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婚姻档案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婚姻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民生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婚姻档案管理的问题,研究了婚姻档案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希望能为我国婚姻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
【关键词】婚姻档案;档案管理;问题应对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整合工作,在行为记录和信息保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婚姻档案对于贷款办理和财产分配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但有助于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而且能够为民政部门开展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当前我国的婚姻档案管理水平仍有待提升,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当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婚姻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当前婚姻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很多地区存在档案管理设施不足的问题,档案管理部门仅根据原有的管理办法进行档案管理,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工作规划,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些地区虽然建立了婚姻档案管理制度,并对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但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容易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同实际情况相脱节,最终造成婚姻档案泄露或流失等问题。
《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出台,对我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有了新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对原有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使用统一的管理系统开展婚姻登记工作,从而全面地实现婚姻登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目前,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
1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也取得了较大成效。在数字化管理背景下,工作人员对婚姻档案进行了数据录入,在录入过程中清理了无效的数据,保证了数字档案的质量。有关部门加强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管理业务建设,制定数据录入标准,明确录入项目及内容,保证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同时采取了有效的安全保密措施,保证婚姻登记档案信息的安全。尽管如此,在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1档案内容录入存在纰漏
原来的婚姻登记档案在进行信息录入的时候,基本都是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这种录入方式容易出现错误。婚姻登记档案对于录入信息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如果录入过程中出现纰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信息系统、影响婚姻登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质量。
1.2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衔接不畅
2004年,我国开始进行婚姻登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但是许多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开发数字化系统的时候,独立性比较强,各个省份之间档案的兼容性比较差。此外,我国公安户籍部门和婚姻登记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系统也不同,也会影响数据之间的兼容和衔接。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一)城乡低保工作稳步提升
1、根据管委会、区政府2013年第13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针对近年来物价上涨和消费指数增多等因素,结合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城乡低保提标工作,自2013年7月起,我区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单人户从280元/月提高到330元/月,多人户从260元/月提高到300元/月,计生户从270元/月提高到310元/月。据统计,目前我区(不含琅岐镇)共有城乡低保人员871户2260人,城市居民月发放低保补助25.6万元,人均月补差180.3元,农村居民月发放低保补助15万元,人均月补差181元,全年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190万元,提升了城乡低保的保障水平,使全区困难群众共享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加强了城乡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城乡低保工作严格按照“三审两公示”制度规范运行,不断完善救助制度、规范救助行为、提高救助水平。健全和完善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机制,足额匹配城乡低保资金,提高了城乡低保优质服务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即退”。全区共有72户187人退出城乡低保,同时将58户128名困难人员纳入城乡低保,切实做到了人员有进有出、标准有升有降,达到了保障基本生活、有效促进社会稳定的目的。此外完善了的全区城乡低保档案,对全区的城乡低保对象全部建档,日常管理随时归档,档案保管安全有序。
3、继续抓好弱势群体的临时性困难救助和日常生活补助。为解决因自然灾害、因疾病、因突发性事件和其他特殊情况致使群众生活困难的问题,我局设立了专项救助资金,加大了救助力度,全年发放临时性困难救助金3万元,救助人员300人次。同时,为减轻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我区继续推行医疗救助、减免困难群众子女学杂费、减免家庭生活水电费和电视收视费等方面一系列的低保对象优惠政策。切实做到“为民解忧,凝聚民心”。
(二)救灾救济能力不断加强
1、根据《区城镇特困居民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和《区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今年共为城乡低保户336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9.6万元,其中农村居民21人次4.9万元,城市居民315人次4.7万元,缓解特困居民的医疗难问题。
一、宋代家庭档案的内容
2.生产生活档案。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百业兴盛,很多家庭为了独享利益而严守特色的生产生活秘方,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例如花果作物的培植管理技术、纺织技术、手工业特色工艺、染布的颜料配方、酿酒和制酒的工艺秘方、药剂的秘方、特色食品的加工方法、特色菜肴的烹饪方法等。以酿酒制酒和食品加工为例。宋代私家酿酒的情形非常普遍,如苏轼和杨万里就以自酿私家特色酒出名,但私酒的酿造涉及制曲、投料、发酵、过滤、加热处理、甚至泡制等技术,因此有一定的秘方传承才可以保持自己私酒的质量。在宋人的文集中记述了很多食品加工的方法,如地方特色菜、肉脯、鲊、酱瓜、糟姜、果品加工、饮料制作等。这些内容能够进入士大夫阶层的眼界,说明宋代人们对一些食品的加工方法知之甚少,进而可知当时很多以此为业的家庭是将这些加工方法当做秘方档案保管的。
二、宋代家庭档案的特点
一、人事档案信息是了解员工的直接材料
(一)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
(二)人事档案的潜在信息
二、人事档案信息为员工合理调配提供可靠信息
(一)人事档案信息为合理安排员工工作内容提供参考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积极有序地推动各项民政工作。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
一是提高我区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依据张政办字[2019]13号文件精神,从今年一月起,我区的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7200元(600元/月/人)提高到7920元(660元/月/人);年补差水平由不低于3960元(330元/月/人)提高到不低于4320元(360元/月/人)。截至到12月,提标后的城乡低保对象共5655户,8007人,累计发放低保金3727.5万元。二是提高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每年9360元提高到10800元,提标后城乡特困人员共94人,截至12月,累计发放特困人员生活补贴75.7万元。三是为城乡低保特困群众发放物价上涨临时补贴资金。为全区城乡困难群众及时发放城乡低保资金的同时,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为全区城乡低保特困群众发放物价上涨补贴资金共计203.1万元。四是全区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根据市民政局指示精神,为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切实保障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2018年12月起我区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全面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二)进一步完善“阳光操作机制”和监督机制
为了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使低保救助真正惠及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我们在做好严格准入、分类施保的同时,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低保工作程序,目前已形成了事先告知、事中公开公示和经常性公开公示相结合的完善的“阳光”操作机制。对于享受低保的家庭将户主姓名、家庭人口、保障金额、家庭详细住址等项目通过低保公开栏公示、设立低保举报箱等形式,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对于低保工作的监督。通过扩展公示面,把低保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监督之下,自觉接受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低保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提高了低保工作的透明度。
(三)创新服务模式,推进养老事业发展
1进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需系统结构要求
想要实现人事档案网络化进行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保管以及利用和转出工作,就必须要求档案数据采用B/S运行模式进行数据集中储存,客户端无须进行任何插件的安装,该系统应当基于档案的业务和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进行构建,并且集成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达到共享信息资源的目的。由于人事档案需要满足物理归档的需求,所以针对此问题要确保隔离与其他业务系统数据的物理访问和储存。所以可以采用双套制方式进行人事档案工作的操作,确保系统可以同步进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文件的归档和整体管理。
2构建信息化人事档案所需要的系统功能
2.1.1建档管理。
构建各级人员的档案的基础数据库,并且对原有的人事档案基本信息进行维护,确保可以统一和集中的对人事档案基本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