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论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基本内涵与新时代启示》胡华

论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基本内涵与新时代启示

摘要:青年肩负新的时代使命,青年教育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考察恩格斯青年教育观,既要立足于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又要把握好其与马克思青年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关系。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包括“信任青年”“理解青年”“关心青年”“引导青年”等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回应了“为何培养青年”“如何培养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的重大问题。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形成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其发展历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学理性与通俗性相统一、时代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方法论意义。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启示意义在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应注重从筑牢理想信念、加强教育引导、锤炼硬核本领、提升实践能力等方面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关键词: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培养青年;关心青年;教育青年;引领青年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1]。对青年观问题的深切思考,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内容,决定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青年成长发展、开展青年教育的目标和路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创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青年培养工作。要深入推进我国青年培养工作,必须引导广大青年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这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立人和国际工人运动的重要领导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工人阶级尤其是青年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丰富内涵的青年观。当前,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青年教育观的究成果较为丰富,对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整体视域看,深入研究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对于引导新时代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2]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时代考察

(一)恩格斯青年教育观视域中的青年群体

现代意义上的青年群体,其产生伴随着近代机器大工业和城市的出现以及社会阶层和阶级的分化。恩格斯青年教育观视域中的青年群体主要包括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工人两大类。从青年知识分子角度看,现代城市出现后,商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作为专业人员的知识分子。带着追求真理与知识、渴望在城市安家落户的大批青年从四面八方涌向城市。这些萌芽于中世纪城市的知识青年群体开启了现代大学之门,“虽然青年贵族以及市民阶层孩子们构成了大学师生的主体,但大学制度也使许多农民的儿子有可能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3]。

(二)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革命性

有学者通过对西方文明渊薮的古希腊神话、艺术以及文化先贤的学术著作的系统研究后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西方文化中有一种青年崇拜的天然倾向”①。如果这一观点成立的话,那么从这一观点出发,发端于西方文化景观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也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关于青年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事实上,恩格斯很多时候是抱以欣赏的眼光看待青年群体,对青年群体身上的浪漫情怀、创新意识、聪明才智及其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但恩格斯并未停留于此,而是从更深层次的时代场域中考察、了解和把握青年。从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背景看,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矛盾也日趋明朗,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工人阶级特别是青年工人的社会现象以及对社会主义理想目标的追求愈发成为时代大势。

二、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整体把握

(一)信任青年:青年是“社会变革的依靠”“解放自己的力量”

1.青年是社会变革的依靠

2.青年是解放自己的力量

3.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

(二)理解青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

1.理解青年首先要了解青年

在恩格斯看来,理解青年首先要了解青年,并从年龄特征、日常生活、优点特长等方面加以考察。以了解青年年龄特征为例,恩格斯认为,青年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对此不用太过求全责备。当时,有个叫卡尔·济贝尔的德国青年诗人将写的诗拿给恩格斯看时,恩格斯提醒说:“应当暂时放弃蹩脚诗的创作,认真地研究各个民族的古典诗人,以便从头开始培养鉴赏力”[12]。他在1859年4月《致爱利·恩格斯》的信中谈到卡尔·济贝尔时,指出了他在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问题。但恩格斯相信他会慢慢改变的。这显示出恩格斯理解青年方面的特别之处:不仅在理论上系统阐释,也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年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共同创立者,恩格斯十分注重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在恩格斯看来,青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阶段的青年群体,正如恩格斯在《致爱丽莎·恩格斯》的信中表达的对卡尔·济贝尔的看法那样,虽然在卡尔·济贝尔身上发现了某种资产阶级诗歌创作的庸俗化倾向。但恩格斯仍用发展的眼光对济贝尔进行了积极评价:“他毫不固执,相反地,容易接受劝说。”[13]并以英国曼彻斯特的年轻人作对比,来说明济贝尔还是一个可造之材。这充分说明,恩格斯善于抓住像卡尔·济贝尔这样的青年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充分肯定他们具备的发展潜力。

3.要诚恳帮助并严格要求青年

恩格斯理解青年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帮助青年。在与青年接触的过程中,恩格斯并非只讲述大道理,而是将言传和身教相结合。比如,当恩格斯发现卡尔·济贝尔有懒惰的苗头时,他及时提出了严格要求甚至予以“斥责”。而当他及时改进时,又会不失时机的给予人机会,为其提供发展的平台。当恩格斯发现卡尔·济贝尔在写作方面的不足:“有沦为一个极平庸的美文学家的危险”时,不仅及时指出了他作品的问题:“这是一些很不成熟的、粗糙的和肤浅的作品”[14],还鼓励他多从前代的优秀艺术家身上学习,这样会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在文学方面也会创作出有价值的东西。同时,恩格斯还在社会革命意义上对广大青年青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指青年学生)的行列中产生“同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战斗”的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从而在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中肩负重大使命。

(三)关心青年:关心青年的健康发展、爱情婚姻与教育权利

1.关心青年的健康发展

恩格斯对青年健康发展的关心并不只是情感方面的投入,更注重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切入。恩格斯认为,历史结果“是由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的合力”[15],要克服将唯物史观做简单的抽象和庸俗化理解。这在恩格斯关心俄国青年的健康发展方面有集中体现。当时,恩格斯注意到在俄国青年中出现了“一些好吹牛皮、不成熟”的大学生”,为此,他严肃批判了巴枯宁主义和民粹派对俄国青年健康发展的消极影响,因为他不相信这些以俄国青年代表自居、用错误思潮煽动青年的人的言论能产生“像维纳斯山那样的魔力”,并善意提醒俄国青年不要因为这些人蛊惑而走上轻举妄动的道路。同时,恩格斯高度赞赏了因受到先进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在俄国青年中产生的一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杰出才能和高度毅力的人。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历程、存在基础、本质特征进行了全面批判,并号召广大青年工人坚决地同资本主义制度作斗争,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发展。

2.关心青年的爱情婚姻

在恩格斯看来,爱情婚姻是青年群体的终身大事,这个问题处理的好坏对其它方面影响很大。恩格斯关于青年恋爱婚姻的观点主要有:一是青年应有正确的婚姻观。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强调,双方的互相爱慕高于其他一切而成为婚姻的基础。即是说,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同时也强调了物质条件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是说物质条件就是婚姻的基础,而是说婚姻应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二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必须以婚姻充分自由为前提。恩格斯这里所说的婚姻自由针对的是以往那种包办婚姻或买卖婚姻等传统婚姻而言的,他强调:这种婚姻(自由婚姻)方式“只有在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及其造成的财产关系后”[16]才能普遍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恩格斯主张要在新的一代成长起来的时候才能确定:新一代男子一生中将不会用金钱或其它社会权力寻求婚姻,“而女人除真正的爱情,也不会再出于其它社会权力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17]。恩格斯关心青年的恋爱婚姻,意在提醒青年婚前要慎重考虑,婚后要互相尊重。恩格斯关于青年恋爱婚姻问题的观点,为我们研究和指导当代青年正确处理恋爱婚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关心青年的教育权利

恩格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青年的教育权利问题。这在他的多封书信中有集中体现。1875年3月,恩格斯针对俄国宫廷党限制工人阶级受教育的权利问题致信德国社会民主党创始人之一奥古斯特·倍倍尔,在信中,恩格斯表达了青年被剥夺受教育权的高度关切:“现在只许‘上等阶层子弟’上大学,为了做到这点,就使其他一切人在中学毕业考试时不及格。仅在1873年一年遭到这种命运的青年人就不止24000人”[18]。那么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呢?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给出了对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19],因为教育会使他们摆脱现代分工对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并全面发挥各方面才能。在这里,恩格斯勾勒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社会美好蓝图;还提出了“教育能克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以及未来社会的教育应以促进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发展为目标的重要观点,体现了恩格斯对青年教育权利的高度关切。

(四)引导青年:青年应成为有态度、有学养并摆脱幼稚性的人

1.引导青年成为有严谨学习态度的人

青年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呢?恩格斯晚年在与德国经济学家、哲学家康拉德·施米特的通信中作了说明。他在信中说,他们(指青年大学生)学习得越多,对那些担任负责工作并勤勤恳恳履行职责的人们越会采取宽容的态度;他们应当发现,距离在工人面前竭力炫耀知识还差得很远,而工人们直接掌握了的东西,这些人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获得。恩格斯还指出在部分青年身上容易出现的自满骄傲的学习态度,并提出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来引导广大青年。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如何研究历史的方法,必须从现实生活中加以把握,而不能脱离实际进行空谈,这不仅是治学态度问题,也是治学方法问题。所以,恩格斯建议把有抱负的青年送到国外去学习,以拓展他们的眼界。概言之,恩格斯认为青年要成为有严谨学习态度的人,需要明确学习方向,用社会知识充实自己。

2.引导青年成为运用唯物史观看待事物的人

多数青年在刚进入社会时,由于缺乏社会认知,认识事物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欠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恩格斯针对当时的部分德国青年任意套用“唯物主义”一词,表达了担忧:以为把这个套语当作标鉴贴到各种事物上,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说明很多青年并没有真正理解唯物主义的真正内涵。这就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努力成为运用唯物史观看待事物的人。恩格斯指明了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具体途径,即青年要善于向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学习。他希望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培养一批既管理政治机器又掌握全部社会生产的具有丰富知识的脑力劳动者。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意在引导广大青年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要努力成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具有丰富知识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劳动者。

3.引导青年成为摆脱幼稚性的成熟的人

三、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方法论意义

通过对恩格斯青年教育观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可以清晰地看到,恩格斯青年教育观不是只是躲在书斋里冥思苦想得来的研究假说,而是在深入英国等地的工厂开展多次实证调查后得来的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利器,其目的在于通过唤醒、号召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作斗争以谋求全人类的发展解放。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形成理路与思想洞见,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学理性与通俗性相统一、时代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方法论意义。

(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二)坚持学理性与通俗性相统一

(三)坚持时代性和阶级性相统一

四、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新时代启示

(一)筑牢理想信念

(二)加强教育引导

(三)锤炼硬核本领

(四)提升实践能力

余论

恩格斯青年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重要内容,考察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论意义应立足于这一基本前提,恩格斯青年教育观是源于时代现实又社会革新过程中青年教育的基本遵循,是把握青年发展及其与社会、国家、人类解放的关系的指导原则,为我们解答新时代“培养怎样的青年、为谁培养青年和怎样培养青年”的时代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恩格斯的青年观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要根据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在尊重经典文本的基础上,立足恩格斯青年教育观的科学内容并按一定逻辑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成为新时代开展青年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导,并在引导青年、武装青年、感召青年的过程中彰显其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注释:

①学者许烺光提出,美国社会具有崇尚个人主义和青年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人类学新论》)。实际上,崇尚个人主义和青年文化不仅是美国,也是整个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关于西方文化中的青年崇拜倾向,学者田杰在著作《文化与思维》中有关性别与年龄研究的部分也有论述(海天出版社,2000年)。

②“单向度的人”这一概念出自马尔库塞的代表作《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马尔库塞在该书中指出,发达工业社会压制了人们心中的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成了丧失创造力的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不再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5).

[3][法]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9.

[4][6][7][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98,298,41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2.

[8]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青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3.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04.

[12][13][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6.

[15][16[22][23][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05,93,500,459,301.

[17][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6,233.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9.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10.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2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1.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10.

[26]米占民.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6).

[2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9.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0.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29.

[3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9.

[33]刘建军、王丽.中国共产党赢得青年的历史考察[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6).

[34]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3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0.

[36]胡华、刘社欣.培养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基本内涵、内在规定和实践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21(10).

THE END
1.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8篇(全文)那么至于对现实生活中美满婚姻的看法是怎样呢?你相信生活中有美满吗?并相信自己能够拥有么?不管怎么样,对于我自己,我是坚信生活有美满的婚姻,而且能够拥有幸福和美满不管是大到人生,还是婚姻。 当然,相信有的不仅仅只有我一个。因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2.2%的同学相信有,并且相信自己能够拥有的。而仅有5.6%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ys8l6r4.html
2.婚姻的定义是什么现代婚姻观念接亲网结婚,是意味着今后的人生将和另一个人相伴一生,结婚,是意味着另一半是你爱情的结晶伴侣,所以结婚意味着自己将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相伴生活,而有部分人就会疑问婚姻意味着什么,婚姻的定义是什么,婚姻的观念是什么,这许许多多关于婚姻的问题,环绕着人的周围,让人对婚姻产生了疑惑,甚至陷入了死循环,所以今天接亲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42981.html
3.大学生婚姻观念(精选6篇)关键词:婚姻,爱情,婚外恋,独身主义,新婚姻法,投资,婚姻自由,未婚同居 一、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 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007g1c9.html
4.结合鲁迅的《伤逝》谈谈婚姻爱情观结合鲁迅的《伤逝》谈谈婚姻爱情观对于鲁迅,很多人的印象都是“犀利的笔触”,“一人骂遍几乎整个民国文人”,“最懂中国人的人”···不管鲁 迅的头衔有多少,大家对于他的认知似乎就是毛主席所说的那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是一个真正的猛士。然而即 使再猛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1108/16/81883568_1103238467.shtml
5.印在10英镑货币的简·奥斯汀,选择放手挚爱,她的婚恋观值得参考200多年前简·奥斯汀的爱情婚姻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为之钦佩,她的小说被誉为婚恋教科书。本人将从三个方面浅析简的婚恋观。01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无爱的结合是一场悲剧影片中,简拒绝了有大笔财产可继承的青年韦斯利先生的求婚,令奥斯汀夫人大怒,她愤怒地对女儿说“你宁愿做一个可怜的老处女?被人轻视,成为别人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719066/