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精选5篇)

中西传统文化对待自然的态度大相径庭,中国人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本原,对自然保持着敬畏与呵护的态度;西方人则认为自然为上帝的造物,且从上帝处获得了掌控自然、征服自然的权力。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方人的思想观念。因此,在看待问题、接受教育上会有不同的方式。

二、中西方自然教育观概述与比较

中西方传统与观念的冲突,尤其是中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所形成的不同背景,可以从中西方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差异中找到合理的诠释。

在中国,自然教育观首先出现在以老庄为首的道家思想之中;在秦汉时期,黄老之学对自然教育观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老子的自然教育观的核心是“无为”。他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1]但老子的“无为”绝不是什么也不做,排除一切人为。

在西方,最早的自然教育思想发源于古希腊时期,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成熟于近代。例如: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应当效法自然的观点。他进一步指出:“教育的目的及其作用犹如一般的艺术,原来就在效法自然,并对自然的任何缺漏加以殷勤的补缀而已。”[2]

中西方自然教育观是在两个不同的地域独立发展的,但存在着差异。

中西方自然教育理论对于培养人才的理解是大相径庭的。在中国,由于自然教育理论发展较早,因此中国自然教育理论所要培养的人是“圣贤”。而在西方,自然教育理论所要培养的人是“公民”,就是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所要培养的具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的人。

三、中西方自然教育观的影响及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纵观中西方自然教育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自然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会促进自然教育的进步,相反则阻碍自然教育的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一些问题进行反思,从中得出一些经验,以对后人有所启示。

(一)自由、民主是学术发展、繁荣的坚实基础。

在思想发展的历程上,只有宽容不同学派自由发展,才能繁荣学术,激发活力,促进思想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而学派之间的自由发展,需要民主来保证。例如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形成了短暂的民主氛围,从而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而西方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引导下,自然教育观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这得益于西方自由、民主的学术环境。以来,中国的有识之士一直在思考中国和西方的差异,意识到思想上存在巨大的差距。

这种认识是比较全面的。中国确实不能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落后就意味着和西方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学习西方,但不能只限于学习西方的经济,更要将改革深入到制度、思想的层面。

(二)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当代中国的教育不是顺从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而是违背了这一规律。中国教育研究者对这种现象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而是积极地提出许多对策,例如近年来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自然教育观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使教育顺应学生的天性,而不是对学生的天性进行压抑。

在现实的教育中,自然教育存在一个难题,即如何在现代教育制度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然、充分的发展,这可能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两难问题。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然的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在这一过程当中,应主动掌握理想的教育形态和具体表现形式,在现实发展过程中为了理想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四、结语

自然教育理论在中西方教育思想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然教育思想源远流长,远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关于自然教育的论述;早在古希腊时期,一些哲学家的思想中就包含有自然教育的思想。自然教育理论在不同的年代有其不同的表现,但其核心是不变的,就是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本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婚姻;差异

1结婚目的的差异

中西方在婚姻文化中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婚姻目的的差异。

1.1中国人的婚姻目的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了家庭而不是爱情。《礼记昏义》说:“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孔子说:“大昏,万世之嗣也。”有夫妇而后有子嗣,由合法婚姻所生之长子才是嫡子,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社会,传宗接代关系到家族的延续,“继后世”自然成为娶妻的首要目的。

1.2西方人的婚姻目的

西方人的婚姻目的恰恰是因为爱情而不是家庭。在西方人的观念中,结婚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两个个体的结合。追求真爱是绝大多数西方人最重要的婚姻目的。所以,我们总是说西方人的婚姻是个人权利的象征,而中国人的婚姻更像是对家庭的一种义务。

2择偶标准的差异

由于婚姻目的的不同导致在择偶的标准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2.1中国人的择偶标准

从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来看,最要紧的是门当户对,也就是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虽然这一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但是,当今社会男女青年的择偶标准仍然受到这一原则的影响,两个家庭如果有相近的生活习惯,对现实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才会有共同的快乐,才会保持更长久的彼此欣赏,也才会让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2.2西方人的择偶标准

西方人的择偶标准与中国人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人的择偶标准,最主要是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新闻报道中出现欧洲王室的王子娶了一位平民做王妃的现象。

3婚姻礼仪的差异

(1)自古以来,婚礼嫁娶在我国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最大的礼仪,我国传统的婚姻礼仪一直遵循着周代确立的“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种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仪式和礼节。

(2)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满了浪漫气息。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着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4中西婚姻文化差异的原因

4.1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封闭的大陆型环境,这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也造就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注重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以及对自然规律的严格遵守和顺从。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工商业和航海业比较发达,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4.2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所以中国人比较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也比较外向。

4.3文化传承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文化并没有消失在朝代的变化中,而是逐渐发展成熟,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传统文化。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不仅将促进各民族的友好交往,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说中国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西方则有所不同。西方国家的历史,历朝历代每一更替都伴随着外国的入侵,从而使古老文化和新文化相互斗争。因此,我们可以说,西方文化没有主体性而是具有多样性。

4.4

虽然在中国存在着多种宗教形式,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等,但我们仍然要说中国是一个没有的国家。大多数人信仰宗教只是因为现实的需要,他们需要用宗教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而不去努力在现实世界中做出改变。中国的注重的是顺从。由于这个原因,中国人缺乏反抗和奋斗精神。

然而在西方国家,所有的西方人都几乎是有的。宗教对西方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的西方文化里,崇尚人人平等,重视斗争和反抗压迫,着重强调信仰,希望,爱和信任。

5结论

[1]JiaYuXi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Research[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9.

[2]KarlJaspers.TheOriginandGoalofHistory[M].Zurich:ArticleGomezPress,2009.

[3]LinellDavis.DoingCultur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Actio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4]段淑平.中英婚俗文化及差异[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关键词:商标词;中西文化交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由于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种族制度、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所以不同的国家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特色。人们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消费观念及价值观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商标词作为语言中的一类别也必然蕴涵着各自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1.商标词在中西文化中隐含的习俗差异

在中西方文化中,商标词大多数采用的是普通词汇,而正是这些普通词汇反映出了中西文化中的喜恶习俗的差异。下面以数字、动植物名字、服装品牌等例子来说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1用数字作为商标词。由于阿拉伯数字通行全世界,因此中西方都有一些用数字来命名的商标词。虽然中西方人都喜欢用数字来命名商品或物品,但中西方人民对数字有不同的偏爱。中国人喜欢数字6,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中数字6意味着"顺",《易经》中把6赋予了"六合"之意,如"六六大顺",但千万不要把"66"作为商标的商品出口到西方国家,因为"six"在《圣经》中象征魔鬼。因此,在带有6的商标的商品出口到西方国家时,不仅不会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而且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数字的表达所指向的内涵意义也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所以,在与西方人的交往过程中,中国人应当适当的避开西方文化中所禁忌的数字。

1.2用植物作为商标词。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西方人对植物有不同的禁忌和喜好。比如我国有""牌电扇。因为在中国,(Chrysanthemum)是备受青睐的,当群芳凋落的时节,唯有傲然挺立,有高洁、坚贞的美誉。但是如果用Chrysanthemum作为商标词销往西方,则很难受欢迎。因为在西方比如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这些国家将专用于葬礼。

1.3用动物作为商标词。无论中西,倾向美好联想的社会心理都是相同的。鸳鸯在中国的文化中是爱情的象征,鸳鸯因其经常成双入对,在水面上相亲相爱,传说一旦配对,终身相伴。因此鸳鸯自古就被人们当作恩爱夫妻的象征,并且有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美好含义。所以,在中国常用"鸳鸯"作为枕头的商标名,以引起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联想。唐代诗人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一诗中就曾写过"愿做鸳鸯不羡仙"这样的佳句。而西方人在看到"MandarinDucks"时只会想到这是一种鸟的名称,而不会有任何其它的联想。

2.影响中西方在表达同一商品使用不同商标的原因

影响商标词联想意义的文化是广泛而抽象的。文化因素通常包括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习俗、社会行为、宗教、民族心理等。对文化因素的掌握有利于加深对商标词联想意义的理解。通过上述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造成中西方在表达同一商品时使用不同商标的原因:

2.1历史因素。历史文化是由特殊的历史发展和历史传说而形成的。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轨迹。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楚辞汉赋、明清小说,还有书画篆刻、园林雕塑等等无不闪耀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因此即使在商标上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因素和特色。比如"红豆"牌服装,就是选择脍炙人口的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此物最相思。"

2.2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英语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商标词语作为语言文化殊的一个分支,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有很大的差异。而许多英语学习者,在听英语时,往往根据字面意思或本国的思维方式理解,结果造成很多误解。在说英语时更会把汉语商标词直接翻译成英语,忽视对方对商标词汇在其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所赋予的不同内涵和表达习惯,造成表达生硬、不得体,甚至让对方无法理解的后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有必要学习掌握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2.3言的互译有指导作用。人类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而翻译正是跨文化的桥梁,这就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让读者理解基本商标词在英汉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渗透。比如"白象"牌电池,即使这个电池质量本身再好,英语国家的消费者也不会青睐于这个牌子,因为大象在西方代表大而无用的东西。但是"lion"在西方人心中象征着强大、有力的动物,如果用"lion"代替"elephant",该电池的销售情况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只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而应该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含义,这对于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翻译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和文化传统。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全球化,商标词汇是在经济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词汇。研究中西方商标词的内涵意义,可以从一个角度透视英汉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有助于理解其文化渊源,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有效的沟通。

[1]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M].北京:生活o读书o新知三联书店,1996

[2]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5]魏新强.浅析商标名称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商场现代化,2007

[6]朱亚军.商标命名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性

世界具有多样性特点,这就遭际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使得人们对于不同文化产生了兴趣和探究欲望。由于历史原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等的极大差异性,中西方国家在饮食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这就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西方文化。本文就从以下四个不同方面的中西饮食的差异来浅谈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对中西方饮食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饮食观念上的差异性

二、烹饪技法在随意与规范上的差异性

三、用餐方式和餐具使用上的差异性

四、用餐礼仪上的差异性

中西饮食上的差异性也体现在用餐礼仪上的不同。在中国,大家共同就餐时,不能自顾自吃饭,如果邀请他人来吃饭,主人一定要尽到职责——热情款待客人,尽地主之谊。在吃饭的时候切不可将多余的饭菜再放回锅里,要时不时给客人夹菜,不能让客人碗里空了;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而主人则需要跟着起身,不要客人动手劳动,请客人坐下休息。而在西方国家,主人在宴席上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切不可一味夹菜敬酒,吃饭的时候也不能发出声响,即便是想要交谈,也只能是与邻座交谈,不能进行远距离交谈。可见,用餐礼仪上的差异性也极大显示出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性。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发展,中西方国家在很多方面进行交流的机会也愈来愈多,而饮食作为中西方国家中都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势必会在相互发展中得到更多交流和融合。在中国,很多西方饮食风格的快餐店比比皆是,汉堡、薯条和可乐也日益成为了我们的饮食组成。在西方国家,很多中国餐馆也大量出现并日益兴旺,那些热爱中国文化的西方人穿梭在唐人街、中国特色餐馆,对中国的美食具有了浓厚的感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中西餐之间的融合会越来愈多,很多中餐或是西餐在对方国家都进行了本土化的调整和改变,既体现了其原有的风格,也融合了所到国家的饮食习惯,成为大家可以共享的美食,这就是世界化的力量。总的来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特色,饮食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我们应当尊重并理解文化的差异性,这样的世界才会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1]来骥.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当代融合[J].开封大学学报,2014(2).

[2]万苗苗.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关键词:文化意识;小学;教学;英语

1文化意识的内涵

2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那么在实际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有效的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呢?我认为文化意识的渗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初始阶段渗透文化意识:初始阶段就是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学生,课前的了解,有利于增进对英语的记忆,提高了课堂上的效率。因为语言就蕴藏在文化中,所以首先了解英语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在我看来,学生主动的去了解英语文化会使他们对自己有高度的自信心,在课堂上他们会认真的听讲,在教师提问时,他们希望教师会提到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课前对文化的了解就不会白费了,所以这个初始的准备阶段是非常必要的。英语文化的初始了解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深入的了解英语文化的不同,知道课堂中会运用到哪一种不同,并对之做出一定的方案,在课堂上讲到这个方面时,将在备课中准备好的方式拿出来让学生们了解并运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之间的不同,并做出语言描述,课下再去深入的了解,在下一堂课中千万不要放过这个环节,否则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不会有课下去了解的热情,一定对学生们做出的准备给予一定的肯定,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对英语的兴趣,加深对文化差异的了解。

2.2发展阶段渗透文化意识:发展阶段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语言的规则,有系统的讲解重难点。当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时,要让学生们参与到这个课题的讨论中,让他们置身事中,并给学生们扩展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原因,使学生们对中西方文化渐渐的了解,同样应该让学生们明白中西方文化的禁忌,中国方面与人交谈时谈论年龄,身高以及体重是很正常的,但在西方国家,问这些问题是非常不礼貌的,他们通常以谈论天气开始人们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们如果遇到国外的同学便可以注意到该怎么和他们交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文化传递注意的事项一步一步的传递给学生们,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够更多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丰富文化内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3练习阶段渗透文化意识:学习是为了运用,同时在运用中学习,所以练习阶段是关键的。在练习的阶段,学生要求练习上一堂课中学习到的语言交流,因为学生在语言交流和文化背景不了解,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指出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并给他们及时的讲解,不要让问题存留,同样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交流氛围,按照外国人通常的交流方式进行交流。

3结束语

现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英语界人士不应该放弃这种教学方式,相信随着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探讨的进行,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学生们终将在学习中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对中西方文化有一定的敏锐性。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工具,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因此,提高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我们应该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意味着我们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西方文化的不同,平等的看待与我们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原因,不应该受到人们的歧视,我们若要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必须尊重西方的文化,我们应该在他国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创新,在加强国家软实力的同时,大胆接受新文化,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有学问有才华的人才。

THE END
1.婚姻法保障的是男人传宗接代的权利试问:女人怀自己的孩子究竟与丈夫有何直接关联?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得出结论说——一个在婚姻内的女性其实是被剥夺了自主生育权的,她只有使用自己丈夫之精怀孕其生育才是合法;而不使用丈夫之精怀孕则被定为过错方。 也就是说,婚姻法首先保障的是男性的传宗接代权,其他神马权利都是浮云。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2691590/?from=tag_all
2.有三,无后为大。”揭示了传统社会婚姻目的的哪个方面?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0fc948f73c2f42efb2bd247444926029.html?fm=bdbds71a0e464ba5f0f84a525cdcaf90385d2
3.结婚到底是为了什么结婚的本质目的意义接亲网在以前结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传宗接待,虽然生孩子有很多苦和累,但孩子不但可以让一个家庭更加圆满,而且还可以促进父母的独立和成长。所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是结婚不容忽视的意义。 2、生理需求 对于成年人来说,性生活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项需求,它不但可以让彼此感到放松和快乐,而且还能增加夫妻间的感情和情趣,因此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24457.html
4.一夫一妻制在未来会消失吗?社会学家:有可能,开放式婚姻会出现5.婚姻的目的改变了 在以前的社会,人们结婚大多是为了传宗接代,生育繁衍。 大多数人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且讲究门当户对,大多是物质基础差不多的两个家庭才会联姻。 就算早已没有了激情,也会在一起过一辈子。 因为婚姻于他们而言,早已不是感情来维系,而是生活所迫。 https://www.jianshu.com/p/d5553504ea83
5.遑论当今结婚现象是鸳鸯之欢,抑或传宗接代来自我本人是自己遑论当今结婚现象是鸳鸯之欢,抑或传宗接代为目的,单说所谓的婚姻就是一场互怼的乐趣寄托,有时候很爱对方,有时候想一枪崩了对方,大多时侯是在买枪的路上遇到了对方爱吃的菜,买了菜却忘了买枪,回家过几天想想,还得去买枪。。。 @酒巷诗行长 结婚是为生孩子?如此,人类婚姻的境界似乎太低了。众所周知,是https://weibo.com/6663298301/HvrDt1HS4
6.结婚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结婚?在以前,结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传宗接代,虽然生孩子有很多苦和累,可孩子不但可以让一个家庭更加圆满,让你心里温暖,而且还可以促进夫妻二人的独立和成长。所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是结婚不容忽视的目的和意义!不排除有些夫妇打算做丁克,但在我们国家这种人还是相当少的。试想一下,你非常想要小孩,而对方却不愿意要,https://www.meipian.cn/2hug3kvl
7.结婚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结婚的目的和意义结婚的意义跟目的是什么 传宗接代,这大概属于非常传统的想法,很多人都觉得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虽说现在时代在进步,但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这样的婚姻观。 还有我听到的非常喜欢的一个答案:结婚不是拖垮彼此,而是生活中给对方鼓励,遇到事情能有个人商量,在生活累的时候彼此互相安慰鼓励,下班回家能有个人一起https://www.bzx1688.com/g/348693.html
8.婚姻家庭法教案6篇(全文)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计划生育是以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少生、优生、晚生、优育。这项基本国策,利国利民,应当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破除“多子多福”、“重男轻女”和“传宗接代”的陈腐观念,树立以计划生育为荣,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社会新风尚。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gwrabrb.html
9.青年婚姻道德观的更新趋势就青年的婚姻道德观来说,也出现了更新的趋势。第一、婚姻目的,由“传宗接代”型、“养儿防老”型向“爱情型”转化。在我国,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婚姻目的一直比较突出。这主要是婚姻“将会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改革,观念更新,青年的婚姻目的正在向“爱情型”转化http://www.ddywm.net/ddwm/article/abstract/198506201
10.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二、婚姻的意义 在古代宗法社会,婚姻不是当事者的个人行为,而是关乎两姓宗族利益的大事,因此,男子与其说是为个人娶妻,毋宁说是为宗族娶妇。就婚姻的目的而言,首先是传宗接代。婚姻是构成家族、产生亲族的基础,宗法观念支配下的婚姻,以广家族、繁子孙为首要目的。《礼记?昏义》说:“婚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https://www.360doc.cn/article/276037_33588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