算;二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资产购建中进一步推广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六)加强资产使用管理
(七)加强资产处置管理
(八)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构建一整套行政单位资产基础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资产使用的评估和监督体系,完整反映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存量和增量动态,加强对资产使用效率的监督管理。
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存在理论和实际方面的问题有可能对国有资产的理论研究不够,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要着重注意对国有资产理论的研究,其次最重要的就是优化资产分配与管理,尽快健全国有资产的分配管理,完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