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烙印:〈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研习》刘婧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学著作。现如今,《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一起被列入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单元,进入了语文教材。在阅读《乡土中国》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三道拦路锁”:一是学术术语,书中大量的学术术语让人望而生畏,读学术专著不得其法;二是生命经验,相对较少的生命经验与书中描述的生活状态之间存在着鸿沟,缺乏切身感受,找不到共鸣点和思考点;三是阅读体悟,高中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乡土中国》一书之间存在着一堵“无形的墙”,缺乏有机的联系,不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阻碍了广度阅读、深度阅读。
第一把“钥匙”:
用生命经验解核心概念
学术著作往往会提出一些重要的概念,然后从理论上进行阐释。《乡土中国》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尽管只有几万字,但学术概念、术语较多,如“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血缘社会”等。概念是作者展开论述的线索,是各章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概念还是作者揭示社会本质的支点,有了这一个个支点,可以顺利跨越一丛丛复杂的社会现象,实现全书论述脉络的畅通。
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李馨玥同学在读书笔记里写道:“‘差序’指一种有差等的次序,但它并不是某种阶级差异,而是一种常见但又很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国传统社会中,每个人都以‘己’为中心,再依据自己与所有人的关系向外不断辐射,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己’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这样的讨论、碰撞之后,学生一下就觉得和高深的学术概念拉近了距离,有了共鸣,对其中的理论分析就有了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与此同时,学术理论也启发了深度思考、辩证思考,让教师和学生都有了阅读《乡土中国》的支点,看到了《乡土中国》真知灼见的魅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术概念要用起来才鲜活。用生命经验解核心概念,这是解锁《乡土中国》的第一把“钥匙”。
第二把“钥匙”:
用比较阅读破阅读疆界
读《乡土中国》,需要走进,进行纵向探索,实现深度阅读;也可以走出,尝试横向拓展,实现广度阅读。
在教学实践之初,我曾向语文组同事提出过一个问题:高中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乡土中国》可以“梦幻联动”吗?这个问题引发了教师们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在探讨中,我提出了三套比较阅读方案:一是溯源《论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结合《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等章节,深入探讨《论语》中的“礼”和《乡土中国》中的“礼”的关系与异同(比如渊源、含义、功用等方面);二是“一个贫苦村妇与簪缨大族的‘交情’”,从乡土社会视角看不一样的《红楼梦》;三是“一窥《平凡的世界》:爱——乡村青年的精神土地”,结合《男女有别》一章中提到的“浮士德”式和“阿波罗”式的两性观,谈谈“理想的爱情观”。
让我们惊喜的是,三套方案一推出,学生好评如潮,阅读效果出奇地好。比如王众一同学受到比较阅读的启发,以“从乡土社会视角看不一样的《红楼梦》”为题,写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篇小论文:“《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尤为引人注目。贾府是典型的以父系原则组成的大家族,正如《家族》一章所说,家族的结构是父系单线的扩展。贾府的男子严格按照排字取名,从第一代水字辈,紧跟着代字辈,文字辈,玉字辈,最小的草字辈。除此之外,四大家族互通婚姻、交往频繁,最终形成的家族关系网令人眼花缭乱。家族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仅是简单亲子组合的扩大,还承担着政治、经济、宗教等诸多功能。而贾、史、王、薛这样富可敌国、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对当时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举足轻重,因此世代子孙的延续和传承对他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若只有简单的亲子组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家族极易前途未卜,甚至很有可能断门绝烟。”
以《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为例,前者是学术著作,后者是长篇小说,各自有着独特的阅读方法与体系。就思维而言,学术著作偏理性、逻辑,长篇小说偏感性、形象。但多样思维并非彼此对立,也可以渗透融合、衔接延伸,共同作用才能达成发展与提升。正如《红楼梦》可以为《乡土中国》提供具体事例,促进形象理解;《乡土中国》可以为《红楼梦》提供理论依据,实现理性分析。用比较阅读破阅读疆界,这是解锁《乡土中国》的第二把“钥匙”。
第三把“钥匙”:
用社会实践求知行合一
《乡土中国》为学生的调查提供了观察社会、透视社会的方法,而社会调查反过来促进了学生对于《乡土中国》的深度共识。用社会实践求知行合一,是解锁《乡土中国》的第三把“钥匙”。
阅读学术专著,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相信有了这三把“钥匙”,我们和学生能一起揭开学术专著的神秘面纱,会发现《乡土中国》一书中闪闪发光、历久弥新的思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