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深圳市4所幼儿园获评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深圳幼儿园的《育心养正:幼儿园“全领域育心”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一等奖;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儿童立场·幸福成长:家园社“三人行”协同育人生态建设的探究与实践》、深圳教育幼儿园的《循道返本:幼儿园学习中心活动的组织与支持》、深圳南山机关幼儿园的《点亮好奇心:幼儿园探究性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获国家级二等奖。为了进一步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全市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2022年底市教育局印发了《深圳市幼儿园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和《深圳市幼儿园课程建设指引(试行)》,为全市幼儿园课程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专业指引。本次交流活动是将幼儿园课程改革纵深推进,提质促优的实践行动。
“幼儿园应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身处深幼,心很难不柔软下来。园内充满幼儿的欢声笑语和嬉戏玩闹的身影,低明度、低饱和度的色彩构成了班级环境的创设,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成为了园内色彩的重要元素,柔软的靠垫、布艺的沙发、棉麻的桌布……温馨、舒适的装饰材料让人放松,眼前的种种都让深幼变得有温度、有情感。
这样一所有温度的幼儿园,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便开始做一件有温度的事情。那时,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时常遇到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宋克带领教师团队开始思考,我们究竟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而幼儿园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才能为幼儿当下及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面向全体幼儿,构建“1+1+N”课程体系
深幼基于“四维三阶”目标要求构建起“1+1+N”课程体系,将育心融入育人全过程。第一个“1”是指面向全体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发展性课程;第二个“1”是指针对所有幼儿心理发展特殊需求所开发的干预性课程;“N”是面向幼儿成长全过程形成渗透式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适切性地融入各领域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以及环境中。
从10月中下旬开始至今,深幼小班开展了以“我的情绪我知道”为主题的发展性课程。一走进小班,一下子就会被门口的情绪角所吸引。孩子们用黄色、红色、绿色、蓝色的卡纸裁剪成小怪兽的形状,再用画笔画出开心、伤心、愤怒表情各异的小怪兽,并粘贴在不同的情绪区域里。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尝试识别自己的情绪类型,以及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
关于干预性课程,宋克强调,课程不仅针对特殊儿童,还包括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儿童。遇到这类情况,深幼会先建立个案,通过系列辅导活动、一案一例的干预活动,帮助孩子矫正或缓解心理行为问题。
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领域育心”的观点,主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贯穿全程、依托全员,深幼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领域育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
2021年,深幼搬进新园址,宋克带领骨干教师团队参与了幼儿园的设计。她说,“要让建筑成为活的教育场域,才能表达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主张,与课程相呼应。”
走上深幼三楼,一个名叫“情绪星球”的空间映入眼帘。这个空间远看上去,像是悬在半空,里面有小帐篷、懒人沙发、充气不倒翁立柱、蹦蹦床四样装置,它已成为幼儿园孩子们心情不好时的打卡场地。
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幼儿园的每一层都有一个“和平桌”。发生矛盾的朋友会来到和平桌前坐下。在园方精心的设计下,和平桌见证了很多对争吵的好友和好如初、原本还闹脾气的双方最终都在温暖的拥抱中绽放笑容。
家长何可人女士十分认可幼儿园“和平桌”的设置,以及园方开展的心理教育课程。曾经孩子的一个举动,让她感动至今。“有一天,我跟孩子说我不开心,没想到孩子张开双臂,来抱了抱我。我当时真是既惊讶又感动。这说明幼儿园教授的课程影响到了孩子,让他们能有识别他人情绪并且消除负面情绪的能力。”
“教育就是用生命温暖生命”
通过实施“全领域育心”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深幼孩子们的成长变化是显著的。经测试,深幼的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幼儿任性、退缩、多动等行为偏差逐年递减。《幼儿心理健康测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9%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社会适应、情绪管理三维度得分均超过4分(满分5分)。
近20年的课程建构对于浸润其中的每个教师、幼儿和家长来说,都是一场学习爱、体验爱、表达爱的过程。“通过对心理健康的不断研习,我也养成了积极的心态,提升了幸福感。”深幼大二班老师郑欢欢表示,项目开展的过程也能促使我进行反思,帮助我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幼儿发展的能力。
宋克说,教育就是用生命温暖生命,用心灵影响心灵,用爱激发爱的。“此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说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孩子的成长发展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要从生命观的角度教会孩子正确理解和认知生命本身的意义,促进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可以从内心汲取强大的力量促进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